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Elizabeth H. Blackburn、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Carol W. Greider和美国哈佛医学院的Jack W. Szostak获得该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制。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由DNA重复序列组成的一种特殊结构,具有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功能,会随染色体复制与细胞分裂而缩短。端粒酶作用于端粒,依靠自身RNA模板合成端粒DNA,维持端粒的长度与结构完整。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释了生物学中长期未解决的染色体末端复制问题,推动了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相关领域的发展,为研究衰老、与衰老相关的疾病和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解决了线性染色体“末端复制问题”,澄清了细胞分裂期间染色体末端如何被复制,以及染色体如何得到保护不至退化.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还加深了人们对衰老和癌症等重大生物医学问题的理解,也为人们寻找和设计药物或手段来延缓衰老和治疗疾病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端粒是染色体DNA端部的特化部分,由高度重复的短序列DNA一蛋白质组成的特殊结构,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和完整.端粒酶是由RNA与蛋白质亚基组成的核糖核蛋白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序列,是一种非常特殊的逆转录酶.端粒的长度和端粒酶的活性与细胞永生化,细胞衰老和癌变密切相关,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端粒酶成为一种重要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有望作为诊断和治疗肿瘤的新靶点.本对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端粒酶与食管癌、胃癌相关性的研究新进展及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方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A: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由许多重复序列和相关蛋白组成,它具有维持染色体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作用。细胞每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就有一段端粒序列丢失。而端粒酶能够合成端粒,维持其序列稳定性。1990年,科学家首次将端粒与人类细胞衰老联系在一起,发现成纤维细胞中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细胞会停止分裂,变成衰老状态。2010年,科学家以端粒酶缺陷的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重新激活端粒酶,成功逆转了衰老过程。这一研究  相似文献   

5.
林禾雨 《科技信息》2013,(25):152-152,205
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末端的特殊结构,其作用是维持染色体末端的遗传稳定性,它的存在避免了染色体被酶降解。端粒酶负责延长端粒的长度,是一种逆转录酶。端粒酶在肿瘤细胞中具有高活性。端粒与端粒酶的存在在细胞的永生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细胞衰老与癌变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综述了端粒与端粒酶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日后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端粒、端粒酶与细胞衰老及肿瘤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生物线形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的异质化结构,在稳定染色体及防止染色体在复制时缩短方面有重要作用。其行为的异常被认为同细胞衰老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端粒酶是一个特殊的具有反转录活性的核糖核蛋白。近来的研究表明,端粒酶已不仅仅能维持端粒的长度,它更有助于肿瘤的形成。笔者综述了端粒的缩短所扮演的双重角色,以及端粒酶的激活与肿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端粒酶是维持染色体长度及功能稳定的重要物质.研究表明,端粒、端粒酶与细胞寿命直接相关.通过对端粒酶的活性及在表达程度的研究进—步发现其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人们正在研究将端粒酶的表达水平作为肿瘤诊断和愈后的指标,并可能将端粒酶抑制列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复合结构,在活性状态下端粒酶可以其自身的RNA中的内设模板区为模板,以逆转录方式为染色体末端“加尾”。端粒酶活性的恢复是动物克隆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端粒酶活性恢复机制、端粒酶基因表达调控信号及端粒酶活性与衰老体细胞中染色体端粒恢复的关系等问题还有待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9.
10.
《青年科学》2011,(3):22-22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能够遏制癌细胞增殖时必需的端粒酶发挥作用的基因。这一成果有助开发新的癌症诊疗方法。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正常的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变短一次,细胞从而老化并最终死亡。然而在癌细胞中,端粒酶会防止端粒变短,导致癌细胞不断增殖。日本鸟取大学副教授久乡裕之领导的研究小组,把人的染色体逐个移植到实验鼠的癌细胞中进行培养,发现在移植了第5号染色体的癌细胞中,端粒酶的功能会受到遏制。  相似文献   

11.
端粒酶是细胞内常见的一种逆转录酶,其功能在于维持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端粒的长度。端粒酶活性的异常升高通常与肿瘤细胞的产生以及生长相关。端粒酶的活性已经成为了癌症诊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对于端粒酶活性准确且高效的定量分析检测方案是当今分析科学,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超高性能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案。总结了近5年来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案的发展全貌并且预估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10月5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沙白&#183;布来克本、卡萝尔&#183;格雷德和杰克&#183;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研究成果揭示,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而端粒酶活性很高时,端粒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老化就会延缓。这有助于攻克癌症和衰老等医学难题。  相似文献   

13.
端粒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端粒、端粒酶及其抑制剂研究是分子细胞生物学以及医学的热点之一。笔者在本文中对近年来端粒酶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有关作用机制以及在癌症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端粒和端粒酶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端粒的缺失与细胞的衰老,端粒酶的活性与细胞的老化及癌化均有密切的关系.文章综述了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细胞衰老及肿瘤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展望了端粒酶在抗衰老、抑制肿瘤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端粒酶是一种核蛋白,在真核生物体内,通过将端粒重复顺序转移到染色体末端面维持染色体的稳定。端粒酶活性存在于生殖细胞和永生癌细胞,但在正常细胞中却极低乃至无法检测,我们使用EB染色简化了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传统的TRAP法。  相似文献   

17.
已证明有84.7%的人类恶性肿瘤组织细胞中端粒酶表达异常增高.端粒酶的作用是合成染色体末端端粒重复序列维持染色体稳定及细胞永生化的关键因素.因此,端粒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是目前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核酶是一种具有内切酶活性的RNA分子,只要满足一定的空间结构就能定点切割RNA底物.切割端粒酶的核酶(简称为端粒酶核酶)主要针对端粒酶的两个亚单位hTR和hTERT抑制两基因的表达,降低端粒酶的活性,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对恶性肿瘤的研究不断在深化。在诸多探索中,自从在人的癌细胞系中发现端粒酶以来,肿瘤细胞永生化的“端粒—端粒酶学说”已为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所证实。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者设想对端粒、端粒酶的研究可能揭示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并在其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方面有所突破。一、端粒酶在肺癌中的表达几乎所有人肺癌细胞株及大多数肺癌组织均有端粒酶的表达。Hiyama[1]等对136例原发性肺癌手术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其阳性率高达80.1%,而周围癌旁组织仅为4.4%。显示出端粒酶作为…  相似文献   

19.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30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3位美国科学家因在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方面的发现而获奖.  相似文献   

20.
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复制,DNA聚合酶并不能完成,需要端粒酶来进行,在缺少端粒酶活性的情况下,细胞将发生衰老并直至死亡。在肿瘤细胞中,通过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构建具有端粒酶活性的反转录酶区表达载体,转化体细胞可获得永生细胞系,可以用于基因治疗和遗传学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