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壳聚糖和木质素磺酸钠为囊材,以三氟氯氰菊酯为囊芯,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微胶囊。考察了壳芯质量比、温度、搅拌速度、对包药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廖沛峰  赖开平  罗桂新  农丽华 《广西科学》2011,18(3):233-234,237
以阿维菌素为囊芯、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然后通过正交试验考察pH值、芯材比、搅拌速度、体系浓度对包囊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包囊率的因素主次关系依次为搅拌速度、pH值、体系浓度、芯材比,优水平为搅拌速度150 r/min,pH值4.5,芯材比1.1,体系浓度2.0%.在此条件下重复试...  相似文献   

3.
高压静电法制备蛋白类药物微胶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了将高压静电法用于制备蛋白药的可能性,选用牛血清白蛋白为芯材,海藻酸钙-壳聚糖为壁材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并对芯材/壁材的比例、壳聚糖浓度及微胶囊释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制备的牛血清白蛋白微胶囊不但形状圆整、粒径分布均匀,而且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是一种很好的制备蛋白类药物微胶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脲醛树脂胶粘剂制备毒死蜱微胶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工业生产的脲醛树脂胶粘剂为原料,通过原 位聚合法制备了毒死蜱微胶囊,探讨了影响微胶囊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固化剂种类 、壳芯比和反应温度对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较为显著,反应时间和加酸速度对载药量和包 封率的影响不大。在乙酸、草酸、对甲苯磺酸3种固化剂中,草酸效果最好;随着壳芯比的 提高,收率和包封率提高,载药量略有降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包封率和收率明显降低, 而载药量的变化不大。反应温度较低、加酸速度较慢的微胶囊表面较平滑。经过优化后的制 备工艺为:固化剂为草酸,壳芯比为0.94,反应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微胶囊 ,其载药量可达67.66%,包封率为87.68%,收率为88.23%。用本方法在较低的反应温度 下制备的微胶囊的性能不低于同等条件下以尿素和甲醛为原料制备的微胶囊,表明本法是一种简便而效果较好的毒死蜱微胶囊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马钱子生物碱的释放速率,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马钱子生物碱微囊,以载药量、包封率、外观形态等为考核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考察其体外溶出性能。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工艺条件(囊芯和囊材质量比为1∶2,囊材质量浓度0.135g/mL,乳化剂体积分数2%,有机相和水相体积比为1∶5)下3次平行制得微囊的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3.99%和18.25%;微囊外观光滑圆整,流动性好且粒径分布较窄;微囊中的马钱子碱与士的宁在人工胃液中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O-羧甲基壳聚糖(OCMC)为载体、戊二醛(GA)为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包覆盐酸头孢吡肟(CD)的药物缓释微球.以OCMC质量分数、CD与OCMC质量比(m(CD)/m(OCMC))、交联剂用量(V(GA)/m(OCMC))及油相乳化剂Span80质量分数为自变量,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因变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并对优化后的工艺进行验证.所得最优制备条件如下:OCMC质量分数为2.7%,m(CD)/m(OCMC)为0.665,交联剂用量V(GA)/m(OCMC)为8 mL/g,Span80质量分数为4%;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为7μm,粒度跨距为1.52,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1.4±0.5)%和(42.3±0.7)%,缓释时间达到10d以上;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双氯芬酸钠缓释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基纤维素为壁材,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技术制备双氯芬酸钠缓释徽胶囊,通过考察包封率和载药量确定其制备工艺,并对微胶囊的形态和释放度等理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有机相中乙基纤维素的质量浓度为3×10-2g/mL,水相中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浓度为3×10-3 g/mL,双氯芬酸钠与乙基纤维素的投料比mEC:mDS为1:1,搅拌速度900 r/min时制备出的微胶囊形态圆整,粒径范围6~24μm,药物包封率达25.12%,在人工肠液中可平稳缓释达8 h.  相似文献   

8.
黄芩苷缓释微囊的制备方法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制黄芩苷缓释微囊并进行稳定性考察。方法运用复凝聚法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黄芩苷为囊心物,吐温-80为润湿剂制备微囊。以包封率作为质量判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结果得出最优处方是明胶和阿拉伯胶浓度皆为1.33%g/mL,反应温度50℃,pH值3.90,材药比为5:1。按该处方制得的微囊囊型圆整光滑,载药量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结论复凝聚法可成功制备出包封率较高的黄芩苷微囊,且产品稳定性良好。该法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缓释微囊的研制及性能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悬浮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胶囊,并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药物包封率、微囊溶胀度及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在1.5%-3.0%范围内,随其浓度的增高,药物包封率增大,微囊溶胀度增大,在水中的动态释放速率降低;戊二醛的用量越多,药物包封率越大,溶胀度越小,在水中的释放率越小;药物/壳聚糖用量比增大,包封率降低,释放率增大,而微囊的溶胀度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材料,牛血清蛋白(BSA)为蛋白模型药物,采用复相乳化溶剂法制备PLGA载药微球,探索载药微球制备过程中囊芯比、初乳水油比、分散剂浓度、超声乳化时间对微球粒径大小、载药率、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载药微球的制备条件为:囊芯比1:1,初乳水油比3:5,分散剂质量分数0.5%,超声乳化时间2 min。在此条件下,所得PLGA微球的粒径为268.7 nm,载药率30.88%,包封率46.95%; 电镜照片表明微球表面连续光滑,粒径分布较均匀。采用静电吸附法用阳离子聚电解质壳聚糖对最佳条件下的PLGA载药微球进行表面修饰,扫描电镜表明复合后微球粒径变大,能谱分析表明复合后微球中有N元素存在,即复合微球中存在壳聚糖,电荷测试表明微球表面带正电; 体外释放实验表明PLGA-CS复合载药微球的缓释时间延长,释药初期的突释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壳聚糖(CS)为壁材,杀菌农药戊唑醇(TBA)为芯材,采用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出载戊唑醇/壳聚糖(TBA/CS)微胶囊制剂。【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探讨了乳液组成(水油比)和喷雾干燥条件对TBA/CS微胶囊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并通过模拟释放实验研究了TBA/CS微胶囊的缓释性能。【结果】当CS溶液质量分数为1.2%,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1.1%,喷雾气体压力为4 bar(400 kPa),进料速度10.5 m3/h时,制得的TBA/CS微胶囊有规整的球形结构,且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对白色念珠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结论】乳化喷雾干燥法制备载戊唑醇/壳聚糖(TBA/CS)微胶囊的方法简单,CS溶液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喷雾气体压力、进料速度等实验条件对制备的TBA/CS微胶囊形貌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用不同规格的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维素钠制备了各种微囊.研究了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分子量及溶液浓度对微囊形成和特性的影响.确定了微囊制备的最佳参数,并发现壳聚糖的分子量在一定范围内对微囊通透性无影响而脱乙酰度显著地影响微囊通透性.降低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可明显增加微囊的通透性,而不影响微囊机械强度.这种微囊制备方法简便、通透性可调,在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固定化及药物缓释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用复合凝聚法制备了包覆红白电泳显示液的明胶-羧甲基纤维素(CMC)电子墨水微胶囊。 考察了壁材用量、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对微胶囊粒径的分布及其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明胶与羧甲基纤维素的体积比为5∶1,SDS用量为1.3 ~1.7g/L,反应温度为40℃,搅拌速度为600~800r/min,pH值为3.5~3.8的条件下可以制得具有透明囊壁且粒度分布较均匀的微胶囊。微胶囊中的粒子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发生移动,响应时间为14s.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导出了测定微型胶囊渗透性常数的公式,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根据所导出的公式,研究了复凝聚法中,芯料用量及芯料分子结构与微型胶囊渗透性常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微型胶囊的渗透性常数随着芯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分子结构的芯料的渗透性常数的大小,由其分子量和分子结构中所含基团的性质决定。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修饰的Lysozyme-PLGA阳离子纳米药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将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活化,又与溶菌酶进行化学键合,再采用单乳化-溶剂挥发技术制备表面带正电荷的壳聚糖(CHS)PLGA纳米微球。对纳米微球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ρ(CHS)=3 mg/mL,ρ(PLGA)=5 mg/mL,溶菌酶与PLGA的质量比为0.2的条件下,得到的纳米微球包封率为87.8%,载药量为14.7%。微球粒径φ可控制在(450±50)nm之间,在pH=4时,纳米微球表面ζ电位为42.5mV。SEM图像显示经CHS修饰的Lysozyme-PLGA的纳米微球形状规整。药物释放试验显示纳米微球在20 d后释放达到70%,且释放曲线规整。  相似文献   

16.
以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囊材,用复凝聚法制备维生素AD微囊,运用正交设计实验优选其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复凝聚法制备微囊制备工艺中加酸速度是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方差分析P<0.05。利用优选的工艺制备的微囊质量稳定,能达到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复凝聚法将β-聚苹果酸(PMA)与壳聚糖(CS)作为壁材,制得粒径为200~600nm,分散系数<0.30的具有长久缓释效果的香精微胶囊.通过Plackett-Burman(PB)实验和Box-Benhnken Design(BBD)优化确定了制备缓释型香精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得出制备香精微胶囊的最优条件为:壳聚糖浓度1.5g/L,乳化时间45min、转速600r/min、反应时间60min,聚苹果酸浓度为1.0g/L,聚苹果酸(mL)﹕壳聚糖(mL)=1:2,pH值为6.0,滴加速度为7.5mL/h,芯材添加量为1mL/15mL壁材.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与壁材形成的微球形微胶囊,粒径为480.1nm,包埋率为28.57%,缓释效果持续长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