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3 毫秒
1.
水垢成垢诱导期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研究水垢成垢诱导期间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基于溶液中离子活度的平衡关系,质子平衡条件及质量守衡等关系建立了计算CaCO3水溶液中9种成分的计算程序,导出了用单一电导测定精确确定溶液中全部9种成分随时间变化的技术。实验中采用计算机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的综合技术,同时使用摄像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监测悬挂在溶液中金属板表面垢的沉积过程。研究清晰地表明,诱导期的起因是由于溶液中的成核机制;诱导期的存在又反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对碳酸钙积垢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超声波艰某些无机盐水溶液和含有蔗糖的无机盐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以及对CuCO3积垢速率和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作用可以明显降低换热器表面CaCO3积垢速率,有效地减缓、CaCO3积垢,最后探讨了超声波减缓CaCO3积垢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表面材料性质对生物垢形成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找到表面材料性质与生物垢形成难易程度之间的关联因素,以设计出能控制生物垢形成速率的新表面材料,对水系统中荧光假单胞菌在17种表面材料上形成生物垢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生物的生长曲线,并将生长曲线划分为诱导期和生物垢快速生长期。发现表面材料不同,形成生物垢的诱导期及生物垢量也不尽相同。还对9种表面材料的表面能和界面能进行了实验测定及相关计算。结果表明,只有固体材料与生物垢之间的固-固界面能与生物垢形成之间有明确的关系,而未发现材料的表面能和固体材料与液体水之间的固液界面能与生物垢形成的诱导期或生物垢量之间有任何明确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换热面结垢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结垢诱导期的长短对污垢形成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即使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不同材料换热面的结垢诱导期仍相差较大.实验研究了铜、铝、不锈钢及渗铝钢4种不同表面能材料在多种工况下的污垢过程诱导期测试,得知材料表面能、溶液浓度、流速及温度都是影响结垢诱导期和成垢过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地化学镀Ni-P-PTFE热面进行了模拟循环冷却水CaCO3的结垢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换热面上有解吸空气泡时,该表面结垢较Cu而加剧;无解吸空气泡时,结垢减轻,并运用分形理论对结垢行为进行了评价,发现化学镀表面垢形之分维值较Cu同的增大了。  相似文献   

6.
对化学镀Ni-P-PTFE换热面进行了模拟循环冷却水中CaCO3的结垢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换热面上有解吸空气泡时,该表面结垢较Cu面加剧;无解吸空气泡时,结垢减轻.并运用分形理论对结垢行为进行了评价,发现化学镀表面垢形之分维值较Cu面的增大了.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3种强化管在不同碳酸钙溶液浓度和流速下的动态结垢实验,得到碳酸钙浓度、流速和不同管型对碳酸钙析晶垢结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钙浓度增大,使溶液中均相成核速率和所形成晶核的生长速率增大,使溶液换热表面界面的污垢晶粒浓度和成垢离子浓度均增大,前者使更多的污垢附着换热面,而后者使表面异相成核速率和生长速率增大.流速增大,使光管表面形成的晶核、污垢晶体和污垢热阻均减少,而诱导期延长;使平直和锯齿斜翅管初始成核增多,但诱导期延长,而结垢量和污垢热阻减小.平直和锯齿斜翅管在清洁状态和结垢状态下均具有比光管更大的总换热系数、更小的污垢热阻,尽管结垢量略多.在相同结垢状态下,锯齿斜翅管的结垢量和污垢热阻大于平直斜翅管的,但是,其总换热系数仍大于平直斜翅管.  相似文献   

8.
1673K下,采用-Mo│Cr+Cr2O3‖ZrO2(MgO)‖{Cu+Cr}alloy+(Cr2O3)slag│M固体电解质电池测定了BaO-BaF2-Cr2O3渣系中Cr2O3的活度,研究结果表明,Cr2O3的活度随其浓度升高而升高。随XBaO/XBaF2升高而降低。根据实验及X射线衍射结果推测了该渣系的等温相图,并作出了该渣系中Cr2O4的等活度图。  相似文献   

9.
磁场对CaCO3结晶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研究了磁化对CaCO3结晶过程的影响。发现磁处理掏了晶体的成核过程但加速了晶体的生长,生成晶粒数量少,体积大。磁场对CaCO3结晶过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成垢阴离子起作用。磁记忆效应至少可持续72h。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成核生长动力学经验方程,导出了气固反应过程成核生长动力学方程,应用于针形超微粒a-Fe2O3在氢氮气氛中还原过程。利用TPR技术得到还原过程成核生长动力学方程。针形超微粒a-Fe2O3表面氧还原速率随还原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体相氧还原速率随还原程度的增加而减小。以制备磁粉为目的的还原最佳温度为360~400°C。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稠油废水蒸发浓缩过程中污垢的形成规律.在蒸发浓缩的试验基础上,首先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污垢进行分析,确认污垢的晶体成分,然后据此建立3层析晶污垢的沉积模型,即由碳酸钙盐(如CaCO3)、复盐(如Na2CaSiO4,Ca8Si5O18)和硅酸盐(如Ca2SiO4)等形成的混合污垢的沉积模型.通过污垢热阻的模拟计算发现,污垢的主要组分是碳酸钙盐,其污垢热阻占总污垢热阻的91.76%;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相吻合,说明3层析晶污垢模型可以描述稠油废水蒸发过程中的析晶结垢规律,为稠油废水蒸发过程中污垢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及在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对纳米碳酸钙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对改性后的碳酸钙进行了表征,填充在涂料中,对涂料性能进行考察。改性后碳酸钙表面有机膜使碳酸钙呈亲油性,降低表面能使粒子不易聚集,填充于涂料中,其柔韧性、硬度、流平性及光泽均优于填充未改纳米碳酸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海洋工程材料在热带海洋环境试验站硅藻污损群落的组成变化,为研究该海域材料腐蚀、生物污损以及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方法】取4种材料进行全浸腐蚀试验,定期取出试片冷藏客运到青岛,用次氯酸钠法制成永久封片,在带有微分干涉显微镜下记数,并使用PRIMER 6对硅藻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进行计算。【结果】检出污损硅藻16目24科30属61种,其中双眉藻属、菱形藻属和舟形藻属为优势类群;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时间而增加;热浸锌表面硅藻群落结构变化与其他3种材料有所不同。【结论】在南海热带近岸,材料表面性质对其表面附着的污损硅藻群落有一定影响,其中锌离子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管内绿液输运过程中结盐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仪、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等手段对绿液及其盐析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了测试,并考察了不同表面粗糙度及不同材质的管内结盐速率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晶体动力学和流体力学理论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与绿液本身的物理属性对盐类物质的析出有直接影响,且较小的粒径分布加强了絮凝作用,构成绿液动态结盐的重要因素;在盐析晶体异相成核及诱导期阶段,壁面粗糙度起重要作用,并对其生长期产生影响,即晶体在粗糙度较小的壁面上的生长滞后于粗糙度较大的壁面;材质影响结盐速率,其原因可能为不同材质具有不同的表面活化能.  相似文献   

15.
在恒壁温条件下,在结垢过程中,管内流体温度和垢层内壁面温度逐渐降低,会引起流体与内壁面间对流传热热阻增加,因而必须对现有的计算污垢热阻的公式进行修正。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立了恒壁温条件下计算污垢热阻的改进模型。计算实例表明,其他条件一定时,流体进口温度越低,流量越小,则修正值和修正系数越大。随着结垢过程的进行,修正值增大,修正系数减小。在结垢的初始阶段,修正系数最大,说明应用改进公式计算的结垢诱导期较长,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挤出过程中振荡对PP/CaCO3体系混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自行设计的一种新型毛细管动态流变仪,研究了挤出过程中振择PP/CaCO3体系混合特性的影响。当PP/CaCO3填充体系在一较佳振荡条件下挤出时,振荡 非常有利于CaCO3在PP熔体中的分散。实验研究表明,有效的振荡作用能促进低分子填料在聚合物熔体中的分散,从而使填充聚合物体系具有良好的混合特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硬脂酸、硅烷偶联剂和自制的含有三甲氧基硅烷侧基的大分子表面处理剂,分别处理了煅烧高岭土、添加一定比例纳米级的煅烧高岭土,与活性CaCO3混合填充PVC树脂,制备改性电缆料.研究了不同表面处理剂和不同比例的纳米级高岭土对电缆料的电学性能、拉伸性能和低温冲击脆性的影响.三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大分子表面处理剂处理添加含1%-3%的纳米级高岭土填充的PVC电缆料,各项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