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黄红梅 《广东科技》2008,(24):32-32
探讨血管紧张II受体拮抗剂(ARB)对非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复发的影响。将73例非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在复律为窦性后(药物或电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厄贝沙坦+胺碘酮)和对照组(安慰剂+胺碘酮),24个月共治疗试验组36例、对照组37例。每月复诊12导联普通心电图。24个月随访中,对照组共有15例(40%)发生心电图证实的AF,而试验组为6例(1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可见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较单用胺碘酮能更有效地减少复发。这种效果可能与血管紧张素受体(ARB)改善心房肌电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总结35例胸腔镜辅助下经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临床经验,并讨论本组病人中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提出针对性的治疗和监护措施;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所有病例术后均自动恢复为窦性心律,4例患者术后复发房颤。一例病人出现围手术期左股动脉栓塞,两例于手术后三个月出现难治性房扑,一例出现伤口愈合不良及肺部感染。术后随访至6个月,无死亡及中风发生。术后窦性心律转复率:3个月82.85%:6个月85.71%;胸腔镜辅助下心外膜射频治疗房颤,保持了外科治疗房颤的高治愈率,减低了手术创伤。本组病人中曾出现过血管栓塞及难治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也因术后使用激素致伤口愈合不良及重症感染可能,提示有必要采取术后及早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及调整激素用法。对部分术后心律失常,可能与射频消融后遗留的传导缺口与线性消融的不连续和不透壁相关,需加强电生理研究及改进术式,还可考虑术后药物及介入治疗以提高转复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肺恶性肿瘤的局部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消融病灶CT随访的演变规律。方法:对22例肺癌病灶(原发灶16例,转移灶6例)进行RFA治疗,病理诊断均为肺腺癌,病灶大小7~37 mm,中位数为23 mm。记录RFA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随访并评价疗效,记录消融灶大小及血供变化。结果: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CT随访时间14 d~4年,中位数为10个月。随访3个月以上的病例共18例,16例消融灶无复发,2例消融灶复发。病灶RFA治疗后CT复查表现为随时间延长呈逐渐缩小趋势且无强化,消融灶可形成空洞,随访中增大或出现异常结节样强化提示肿瘤复发,RFA治疗后3个月评价肿瘤灭活情况较可靠。结论: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安全、有效、创伤小,能够作为不能耐受手术患者治疗的选择之一,是一种效果明确的局部减瘤手段。  相似文献   

4.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元敏  宋兵  张彬  程殿威  刘瑞生  祁泉 《甘肃科技》2009,25(12):151-152
总结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经验;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自2004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均为心上型)外科治疗方面的经验进行总结,手术无死亡,术后出现心律失常3例,急性肺水肿3例,肺部感染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均治愈;早期采用经左房顶部进路方法纠治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前、中、后的护理。方法 :对1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射频消融治疗术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和相关检查及健康教育 ,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指标、术后压迫穿刺部位 ,防止出血、预防感染、合理饮食。结论 :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射频消融治疗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女,21岁,学生。病历号3047,因腹胀,腹围增大一个月住院治疗。体检:体温37.7℃,表情痛苦,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部膨满,压痛(+),肌紧张(+),阳水征(+)。腹部B超提示:大量腹水。入院诊断“结核性渗出性腹膜炎”。采用抗结核治疗,治疗中放腹水3次,共约3000毫升,腹水外观呈草黄色,李凡他反应(+),抗酸杆菌(-),脱落细胞(-)。治疗半个月后病人明显消瘦,腹部高度膨满。CT提示:大量腹水,肝脾正常。为明确诊断,行腹腔镜检查,术前放腹水R000毫升,术中放区水7000毫升。术中见腹膜壁层…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和分析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早期快速康复效果,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1例,术后随访6个月,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6个月障碍指数。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表明: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3天与术后3、6个月腰痛VS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天与术后3个月腿痛VAS评分相比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3天腰痛VAS评分相比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血量平均35 mL,住院时间平均8天。因此,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并术后康复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昆明(KM)小鼠灌服几丁聚糖六周后观察力竭游泳以后小鼠骨骼肌自由基代谢水平和ATP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几丁聚糖保护骨骼肌、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的作用,为几丁聚糖在运动领域里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KM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力竭组、药物组。安静组正常饲养,药物组按0.33g/kg/d灌服几丁聚糖,六周后力竭组和药物组进行力竭游泳实验,记录游泳至力竭时间,并测定骨骼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H-Px)、Na-^+K-^+-ATP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结果:(1)补充几丁聚糖可延长小鼠游泳至力竭时间;(2)小鼠力竭游泳后骨骼肌MDA含量显著升高,SOD、GPH-Px、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下降;(3)药物组力竭运动后骨骼肌MDA含量显著低于力竭组,SOD和GSH-Px活性显著高于力竭组,骨骼肌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力竭组。结论:几丁聚糖具有阻止骨骼肌脂质过氧化,提高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和骨骼肌膜功能的作用,并能明显延长小鼠游泳至力竭时间,具有提高机体抗疲劳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放射性131I治疗后全身显像的影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53例接受131I 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去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48例和转移灶治疗5例)在给予74 MBq(诊断剂量) 131I 2~3 d 后进行全身显像;给予治疗剂量131I 7~10 d 后,用相同的采集条件进行全身显像; 给予治疗剂量3~6个月后进行131I随访全身显像,并对其图像进行分析.结果:在48例接受131I去除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患者中, 3~6个月后进行131I全身显像随访,甲状腺一次完全去除率为91.7% (44/48),其中3例在完全去除后发现新功能性转移灶; 8.3% (4/48)未获完全去除.在5例接受131I转移灶治疗患者中, 131I全身显像随访显示功能性转移灶(如颈部淋巴结)消失, 肺和骨转移灶减少.结论:131I全身显像是评价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和转移灶131I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兰珍 《甘肃科技》2013,(24):140-141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是指左、右两肺全部的静脉不直接归人左房,而是异位连接于右房,或通过冠状静脉窦或上、下腔静脉系统再回流到右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约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l%一4%。本病的分类很多但以Darling氏等的分类法比较实用,分为4大类:1)心上型;2)心内型;3)心下型;4)混合型。手术前的准备,须仔细阅读病例,熟悉并了解病人的病情、心情及体质,进行充分的术前讨论,了解术式,达到协调配合。器械及用物的准备,备齐先心器械。术中配合,除心内手术操作、心脏切口及所用之缝线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略有所不同外,开、关胸与其他体外循环手术均相同。  相似文献   

11.
李晓玲 《科技信息》2010,(8):I0340-I0340
目的:研究血清HTG结合131I全身显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131I治疗后随访诊断其复发和(或)转移的作用。方法:受检患者共137例,均已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术或(和)颈部淋巴结清除术,接受相应剂量的131I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治疗并定期随访。常规接受血清HTG测定和131I全身显像,HTG与131I全身显像结果不一致的病人,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临床随访平均时间为(28±4)个月以确定结果。结果:应用血清HTG诊断复发与转移.其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022%和63.4%。应用131IWBS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和7609%,而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3.47%。结论:血清HTG测定和131IWBS联合检查的相符情况有助于尽早发现有无复发或有无转移灶出现,不相符情况则有利于提高警惕,加强随访力度,对于减少误诊或漏诊以及131剂量的正确制订、提高PTC患者的生存率与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群常存在肌力降低的情况,常规髋关节置换术后存在脱位风险。以肌力降低、存在术后脱位风险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明确仿生髋关节置换结合改良Hardinge入路对肌力降低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功能康复及预后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指标包括:髋关节Lovett肌力分级、活动度(ROM)、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预后Barthel ADL评分。结果显示,患者出院当天、术后3个月、6个月的患侧髋关节在各方向的ROM均与健侧无差异,术后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肌力、Barthel ADL评分均与骨折前/健侧无差异,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术后脱位。说明双动仿生髋关节结合改良Hardinge入路具有促进早期康复的作用,在保证髋关节正常ROM的同时,避免肌力降低的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脱位,患者术后3个月即可恢复至骨折前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效果,介绍了其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57例次)疝环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2min;全部患者于术后24h下地行走,术后3-5d可恢复日常生活:45%的患者术后用过一次非麻醉性镇痛药;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2%,未发生切口并发症;1例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新的“无张力”疝修补成形术,具有操作简单,疗铲确切、病人痛苦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特别是对老年复发疝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预防以及局麻下行病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78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病人均在局麻下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口服孕三烯酮治疗3~6个月,术后随访10~24个月,全部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无1例复发.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明确后,累及腹壁筋膜及以上的异位症病灶可在局麻下彻底切除,安全可行.术后用药3~6个可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引导心腔内封堵器经心导管封堵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中的作用,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运用TTE选择出适于封堵术的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18例,并配合X线指导封堵过程,选择合适型号的封堵器并观察随访疗效。结果:TTE引导封堵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封堵完全闭合率94.4%(17/18),3个月以上为100%。TTE所测房缺的最大直径明显小于球囊伸展径(P〈0.01),但二者高度相关(r=0.93),为封堵器型号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本组18例术后随访,均未出现封堵器结构断裂、移位、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TTE引导心腔内封堵器经心导管封堵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近中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巩膜冷冻、环扎及外放液玻璃体腔注气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适应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至2002年10月。在我院行巩膜冷冻、环扎及外放液玻璃体注气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4例(24)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24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术后视力≥0.05者21只眼,最佳视力为0.5.结论:适度的巩膜冷冻,可以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巩膜环扎缩小玻璃体腔减轻增殖性视网膜玻璃体病变的牵引,玻璃体腔注气使视网膜复位,外放液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经椎弓根内固定和脊柱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3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复位固定系统(RF),三维固定系统(TRIFIX)椎弓根系统内固定与不同部位脊椎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32例腰椎患者的神经根压迫部位针对性彻底减压,按随机化原则选择RF,TRIFIX两种椎弓根螺钉对滑脱腰椎进行复位固定,并配合椎体间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4年2个月,平均2年3个月,结果:滑脱椎复位率:RF与TRIFIX组均达100%,术后4个月除2例横突间植骨出现部分骨吸收外均达骨性愈合,其中椎体间植骨14例,术后平均骨性愈合时间为3个月,横突间植骨18例,术后平均骨性愈合时间3.6个月,不愈合率占11.1%,所有病人术后症状基本消失,二组均未见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现象,结论:RF,TRIFIX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能使I,II度腰椎脱完全复位,且固定牢固,有利于植骨融合,虽椎间植骨优于横突间植骨,但扩大接触面横突间植骨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植骨融合术式。  相似文献   

18.
2003年6月至2004年8月,我科应用阴道超声介入硬化治疗卵巢非赘生性囊肿31例,术后3个月复查,38个囊肿消失,其中小于5cm且单纯性囊肿患一次性治疗消失,巧克力囊肿患经1~2次治疗后消失,5cm-10cm囊肿患经2-3次治疗后囊肿消失,10cm以上患经几次治疗后囊肿明显缩小,总有效率100%;术后随访最长15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8个月,无1例发生并发症。术后1年再行复查并统计复发率,19例单纯性囊肿复发1例(原囊肿〉10cm)复发率5.3%,12例巧克力性囊肿复发3例复发率25%。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细胞癌(HC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初次确诊的中晚期HCC患者90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n=45例)及对照组(n=45).对照组采用TACE单独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治疗总有效率(ORR)高于对照组(80.0%,62.2%,χ~2=4.486,P=0.034),两组患者均随访6~2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24±5.67)个月;观察组随访期间患者死亡19例,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患者死亡28例;观察组的0.5,1,2 a生存率分别为100%,84.4%,57.8%,对照组分别为100%,73.3%,40.0%;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为高于对照组(16.4个月,13.5个月,P=0.026);观察组患者ALT,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t=4.289,2.924,P=0.000,0.002);观察组患者术后1 d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t=4.825,P=0.000).结论 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HCC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且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行宫颈环状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治愈率、持续存在率及复发率是否与民族差异有关.方法:对通辽市及周边乡镇不同民族(蒙古族及汉族)妇女进行宫颈脱落细胞的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结果回报非良性反应性改变者行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回报为CIN而行LEEP术的347例患者(蒙古族164例,汉族183例)进行随访,分析术后的病变治愈、持续存在及复发情况.结果:(1)LEEP术后总治愈率汉族高于蒙古族(.2)术后总持续存在率蒙古族及汉族均有下降趋势,残留的病灶为CINⅡ或以下更低级别的病变(.3)术后总的复发率蒙古族及汉族均呈上升趋势,且术后1年二者总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5年二者总复发率比较,蒙古族高于汉族,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病变持续存在或复发的患者多数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结论:(1)民族的差异可能导致CIN患者LEEP术后复发率的不同(.2)LEEP是治疗CIN的安全、有效方法,且术后保持随访能及时发现并治疗残留或复发的CIN(.3)LEEP治疗后患者是否感染HPV可能是病变持续存在和复发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