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生物体内,大多数蛋白质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以有序组织的自组装形式发挥作用。受大自然启发,人工设计蛋白质自组装正如火如荼的展开。近二十年来,蛋白质自组装领域快速发展,成功构建了各式各样,具有广泛结构和功能特性的蛋白质组装体。文章总结了用于调控蛋白质自组装的设计策略和工具,以及构建蛋白质组装体的最新进展,并描述了这些组装体的自然属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组装方法制作三维光子晶体及其反相结构,并将自组装方法与光刻技术联合,制备出具有各种缺陷的三维光子晶体。SEM显示出晶体具有较高质量,缺陷层也具有均匀性。  相似文献   

3.
核糖体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复合物,它负责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在大肠杆菌(E. coli)中,完整的核糖体由30S小亚基和50S大亚基组成。大约半个世纪以来,30S小亚基一直是研究核糖体体外组装的关键模型系统,并提出了其组装图谱。然而,该RNA-蛋白质复合物动态组装过程中很多的结构细节仍然未知。本文按照30S小亚基组装图谱的顺序进行了一系列粗粒化模拟,以研究其组装过程中的构象动力学。我们发现,裸露的16S rRNA三级结构非常不稳定,即使与早期组装蛋白结合后仍然会出现类似情况。中期组装蛋白可以显著限制16S rRNA的柔性,并使后者接近于天然结构。晚期组装蛋白的最终结合使16S rRNA完全获得其功能运动。特别地,我们发现蛋白S9和S3对30S小亚基的组装可能比其他核糖体蛋白有更重要的贡献。如果已知组装图谱,我们的粗粒化模拟策略可以广泛应用于研究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组装动力学。  相似文献   

4.
两亲性梳形高分子在油水界面自组装行为的Monte Carlo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Monte Carlo技术模拟了两亲性梳形高分子在油水界面的自组装行为,用三维立体显示观察了所形成的自组装微相结合,统计了自组装过程体系自由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两亲性梳形高分子可以油水界面自组装成球状,管状,双连续结构及层状结构;自组装结构的形成与体系特定热力学状态有关;主链亲水型梳形高分子与主链亲油型梳形高分子将表现出不同的自组装结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
要实现碳纳米管优异的场发射性能,或者在基体上直接生长碳纳米管,或者把碳纳米管组装到某一基体上。主要讨论了物理组装和化学组装两种组装方法并分析了这两种组装方法对碳纳米管场发射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框架结构连续变更定理[4]对框架结构进行结构极限分析,用数值计算与递推公式相结合的方法避免了结构重分析总刚度阵反复组装,编制了电算程度,算例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7.
薛恒威 《科技信息》2010,(22):212-213
在现今各高职校计算机组装实训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设计一套仿真实训系统不失为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实训效果的一种手段。本文分析了设计仿真实训系统的目的及其特点,运用Flash结合多种多媒体技术设计计算机组装仿真实训系统,并介绍了整个系统的设计结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有机纳米构筑与超分子组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分子聚集体尺寸通常在1-100nm之间,这使得超分子组装成为纳米构筑和纳米器件制备的重要手段。基于自己的研究工作,阐述了如何利用层状组装和界面组装技术来构筑组成和结构可控的纳米组装体,进而制备纳米器件的方法。这有望提供一种从纳米构筑到功能组装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指出当前已有的基于三代测序数据的基因组组装方法的缺陷,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组装的准确率与运行效率。方法 深入分析当前基于三代长读长测序技术的基因组组装方法,包括基于“校正后组装”策略的FALCON,Canu和MECAT组装方法,基于“组装后校正”策略的Flye和Wtdbg2组装方法,指出不同策略的优缺点。结果与结论综合2种组装策略的优势,提出了可以融合2种组装策略优势的新的基因组组装方案,解决了当前基于三代测序数据的基因组组装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在面向对象的分析中,对组装活动的描述较为困难,而在大型信息系统开发中,组装活动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文中通过在开发电信业务管理系统中的实际体会,总结了组装活动的描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型切削加工机器人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了一种新型结构切削加工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刚度较高的关节结构和模块化结构,可以根据加工对象的特点快速组装成相应的刚度较高的切削加工机器人布局形式。实验结果表明,该新型结构机器人能完成切削加工任务,并具有较高的刚度和运动精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为实现纳米材料各种应用功能,需要制备不同的纳米组装薄膜材料。本文对纳米组装薄膜制备、薄膜制备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外界刺激下协同作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综述。在膜纳米结构中,制备薄膜主要有3种方法:自组装单分子膜(SAM)、层层自组装(Lb L)以及LB膜技术。SAM技术能够有效、精确地制备表面纳米结构。层层自组装技术及LB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并制备层状纳米结构。层层组装方法常用于制备面积较大的层状纳米结构;LB技术主要是利用其制备过程中独特的动态界面实现对超薄膜的制备。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底,结合氧气等离子体氧化处理在PDMS表面生成类二氧化硅刚性层,通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柔性薄膜谐调应力在柔性衬底/刚性薄膜的表面自组装形成有序结构的方法。并制备了周期450 nm、占空0.5、高度100 nm的有序的亚波长正弦光栅结构,以此为基底设计了可用于近红外的金属偏振光栅。结合不同的金属纳米薄膜沉积方法,以严格耦合波理论为分析基础,分析了这三种光栅在近红外波段的偏振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层的结构对光栅的偏振性能影响很大,三种结构各有优劣。这种基于自组装结构的加工方法有望解决亚波长金属光栅生产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借助原子力显微镜对离子互补型自组装寡肽EAK16-II在水溶液中自组装聚集形态受紫外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改变了该类寡肽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结构.当用波长为365 nm的紫外线照射2 h后,离子互补型自组装寡肽的聚集态从纤维状结构转变为球形结构.从成核模型分析,其原因是由于紫外线照射导致了自组装聚集体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以及β片层向β转角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1,4二环己基取代六元瓜环(DCYQ[6])与硝酸锶形成的配合物,其结构为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所确定。在此自组装结构中,一个DCYQ[6]分子包结一个硝酸个阴离子,而在DCYQ[6]的两羰基极性端口又与两锶离子作用形成一分子胶囊结构,而这些分子胶囊间又通过氢键自组装形成一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纳米氧化硅客体子球和聚苯乙烯磁性主体母球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主客体组装结构复合微球,将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抗体化学固载于组装微球表面,在流式免疫荧光检测平台中研究其免疫检测性能,并与传统的酶联免疫(ELISA)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主客体组装结构微球在流式免疫荧光检测中具有优异的检测性能,在微球用量极低的情况下仍然具有非常好的检测线性和检测重复性,并且空白限较传统的ELISA方法降低了6/7.  相似文献   

17.
对最近发展的应力驱动的微结构的自组装技术进行了介绍,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很方便地把许多微型器件在同一衬底上进行组装,在微光机电系统中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制作GaAs微镜面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自组装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模拟得到了优化的样品结构与器件尺寸,并且发现添加合适厚度的应变补偿层对获得平整的镜面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利用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粒径约为200nm规整单分散的聚苯乙烯微球;并利用两种组装方法对其进行了模板的组装;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的DFM模式对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模板进行形貌表征,证实所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单分散性好。比较了两种方法对模板组装的效果,对组装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用垂直沉积的方法组装模板要优于滴膜的方法;为以后作为光子晶体模板的制备提供了实验数据,为介孔电极材料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DNA三角形纳米结构的拐角是由DNA同源重组中的Holliday基序构成的.为进一步研究DNA三角形纳米结构,对其拐角截断并引入黏性末端到其基序上,使其能够自组装成为一种新型DNA纳米结构.对该DNA纳米结构进行凝胶电泳分析,发现其迁移速率要比DNA三角形迁移速率小.在这种没有扭曲张力的情况下,该基序只是自组装形成一个二聚体结构,而不是三聚体结构(DNA三角形).对该新型DNA纳米结构进行结晶,并合成得到了硒代核酸,同时也得到了较高质量的硒代单晶,以帮助相位测定.希望对其晶体结构进行测定研究,以便发现该新型DNA纳米二聚体结构和该Holliday基序组装的三维结构,从而更深入地认识DNA纳米材料的组装规律.  相似文献   

20.
借助原子力显微镜对离子互补型自组装寡肽EAK16-Ⅱ在水溶液中自组装聚集形态受紫外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改变了该类寡肽在水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纳米结构.当用波长为365nm的紫外线照射2h后,离子互补型自组装寡肽的聚集态从纤维状结构转变为球形结构.从成核模型分析,其原因是由于紫外线照射导致了自组装聚集体分子间作用力的破坏以及β片层向β转角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