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儒家要求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倭仁在修身方面被当时奉为楷模。在齐家方面,也被奉为楷模。在治国、平天下方面,受到洋务派的群疑众谤,作为清流派的精神领袖,因为落后于不断前进的潮流,终于被进步潮流所淘汰。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教育。心理素质是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其知识掌握与品德水平的心理条件。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中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训导。一个人小事不做,何以做大事?己身不修,何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3.
修身在齐家指出,只有通过修身培育道德感,才能营造道德的家庭生活,为个体实现其人生价值提供立足点。治国在齐家表明了儒家家国同构的基本内容,即,伦理理论上家国同理;社会观上家国一体;在政治生活中必须以大家为重,以恕道为行为指导。平天下在治国则突出了家国同构的文化含义,即,文化价值观的合理化对于实现一个德风开放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关于教育的目标以及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等,有不少深入人心的言论.比如层次低点的把目标定位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层次高点的信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的伟大号召和一系列讲话为重新研究儒家经典文献指明了方向。重温《大学》,喜得新解:修身,乃自强不息日新其德建设个人精神家园;齐家,即在修身的前提下,加强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自觉履行家庭责任;治国,基于建设好的家庭精神家园,从而建设好的国家精神家园;平天下,是在治国的基础上进而努力建设普天之下的明德、亲民、至善的美好精神家因。  相似文献   

6.
综观曾国藩的一生,我们发现他在"治国、平天下"方面的政治建树,是与其在"修身、齐家"方面的努力密不可分的.他从维护封建纲常礼教的伦理道德出发,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湖湘文化中吸取营养,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观和教育方法,并对他的部属和弟子的成长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在广告专业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晓玲 《甘肃科技》2009,25(10):167-168
通过对广告专业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他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继承仁爱孝悌的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深入理解和实践以诚做人、以信立世的处事准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德标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进而提高广告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相似文献   

8.
孔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乐乎."刘达十分喜欢这一句话,他以此为座右铭,抱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快乐地拼搏. 刘达的老家在农村,少年时就不甘平庸,他常常想:"为什么我要在农村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相似文献   

9.
周敦颐之“诚”与现代商业竞争陈荣俊(91中③)“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素来是儒家哲学人生目的。宋代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的著作《太极图说》、《通书》,对“诚”意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阐述。周子的诚论涉及宇宙、性、道德等范畴。他认为诚是体现人和...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社会把政治伦理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要求。在长期的发展中,壮族人民也用自己的方式传承这种理念。《传扬歌》与《布洛陀经诗》这两部在“那”文化圈广大壮族地区流传的经典著作,就记载了壮族先民的政治伦理之治平思想,主要包括天命观、民本观、抗争观、公平观、民权观。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前苏联美学家奥夫扬尼科说:“教师不但应该熟悉了解所教的课程及其教学方法,而且应该掌握包括行为美在内的审美文化领域的丰富知识、素养和能力,并且善于把这些学识修养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们。”从这段精辟的言论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学教育是何等的重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在修身。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和跨度广阔的学科,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的奏议书启中多见针贬时弊、预识忧患、力阵改革举措、筹谋致治之本之论,处处闪耀着瞻前意识的绚丽火花。究其成因,一是缘于他历史知识渊博,具有进步的历史观,能以史为戒,鉴古知今;二是缘于他社会经验丰富,对时代背景、社会现实、形势走向洞若观火,了然于心;三是缘于他学养有素,忠于职守。欧公的瞻前意识蕴蓄着深厚的人生哲理,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各方面,无论是对时人或后人都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以伦理为本位的,它的核心是人伦关系,其出发点则是家庭。“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就是从家庭关系外延于国家、社会的,家庭作为一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单位受到极大的重视。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最要紧的,家都不齐,何以治国,何以平天下?这在当时是一个公认不移的准则。如何才能齐家?办法很多,其中培养后代,对其实施文化教育,提高其整体素质,使其获得安身立命的本领是最重要的,因此,家学就在传统社会中受到相当的重视。唐宋以降,属于家学…  相似文献   

14.
<正>有人说,现代中国人缺少信仰,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仍然是从古到今中国人的追求。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随着李克强总理的"互联网+"计划公诸于世,互联网思维也正大行其道,各行各界都在讨论着互联网、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信奉者自然笃定"互联网+"是转型新业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出路,亦有人对于乐观者、"传道人"提出警示,本期我们除了领略"互联网+"从意识到与各行各业的"加法形态"的产生,更要关注正在发生的"互联网+"方面的布局与动向,一起迎接变化,拥抱"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儒家“修齐治平”的由来和发展,以及修身的目的方法,介绍了治国平天下的纲领──“九经”,提出了借鉴儒家学说,促进中华精神文明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齐白石早期的竹木雕图案,从孝道、忍让、忠义、读书及第以及福、禄、寿等诸多方面形象地表述了儒家思想关于治国、齐家、修身的基本理念,构成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齐白石早期竹木雕具备“师法自然”、“万物有灵”、“无言之美”三个古典美学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17.
我最喜欢的是《历史上最敬业的皇帝——雍正是如何修身、齐家、治国的》这篇文章:雍正首先是一个勤奋的皇帝。在历史上很多皇帝在创业之初,夺取政权时都能做到勤奋,一旦坐上皇帝的宝座之后就开始吃喝玩乐、享受,而不理朝政,最终导致灭亡。  相似文献   

18.
受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影响,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多崇尚儒教,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京、治国、平天下为最高抱负,想的是做官,注重的是社会、人际关系,社会主体文化不重视、不尊重科技。知识界的核心价值观是官本位文化,当然不客置疑性的思维,致使科学知识不能普及,科学精神、态度和方法难以产生。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仁学思想阐述了自立立人之道,弘扬“修身、齐家、治国”的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精神。这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敬老尊师、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集体主义精神,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在对社会奉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将齐家与治国相联,以修身为根本;重视早期教育和环境影响,反对溺爱。这都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的。当然,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教育的内容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别,由此造成权利与义务的不平等;过分强调长辈的权威而忽视作为子女的自主性,从而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