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引言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 T_c 越高,其效益越大,因此,寻找高 T_c 的超导材抖是人们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事,经过约七十年的努力,在1973年才制备出铌三锗(Nb_3Ge),其T_c为23.2K,此后十几年几无进展.1986年瑞士科学家 Bednorz 和 Miiller 报导了 La-Ba-Cu-O 系列中可能存在高临界温度超导电性,T_c 终于突破30K.中、美、日等国科学家也在 La-Ba-Cu-O 体系超导体上获得 T_c为52K.最近各国又相继报导了 Y-Ba-Cu-O 体系超导材料,T_c 在90K 以上.本文将简要报导我们制备的 Y-Ba-Cu-O 超导材料的初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超导理论与应用研究近况,特别是2001年的最新进展。在高温超导体微观机理的重新认识方面,已有证据显示,在高温超导体中存在很强的电子-声子耦合作用;在新型超导材料探索方面,主要有二硼化镁(MgB2),有机聚合物(P3HT),碳60等。超导材料具有现实和潜在的良好应用前景,特别是在能源、电力、交通、微波通信、计算机、医学和各种检测器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超导、超流和波动超导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导、超流和波动超导它们的最大共同特点是粒子在运动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即无阻输运。无阻输运是物理学上的一种极为重要的现象,超流、超导到新近发现的波动超导是无阻输运的物理现象,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物理学基本原理分别研究超流、超导的基本特征,提出区域等势是形成无阻输运的基础,并对波动超导特征提出相关理论推导,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这对进一步理解超流、超导的机制,对超流、超导和波动超导等无阻输运性质的物理现象的全面理解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超导修订版     
在1986-1987年发现高温超导后的几年里,人们对超导抱有很大的期望。本书第一版写于1989年,那时,对高温超导有很高的热情。2004年本书出版第二版时,已经很清楚认识到,对高温超导广泛应用的希望值有点高了。但是,超导的应用前景仍然是巨大的,而且一般的低温超导比新的高温超导应用更广。本书的重点是介绍高温超导的机理和制造方法。  相似文献   

5.
测量了非晶Zr65Co35在低温超导临界状态的磁致电阻变化规律,观察并分析了超导涨落特性,编制了拟合程序.通过对无序系统电子定域化和超导涨落理论的拟合,确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弛予时间和超导涨落参量.  相似文献   

6.
赵忠贤是中国著名超导物理学家。在1986~1987年世界超导物理学界对液氮温区超导体的发现热潮中,赵忠贤最早意识到瑞士科学家缪勒与柏德诺兹文章的意义,并与其小组及时展开研究,在世界上率先打破美国麦克米兰根据强耦合理论所预言的电-声子机制的临界温度40K的上限。文章以这一时期的发现为个案,在文献分析的同时,结合对赵忠贤本人的访谈,对体现在赵忠贤科研实践中的研究方法做出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7.
在高温超导材料BiSrCaCu_2O_x中加入20%铅代替铋后,使超导材料的零电阻温度从82 K提高到102 K,起始超导转变温度约为112 K,晶界对超导材料的超导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起始转变温度T_c随外加磁场的变化率在低场范围内约为0.0005 Km/A。  相似文献   

8.
自奥内斯(Onnes)1911年首次发现超导现象以来,各国的科学家对超导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传统的超导材料临界温度太低,只能在液氦温度下工作,因此70多年来直未能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自1987年发现临界温度达90K的氧化物超导体后,超导体已能在液氮温度下工作,从而使超导技术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乐观局面。尽管如此,由于高温超导体大多非常脆,要制成大批量的各种形状的零件,或制成各种带材、丝材或薄膜,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此对其近期的商业应用前景还不能盲目乐观。  相似文献   

9.
超导是金属或合金在较低温度下电阻变为零的性质。自从超导发现至今,超导的研究和超导材料的研制已迅速发展。超导材料的物质结构及性质已逐渐研究清楚,超导的临界温度已从开始的几开升至一百多开,超导材料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高温超导材料的广泛应用将会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0.
自金属汞中发现超导材料的第一个基本属性——(直流)零电阻至今恰好110年,迄今在数据库Super Con中可以找到12000多个超导体.超导研究中的新技术和新材料不断为这个领域注入活力,使其历久弥新. 1908年,在液氢预冷和节流膨胀过程下, Kamerlingh Onnes成功将氦液化, 3年后在测量汞的低温电阻时发现超导.钇钡铜氧高温超导体发现当年, Dijkkamp和Venkatesan等人用准分子脉冲激光镀膜技术成功制备了该体系的超导薄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