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将文中细致的情感因素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感受,应该是情感教学的关键之处。在课堂上我们要紧扣作品,真正吃透作品,把作品所提供的人物、情节及其他相关内容化为教师娴熟而又饱含真情的展示。教师的教其实也是一种再创造,“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从情入手,才能体会到文章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在诸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特殊的作用。但笔者以为融入一个情字更具活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的内在情和趣,是学习数学的动力和粘合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但我认为在新课标理念下,将兴趣改为情趣更具有时代性和求真性。只有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情趣,才能激发他们去主动地探索,敏锐地观察数学问题,去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作为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去激发和塑造学生情趣,并使情趣深入持久,而转化为学习的催化剂。个人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相似文献   

3.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认清情与声的辨证关系,体会声音教学的情与声的协调,达到以情带声、融声以情的目的,使学生的声音健康成长,为“声情并茂”打下基础,更好地培养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相似文献   

4.
包娟 《遵义科技》2007,35(2):60-61
随着人们市场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急剧的社会变迁与发展。在职高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对老师及他人的旋爱行为反映迟钝、冷淡、共情能力差。这里的所谓共情就是设身处境地去理解另一个人的处境,体会别人的感受、需要,并且把自己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知道表现为关注、理解和尊重。共情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般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心胸狭窄、不尊重别人、缺少善心和同情心。共情能力较差的学生对其个人的健康成长是不好的,特别是对今天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是相背离的。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展示物理之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物理内涵的领悟。一旦学生领悟到物理内在的美,就会在学习物理和解决物理问题中,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和享受物理之美。  相似文献   

6.
共情是指能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去体会并理解别人的情绪、需要和意图的一种态度和能力。本文对共情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诠释和应用进行相关研究,结合高校辅导员日益年轻化、专业化的特点,指出辅导员工作中应用相关心理咨询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情作为一种教育技巧,应内化为辅导员的一种人格素养,贯穿于日常教育生活中。  相似文献   

7.
马登霞 《科技信息》2008,(3):262-262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应用,形成了色彩斑斓的环境,足以为学生的人文情感体验提供丰富的条件和源泉。教学时应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本身内在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8.
教学实践证明,有激情才有兴趣,有兴趣才有求知欲,才能打开思考之门,才能把学生的精神力量发动起来。各个学科都应想方设法去创设情景,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从多方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尤其是思品课,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而且是情感活动,觉悟提高的过程。可有很多教师往往因忽视了情感因素的激发,以至于把活生生的课讲“死”了,收效甚微。“以情促思,以思导行”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略有所得,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9.
特级教师孙双金是情智语文的倡导者,他认为情智语文是“情感语文、智慧语文、工具语文、人文语文、儿童语文”。最近观摩了继别组诗》一课的教学,孙老师引领学生从情意、智慧两个层面细致地把玩诗蕴。学生既深入体会了李白、汪伦的深厚情意,又锤炼了品读诗蕴的能力。身处孙老师的课堂,我们恍然感受到学生的情智在拔节,在生长。  相似文献   

10.
综合英语课堂“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章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2):144-147
高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堂“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是本着建立一种能够适应中国国情、学情、教情的外语教学模式的目的而建立的。该教学模式有效整合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完善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与教学评估体系,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带领学生走进教材的情感区域,领悟课文的情感主题,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笔者认为:创设情境——激情;调动经验——融情;体验角色——悟情;精读词句——抒情;放飞想象——释情;放飞想象——释情。  相似文献   

12.
苏建隆 《河池师专学报》2003,23(B12):102-104
愉快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愉快教育强调: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须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从学生的需要层次上着眼,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以愉快为核心的各种积极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促进,带动意志的发展,使受教育者达到知、情、意并茂。  相似文献   

13.
刘春燕 《科技信息》2009,(8):246-246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有兴趣地去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好感觉地来学习。我觉得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是最关键的。  相似文献   

14.
李春 《奇闻怪事》2007,(5):81-82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图画、摄影、音乐、动作、文学语言的描绘,创设生动、活泼有趣、愉快的教学环境: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有创见性的学习学风,做到以情导知、知而生情、知情相促融汇,促进学生素质主动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因此,教师上课时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学,大胆地让他们去想,去说,去做。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创新型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素质,我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利用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海上避碰创新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实验创新,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我院开展利用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海上避碰创新实验研究情况和体会。提出创新实验首先要来源于实际,而又要通过我们的加工,融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去构造一个新的实验,在该实验中让我们的学生去体会、去理解、去掌握更深刻的知识,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情感是文学作品的内在动因,要“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这就要求学生首先有自己的思想,有个人的情感。人的头脑是丰富的,学生的情感也是丰富的,可是却有许多“空洞无物”“无病呻吟”的作品。我们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呢?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做到了以下几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培智低年级美工教学可以游戏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在组织形式,教学内容为内在内容,游戏与教学的优化整合。一、以游戏为教学主手段,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二、让学生尝试设计游戏情节,感性体会教学内容;三、正确运用游戏,提防游戏过滥,本末倒置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20.
部分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作为母语的语文,作为无处不在的语文,作为高考重头戏的语文,现已几乎沦为弱势学科,很多学生平时运用不好,体会不到语文的存在,几乎看不到学生研习语文的身影……也经常听一些老师抱怨:很多很多学生上语文课时不愿去想问题,总是习惯坐等老师的答案;在进行讨论式教学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