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艺复兴"是西方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重要特点,一是世俗音乐的发展,二是专业音乐的发展。声乐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及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革以及各种流派和风格的产生,必然和当时社会的现状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
16世纪初期的欧洲,罗马教会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关系,已在文艺复兴运动和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触动下悄然变化,宗教和世俗政治都面临着是因循守旧还是积极改革的艰难抉择。马丁·路德通过不断向宗教和世俗政治阐述他的神学主张,积极推动宗教改革。在1528年的“预防性战争”危机中,他亦积极充当事件和争论的调停人。路德在履行宗教天职过程中与世俗政治之间的冲突与让步,显示出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与世俗政治变革相互纠结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文艺复兴”是西方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的重要特点,一是世俗音乐的发展,二是专业音乐的发展。声乐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所取得的成就及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革以及各种流派和风格的产生,必然和当时社会的现状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4.
文艺复兴运动从批判天主教的神性、神学入手,大力提倡人性、理性等世俗化的内容,以示与天主教的抗争。但看似世俗的文艺复兴其中若干思想均来自于传统的天主教的因素,对人的关注、欲望的放纵、理性的渴求,以及资料搜集与学术资助的行为,均在天主教内部予以肯定,这些都帮助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勃兴。  相似文献   

5.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摆脱了中世纪神本主义宗教观和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人本主义宗教观,表达了新型的和谐的神人观。人文主义神人观消除了宗教与世俗生活的对立,激发了人们对今生世俗幸福生活的追求,推动了西方世俗精神的形成;为宗教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渊源,促成了服务于世俗生活的新教精神的诞生;推动了科学精神的塑造,促成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与独立发展。人文主义和谐的神人观为构建近现代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是以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挑战神学教育为开端的.他们大力兴办世俗学校,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局面;倡导人性教育,反对神性教育,从而将教育从神学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但这种解放是有限的,囿于时代的局限,他们不得不将圣经和神学教义作为必要的教育内容,使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打上了深深的神学烙印,这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矛盾性,也反映出文艺复兴时期过渡性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巴洛克艺术是17世纪西方主要的艺术风格形式,代表作品"圣特烈萨的迷狂"中体现出该艺术的风格特征:充满动感的形式特点,追求享乐的精神主旨.它是不同于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新艺术风格,是人们摆脱精神束缚后对世俗快乐的尽情享受.  相似文献   

8.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历史上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运动。这是一场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伟大的变革。这场运动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阶段新兴资产阶级摆脱中世纪教会的束缚和宗教桎梏,建立世俗的,统一的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要求,以及实现理想的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9.
骑士文学中描写的圣洁纯粹的典雅爱情,一方面是骑士精神皈依上帝,对基督教唯灵主义崇拜的世俗转化,包含着浓重的宗教情结;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世纪禁欲主义的藩篱,表达了发于人性的自然欲求,萌动着生命的活力,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精神的先声。  相似文献   

10.
如果从文艺复兴算起,人本思想产生有600余年历史,不论是文艺复兴以来的老人本主义思想,还是现代主义哲学产生的新人本主义思想,都关注着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人是什么”的命题,不仅是古希腊的未解之谜,也是今天的科学和哲学所努力阐释的终极命题。  相似文献   

11.
在绝大多数西方人的眼中,“宫廷小丑”被描绘成身穿花色衣服、头戴系铃帽子、插科打诨的人。人们普遍认为小丑是一个欧洲现象,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产物。其实无论在时间还是地域上,小丑的范围都要广得多。研究发现,在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在各种主流和非主流的文明中,都存在小丑。而且,尽管世界各地的文化不同,小丑却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既是低人一等、令人不屑一顾的玩物或弃物,同时又是洞悉人性、参透玄机的世俗英雄;他们利用自身的滑稽、愚蠢、疯癫或者身体缺陷作为护身符,说出那些其他人不敢或不愿说出来的真话;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真话往往能够让掌握权力的人保持清醒,不至于因为自身的傲慢和周围人的奉迎犯下那些无法挽回的大错。因此,有学者用“痴圣”来称呼这种人。  相似文献   

12.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与文学有着密切联系。就艺术创作的主题而言,这一时期的绘画和文学媒介有一个共同的载体,即维纳斯形象。在这一时期,画家波提切利通过《维纳斯的诞生》与《春》,诗人斯宾塞通过《爱情小诗》与《祝婚曲》,阐释了象征神圣与世俗之爱的爱神与美神维纳斯形象所蕴含的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与基督教神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丹纳说过:“艺术是‘既高级又通俗’的东西,是把最高级的内容传播给大众。”可以说真正开始体现音乐艺术魅力的时代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到了这个时期才开始被有意识地推动和发展起来。在15特别是16世纪,音乐与人文主义的关系更加密切,新时代的气息甚至透入森严的教堂;世俗音乐更是从教会统治的音乐王国里争得一席之地。音乐与科学的联系也体现了时代的新特点,科学的进步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细致的理论指导,对世界和自  相似文献   

14.
文艺复兴作为人类空前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已研究了数百年,很多问题已达成共识。但是关于文艺复兴与天主教会之间的关系,史学界有过误区,总是把天主教会完全说成是文艺复兴的敌人和对立面,这不符合历史事实。本文试就中世纪后期的天主教会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文艺复兴运动以个人理论的觉醒为主要特征,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其个人理论的觉醒主要表现在个性解放的觉醒、个人理性的觉醒、新理论的觉醒等。文艺复兴时代最重要的成就是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和价值所在,因而人的全面觉醒对后世有着重要意义,这种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速了西方社会制度的变革;二是促进了近代欧洲哲学的繁荣;三是马克思的个人理论的重要来源;四是对当代中国仍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大家对新文化运动的诠释总有着各种不同的话语。其中“文艺复兴”说甚为流行。但通过对“文艺复兴”说进行追根求源,并将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在产生、发展、价值取向、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新文化运动不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17.
卜伽丘(1313~1375)不朽的杰作《十日谈》是近代欧洲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堪与但丁的《神曲》相媲美,被誉为现实主义的“人曲”。它以鲜明的战斗姿态,吹响了文艺复兴时期反封建、反教会的进军号角,揭开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结合奥斯丁婚姻主题创作的时代背景及她本人的经历,通过分析<傲慢与偏见>中四对青年人的婚姻故事,总结了奥斯丁的既屈从于世俗又超越于世俗的婚姻观: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先决条件,美满婚姻的产生又往往受财产、门第和人的性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五四”以来 ,中国文学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文学的接受是不容忽视的 ,这种影响不仅使“五四”文学发现了“人” ,注入了“爱的精神” ,带来了现代文体的革命 ,而且也确立了现代文学的基本走向。本文对意大利文艺复兴与“五四”文学的关系 ,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20.
罗马天主教会在中世纪西欧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几乎每个人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听从当地教会的指挥,同时也是世俗政权的臣民,又服从于国王。于是西欧社会一直存在着教权和王权两个中心,二者在相互合作的同时又各怀鬼胎,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政体:二元政体。教权和世俗政权均在社会领域中发挥着作用,这种政体对西欧近现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