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青年科学》2013,(1):47-47
虽然持续性的抑郁情绪可能发展成为抑郁症,但是在这之前,它对你的人生仍然有一些积极作用。情绪低落、心情郁闷是受伤后的自然反应,而压抑或者逃避是因为我们害怕接下来受到更大的伤害。抑郁情绪不同于抑郁症,每个人都会有,例如“郁闷”、“烦躁”等感受。虽然持续的抑郁情绪可能发展成抑郁症,但是在这之前,它对你的人生仍然有一些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人,他们的负面情绪总是让我们不快乐。我们躲避不开,所以必须学会和他们相处。应对“负面人”,我们需要掌握下面五种心理防身术。  相似文献   

3.
抑郁,会带来雷雨前的燥热;抑郁,会把个人的精神世界破坏;抑郁,会给前进的脚步戴上枷锁……走出抑郁,把烦恼抛在脑后,把忧虑还给忧虑。抑郁被称为“心理问题中的普通感冒”,因为经常出现,几乎人人都会体验到这种感觉。我们举个例子,小刚在一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他可能就认为是自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过激行为事件出现,如学习压力过大或失恋引致的轻生等,这些事件都有事前的通过网络传递的负面情绪信号出现。因此,将大学生网络负面情绪作为大学生压力的一个预警信号予以重视是十分必要的。而对大学生网络负面情绪的理性解读和合理疏导的前提是对情绪传递者的意识行为进行根源性剖析,为此我们将借助MOA模型对大学生负面情绪的产生和传递选择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之上构建应对的疏解方案。  相似文献   

5.
<正>抑郁症不是一种矫情的病,而是大脑发生了变化。抑郁症患者不仅丧失了积极的情绪、好奇心、行动力,连痛苦、忧伤、悲痛这种负面的情绪也是不受控制的,就像是在一片情绪的沙漠,内心的荒凉常常让人觉得像坠入深渊。可是这些只是一段时间外在的反应,还有更多看不到的大脑的变化在悄然发生。希望看到这篇专题的你,可以给予抑郁症患者更多的理解或帮助。  相似文献   

6.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学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不断出现的“意外”和“尴尬”。如果面对偶发事件,教师不能沉着应对;面对学生追问,教师没有机智应答;面对实验失败,教师没能有效总结;面对环境失常,教师不能及时调控。这不仅说明教师缺乏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缺少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部分女性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 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常,医学上称 之为“经前期综合症”。美国有关人员的一 项调查发现,如果在月经前额外多摄入一 些热量,并且这些热量来自于薯类、谷类、 全麦类等含丰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抑郁 的症状就会明显减轻。 美国医学专家钱德拉指出,75%的女 性都患有“经前期综合症”,症状包括明显 的心情抑郁、焦虑、紧张、情感脆弱、易被 激怒、乏力、贪食和胸痛、头痛等。出现这 些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体内有一种叫血 清素的物质浓度降低了。血清素是一种负 责神经传导的脑部化学物质,会把大脑内 各种各样的信息传达到神经细胞。一旦它 在体内浓度不够,人就会变得焦虑或忧 愁。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考察大学生自我控制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采用《自我控制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成人自我报告》测量372名大一新生的自我控制、应对方式,以及焦虑/抑郁与攻击行为。中介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控制与焦虑/抑郁和攻击行为呈负相关;积极和消极应对在自我控制和焦虑/抑郁和攻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且两者效应相当。总之,大学新生的自我控制与应对方式对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较好的解释力,应对方式是自我控制与情绪、行为问题关系之间的一个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青年科学》2013,(6):42-43
淮没有过半夜被“纠结”的小腿肌肉“叫”醒的经历呢?第二天起来,小腿还是感觉不舒服。妈妈说,你得注意保暖;朋友说,你可能是缺钙。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的肌肉“纠结”?腿抽筋,特别是小腿抽筋时,很容易摸到小腿的肌肉纠结得硬似石头,其实这只是你腿部的肌肉在痉挛。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腿部肌肉的痉挛呢?有人说,这是缺钙引起的,只要补补钙就会好;也有人说,这是腿受凉引起的,只要保暖就可避免抽筋。这些都有道理,不过,肌肉可比我们想象的要娇气得多,除了缺钙和着凉,“工作环境不佳”、“饿肚子”、“疲劳”都可能让你的肌肉痉挛起来。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小时候都听过大人讲故事,如果故事是从书上来的,那么多数时候就被称为童话。我们伴着童话成长。在童话故事里,你有时会听到世界上有一种奇迹——实际上是一本书、一张记录着什么的纸、一种类型的地图、一个记录着根本看不懂且十分管用的符号的物件——也许孩子们称为“魔法书”,故事中这种东西(书)常常在需要的时候适时地出现,并且书中恰恰就有可以转危为安的方法。危机化解,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千百年来的故事中这种“魔法书”是不少的,从根本上说,反映了人类的一种渴望。  相似文献   

11.
《青年科学》2013,(10):47-47
“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不仅看起来没精神,还会影响到你的心情。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走路或坐着时如果姿势过于懒散邋遢,不仅会觉得体力下降,还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冬季防静电     
你被静电“击打”过吗?你有没有在冬日放学或下班回家的时候,一摸到门把手就被电击了一下的经历?那滋味不太好受。这就是静电放电。这种现象很常见,你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吗?这要从物质结构说起。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世界》2011,(4):79-79
A:这是因为,你的身体进入一种“是斗还是逃”的应激状态,这时你的嘴就会发干。这是你的交感神经(植物神经的一部分)被激活的缘故。这种现象在整个动物界中都可以见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大规模网络问卷调查,获取2408份事前视角下公众的自然灾难负面情绪感知问卷,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建模和调优,利用SHAP、累积局部效应图等方法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并结合现实层面意义对结果进行解释.研究显示:(1)“自然灾难事后失联”“自然灾难事后救援不力”和“自然灾难事后支持不足”最让公众关注.(2)工作年限、年龄、职业和教育背景是事前视角下自然灾难负面情绪感知的重要人文影响因素.(3)职业压力与事前视角下公众的自然灾难负面情绪感知存在正相关.(4)未成年人、无业人员、职场新人、留守儿童、寡居老人和拥有较高工作压力的人群是自然灾难负面情绪感知的脆弱人群.(5)公众对“所在城市受灾的风险”、“所在国家受灾的风险”、“自然灾难事后支持不足”、“自然灾难事前防范不足”和“自然灾难事后失联”的关注度增加会显著加剧其自然灾难负面情绪感知.在研究基础上,提出降低公众的自然灾难负面情绪感知的建议及自然灾难负面情绪感知脆弱人群的情绪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文化交流的频繁,雕塑已经日益成为我们致力于观念表达和环境改造的重要艺术方式之一,但是,这种艺术形态的负面作用也日趋明显。首先,西方远离艺术规律的“观念”、“思潮”、“主义”逐渐侵蚀着中国当代雕塑的思维方式;其次,“自我”膜拜拜意识的膨胀加速了这种负面作用的滋生蔓延,最后是市场经济利益的的诱感使雕塑艺术沦落为商品而成为现代雕塑垃圾。  相似文献   

16.
正生活中,抑郁是一种很常见的情感。人们遇到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的境遇或生老病死等情况,自然会产生情绪变化,尤其是抑郁情绪。这种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即会变成抑郁症。据研究显示,女性比男性更易患抑郁症  相似文献   

17.
张智丰 《科学世界》2010,(11):86-87
有句话叫“气大伤身”,说的就是经常愤怒、发脾气会带来许多身体问题.情绪也会受困扰,所以当有人发脾气时,别人往往会劝解说:消消气。更何况,有人愤怒了,估计人际关系就不和谐了。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尤其在我们这种东方集体主义文化下,大家都更倾向于回避冲突,维持和谐关系,愤怒是一种让人很不舒服的情绪,大家盼望的是能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最终以和为贵。  相似文献   

18.
张瑞敏 《科技智囊》2011,(11):32-35
只有时代的企业,没有成功的企业 差不多九年前,我偶然从《财富》杂志看到一个忠告,“成功是失败之母”。封面上面有一句话,“企业为什么失败”。下边也有句话,“首席执行官总是为企业失败寻找借口,但是根源就在他们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这句话对我的触动非常大。这篇文章又做了详细的分析,犯的是什么错误呢?就是因为你曾经或许是成功的,但是成功的思维定势迷住了你的双眼,对外界的变化不再当一回事,对内部出现的问题,可能就不太注意,而且正如这篇文章所说,企业垮台的时候不会是一点点垮掉,一定是突然的。  相似文献   

19.
让学生会问     
作为教师你会问吗?作为学生你会问吗?“学问学问”,只要想“学”,就得会“问”。但课堂中的“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而学生仿佛只须“答”而无须“问”。我们的考试评价标准只有“答”而无“问”。我们的教育也从不引发学生“问”的兴趣,只用“答”来代替学生的“问”。先贤们对“问”的研究也多半局限于如何让教师“会问”。诚然,这种研究是必要的,有其研究的价值,但这只研究了一半。在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在大力实施创新教学课堂改革的今天,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我们需要关注和研究另一半———让学生“会问”!毕竟,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是我们教育的一种悲哀,而且,不仅仅是教育的悲哀。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是走出这种悲哀困境的第一步。无疑,这项工作应该从学科课堂教学抓起。21世纪是科技激励竞争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我们的教育能不能革新我们个人的思想方式与习惯,大力强化问题意识,能不能有效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创造性地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让孩子拥有“问题”,永远充满“问题”。意识到教学中“问题”的存在与价值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一定会提问。让学生“会问”首先让学生“敢问”并且“能问”,引导学...  相似文献   

20.
下面的这些文字,“藏”在好厚好厚的《法布尔观察手记》里,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有兴趣,请你在仔细阅读的时候,找到这段文字所藏的“位置”(在哪一章哪一页),认出了这里面的朋友——“TT”是“谁”?就请快快写信告诉我们的原理编辑,她就会在给你赠送礼物的时候,还将授予你一张“智慧少年”的荣誉证书,并把一份“智慧少年”的10000分大奖(就是什么都可以买的100元现金噢)汇到你手里。快去寻找“法布尔”,快去把那个“TT”找出来,告诉我它是我们哪个朋友?!快,我们一起去博览群书、开启智慧吧——让我们一起“寻宝”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