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合成了氟硼二吡咯亚甲基(BODIPY)黄绿色荧光染料,使用ESI-MS、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结构表征,并测试了其在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荧光光谱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MTAB)对染料有显著的荧光增敏效应,这主要归因于BODIPY分子进入MTAB胶束中。BODIPY荧光强度和MTAB浓度在0-2.1×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56×10-6mol/L。  相似文献   

2.
基于曲拉通X-100和HAc-NaAc(pH=5.9)存在,不除氧条件下,曲拉通X-100能增敏钛(IV)-4,5-二溴苯基荧光酮流体室温磷光信号的增强效应,建立了曲拉通X-100增敏4,5-二溴苯基荧光酮的超高灵敏度流体室温磷光增强法测定痕量钛(IV)的新方法.钛(IV)量为3.2~6.4pg/mL与△Ip值成线性关系,其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Ip=-31.12+147.2CTi4+(pg/mL),r=0.9997,检出限为1.38pg/mL.该方法用于人发和茶叶中钛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该文报道了2种荧光探针分子(丹酰谷氨酸(DEA)和丹酰谷氨酸二甲酯(DE)),在它们的水溶液中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荧光探针分子的荧光发射增强.在水溶液中,DEA/BSA和DE/BSA的复合体系都可以对Hg2+产生有效的识别,识别信号来自于复合体系荧光发射峰的蓝移以及荧光强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稀土离子Eu3+结合EW-Cu NCs设计双发射荧光探针,由于四环素(Tc)与EW-Cu NCs之间的内滤效应,EW-Cu NCs的荧光被猝灭,同时Tc与Eu3+之间的天线效应(AEE)使得Eu3+的荧光得到增强,基于此,通过探针的荧光双响应模式对Tc进行定量检测,在0.25~72.5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Tc的响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80 nmol/L.同时根据检测过程中溶液荧光颜色的变化(由绿到红),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比色法分析,颜色信号比值R/B与Tc浓度在2.5~45.0μmol/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成功用于实际样品牛奶中Tc的检测,并获得满意的回收率,表明EW-Cu NCs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水热法合成水溶性ZnS量子点(QDs),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粉末衍射仪检测的结果显示其粒径在6~8 nm。荧光分析表明该量子点有良好的荧光稳定性。牛血清白蛋白(BSA)可以增强ZnS QDs的荧光强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ZnS QDs的荧光增强与BSA的浓度呈正相关,通过不同浓度BSA影响ZnS QDs荧光强度的变化,实现BSA含量的检测。通过检测条件优化,蛋白浓度在0~160 mg/L条件下荧光强度与BSA浓度之间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45.7685x+351.70,相关系数R2=0.9986,验证试验表明荧光光度法测定BSA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与准确度,对蛋白含量的快速检测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曲拉通X-100和HAc-NaAc(pH=5.9)存在,不除氧条件下,曲拉通X-100能增敏钛(Ⅳ)-4,5-二溴苯基荧光酮流体室温磷光信号的增强效应,建立了曲拉通X-100增敏4,5-二溴苯基荧光酮的超高灵敏度流体室温磷光增强法测定痕量钛(Ⅳ)的新方法。钛(Ⅳ)量为3.2-6.4pg/mL与△Ip值成线性关系,其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Ip=-31.12 147.2CTi (pg/mL),r=0.9997,检出限为1.38pg/mL。该方法用于人发和茶叶中钛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基于聚集诱导发光(AIE)原理研究了三苯胺醛-丙二腈(MT)复合物的电化学发光(ECL)效应,成功合成MT复合物,研究其在水/二甲基亚砜(H2O/DMSO)体系和牛血清蛋白(BSA)体系中的荧光增强效应.MT溶解于不同配比的H2O/DMSO时,体系中的聚集效果也不同,随着水含量的增加,荧光效应逐步增强,ECL强度也逐步增强.同时,因为BSA本身具有疏水和亲水基团,当BSA与有机物混合时,疏水部分将复合物包裹在一起,限制其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通过BSA体系进行聚集诱导能够观察到非常明显的荧光增强效应及ECL增强效应.文章结合聚集诱导效应和ECL,为ECL探针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加热和pH=5.50的条件下, 基于十六烷基氯化吡啶能增敏Bi (Ⅲ) 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四溴荧光素产生强烈的荧光信号,据此建立了十六烷基氯化吡啶增敏过氧化氢氧化四溴荧光素荧光增强法测定痕量铋的新方法。ΔIf与CBi (Ⅲ)呈线性关系的范围为8.0 ~ 40.0 pg/L;检出限为1.6 fg/mL;对8.0和40 .0pg/L的Bi (Ⅲ)进行测定,的RSD分别为3.2%和4.8%。本催化反应对Bi (Ⅲ)为一级反应;k = 3.34×10-4/s,E = 3.58 KJ/mol。该方法用于人发样与水样中痕量Bi (Ⅲ)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利用金属银离子作协助剂,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作增敏剂,将弱荧光物质叶酸转化并增敏,使其发射出强荧光,基于此建立了测定叶酸含量的新方法,通过选择叶酸的激发和发射波长、Ag~+的浓度、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对叶酸片样品中的叶酸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叶酸的线性范围为1.0×10~(-7)~5.0×10~(-6) mg/L,检出限为6×10~(-8) mg/L,回收率为95.0%~102.4%.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研究Fe(phen)(bpy)SO4-溴代十四烷基吡啶-蛋白质三元体系共振光散射光谱,在pH 5.5~7.0范围内,Fe(bpy)(phen)2 在BSA表面聚集,在400 nm和470 nm处产生增强的共振光散射峰,共振光散射强度与BSA浓度成正比.溴代十四烷基吡啶对体系有增敏作用.该方法检测限为0.02 mg/L.  相似文献   

11.
2,4-二氯苯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微量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铜(Ⅱ)-2,4-二氯苯基荧光酮(DC IPF)-表面活性剂体系,提出以溴代十六烷基吡啶(CPB)增敏,在pH 5.82的HA c-N aA c缓冲介质中Cu(Ⅱ)与DC IPF反应生成1∶2的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02 nm,线性范围为0~0.8 m g/L,检出限为0.04 m g/L摩尔吸光系数为8.98×104L/(m o l.cm).将该体系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铜的测定,方法准确可靠,抗干扰效果好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2.
建立简单、灵敏、快速的胶束增敏荧光法,对面膜中的荧光增白剂VBL进行定量检测.对检测条件进行选择,确定了最佳的检测条件:Ex=345nm、Em=430nm、Slit=5nm,5nm;根据荧光增白剂的光学性质、结合表面活性剂胶束增敏原理,对影响体系荧光强度的因素(增敏试剂种类、增敏剂浓度、温度等)进行了考察,确定的最佳增敏试剂为9.20×10-4 mol/L的CTAB(即为临界胶束浓度),最佳实验条件为34℃;利用单因素分析结合正交设计对样品预处理条件(提取剂的种类、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温度等)进行了筛选,确定了荧光增白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90%乙醇,料液比1∶75(g∶mL),提取时间30min,提取温度34℃.在最佳实验条件下,VBL+CTAB体系,在5.00×10-7~1.20×10-4 g/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 8),检出限为1.91×10-7 g/L,平均回收率为101.64%~120.60%,相对标准偏差为1.41%~8.92%.本方法检测灵敏、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面膜中荧光增白剂的定量检测,为中国相关监管机构对市场面膜的质量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对维护消费者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异硫氰基荧光素(FITC)同SiO_2基质通过硅烷偶联剂共价结合制备出了具有荧光性能的纳米级颗粒,并以其作为载体,烯丙基罗丹明B作荧光功能单体,通过表面印迹技术法合成了一种新型比率荧光分子印迹传感器(FMIPs-r/g-FITC/SiO_2),并用于可视化选择性检测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其中烯丙基罗丹明B为信号响应单元,内核中FITC/SiO_2荧光纳米粒子保持稳定作为参考背景内,通过利用烯丙基罗丹明B同DMP之间发生荧光猝灭效应,实现了对DMP的可视化选择性检测.所制备材料的平均粒径是150 nm,在0~100 nmol/L浓度范围内,与DMP的猝灭程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3 08,并且有着明显的视觉检测效果.双比率荧光分子印迹材料对DMP有较好的选择性,弥补了传统荧光传感器选择性方面的不足,同时具有高敏感性并使检测可视化.比率型荧光检测技术同分子印迹技术的联用,对检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发现镧与水杨酸苯酯发生荧光反应,形成荧光络合物,发射中心离子微扰的配体的L*-L型荧光.加入协同配体三辛基氧磷(TOPO)形成三元配合物,体系的荧光强度剧增59倍.这是一个新的L*-L型荧光增敏体系.实验表明在pH=8.6 的缓冲溶液中, 镧的浓度在1.0~70.0μmol/L 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当信噪比为3时, 镧的检测限为0.03μmol/L.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合成稀土样品中镧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在弱酸性条件下,Al(Ⅲ)与铬蓝黑R可生成荧光性络合物,Triton X-100非离子型微乳液对该荧光体系具有较强增敏作用,增敏近5倍,因此,建立了微乳液增敏-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铝含量的方法.实验详细探讨了微乳液组成、溶液pH、试剂用量等条件对铝测定的影响.在最优实验条件下,铝的质量浓度在8.0~480μg/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成线性关系.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标准加入回收率在95%~103%之间.该方法用于天然水样品中铝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研究β-环糊精和9,10-蒽醌在水相中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的荧光光谱,得到不同浓度和不同pH值溶液中客体分子的荧光光谱.研究发现,在水相中,β-环糊精和9,10-蒽醌形成了1∶1的超分子体系,包合常数为1.35×102,与单体分子相比,空腔内9,10-蒽醌分子的荧光强度大大提高.在中性水溶液中,β-环糊精的浓度范围为4×10-4~3.2×10-3mol/L,9,10-蒽醌的荧光强度随着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客体分子的荧光强度在酸性水溶液中具有很强的增强效应,而在中性和碱性介质中,其荧光增强效应大大降低.其中在pH=4.12的溶液中,客体分子9,10-蒽醌在β-环糊精空腔的荧光强度最大.9,10-蒽醌在4.99~66.56n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F=7.82C(ng/mL)+218.6,相关系数为0.998 5.利用荧光增强效应,得到该超分子体系对9,10-蒽醌的检测限为0.04ng/mL,该数量级是已经报道检测限(0.2μg/mL)的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基于Tween-80能增敏富勒醇(F-ol)的荧光信号剧烈增强,以及F-ol中的-OH与细胞色素C(Cyt C)分子中的HOOC-反应生成无荧光化合物而导致F-ol的荧光信号剧烈猝灭,设计了一种测定痕量Cyt C新的荧光探针.本方法灵敏(检出限为2.3×10-17g m L-1),选择性高(Er≤±5℅,无共存物的干扰)、精密度好(RSD%为2.1-2.5)、准确,用于人血清中痕量Cyt C的测定和人体疾病的诊断,结果与Cd Te/Cd S量子点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相吻合,同时探讨了新方法测定痕量Cyt C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8.
以食用花椒为原料,采用热解法制备了荧光碳量子点(CDs),加入β-环糊精修饰CDs.用荧光表征CDs的光学性质,透射电镜观察了CDs的外貌特征.结果表明:荧光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15 nm、429 nm,荧光量子产率为0.60,碳点平均直径为4.2 nm,由于溴代乙酰胆碱(ACH)对碳量子点的荧光具有增敏作用,可以用于牛奶中ACH的分析检测.在pH值为7,25 ℃条件下,(ACH)的加入量与CDs荧光强度的增加成正比,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F=314.72c+134.54,线性0.08~1.6 μmol/L,相关系数 r=0.997 9,标准偏差为1.75,检出限(3σ/K)为1.62×10-8 mol/L.将此方法用于牛奶和酸奶中ACH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102%.  相似文献   

19.
采用胶束增敏结合同步荧光-双波长法,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3种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方法.实验体系添加增敏性剂,对E,NE和DA 3种神经递质的衍生物分别进行同步扫描,考察胶束增敏效果以及影响荧光强度的pH值、有序介质(表面活性剂和环糊精)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时间、产物稳定性等因素.最佳实验条件为:0.3 mol/L乙酸-乙酸钠缓冲液(pH=4.6),E,NE和DA的加热时间分别为1,2和40 min,eλx=300.0 nm,Δλ=70.0 nm.结果表明:上述条件获得的同步荧光光谱图中,DA在385.0 nm处的荧光信号不受干扰,而且E和NE的相互干扰可通过双波长法消除.E,NE和DA线性范围分别为0.40~32.00μg/L,2.45~54.00μg/L和0.40~45.00μg/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4,0.999 5和0.999 4;检测限分别为0.09,0.27和0.08μg/L.该法可以用于血浆中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同时测定,使检测限降低.  相似文献   

20.
铽-司帕沙星荧光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乙酸 乙酸钠缓冲体系中铽与司帕沙星络合物的荧光特性.司帕沙星与Tb3 存在能量转移关系,使Tb3 545nm处的特征荧光峰大为增强,据此建立了稀土离子Tb3 增敏荧光光谱测定司帕沙星的新方法.测定的最佳条件为:pH5.6,Tb3 浓度4.0×10-4mol/L,λex/λem=275nm/545nm.线性范围1.0×10-7~1.5×10-5mol/L,检测下限1.6×10-9mol/L.该方法用于测定尿液中司帕沙星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