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河南汉族成人头面部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体测量方法,对河南1400名汉族成人男女头面部21项测量指标进行体质测量,计算头面部14项指标,并与其他民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河南汉族头面部21项测量指标男性均大于女性,头宽、面宽、下颌角间宽、眼外角间宽、口宽、鼻宽和容貌上面高、唇高、上红唇厚和头围具有性别差异(P〈0.05);形态面指数、形态上面指数、颧下颌宽度指数具有性别差异(P〈O.05);男女性头型以中头型和圆头型为主,面型以超狭面型为主,鼻型以中鼻型为主.河南汉族成人头面特征表现为中头、圆头、超狭面、中鼻,体现中原地区人群的共有体质;聚类显示河南人与西北民族的特征相似,还兼具南方民族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基于计算机视觉通过特征点定位方法提取图像中的人脸特征点,利用其构建了眉间距、瞳孔间距、眼睛宽度等多项指标来刻画民族人脸特征,并分析了穿青人、南京人、蔡家人和革家人等未识别民族的特征,且与汉族、朝鲜族、藏族、蒙古族、壮族和维族等民族进行了相似性度量。实验表明未识别民族的面部特征分布存在一定规律,但受性别影响,不同民族面部之间的相似性也不尽相同。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多民族人脸特征进行分析的可行性,也为民族学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江西省畲族人体头面部器官测量数据。方法采用国内研制的人体头面部摄像-计算机测量系统,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选择江西省吉安市200名正常的畲族成人进行了头面部器官测量研究。结果得出了该民族成年男女两性头面部16个测量项目和13个头面部指数的资料,发现该民族成年男女两性头面部除容貌额高所测值男女两性无差异外,其余各项所测值男女两性间差异有显著性,并以4个头面部指数对男女两性头型、面型分别进行了分类、对比。结论该研究成果对人类学、民族学、医学和工业等学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江西省畲族人体头面部器官测量数据。方法采用国内研制的人体头面部摄像-计算机测量系统,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选择江西省吉安市200名正常的畲族成人进行了头面部器官测量研究。结果得出了该民族成年男女两性头面部16个测量项目和13个头面部指数的资料,发现该民族成年男女两性头面部除容貌额高所测值男女两性无差异外,其余各项所测值男女两性间差异有显著性,并以4个头面部指数对男女两性头型、面型分别进行了分类、对比。结论该研究成果对人类学、民族学、医学和工业等学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活体测量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对临夏回族青少年29项头面部、标准、肢段和衍生的体质发育指数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与汉族和蒙古族等作了比较,进一步证明了回族青少年的体质特征为特圆头型、超狭面型、中鼻型和中腿型,具有显明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新疆克里雅人体质人类学表型指标,运用群体抽样方法,对新疆于田达里雅博依乡163名克里雅人(男87名,女76名)进行体质状况和体质人类学头面部9项指标进行测量研究,分析9项体质人类学指标相互间的关系,并将其与新疆其他民族群体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上眼睑褶皱、鼻梁类型、下颏类型性别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2)新疆克里雅人有内眦褶率、发际有尖率、卷发率、凸型下颏率在该地区族群中较低水平;有上眼睑率、铲型门齿率、窄鼻孔率、有耳垂率在该地区族群中较高水平.(3)新疆克里雅人头面部9项指标中有鼻孔形状-内眦褶;下颏类型-上眼睑褶皱存在相关性.(4)克里雅人体格状况与饮食、生产劳作的方式有直接关系,头面部部分指标具有典型的居住干旱荒漠族群特征.  相似文献   

7.
提出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面部民族特征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通过建立中国各民族人脸数据库,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对其进行特征提取,构建民族特征的弹性模板用于采集面部全局和局部特征;采用多特征分类器对数据集进行学习,最终对人脸的民族特征进行判别;利用代数特征方法和几何特征方法对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几个民族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82.2%和92.3%。相关的研究工作不仅完善了中国各民族特征和识别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同时也为民族识别提供了新的科学手段,并且丰富了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从头面部形态特征角度探讨革家人的源流.采用随机取样方法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测量了312例革家人(男性160例,女性152例)的头长、头宽、面宽、下颌角间宽、眼内角间宽、鼻宽、形态面高、鼻高、口宽、唇高和耳上头高等11项头面部指标值,计算5项头面部指数,对13个族群的11项头面部测量指标及5项头面部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革家人男性与水族的头面部特征很接近,头的长度和宽度较小,面的宽度较小,唇较高,面较低,头较狭、较高、较圆,鼻较狭.革家人女性与侗族的头面部特征很接近,头长、头宽、面宽、下颌角间宽、口宽、鼻宽值中等,头的圆狭、高低程度中等,鼻较狭,面较低.从头面部特征看,革家人与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族群接近,最接近于侗族,其次是水族.革家人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的头面部特征,头面部特征更接近于壮侗语族族群,提示革家人的族源应该是百越的一支.  相似文献   

9.
时间:2012年12月10日影像分析技术早在19世纪末,法国巴黎就有专门给犯人负责拍照的工作部门。负责拍照的那位先生发现通过测量人的面部,可以用来认证罪犯:比如测量人鼻梁的高度、头型可以区分不同的面部特征,碰到两个完全相同的面部特征的机率是非常小。这位先生在没有见到犯罪  相似文献   

10.
采用抽样调查取样方法,调查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区402例(男性197例,女性205例)彝族成人的头面部特征,初步分析该族群头面部特征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头面部15项观察指标中,随着年龄增长,彝族成人有蒙古褶率下降、眼裂倾斜度趋于水平、眼色变浅、红唇变薄等变化;(2)22项测量指标中,鼻宽、口裂宽、上唇皮肤部高、容貌耳长和容貌耳宽5项指标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额最小宽、面宽、眼外角间宽、唇高、红唇厚度、头围6项指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而且这些指标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多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项派生指数中,仅有口指数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且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彝族的头面部形态特征中,与软性组织有关的指标和指数多数会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骨性指标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视频序列对称差分法检测与预测人脸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视频监控图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和相关性,利用视频图像对称差分,找到运动区域,再结合人脸肤色的聚类特征确定出人脸候选区域,改进了基于规则的人脸定位方法,利用人脸的几何特征,实现复杂视频图像中的多人脸检测。运用运动系数加上横向和纵向调节因子,对后续帧中的人脸加以预测。实验表明,该算法复杂度小,准确率较高,对姿态、表情、背景等变化情况下人脸的检测均具有较好的鲁棒性,预测跟踪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特征集成分类器的人脸表情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基于多特征集成分类器的人脸表情识别新算法。新算法首先对预处理后的人脸表情图像通过3种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来提取不同类型的表情特征,然后对不同特征构造不同的分类器,最后构造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的集成分类器模型,对这3个分类器的输出进行决策融合,从而实现人脸表情的最终识别。在JAFFE人脸表情数据库中的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识别效果优于单个特征和单一的分类器。  相似文献   

13.
先将人脸边缘图像分割为曲线段集, 通过度量图像在曲线段两侧的局部纹理差异, 形成特征序列. 在此基础上, 比较人脸样本集出现一类特定表情前后的图像, 量化曲线段集和特征序列在此类表情运动作用下的变化, 找出其中模式, 从而在仅有某样本中性表情图像时, 根据模式合成出样本在发生某类特定表情变化后的曲线段集和特征序列. 运用该方法, 可在初始样本有限的情况下, 通过合成表情特征有效扩展样本空间, 使识别算法更好地适应表情变化.  相似文献   

14.
多民族情感计算和识别研究有利于分析和理解不同民族之间情感表达的差异性,而不同民族之间的情感分析和识别研究需要以多民族情感数据作为数据基础。利用情感诱导视频等方式采集人的面部表情和眼动数据,建立了包含5个民族6种基本表情的多民族情感数据库。其中包含11328幅表情图片和196个眼动轨迹信息。实验过程中对图像和数据文件名构建编码规则,对取得的表情图片数据进行灰度化、人脸关键部位截取等图像处理,同时提取眼动仪记录的眼动数据,将表情图片及眼动轨迹信息进行整理,进而组成多民族情感数据库。该数据库的建立对多民族情感识别和智能人机交互领域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五官的局部特征,提出一种具体的识别方案。与传统弹性图匹配的方法相比,该方案提取的人脸局部的特征,大大降低了运算量,理论和实验都表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在对人脸图像预处理之后,利用积分投影的方法,获取五官的位置,而后采用奇异值分解(SVD)去提取五官附近的局部特征,作为人脸的主要特征。比较了SVD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两种特征提取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SVD提取人脸的局部特征在减少计算量的基础上,能够很好保留人脸的特征,达到了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PCA与ICA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CA是一种基于数据高阶统计信息的有效的数据独立特征提取技术,它能够更好地表示人脸的局部特征,ICA是PCA从二阶统计分析向高阶统计分析的拓展.本文提出了一种加权融合这两种技术的人脸特征提取算法,并结合不同的相似性度量进行了人脸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用一种单独的特征提取方式识别率要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够实现单幅彩色图像中的人脸检测,提出了一种用于彩色图像人脸检测的新算法。它首先根据肤色的鲁帮性进行建模,接着在图像中运用最小椭圆平方匹配算法定位出脸部候选区域,经过方向校正后,结合脸部的主要特征,对这些候选人脸区域进一步的判断,最终找出具有人脸特征的图像区域。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可以适用于不同光照条件下的人脸检测,即使在脸部特征没有被很好的检测出的情形下也可以较好的完成人脸检测。  相似文献   

18.
测量了山东汉族成人778例(男428例,女350例)与安徽汉族成人693例(男352例,女341例)的13项身体遗传学指标(头长、头宽、额最小宽、面宽、形态面高、鼻宽、鼻高、口裂宽、眼内角间宽、身高、坐高、肩宽、骨盆宽),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山东、安徽汉族与我国19个族群亲缘关系的研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和安徽汉族与我国蒙古族、回族、赫哲族较为接近.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和安徽汉族具有身体高度大、头部长度大、面部宽的特点.这一结果表明这两个省份汉族族群的体质特征与我国北方族群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