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方法,研究了正常草鱼和患出血病草鱼的肾脏、肝脏、脾脏、心脏、鳃、肌肉以及血清中的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患病草鱼和正常草鱼各组织器官及血清中的MDH同工酶酶谱均为6条带,患病鱼的酶谱明显地不同于正常鱼的酶谱;MDH同工酶的活性具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同一组织及器官,患病草鱼MDH同工酶的总活性较正常草鱼偏高,其中鳃、肝脏、脾脏以及血清中的MDH同工酶总活性具有显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方法,研究了正常草鱼和患出血病草鱼的肾脏、肝脏、脾脏、心脏、鳃、肌肉以及血清中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结果表明,患病草鱼和正常草鱼各组织器官及血清中的MDH同工酶酶谱均为6条带,患病鱼的酶谱明显地不同于正常鱼的酶谱;MDH同工酶的活性具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同一组织及器官,患病草鱼MDH同工酶的总活性较正常草鱼偏高,其中鳃、肝脏、脾脏以及血清中的MDH同工酶总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种组织及器官,患病草鱼的MDH同工酶的相应组分,活性序列产生了较大的差异;MDH同工酶可以作为草鱼患出血病的一个生理、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利用三种沉淀反应方法研究属于三个亚科的鲤、草鱼、鳙之间的亲缘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鲤和草鱼之间关系最近,鲤与鳙之间关系较远,鳙与草鱼之间关系更远,从而论证了我国四大家鱼在系统发育上乃属异元类群,并进一步分析和比较草鱼,青鱼,鲢,鳙,鲤,鲫这几种养殖鱼类进行亚科间杂交在遗传基础上的相对难度。  相似文献   

4.
研究鲢、草鱼幼鱼对三种不同形状网目定置网片的反应,并探讨草鱼幼鱼反应节律性。结果表明:定置网片对两种幼鱼均有一定的诱集作用,其作用大小与网目形状有关.不同形状网目对鱼的视觉诱引力相同,而扁形网目对鱼的触觉诱引力大于长形、方形网目.穿网能力的顺序:方形>长形>扁形可用穿网系数K来定量表述.草鱼幼鱼趋网、碰网和穿网尾次数具明显昼夜节律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四种淡水鱼在- 5℃、-12℃及-18℃下冻藏近二个月,测定其冻藏期间鱼肌肉蛋白质变性程度。结果表明,四种鱼蛋白质变性大小顺序为:鳙鱼>鲢鱼>草鱼>鲤鱼。  相似文献   

6.
用人工放养模拟试验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铅对几种食用鱼进行试验,以了解鱼对铅的富集规律。1、随铅浓度升高,鱼体各部位含铅量相应递增;2、鱼的各部位富集量是不同的,即鳃>内脏>骨骼>头>肌肉;3、不同鱼种富集系数有差异,鲤鱼最高,草鱼、鲢鱼有交叉现象。 上述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铅在生态系统中迁移积累规律,为制定鱼的食用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鱼头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人工养殖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鱼头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矿物质(铜、镁、锌、铁、钙)含量、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旨在比较四大家鱼鱼头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总水分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鳙鱼、青鱼、鲢鱼、草鱼;粗蛋白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粗脂肪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草鱼、鲢鱼、青鱼、鳙鱼;粗灰分含量以及无氮浸出物含量由高到低均为鲢鱼、草鱼、鳙鱼、青鱼;能值由高到低则依次为草鱼、鲢鱼、青鱼、鳙鱼.矿物质铜和镁含量由高到低为草鱼、鲢鱼、青鱼、鳙鱼;锌含量由高到低为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铁含量由高到低为草鱼、鲢鱼、鳙鱼、青鱼;钙含量由高到低为草鱼、鲢鱼、青鱼、鳙鱼.总氨基酸量及必需氨基酸量由高到低均为青鱼、鳙鱼、草鱼、鲢鱼.  相似文献   

8.
臭氧对草鱼鱼种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向水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处理草鱼鱼种,研究臭氧处理对鱼的肠组织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0.14、0.27、0.45mg/L臭氧处理草鱼时,随着臭氧质量浓度的增加,草鱼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逐渐下降;对于同一质量浓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6、12、24和72h )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研究草鱼多肽的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性、吸湿保湿性和稳定性等功能性质,以及草鱼多肽的氨基酸组成,并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草鱼多肽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草鱼多肽粉18种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90.94%,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质量分数的41.33%;草鱼多肽的生物价、必需氨基酸指数、营养指数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别为71.51,76.34,74.81和77.19。草鱼多肽的氨基酸组成平衡、合理,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草鱼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法制备草鱼内脏水解蛋白液,并对草鱼肉进行保水,研究草鱼内脏蛋白水解液对草鱼鱼肉保水性的影响.以浸泡增重率、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为参考指标选择最佳保水条件.通过分析草鱼鱼肉冻藏后的质构性质、水分存在状态、色泽变化,研究草鱼内脏蛋白水解液对草鱼鱼肉保水性的作用.研究结果如下:草鱼内脏水解蛋白液制备的最佳pH为11,用5%蛋白液-0. 15%复合磷酸盐的保水剂在10℃条件下浸泡草鱼肉60 min,与复合磷酸盐处理组对比,冻藏后解冻损失率低31. 43%,准结合水增加9. 38%.  相似文献   

11.
为了阐明肉质性状相关基因在四种鲤科鱼类中的表达差异,以齐口裂腹鱼(雅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鲤鱼(Cyprinus carpio)和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四种鲤科鱼类为研究对象,利用索式抽提法和物性测定仪测定四种鱼类背部与腹部肌内脂肪(IMF)含量和肌肉剪切力,并利用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过氧化物酶体激活增殖受体γ(PPARγ)、过氧化物酶增殖剂受体γ亚型的辅激活因子1α(PGC-1α)、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等肉质性状相关基因在四种鱼肌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齐口裂腹鱼背部与腹部肌肉的IMF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鱼类(P<0.01),而肌肉剪切力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种鱼类(P<0.05),PGC-1α在齐口裂腹鱼背部及腹部肌肉中表达水平最高,PPARγ和CAST在齐口裂腹鱼背部及腹部肌肉中表达水平最低.研究结果为阐明齐口裂腹鱼优良肉质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漳县海拔高、气温低,商品鱼生长周期长问题,进行了草鱼、鲤鱼、鲢鱼的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研究,该技术缩短了商品鱼出塘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初步研究了鲢、鳙和草鱼三种幼鱼对带电网片的反应,结果表明,在带电网片作用下,三种幼鱼的活动性明显增强,集群性显著减弱,在水槽内的分布重心均有移向网片附近的倾向。带电网片对鱼的视觉诱引力和普通网片基本相同,但对鱼触诱引力因电场的驱赶作用而消失,带电网片对鱼有明显的阻拦作用,其作用大小与鱼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4.
测定东洞庭湖区5种野生鱼类(草鱼、鲫鱼、鲤鱼、鲶鱼、黄颡鱼)的氨基酸营养成分,分析其氨基酸种类及比例,并对它们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测定5种野生鱼类蛋白质含量均较高,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合理,是人类理想的优质蛋白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河流污染日益严重,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环境研究的热点之一。砷是五毒元素之一,具有极强的毒性,分布广泛,它所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以山南贡嘎渔场、曲水聂当渔场、林周渔场三个拉萨周边地区的主要渔场为研究对象,利用AF-610A型原子荧光光谱仪(AFS)等仪器对鲢鱼、鲫鱼、草鱼、鲤鱼、罗非鱼等5种共22条鱼体的肌肉、肝脏、心脏、鱼鳃和内残物等5个组织器官中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3个渔场水中砷的平均分布状况为:曲水聂当渔场〉山南贡嘎渔场〉林周渔场;②3个渔场5种鱼类不同器官中砷的平均分布状况为:山南贡嘎渔场〉曲水聂当渔场〉林周渔场;③不同鱼体组织器官中砷的平均分布情况为,山南贡嘎渔场:内残物〉肝脏〉心脏〉肌肉〉鱼鳃;曲水聂当渔场:鱼鳃〉心脏〉肝脏〉肌肉;林周渔场:内残物〉肝脏〉心脏〉鱼鳃〉肌肉;不同种类鱼体内砷(舡)蓄积量分析,单因素分析法比较:在肝脏中罗非鱼〉鲫鱼〉鲢鱼〉鲤鱼〉草鱼;在肌肉中罗非鱼〉鲫鱼〉鲢鱼〉草鱼〉鲤鱼;在内残物中鲢鱼〉鲤鱼;在心脏中罗非鱼〉鲫鱼〉草鱼〉鲢鱼〉鲤鱼;在鱼鳃中罗非鱼〉鲫鱼〉鲤鱼〉草鱼〉鲢鱼。  相似文献   

16.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中dsRNA模板的快速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T-PCR技术检测草鱼出血病病毒。建立了一种快速,简易而可靠的dsRNA模板的制备方法。应用该方法制备模板进行RT-PCR扩增,可以有效地检测出病鱼组织及病毒感染的培养细胞裂解液中的草鱼出血病病毒,且全过程只需3-4h,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17.
科技新讯     
草鱼出血病病毒的新发现草鱼出血病是淡水鱼养殖中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鱼病,被国家列为“六五”、“七五”期间攻关项目之一。杭州大学生物研究所和浙江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对草鱼出血病的病毒学和细胞学研究表明,草鱼出血病是由两种病毒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健康鱼和患肠炎病草鱼的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其淀粉酶最适pH值均为7.2,蛋白酶最适pH值分别为7.0和6.0;其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0℃和35℃,蛋白酶最适温度均为40℃,且患肠炎病草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较健康鱼低,但pH值在5.7以下时,患病鱼的蛋白酶活性较健康鱼高;温度在28℃以下时,患病鱼的淀粉酶活性比健康鱼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不少渔场和养鱼专业户使用配合饲料养鱼,获得了高产经验和显著的经济效益,一般每亩水面比常规投料增产鲜鱼300公斤左右,优质鱼比例提高20~30%,纯利增加300~400元,劳动效率提高4~5倍。用配合饲料养鱼的主要技术是: 一、鱼种放养。以草鱼为主,适当搭配鲢、鳊、鳙、鲫、鲤鱼和罗非鱼。如主养二龄草鱼,每亩总放养量80公斤左右,其中草鱼40公斤左右;如主养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水体镉(Cd)暴露对长江上游6种常见鱼类鲫鱼(Carassius aurat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和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的急性中毒效应,以CdCl2为毒物源,在相同的水温(27.5±0.5℃),硬度(含CaCO3)(10.0±0.5mg/L)和pH(7.0±0.1)条件下,观测了水体中不同质量浓度Cd暴露对实验鱼的急性中毒症状和96h致死效应(96hLC50).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鱼类急性中毒的行为反应有不同.在Cd急性暴露期间,鲫鱼、草鱼、中华倒刺鲃和团头鲂均有跃出水箱的倾向,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这种跳跃的能力减弱;而鲫鱼、草鱼和南方鲇在呼吸时有"咳嗽"反应(洗涤运动)发生.随着Cd2+质量浓度的升高,各种实验鱼的死亡率显著升高.Cd对鲫鱼、草鱼、南方鲇、团头鲂、中华倒刺鲃和胭脂鱼的96hLC50值分别为5.59,2.53,2.24,1.51,1.31和0.029mg/L.南方鲇死亡鱼群体的Cd累积量显著高于未死亡鱼群体(P0.05);其它5种实验鱼的未死亡鱼群体Cd累积量高于死亡鱼群体Cd的累积量,且在中华倒刺鲃的两个群体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讨论提出,南方鲇皮肤构造及表面上的丰富粘液可能对水体中的Cd离子经皮肤渗入体内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