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有孔虫与海面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庆丰剖面全新统每5cm取一个样,进行有孔虫分析,划分了4个组合,讨论了海面变化7.5kaBP以前,海面在0m以下,但波动上升.7.5-4.0kaBP,为高海面时期峰期出现于6.4kaBP,5.6kbBP,5.1kaBP,4.4kaBP,最高海面在5.6kbAP前后,可达+4m左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华南沿海第四纪地层、古生物、地貌等古海面遗迹以及第四纪以来海面变动过程的分析,认为华南沿海在晚冰期以前有过五次海侵,并与各次间冰期温暖气候相关。大理亚间冰期曾有过一次规模较小的海侵,之后发生大规模海退,全新世以来海面在持续上升中有过停顿或下降,五六年前有过高出现今海面的海侵。大理晚期以来的水动型海面变动在本区有明显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东海陆架平北地区残留沉积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利用1994-1995年在东海陆架平北地区获取的370个柱状样,单样长2-4米,进行了沉积序列垂向分析和横向地层对比、粒度分析和有孔虫鉴定,并结合研究区^14C测年数据,结果显示,本区表层沉积物自下而上存在三层结构(第Ⅲ层-第I层),这三层沉积的形成受晚更新世末以来海平面波动的控制。即形成于末次冰期最盛时的第Ⅲ层冲积平原相泥质沉积;末次冰期结束,晚更新世末期海面上升过程中形成的第Ⅱ层滨、浅海相沉积;以及全新世早期海侵过程中形成的第I层改造沉积。  相似文献   

4.
晚更新世间冰期时的南海海平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蚀平面,晚更新世海积地面及其沙坝下伏的滨海相粘性土顶界高程等来看,距今约203万a的间冰段时南海高海面及其北部岸线接近现在的情况。晚更新世与全新世形成的海蚀平台类高,老,新沙坝比邻和类高,这是南海北部海岸的地貌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黄河中游的地貌与地文期问题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上起积石峡下至三门峡的黄河中游地区在晚新生代期间发育了一级夷平面、一级剥蚀面和七级河流阶地。夷平面形成于2.4Ma以前的晚第三纪,剥蚀面形成于2.4~1.8Ma B.P的第四纪初期;黄河的七级阶地分别是开始于1300、1100、780、590、140、50、10ka B.P的河流下切形成的,其原因在于构造的脉动式上升。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将每一地貌面形成的时期定义为一个地文期,它与其后因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6.
盐度、温度等环境变化对介形类的属种组合、丰度、分异度等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莱州湾南岸地区潍坊北部的GK59孔、GK74孔、GK79孔、GK89孔的介形类样本的实验处理和分析,对以Neomonoceratina delicate,Neomonoceratina dongtaiensis,Pistocythereis bradyformis,Pontocythere spatiosus,Leptocythere ventriclivosa为优势的海相介形类和以Candoniella albicans,Candoniella pellucida,Ilyocypris subbradyi,Ilyocypris subpulchra为优势的淡水介形类进行划分,并与周边已知钻孔进行对比,认为此区域共发育三个海侵层,第Ⅲ海侵层和第Ⅱ海侵层发生在晚更新世,分别对应晚沾化海侵和献县海侵,第Ⅰ海侵层发生在全新世,对应黄骅海侵。并总结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层序和海侵范围,阐明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7.
除周期性气候波动外,新生代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是阶梯状气候变冷、波动幅度的不断增加和气候波动周期的转变。深海氧同位素记录表明新生代曾发生至少三次快速变冷事件,它们分别发生在36,15和2.4MaBP前后。根据来自北大西洋的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第四纪气候变化的趋势是波动幅度增加、频率降低。B/M界限附近,气候波动周期由41ka转变为100ka。黄土高原上黄土地层与磁化率研究揭示,现代东亚季风出现于2.4Ma前,并于1.1和0.6MaBP前后两度加强,现在的季风环流形势形成于0.6MaBP,米兰柯维奇理论不能解释上述新生代气候的阶梯状变冷、第四纪气候的阶段性和东亚季风的形成及加强,因此除轨道因素外,还有别的因素控制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8.
福州盆地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盆地是在早更新世周围山地剧烈上升过程中,相对下沉而形成的一个山间断陷盆地。中更新世时期盆地长期稳定,并发育了完整的红色风化壳;晚更新世时期持续沉降,并在玉木上、下亚间冰期中两度遭受海侵;全新世以来,经历了规模空前的长乐海侵而长期处于海湾环境之中,直至1500aBP才脱离海水影响。水负荷和沉积物负荷导致的均衡作用,使盆地全新世中期以来沉降速度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9.
将闽东沿海地形分为深入陆地海湾、开敞式海湾、海岛、临海岸基、开阔海面等5种类型,将沿海代表测站归类不同地形区域,统计分析不同地形区域极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开敞式海湾风力比深入陆地海湾大,海岛风力比海湾大;同比纬度,由陆地向海面,越往东、风力越大,到开阔海面大风分布趋于均匀;7~10月出现≥8级、≥10级的极大风概率最高。大风天气过程受台风影响最大,海湾主要受台风本体环流影响;影响最多的地域是台山列岛,最少是沙埕港;登陆台湾再次登陆福建及过台湾岛北部海面袭击福建的台风,影响时间长,大风强度和范围等最大;秋季台风影响,多为台风环流与环境场结合,闽东沿海海岛出现大风。  相似文献   

10.
ESR年代学研究和山原红壤发育年龄测算表明,云南小江流域第四纪洪积-泥石流沉积自早更新世中期出现以来,洪积-泥石流沉积就一直是该流域海拔2200m以下河谷地带的主要表地质过程,其沉积地层可分别归属于早更新世中,晚期,中、晚更新世和全更新世。  相似文献   

11.
 利用广州地区南北2个不同沉积地貌区的钻孔进行孢粉分析,结合测年和沉积信息,分析了广州所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孢粉分析结果显示:在晚更新世珠江三角洲地区气候经历了偏冷干-偏凉干-暖湿-热湿-偏凉干-冷干的变化过程,末次冰期对本区具有明显影响,使全新世和晚更新世孢粉组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全新世气候明显转暖湿,整体上以暖湿为主,但出现了一些小的气候波动事件,最明显的是在2 250 a BP 前后偏凉干的变化;该区在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各经历过一次海侵,两孔反映的气候期和海平面变化较为一致,气候和海平面变化也有很好的对应。两孔在地层、沉积相和孢粉特征上的差异是地理位置、沉积环境和基座地貌等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UP、βn和FewP与NP和PSPACE相对于Tally集的分离结果。同时还引入强n-范畴机和强p-范畴机等概念,并比较它们所接受的语言类在P-NP情况下的性质,得到如下结果;存在递归oracleA和B,以及递归Tally集T和T^1,使得:(1)P^A-β^An且P^AR≠β^AN,(2)P^B=FewP^B  相似文献   

13.
通过加入各种增容剂(Compatibilizer)和采用粉末丁苯橡胶(PSBR)及经接枝、交联改性的粉末丁苯橡胶(PMSBR),研究了提高聚氯乙烯/丁苯橡胶(PVC/SBR)共混相容性的途径。物理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五种增容剂对软质PVC/SBR共混物的改性效果以粉末丁腈P83和丁腈-26(NBR-26)最佳;粉末橡胶对PVC的改性效果优于块状橡胶,PMSBR对软质PVC的改性效果优于以NBR-26作增容剂的块状SBR和PSBR;用不同改性方法制得的四种PMSBR中,以多层乳液接枝改性的PMSBR-4对PVC的改性效果最佳,用它改性硬质PVC的缺口抗冲击强度和软质PVC的耐寒性,效果皆超过粉末丁腈P83。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动态力学谱分析表明:PVC/PMSBR-4共混材料呈良好的韧性断裂,橡胶粒子分散较均匀,相界面模糊,低温Tg升高,说明PVC/SBR的相容性获得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丙酮中合成出部分镧系硝酸盐与5 Br-PADA P 的固态配合物Ln(5—Br— PADAP),(NO3)3·nH2O(Ln=La.Ho,Tm,n=1;Ln=Sm,Eu,Gd,Tb,n= 2).屋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分析,X光粉末衍射物相分 析.溶解性及摩尔电导等测定.研究了配合物的有关性质。  相似文献   

15.
不存在非零连续线性算子的拓扑向量空间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拓扑向量空间(TVS)X中的任意拟有界集均为有界集,则称X有PB-B性质,证明了:(a)局部拟凸的TVS具有PB-B性质;(b)局部有界当且仅当局部拟有界且局部拟凸;(c)不存在从拟有界TVS到具有PB-B性质且满意T0公理的TVS的非零连续线性算子。  相似文献   

16.
对甘肃西峰地区晚第三纪红土和第四纪风成典型黄土的化学元素、矿物组成和矿物颗粒形态特征研究揭示出,该区红土下部(6.2MaB.P.前)是红化的土壤物质与其它物质一起经流水搬运再堆积的产物;中部(6.2Ma~3.4MaB.P.)未发现再搬运的痕迹,是风尘堆积经风化和间歇性地下水位波动作用所形成的;上部(3.4~2.6MaB.P.)是典型的风尘堆积-土壤序列。由于干旱区的存在是黄土高原风尘堆积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临夏盆地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山前凹陷盆地。其晚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蕴藏着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已在临夏盆地从晚渐新世至早更新世的各个层位中,发现和征集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以距今1500~1200万年的中中新世铲齿象动物群、1000~700万年的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和约200万年的早更新世真马动物群的材料和种类最为丰富。已有的化石标本产自近50个化石地点,约1700多件哺乳动物头骨,以及大量牙齿和肢骨,代表了100多种哺乳动物;另有陆龟化石…  相似文献   

18.
讨论复杂区域上非粘性型流体力学方程的谱元方法逼近,利用L^2-H^1型速度-压力变化分形式证明Babuska-Brezzi‘sInf-sup条件被满足,并借助提出了适应的谱元逼拉格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传统熔体冷却方法考察了P2O5-PbO-Bi2O3系统的玻璃形成,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考察了该系统两种不同类型玻璃的结构差异.结果表明,P2O5-PbO-Bi2O3系统存在两个玻璃形成区;在低P2O5区(<46%,摩尔分数)形成的玻璃中,存在不含P=O双键且A1(σ1)被激活的[PO4]四面体;在高P2O5区(>50%,摩尔分数)形成的玻璃中存在聚磷酸盐型[PO4]阴离子团,这些阴离子团通过Pb2+,Bi3+联接而形成层状玻璃结构.  相似文献   

20.
报道BMP-3及BMP-5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将人的神经终细胞瘤SK细胞的总RNA及人的脑,肝,胸腺,脾,胎盘及睾丸的总RNA反转录成cDNA作为模板,利用设计的编码BMP-3和BMP-5成熟蛋白的专一性引物分别扩增出相应的片段。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表明,BMP-3及BMP-5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表达类型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