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前,外圆磨削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零件的加工中,但在磨削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有质量缺陷的零件,如加工过的零件常常会出现表面烧伤、划伤等现象。因此,为了保证磨削后的产品的质量,在加工时就要有足够高的加工精度的磨床。该文将从外圆磨削加工的质量缺陷分析以及控制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在改装的M120W万能外圆磨床上用国产高速砂轮对45号钢件和球墨铸铁件进行50米/秒高速外圆纵磨的试验研究;考察了磨削用量对金属切除率、磨削比、加工表面光洁度以及功率消耗的影响;并对高速磨削过程的一些特征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主要讨论应用ELID磨削技术,分别在平面、内圆和外圆磨床上对多种典型硬脆材料实现精密镜面磨削,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加工精度高,成本低,工艺简单可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开槽砂轮的断续磨削进行了理论分析,概述了砂轮内冷却方法及新研制的内冷却装置。在此基础上作为一种尝试,用带有螺旋形沟槽的砂轮及研制的砂轮内冷却装置试验磨削了难加工材料——等离子喷涂WC合金零件。结果表明,采用内冷却断续磨削方法不仅有助于改善磨削表面质量,而且可使金属去除率在相同表面粗糙度前提下比原磨削工艺提高一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在外圆磨床上进行切入式磨削时,各种切削液对滚动轴承铜磨削表面质量的影响。分析了切削液在磨削加工中的作用机理,探讨了磨削区内最高温度及其热孕育时间对磨削表面质量的影响,从而提出了在磨削加工中采用合适的切削液是提高磨削表面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无心磨床电机轴外观、磨削生产、断口形貌、化学成分等综合分析,认为电机轴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结构设计、工艺加工不合理和磨削量超负荷生产。疲劳裂纹源为轴表面环状切削加工痕迹,同时未按要求进行调质处理也加速了电机轴的疲劳断裂过程。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国内船用可调距螺旋桨(简称调距桨)制造中落后的手工打磨工艺现状,提出了一种利用数控砂带磨削技术实现调距桨复杂型面的高效加工方法,并设计了四坐标联动的强力磨床,重点介绍了该磨床的关键技术如强力砂带磨头的设计、调桨砂带磨削数控编程软件的开发等,最后利用该样机对桨叶表面进行了强力砂带磨削应用试验,为确定合理的船用螺旋桨强力高效砂带磨削工艺参数与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reinforced plastic,CFRP)机械加工后加工表面缺陷的判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显微视觉下对CFRP磨削加工表面缺陷占比的判定方法。该方法是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基于区域生长算法,对CFRP磨削加工后表面的显微成像进行分析,就CFRP磨削加工后表面所形成的分层和纤维断续损伤两类主要缺陷进行了提取和计算,并进行了定量的判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地初步预测加工后的CFRP工件表面质量的优劣,为下一步加工工艺的改进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精密外圆切入磨削智能监控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声发射信号的精密外圆切入磨削加工时间的在线优化算法。通过建立AE信号RMS曲线理论模型,获得了声发射信号与磨削系统时间常数的关系,建立了优化前各阶段AE信号RMS曲线;编写外圆切入磨削加工时间的在线优化算法,通过试验分析磨削系统加工时间对加工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对优化算法进行验证,建立优化后各阶段AE信号RMS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能够在保证总去除量不变的情况下缩短加工时间,为精密外圆切入磨削提高加工效率、改善加工工艺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快速点磨削主要用于轴类零件表面的加工,但由于砂轮存在点磨削变量角度,加工表面纹理特征不同于常规外圆磨削.通过点磨削几何学分析,建立了点磨削纹理方向计算模型,分析了点磨削纹理特征及影响因素.根据外圆磨削试验加工工件表面的实际测量数值与点磨削纹理特征的模拟结果,分析了纹理方向对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复杂、异形刀剪的端面磨削,提出了一种空间端面磨削多轴联动控制方法.根据端面磨削的工艺特点与卧式端面磨床的结构特点,建立了砂轮径向进给量、轴向进给量、旋转角度等加工参数与工件顶面磨削量、底面磨削量、磨削宽度等工艺参数间的函数关系,并结合端面的投影规律实现了一个旋转轴与两个平动轴的三轴联动控制.基于所提控制方法开发了数控系统,该系统支持二维图形与参数混合编程.利用该系统开发了数控端面磨床样机,并进行了磨削实验.结果表明,该磨床能够磨削多种刀剪产品,加工效率与质量优于液压式端面磨床.  相似文献   

12.
提高磨削表面光洁度是光整加工中普遍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扼要地报导一下在外 圆磨床上采用细粒度石墨填充剂砂轮提高磨削表面光洁度(高于10)的试验 研究成果。 和一般常用的砂轮不同,石墨砂轮具有一系列的特征。石墨填充剂使这种砂轮的磨 削过程接近于研磨,这就有利于得到高光洁度的磨削表面。 作者对11种不同特性的石墨砂轮进行了较系统的磨削性能试验,在此基础上提出 了磨料、结合剂及填充剂的合理配比值以及于石墨砂轮选用方面的资料。文中也介绍 了石墨砂轮的合理使用规范。 试验及生产使用经验表明,用石墨砂轮在一般精度的外圆磨床上精磨淬火钢、紫 铜、黄铜及铝合金等工件能得到10~12光洁度的表面。目前正在推 广使用这种砂轮。  相似文献   

13.
雷根成 《科技信息》2010,(7):99-100
本文在分析超精磨削原理、工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普通磨床上进行超精度磨削加工的工艺方案。该方案分别从普通磨床为满足超精度磨削加工前的修整,砂轮修整,加工切削参数的选择及加工操作的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案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加工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外圆精磨微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硬件和软件设计及加工精度分析。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外圆磨削加工中,加工精度高,质量稳定且一致性特别好,在磨床技术改造中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凸轮轴磨床的磨削过程中,颤振现象严重影响凸轮轴表面的磨削质量.为了抑制凸轮轴磨削颤振的产生,基于再生颤振理论和随动磨削的特点,建立了凸轮轴和砂轮再生激励效应的动力学模型,绘制了稳定性极限图,同时研究了凸轮轴磨床的颤振稳定性.通过凸轮轴磨床的颤振实验,利用频域和时频域方法分析了凸轮轴磨床的振动特性.颤振实验结果和稳定性极限图预测结果一致,验证了凸轮轴磨床再生颤振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和预测颤振产生与优选加工参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M131W万能磨床的试验研究,寻求提高磨床精度、降低磨削表面波纹度的有效途径,在这个基础上对机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静态几何精度,提高刚度。改进结构以后,该磨床的磨削精度和表面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初步满足加工超精密级轴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凸轮轴零件切点跟踪磨削法高速磨削运动的特点;分析了砂轮中心位移模型及恒线速磨削条件下的凸轮理论转速,并进行了凸轮转速的优化.最后对湖南大学开发的MKC200超高速数控非圆轮廓外表面磨床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控制理论分析外圆磨床工作的稳定性,确定了磨床和磨削过程的数学模型,导出了无条件稳定和有条件稳定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磨床稳定图的特征.文中通过实验作出了外圆磨床切入磨时的稳定图,并给出了由实验稳定图求磨床和磨削过程的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新春  史恺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5):10939-10944
研究高温合金GH4169DA磨削表面完整性控制工艺域优选方法,通过外圆磨削正交试验,建立了磨削表面完整性特征对磨削工艺参数的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经验公式,获得了磨削参数稳定域和非稳定域,结合极差分析方法获得了不同磨削工艺参数对表面完整性特征的影响曲线,优选出表面完整性控制工艺域。结果表明:外圆磨削时,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残余应力对工件速度的变化最为敏感,表面显微硬度对砂轮速度的变化最为敏感。获得了保障稳定表面完整性的磨削工艺参数优选区间:工件速度vw (12~22m/min),径向进给ap (0.005~0.01mm),砂轮速度vs(20~25m/s),为优化高温合金材料磨削工艺以及进行表面完整性控制研究提供理论方法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磨削工作循环的四个阶段,以及实现每个阶段的不同方法;导出了磨削过程的基本规律,以便对外圆磨床进行正确调整和控制;分析比较了磨削工作循环的几个典型方案,为今后设计新型磨床提供参考;推证了磨削工作循环期内被磨表面形状误差的变化规律,从而控制磨削过程,以利于提高磨削质量和生产率。 通过本文对磨削工作循环的理论分析,使我们有可能正确制定合理的磨削工作循环方案,为建立自动工作循环和进行高生产率磨削、高质量磨削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