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缙云山麓的南方红豆杉为材料 ,研究了其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及膜保护系统随气温下降的变化 .结果表明 ,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 ,SOD、POX活性增强 ,VC 含量增加 ,使膜保护系统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加强 ,O2· - 水平降低 ,MDA含量下降 ,膜保护系统的适应性变化引起半致死温度的下降是抗寒性提高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云锦杜鹃低温半致死温度对自然降温的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锦杜鹃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膜保护系统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强,使膜保护系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增强,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O2-)水平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膜保护系统的适应性变化导致低温半致死温度的降低是抗寒性提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草珊瑚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水分和渗透调节物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叶片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和淀粉含量下降,束缚水、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这些物质的适应性变化导致低温半致死温度的下降是抗寒性提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水分和渗透调节物质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叶片饱和含水量、自由水和淀粉含量下降,束缚水、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 含量增加。这些物质的适应性变化导致低温半致死温度的下降是抗寒性提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草珊瑚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水分和渗透调节物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叶片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和淀粉含量下降,束缚水、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这些物质的适应性变化导致低温半致死温度的下降是抗寒性提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实验以人工栽培的桅子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及脱落酸、赤霉素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降低的同时,脱落酸含量上升,赤霉素含量下降,尤其值得引起关注的是脱落酸含量与工赤霉素含量的比值(记为k)的变化表现出与低温半致死温度更密切的关系(R=-0.9920),因此在抗寒锻炼中不同激素间的配比和平衡调节比单一类型激素的变化更为重要,k的增大与抗寒性加强关系极其密切。  相似文献   

7.
南方红豆杉抗寒性的变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其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脱落酸(ABA)含量和ABA/GA增加,赤霉素(GA)、生长素(IAA)含量下降,它们与其抗寒力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玉米素核甘(ZR)含量先降后升,与冬芽萌发有关。可见植物激素通过某种平衡状态启动抗寒基因表达和维持膜结构功能的稳定在植物抗寒性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曼地亚红豆杉的半致死温度与对低温的适应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豆杉树皮是一种最重要的提取紫衫醇的原料,但其生长缓慢,资源匮乏,而曼地亚红豆杉的自然杂交品种叶片中的紫衫醇的含量很高,生长迅速,可通过大力栽培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在引种栽培蔓地亚红豆衫的试验过程中,抗寒性是决定其是否能够引种栽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半致死温度能较直观,准确地反映植物的抗寒能力,半致死温度的测定常采用电导法。采用电导法对引种栽培的2个曼地亚红豆衫(T.media)品种Hicksii和Dark Green Spreader(DGS)进行低温半致死温度的测定,并与其生境中的自然温度变化相比较,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温的过程中,两个曼地亚红豆衫杂交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随气温的下降而不断的降低,两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3.3℃和-12.6℃,均对引种栽培地低温有较强的适应性,又Hicksii品种比Dark Green Spreader品种的抗寒能力略强。因此从理论上讲,两种曼地亚红豆衫品种均可在栽培地及与栽培地相同的生境下栽培成功。  相似文献   

9.
自然低温胁迫对毛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种不同年龄段毛竹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自然越冬状态下毛竹各项生理指标和低温半致死温度的测试,研究了毛竹抗寒能力及其有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从12月5日到翌年2月5日自然低温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毛竹1年生、2年生实生苗和竹林中40 a以上1年生秆毛竹(1年生成竹)的叶绿素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总降幅分别为21.46 %、42.38 %、22.76 %;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趋势类似,先升高后降低;而POD活性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呈先升高后持续降低,总降幅分别为16.43 %、29.46 %、29.61 %;而可溶性糖含量成竹高于1年生和2年生竹,但消耗量低于1年生和2年生竹;半致死温度为1年生(-13.697℃)较高,2年生(-15.426℃)次之,成竹(-18.393℃)较低。半致死温度与12月上旬的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1月下旬的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由此表明,毛竹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植株的抗寒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三倍体枇杷成熟叶片为试材,经低温处理后采用电导法测定质膜相对电导率,然后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拐点得到单株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处理后,叶片组织的相对电导率与处理温度呈负相关,整体变化为典型S形单峰曲线;在-5℃到-15℃之间,质膜伤害率随温度下降而急剧升高;单株半致死温度在-1.22℃到-10.47℃之间.单株抗寒力"常白1号Q34"最强,"东湖早"最弱.  相似文献   

11.
实践表明,现行住宅室内采暖空气温度测量的方法和标准并不适用于分户计量“温度法”对室温的长期监控.针对由此带来的不便和误差问题,通过实测数据的分析,在室内测温标准基础之上,总结出更适合长期室内测温的方法.通过对四个测温房间的有关参数测量,整理分析后给出了室内长期测温的温度修正系数,为今后“温度法”分户计量技术在我国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温度是热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量中在热学领域内特有的物理量.仅对建立温度概念的实验基础——热力学第零定律的表述、温标的概念及其分类、以及这段教材的组织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不同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控制在工业控制过程中应用相当广泛,在很多情况下温度都需要监控以防止发生意外,并且不同的工作环境所需温度的精度范围要求不一样.采用4种不同测温元件实时采集温度数据并通过单片机对4种不同测温元件所检测温度加以处理显示,以直观了解不同测温元件所检测的温度范围及其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非平衡动力学方法研究高温等离子体中(T_i>lkev)温度梯度的不稳定性.考虑等离子体中存在电离和复合这两种互逆过程及扩散和压力不均匀引起的等离子体流动,建立密度动力学方程.给一个小密度扰动便可得出溫度梯度满足的稳定性条件.结果表明,离子温度升高时体系从稳定到不稳定交替出现,这与PLT最近的实验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5.
The temperatureAltitude Test System (TATS) supplies various testing environments. The traditional PID method controls the temperature in TATS TemperaturePressure Cabin (TPC) over a long adjusting time and with a large overshoot.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simply, a temperature control strategy with temperature difference corresponding factors is presented through a dynamic analysis and modeling of TPC temperature change. The TPC temperature descending process is simula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control strategy can allot the proportion of PID heating controller and PID cooling controller in the whole control process and TPC temperature can be controlled at a set point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Ni系低温钢的高温氧化行为,利用Setsys Evolution型高温同步热分析仪对Fe-3.5Ni和Fe-9Ni钢在700~1200℃的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电子探针(EPMA)、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表征了氧化物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700~1200℃条件下氧化2h后,Fe-3.5Ni钢和Fe-9Ni钢的氧化增重曲线规律相似,相同氧化温度条件下,单位面积Fe-9Ni钢的增重量低于Fe-3.5Ni钢.随氧化温度的升高,试样表面依次出现团絮状、晶须状和不规则多边形状Fe2O3.氧化分为内氧化和外氧化,内、外氧化层厚度随氧化温度的提高逐渐增加,且900℃是两种钢外氧化层厚度发生突变的临界温度.内氧化层由FeNi3和混合物(FeO+Fe3O4)组成,外氧化层由Fe2O3,Fe3O4和FeO组成,且外氧化层内包裹着尖晶石相NiFe2O4;随着Ni含量增加,NiFe2O4增多并形成连续的薄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P~ N结整流二极管的理论极限结温进行了讨论。指出P~ N结消失的理论极限结温为P~ 的本征温度。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高温熔体粘度测试仪的组成和功能.分析了高温熔体粘度测试仪温度控制系统的特点.为了提高加热速度和温度控制精度,提出了阈值控制策略与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算法.在高温炉当前温度值与设定温度值偏差较大时,为了保护系统和提高加热速度,运用阙值控制策略对系统进行控制,在高温炉当前温度值与设定温度值偏差较小时,运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以保证控制精度.仿真研究和试验测试证明,该控制算法在保证控制精度的基础上,能很好地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一种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具备温度采集功能和温度智能控制功能的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以PC机为控制的核心,结合89C51型单片机和DS18B20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以及其他的软、硬件设计,使系统具有更高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