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嫩江地区有可繁殖母牛8万头,从1970年至1979年10年中平均繁殖率为36.8%。1974年以来应用冷冻精液配种的繁殖率为38.2%。总的算,平均每头可繁殖母牛大约2.5年左右才得一个犊。如果这样下去,势必大大推迟黄牛杂交改良进度,影响养牛生产发展。因此,当前如何进一步提高母牛的繁殖率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掌握肉牛繁殖规律,掌握肉牛人工授精、验胎等技术,是肉牛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肉牛受胎率的关键措施。通过对500头进口安格斯生产母牛人工授精,共配种次数为510头次。受胎率已经达到了6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一、调整牛群结构,增加母牛比例。母牛是发展养牛业的基础。不仅可使役,还可产犊。要增加繁殖母牛的数量,淘汰老令母牛及丧失繁殖能力的母牛,使繁殖母牛比例达到40%以上,出栏率达到25%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湘西北地区奶牛繁殖状况与繁殖性能,对常德地区某大型奶牛场700余头奶牛2017~2019年间的整体繁殖状况以及繁殖相关疾病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年度、月份、季节等因素对受胎率、产犊率等繁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奶牛养殖场年平均受胎率、繁殖率分别为87.92%和83.26%;第一情期授胎率为47.37%,低于国内其...  相似文献   

5.
成果速报     
农业782 项目名称优质肉牛繁育技术体 系研究 完成单位海阳市农业局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项目简介该课题研究紧紧抓住了优质肉牛“繁育技术”、“繁育体系”和“杂交改良体系”三个重点,在当地牛肉用改良、优质肉牛繁育和肉牛新品种选育等方面进行了系列研究,其中在“优质肉牛区域性定向改良”、“提高优质母牛繁殖率配套技术”和“优质海阳肉牛品种选育”三方面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 推广前景该成果应用于我国肉牛生产,将极大提高肉牛的受胎率、繁殖率和产仔成活率,加快役用牛向肉用方向转变,提高肉牛生产水平,改善产品质量,从而提高优质肉牛及其产品的商品率,促进我国养牛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微量元素对提高奶牛受胎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81头饲养管理正常、无繁殖系统疾病的高产奶牛进行了产后补饲微量元素的试验研究.130头补饲的母牛(试验组)比151头未补饲的母牛(对照组)配种两个情期受胎率提高16.1个百分点.产后60d内母牛发情试验组比对照组发情母牛比率提高15.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对凤凰山奶牛场1990~1995年间黑白花奶牛繁殖配种及生产记录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地区黑白花奶牛平均初配年龄为513.6±46.7天,在气候温和的季节(3、4、5、11和12月份),发情母牛居多.后备母牛和成年母牛情期人工授精受胎率分别为66.6%和57.4%,即配种指数分别为1.50和1.74.夏季炎热(7、8和9三个月)和产奶量对受胎率有显著影响.产后一配天数和产犊-妊娠间隔长,平均产间距长达439.4天.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是发情鉴定率低及产前产后母牛体况差,日粮营养水平低.最后,借鉴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探讨了加强产前产后饲养管理、改善发情鉴定技术及利用外源激素制剂诱导发情等提高繁殖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如能使家畜、家禽、鱼类等动物的雌雄按人类所需进行繁殖,这不仅可提高这些动物的繁殖率,而且可提高整个产量。现根据有关资料,分述一些控制动物雌雄的方法,供有关养殖户参考。 1.输精前给母牛输精氨酸日本的里木长春在给发情的母牛输冷冻精液前20~30分钟,先在母牛子宫颈内3cm处输入5%的精氨酸1毫升,可使母牛多产母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区养牛放牧条件较差。加之部分母牛仍负繁重劳役,膘情不好,有的母牛长期不发情,影响配种。如能利用外源性保性腺激素诱导母牛在预定的时间里集中发情,都将提高黄牛配种率,加快改良进度。本期是在挂锄后期,母牛集中放牧增标复壮的基础上,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绒膜促性腺激素(HCG),以期观察诱导母牛发情和配种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接种法,就畜粪、木屑混合物蚯蚓堆肥过程中影响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生长的因素及其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蚯蚓接种密度为16~40mg/g范围时,相对有利于蚯蚓的存活、繁殖、生长及基质消耗,接种密度过高(64mg/g)会显著降低蚯蚓的繁殖率、个体平均增重和基质日消耗量;低湿度(60%)对蚯蚓的存活、繁殖、增重生长及基质消耗均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而高湿度(80%)亦会抑制蚯蚓的繁殖和基质消耗,但对蚯蚓存活及增重生长无明显影响;低温(10℃)和高温(30℃)均会抑制蚯蚓繁殖,但低温和高温对基质的消耗减量却分别具有抑制和促进效应;木屑配比过高或过低均会抑制蚯蚓个体增重,但高木屑配比则有利于基质的减量消耗和蚯蚓繁殖.  相似文献   

11.
目前黄牛自然发情率一般都在百分之六十左右,还有百分之四十左右的母牛,由于繁养不良及哺乳等原因,当年配种期内不能正常发情配种,这是多年来黄牛递增率不高,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当前难以改善饲养管理条件的情况下,为了探讨提高母牛发情率和受胎率的有效方法,1979年本人在鸡东县哈达公社的山河大队、程家大队搞了促性腺激素的应用实验。一、实验方法本实验是分别应用胎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孕马全血促性腺激素(PMSG)进行的。山河大队实验母牛23  相似文献   

12.
郑有荣 《汉中科技》2011,(6):27-27,55
奶牛繁殖配种是养奶牛的关键,加强配种前后的饲养管理;选择好配种季节,选好优质冷冻精液采用合理解冻技术;及时掌握奶牛发情期等都是提高受胎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硒对布列坦尼亚兔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观察了微量元素硒对布列坦尼亚兔繁殖性能的影响,随硒含量的增加,这种母兔的受胎率和产仔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初生活仔率和断奶成活率,并促进了仔兔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4.
对19头健康牦母牛在发情期中阴道粘液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友情盛期,牦母牛阴道粘液pH值为7;12±0.31,阴道分泌物抹片镜检可见大量无核上皮细胞,少量有核上皮细胞,很少见白细胞,并有52.6%牛只出现不同形状的粘液结晶;在发情末期,阴道粘液pH值为6.97±0.27,镜检可见上皮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粘液结晶出现率明显减少仅占31.2%;受试19头牦母牛中,受孕数13头,受胎率为68.4%,其中,10头出现粘液结晶的发情牦母牛全部受孕(100%),9头未发现粘液结晶的牛只仅受孕3头(33.3%),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看出,牦母牛在友情期中阴道粘液结晶的出现率与会胎率成正相关。该研究结果为准确判定牦母牛发情期,指导过时输精及提高杂交受胎率,提供了简便易行的方法和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第一,可以人为地决定繁殖品质最优秀的牛;第二,可以控制性别,如繁殖奶牛就克隆母牛,避免了繁殖经济价值不高的公牛犊,仅这一项就能使奶牛场经济效益翻一番;第三,高品质牛的克隆胚胎生产数量几乎不受限制,以往的胚胎生产技术要取决于母牛的超数排卵,一头母牛每年获得可用胚胎一般不超过20年;第四,取材方便,成本低,仅用牛耳朵和废弃的牛卵巢,一个牛耳朵可取成千上万个成纤维细胞,可以地限制地构建克隆牛胚胎。克隆技术的应用前景显而易见。 (摘自《走近科学》)  相似文献   

16.
奶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牛的繁殖,繁殖力就是奶牛的生产力,如果奶牛不能有效的繁殖,也就失去了饲养价值,而被淘汰。奶牛因不孕症淘汰占母牛淘汰率的比例达32%,因此,搞好奶牛的繁殖对增加奶牛头数,产奶量的提高和获得好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目前在石河子垦区,规模化大牛场,出现头胎母牛产后90—120天不发情,有些是久配不孕,还有些配种后2—3上个情期又返情等,  相似文献   

17.
适时授精是决定母牛受胎的重要环节。做到授精适时,必须准确地掌握母牛发情和排卵。为提高母牛受胎率,加速黄牛改良。我们于1977~1978年对本省农村人民公社,以放牧饲养为主,冬春营养较差的本地母牛(黄牛及其杂种),在6~9月配种期间的发情规律和授精时机进行了研究,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抗坏血酸能明显提高家禽在应激状态下的增重、饮料转化率、产蛋率、蛋壳质量、繁殖性能和免疫力。添加抗坏血酸对提高养鸡生产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蚯蚓在不同生活污水污染土壤中的生长与繁殖情况,发现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蚯蚓的存活率不断下降。洗涤灵污水污染土壤中蚯蚓的存活率整体上高于洗衣粉污水。洗涤灵污水对蚯蚓平均体重的影响低于洗衣粉污水。洗涤灵污水污染土壤中蚯蚓的繁殖率整体上比洗衣粉污水的要高。两种污水污染土壤中蚯蚓的存活率、增重和繁殖率都是随着污水浓度的增大而降低。本研究可为利用蚯蚓对生活污水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140枚利用完全体外化培养技术生产、经常规方法进行冷冻保存两年后的良种肉牛胚胎,通过非手术法移植到70头本地母牛,每头受体牛移入2枚胚胎以繁殖纯种后代。结果受体母牛2个情期不返情率为50%(35/70);120d后经直肠检查确诊怀孕率为27.1%(19/70);9头受体母牛足月产下犊牛10头,产犊率为12.9%(9/70),双胎率为11.1%(1/9)。受体母牛平均妊娠期为280.8天(266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