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巴豆是一种常用的中药,从我国南部至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南亚次大陆和斯里兰卡都有分布。由于分布广,变异大,特别在叶形、叶的质地及毛被上出现一些不易识别的相近类型,给药品的收购及鉴别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在编写《中国植物志·大戟科》的过程中,就国产巴豆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区分出一个新的自然群,并给予小巴豆新名字。据广西药检所黄燮才同志(S.Z.Huang)口述,小巴豆不收购供药用。Croton tiglium L.Sp.pl.1004,1753;陈焕镛,海南植物志2:144,图366,1965;中  相似文献   

2.
在整理宁夏回族自治区植物标本的过程中,发现青兰属(唇形科)一个新种并于记载。《中国植物志》第65卷第二分册记载了同属的另一个新种沙地青兰Dracocephalum psammophilum及《内蒙古植物志》第五卷中将该种组合为灌木青兰的亚种D.frutiulosum subsp.psammophilum的处理,经研究之后认为:《内蒙古植物志》所组合之新亚种实际上并非沙地青兰,而是线叶青兰D.linearifolium的新变种ver.etokense。  相似文献   

3.
2013-2015年对湖北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经了多次全面的野外实地植物调查,共采集植物标本3 441号,根据《湖北植物志》、《中国植物志》以及《Flora of China》相关产地信息记载,发现湖北省种子植物新分布45种,隶属于25科36属.  相似文献   

4.
河南铁线莲属一新记录亚组--槭叶铁线莲亚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报道了河南铁线莲属一新记录亚组———槭叶铁线莲亚组Subsect.AcerifoliaeW.T.Wang,增补了《河南植物志》(1981)未记录的1变种———无裂槭叶铁线莲ClematisacerifoliaMaxim.var.elobataS.X.Yan.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河南植物志》中未记录的虎耳草科植物9种5变种(均采有标本)。  相似文献   

6.
斗蟋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延续了1 000年以上.在斗蟋蟀之前,会使用一种称为蟋蟀草的道具,通过蟋蟀草快速扫过蟋蟀的头部及触角,使得其进入战斗准备状态.参阅《中国植物志》和已出版的各个省级植物志,蟋蟀草常被用作禾本科(Poaceae)穇属(Eleusine)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 Gaertn.)的中文别名,其中,《北京植物志》和《河北植物志》则直接将蟋蟀草属作为Eleusine的中文名.但是,经本文考证,用于斗蟋蟀的“蟋蟀草”应为禾本科马唐属(Digitaria spp.)的植物,针对各类植物志误将蟋蟀草作为牛筋草的中文别名所引起的误解,本文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7.
著者在编写《中国植物志》胡颓子科时,查阅了全国各主要植物标本室所收藏的植物标本,除在《植物研究室汇刊》、《四川植物志》、《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刊物和书籍上发表和记载的以外,尚有一些新种和变新种,放在此发表。 平南胡子 新种 图版1.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棕榈科植物引种驯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棕榈科植物资源甚为丰富,现有28属约50种,是我国棕榈科植物种类较多的地区之一。本文是在《海南植物志》(第四卷)棕榈科植物的基础上补充了园林绿化中较为重要的12个种,并介绍其形态习性、繁殖栽培和观赏配植等,为今后挖掘、利用、引种和驯化棕榈科植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对海南热带石灰岩特有植物海南大戟、海南凤仙花和海南十大功劳叶表皮进行微形态观察,比较这3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结构并分析其对热带石灰岩生境的适应特征.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适应热带强光干旱的石灰岩生境中,均表现出细胞面积小、细胞结构紧密、气孔器集中于叶下表皮、气孔指数小等典型旱生结构.同时又具有各自不同的适应性结构,海南凤仙花气孔具有独特的“T”型加厚现象; 海南十大功劳气孔体积最小,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均最低; 海南大戟叶的下表皮气孔周围环绕着乳突和间隙覆盖蜂窝状和鳞片状蜡质层.  相似文献   

10.
1978年出版的《内蒙古植物志》第3卷中,绣线菊属Spiraea L.收载7种,2变种。作者在内蒙古植物志修订工作中,对内蒙古境内Spiraea属的标本又作了进一步整理与研究。本文收载14种、4变种,原内蒙古植物志中收载的光叶土庄绣线菊(变种)S.pubescens Turcr.var.glabrescens Kitag.系错误鉴定,现订正为绣球绣线菊S.blumei G.Don。按内蒙古自治区现行的区划范围(比1978年增加四盟,即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哲里木盟、阿拉善盟及赤峰市),本文增加7种、3变种,即S.trichocarpa Nakai;S.uratensis Franch.;S.hailarensis Liou;S.blumei G.Don;S.elegans Pojark.;S.dahurica Maxim.;S.sericea Turc2.;S.fritschiana Schneid.var.angulata(Schneid)Rhed.为内蒙古新记录变种;S.salicifolia L.var.oligodonta Yü;S.mongolica Maxim.var.tomentulosa Yǔ。  相似文献   

11.
记载了海南岛的锈菌计10科29属145种,含2个无性型式样属(form genera)和17个式样种(form species)。大多数标本系笔者1993—2011年采集所得,保藏于北京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erbarium Mycologicum Academiae Sinicae, HMAS)。本名录只列出锈菌学名、寄主植物学名及采集地(县或山),每个种均有标本引证;并对海南岛锈菌区系特征作了简要讨论。成果为海南岛锈菌的首次报道,仅属初步,有待今后增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了对海南岛及其毗邻大陆边缘白垩纪到第四纪地层岩石进行古地磁研究的全部工作过程。通过分析岩石中剩余磁矢量的磁偏角及磁倾角的变化,提出海南岛白垩纪以来经历的构造演化模式如下:早期伴随顺时针旋转而向南迁移,后期伴随逆时针转动并向北运移。联系该地区及邻区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海南岛上述的构造地体运动提出以下认识:北部湾内早期有一拉张作用,主要是该作用使湾内地壳显著伸长减薄,形成北部湾盆地。从而导致了海南岛的早期构造运动,而海南岛后期的构造运动则主要是受南海海底扩张的影响。海南地体运动规律的阐明对于了解北部湾油气盆地的形成演化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南大特区的发展,海南省的自然保护事业也同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已建立了58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262.1万公顷,其中陆域面积10.7万公顷占海南岛面积的3.15%,居全国第三位。本文试从自然保护区的任务和选设原则出发,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自然保护区类型的划分和管理意见,以使我省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科学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从广西宾阳县将一个蕉芋地方品种引种到琼北地区干旱瘠薄的改良海砂地种植初获成功。本文描述了供试蕉芋品种的植物形态学特征、生育期、株高增长动态以及该品种的产量性状。试验结果表明,蕉芋的耐干旱、耐瘠薄能力强,产量潜力大。既使在保水保肥能力差和土壤肥力低的海砂地种植,以及不施基肥,仅施一次追肥,全生育期不进行人工灌溉的情况下,每666.7m2土地仍可产鲜芋2194.9kg,出干率为29.8%,出粉率为15.0%,折合成标准粮产量为654.08kg/666.7m2。研究结果显示,蕉芋适合在海南岛干旱缺水和土地瘠薄的地区推广种植,并可考虑作为一种淀粉植物进行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15.
用区域综合分析方法论述了热带区域若干特性,即:热带区域应受热带过程支配;区域内部的季节变化和地域差异不决定于热量而决定于水分;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变化急剧;是热带作物的垦殖基地.作者认为,我国的热带仅指琼雷、台南、滇南、南海诸岛等地,其中的海南岛南部及其以南区域为典型的热带区域,以北为热带边缘区域.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海南地方古籍文献再生性保护研究的意义,介绍了海南地方古籍文献资源的分布与搜集情况,探讨了海南地方古籍文献再生性保护与信息开发的优化模式,提出了海南地方古籍文献再生性保护与信息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野生苦丁茶树的发现及其植物学特征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苦丁茶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和保健作用,经济价值极高长期以来,国内外各种文献对海南岛天然分布的野生苦了茶树均无记载.笔者在海南岛中部七指山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了野生苦了茶植株,并成功地通过扦插和组织培养繁殖了数万株苗木本文介绍了野生苦丁茶树植物学特征特性的观察结果,并就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海南岛野生苦了茶资源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海南桉林林下植被木本多样性的复合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样方样地调查,在比较分析海南岛年降水量、土壤水分含量及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的基础上,试图寻找影响桉树林下植被木本多样性的关键因子.复合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林下木本多样性主导因子的主成分分析中发现,年降水量成了木本多样性最主要因子即限制因子,第2因子为土壤水分含量,第3因子为土壤速效氮含量.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海南年降雨量小于1000 mm的干旱地区不宜发展速生桉树林.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早二叠世冰海相沉积的确定及其板块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南岛西南部东方县境内,分布着一套石炭、二叠纪地层,其中含有特殊沉积——杂砾岩(diamictite)。笔者从地层的剖面组合、沉积组构、砾石特征和岩石薄片等方面对杂砾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运是一种属干冰海相的沉积建造,它在剖面组合、岩性特征和地质时代等方面与西藏北部、云南西部以及东南亚地区分布的冰海相沉积相同或相似,与冈瓦纳大陆冰碛岩亦属同时代产物。本区冰海沉积的存在表明,海南岛在古生代后期与冈瓦纳大陆有密切联系,属于冈瓦纳大陆北缘构造区,是冈瓦纳大陆分裂出来的一个地体。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岛共有珍稀濒危植物35科49属57种,其中蕨类1科1属1种,裸子植物5科7属10种,被子植物29科41属46种。从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分析,其植物区系的特点是:(1)热带成分具明显优势,占总属数约80%;(2)珍稀濒危植物表现出一定的过渡特征,部分属具有温带性;(3)海南岛珍稀濒危植物区系与华南地区有直接的关联,且与中印半岛的植物区系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