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桃红颈天牛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 利用成虫午间静息枝条的习性 ,在雨后天晴成虫最多时捕捉。② 发现树下虫粪时 ,用接枝刀将皮下的幼虫挖出。③ 磷化铝塞孔熏杀。把蛀孔外的新鲜虫粪掏出 ,塞入磷化铝片 0 .3g,用黏泥堵塞虫孔。④ 成虫产卵前 ,在主干基部涂白涂剂 (生石灰∶硫磺∶食盐∶水 =10 0∶1 0∶0 2∶4 0 0 )。⑤ 用棉球蘸 5 0 %敌敌畏乳剂或 4 0 %乐果乳剂 5倍~ 10倍液塞入虫孔 ,再用黏泥封堵。⑥ 加强水肥管理 ,增强树势 ,保持树体光滑 ,减少害虫产卵。⑦ 用 5 0 %敌敌畏乳剂 1份 ,兑水 4 0份 ,搅拌后和黏土混和成药泥 ,涂在树干有虫为害的表面 ,用地…  相似文献   

2.
毛竹白斑长蝽,是半翅目长蝽科一种为害毛竹竹材的害虫。在我县萍溪林场小屋基,为害比较普遍,被害率达100%,为害程度也十分严重,一般株毛竹被蛀虫孔2~3个,最重的十个以上。毛竹被白斑蝽象为害之后,竹节内部发黑,竹材变脆,严重地影响了毛竹的质量。毛竹白斑长蝽,以成虫和若虫为害毛竹,每年四、五月间,白斑长蝽成虫,蛀食当年新  相似文献   

3.
采用林间调查和FJ-Ma-02型引诱剂诱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松墨天牛在武夷山风景区的发生与分布.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武夷山风景区主要是零星分布,多集中发生为害单株濒死或枯死松树上,以及被马尾松毛虫为害后的局部林分,局部发生区虫口密度高,但总体虫口密度不高;成虫在风景区1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和6月下旬到7月中旬,两次高峰期诱捕到的成虫占总诱捕量(125头)的90.4%;诱捕结果还表明,武夷山风景区一般海拔高程在200~400 m之间,在低海拔地理条件下松墨天牛均有发生,受海拔高程的影响不显著;松墨天牛成虫捕获量与气压、温度、最高与最低温差、相对湿度以及降水等5个气象因子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干扰作用控制指数 (IIPC)评价了 2 4种植物异源植物次生物质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供试的 2 4种植物乙醇提取物中 ,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干扰作用效果较好的有非洲山毛豆Tephrosia vogelli、飞机草 Eupatorium odoratum、大叶桉 Eucalyptus robusta的乙醇提取物 ,其 IIPC值分别为0 .10 94、0 .112 2、0 .12 74 ,即它们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产卵的驱避作用效果在 80 %- 90 %之间。  相似文献   

5.
荔枝蒂蛀虫发生期测报经验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景辉  林文才 《武夷科学》2002,18(1):284-285
荔枝蒂蛀虫 ( Conopomorpha sinensis) ,过去常称爻纹细蛾 ,以幼虫在荔枝、龙眼冬梢或荔枝早熟品种的花穗上越冬 ,幼虫于整个果期均可蛀食为害 ,引起落果 ,果实发育后期被害 ,会产生虫粪果 ,降低品质。该虫还能为害花穗、新梢、嫩叶叶脉。蒂蛀虫在漳州一年发生 1 0代 ,世代重叠 ,荔枝果实期、秋梢期是其为害高峰期 ,以果实成熟期受害最重 ,秋梢次之。5月中下旬至 6月中旬是闽南地区主害代 3~ 4代成虫盛发期 ,也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治上要通过预测预报 ,掌握在蛹羽化率达到 30~ 4 0 %时开始喷药防治。因此 ,选准成虫羽化高峰期及时喷…  相似文献   

6.
苹天社蛾系陕西关中地区习见果树害虫,分布地区达20余县(市)之多。幼虫为害苹果树等十余种植物。根据西安地区观察,此害虫一年一代。成虫最早于7月中旬羽化,8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卵7月下旬出现。幼虫7月下旬开始出现,8、9两月是幼虫为害盛期。9月上旬幼虫开始老熟入土化蛹越冬(潜土深度在2-10Cm。)。各态发生参差不齐。根据其生物学特性,提出了耕土除蛹、捕捉幼虫、诱杀成虫以及化学防治等四方面防治措施。在化学防治方面,认为50%敌百虫1000倍液、6%可湿性六六六100倍或200倍液,防治3令以前幼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对“三小”光爆锚喷工艺的技术应用及参数选择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 ,使用Ф =32mm的钻头 ,钻速可提高 33 % .在全岩巷道和全煤岩巷道中 ,炸药消耗量分别降低了 2 6 %和 2 4% ;钻头消耗量分别降低了 33 %和 43% ;工效分别提高了 5 0 %和 30 % ;巷道合格率达 1 0 0 % .本研究对煤炭工业的生产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林间调查和FJ-Ma-03型引诱剂诱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松墨天牛在武夷山风景区的分布与发生动态。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武夷山风景区主要是普遍分布,多集中发生为害单株濒死或枯死松树上,以及被马尾松毛虫为害后的局部林分。成虫在风景区一年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旬到6月上旬和6月下旬到7月中旬,两次高峰期诱捕到的成虫占总诱捕量的89.2%。结果还表明松墨天牛成虫捕获量与月均温度显著的相关性;阳坡样地的松墨天牛发生量比阴坡的大;郁闭度和植被覆盖度与松墨天牛的发生量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圆斑弯叶毛瓢虫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圆斑弯叶毛瓢虫是湿地松粉蚧的本地捕食性天敌 ,本论文通过林间散放圆斑弯叶毛瓢虫评价其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通过散放瓢虫的成虫和幼虫 ,增加林间瓢虫的数量 ,能较好地抑制湿地松粉蚧的增长。散放瓢虫 5 0多天后 ,在散放成虫区 ,湿地松粉蚧的对照存活率达 0 .2 8,即控制效果为 72 % ;在散放瓢虫幼虫区 ,粉蚧的对照存活率为 0 .10 ,即控制效果达 90 %。从持续作用和控制效果比较 ,散放幼虫较好 ,且以瓢虫幼虫与粉蚧雌成虫益害比为 2 :5时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按照某燃煤电厂扩建工程预测的降尘量 (烟尘 ) ,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 ,研究烟尘对大白菜伤害的症状与程度 .试验结果表明 ,烟尘对大白菜的生物学性状、生理功能、产量与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差异显著与差异极显著的临界降尘量分别为 4 5 .7和 6 5 .7t (km2 ·月 ) ,对应的减产幅度分别为 16 .5 %和 2 3.9% ;对品质影响明显 ,可溶糖含量分别降低 16 .7%和 2 5 .5 % - 31.0 %、粗蛋白质降低 15 .0 %和 15 .9% .  相似文献   

11.
不同除草剂对谷子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志刚  王宏富 《太原科技》2008,168(1):50-51
探讨了2,4-D丁酯、扑草净、单嘧磺隆对谷子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扑草净质量浓度为1 200 g/hm2的防效超过80%,为防除马齿苋的最佳除草剂处理;扑草净质量浓度为1 200g/hm2和单嘧磺隆质量浓度为600 g/hm2的防效超过80%,为防除反枝苋的最佳除草剂.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上海青、菜心、山西白、甘蓝、萝卜等5种不同寄主植物饲养黄曲条跳甲后,测定寄主植物对黄曲条跳甲毒死蜱敏感性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曲条跳甲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对毒死蜱的药剂敏感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不同的寄主植物种类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总酯酶、羧酸酯酯活性存较大的影响,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时间长短变化亦会造成影响。不同寄主对黄曲条跳甲成虫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效应不受取食时间长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两种水稻土磷素渗漏流失及其与Olsen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太湖地区两种水稻土(爽水型水稻土和囊水型水稻土)稻季磷素向下渗漏流失情况及其与土壤Olsen-P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每季度30 kg/hm2常规施磷处理水平下,两种水稻土土壤渗漏水的溶解态磷(Dissolved P,简称DP)平均浓度均远超过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阈值(0.02 mg/L).施磷处理能显著增加30 cm深度渗漏水磷浓度.土壤磷素渗漏迁移流失的主要形态是颗粒态磷(Particulate P,简称PP).爽水型水稻土和囊水型水稻土各处理土壤渗漏水PP/TP的平均值分别为70.9%和67.0%.囊水型水稻土稻季的磷素渗漏流失量约为每季度469.7 g/hm2大干安镇爽水型水稻土378.5 g/hm2.爽水型水稻土和囊水型水稻土土壤渗漏水中磷浓度各存在一个突变点(Change-point),两者分别为33.0 mg/kg和26.3 mg/kg.即当爽水型水稻土和囊水型水稻土土壤(0~10 cm)中的Olsen-P浓度分别大干33.0 mg/kg和26.3 mg/kg时,土壤30 cm深度的渗漏水磷浓度将随着Olsen-P浓度的增加迅速增大.两种水稻土突变点的差异可能与它们的有机质和黏粒含量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L4(23)正交试验设计,在青海省循化县露地线辣椒生产基地,研究两种辣椒疫病生防菌和有机肥组合对辣椒疫病防治效果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辣椒疫病相对防效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生防放线菌A5生防细菌B2有机肥;对辣椒产量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有机肥生防放线菌A5生防细菌B2。综合辣椒疫病的防效和产量效益,制定出可在当地辣椒生产中推广的生防菌和有机肥配施的综合应用技术指标为:A5放线菌45 kg/hm2、B2细菌30 kg/hm2、有机肥900 kg/hm2,此时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效可达到87.19%,产量达到16 977 kg/hm2,新增产值14 4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6。生防菌和有机肥配施对线辣椒生产具有明显的防病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低温潜沼性逆境是我国稻区常见逆境之一,研究不同基因型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耐受能力及农艺表现,对于提高稻田产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选取四川盆地常用水稻品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观测并分析不同水稻品种的分蘖动态、穗部性状等农艺指标.结果表明:① 低温潜沼性逆境下,耐受能力较强的协优027和冈优188,在分蘖期(5月306月30日)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其最大分蘖数分别为24.93和23.90,显著高于其它参试品种;其平均株高增长率在分蘖期分别为5.2%和5.7%,显著低于其它参试水稻品种.② 协优027和冈优188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的结实率较非逆境下的结实率分别降低5%和2%,穗长分别降低0.8%和0.1%,降低程度显著低于其它参试品种.③ 协优027和冈优188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的稻谷产量分别为7.16,6.61 t/hm 2,显著高于辐优151(4.81 t/hm2)和川谷优204(3.43 t/hm2).④ 低温潜沼性逆境下,水稻耐潜指数与水稻产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64(P0.05),与水稻产量降低程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78(P0.01).低温潜沼性逆境耐受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协优027和冈优188),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的分蘖数较多,结实率和穗长降低程度较低,产量降低程度较小,更容易获得高产.水稻耐潜指数可以用来评价不同基因型水稻对低温潜沼性逆境的耐受能力,耐潜指数越高,其在低温潜沼性逆境下产量降低程度越小.  相似文献   

16.
甘薯新品种"渝苏30"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甘薯新品种“渝苏30”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1997年至1998年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鲜薯产量35.80t/hm^2,藤叶产量24.90t/hm^2,生物鲜产量60.70t/hm^2,生物干产量12.50t/hm^2,分别比对照“南薯88”增产9.31%,14.43%,11.36%和0.73%m,其薯干产量9.03t/hm^2,比对照“南薯88”减产3.94%,它在生产上产量表现更好,该品种萌芽性好,结薯较早,大中薯率85%以上,薯块烘干率25.38%,出粉率11.87%,氨基酸含量0.71%,“渝苏30”抗旱性强,抗黑斑病,贮藏性好。  相似文献   

17.
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生物量和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对福建含笑纯林和混交林进行造林试验,研究了5年生不同造林模式的林分生物量和培肥土壤能力。结果表明,福建含笑和杉木行间混交林具有较高的林分总生物量和乔木层生物量(85.48t/hm2、78.48t/hm2),而杉木纯林和乔木层总生物量均最低,仅为52.04t/hm2和43.04t/hm2。行间混交模式的土壤团聚体最好,结构破坏率小,土壤容重下降;土壤孔隙度和土壤通气度增大,分别比杉木纯林大14.5%和3.66%。行间混交林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明显高于杉木纯林,土壤酶活性明显加强,更有利于林木生长。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烟农为控制生产成本,自行简化和改变烟区施肥技术的操作方式,致使施肥形式多样且成效不一。为验证烟农的施肥方式,并筛选出一套既能省工降本又可以保证收益的优化施肥组合方式,应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多点试验,研究了不同底肥施用方式、基追肥组合方式和复合肥用量对攀枝花植烟区烤烟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的施用方式是影响成本的主效因子,基追肥组合方式次之,复合肥用量对成本的影响作用最小;其中"条施"、"525 kg/hm2复合肥用量"以及"基肥(复合肥)+提苗肥(120 kg/hm2追肥Ⅰ)+揭膜上厢肥(450 kg/hm2追肥Ⅱ)"的成本分别为三个因素中最低水平。但对于产值、净产值和投入产出比三项经济效益指标,基追肥组合方式成为影响效益指标的主效因子,其次为基肥的施用方式,复合肥用量的影响作用最小;其中"圈施"和"基肥(复合肥)+提苗肥(120 kg/hm2追肥Ⅰ)+揭膜上厢肥(450 kg/hm2追肥Ⅱ)"的经济效益表现最好。综合考虑,最优施肥组合方式为"圈施基肥(600 kg/hm2复合肥)+提苗肥(120 kg/hm2追肥Ⅰ)+揭膜上厢肥(450 kg/hm2追肥Ⅱ)"。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烟农自行调整和改变的施肥方式其经济效益不如"圈施基肥+提苗肥+揭膜上厢肥"的常规三段式施肥,烟区应继续按照现行施肥技术执行。  相似文献   

19.
杨麦间作系统硝态氮淋失的原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田间原位淋溶装置研究了杨麦间作系统中林分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田土壤60 cm深处硝态氮淋失浓度和淋失量及0~80 cm土层硝态氮分布特征的影响。施氮量设不施氮(N0,0 kg/hm2)、常规施氮(N140,140 kg/hm2)、减量施氮(N70,70 kg/hm2)、增量施氮(N210,210kg/hm2)4个处理。结果表明:对照地淋溶水量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杨麦间作系统能显著减少淋溶水量。土壤硝态氮淋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对照地60 cm处N210处理下硝态氮淋溶量最大,为13.89 kg/hm2。杨麦间作系统L1(2 m×5 m)小区距树0.5 m处淋溶量比对照麦地减少了60.27%;相同处理距树1.5 m处比对照地减少了50.11%,不同林分硝态氮淋失量不同,但差异不明显。分析认为,杨麦间作系统能有效减少硝态氮在土壤中的淋溶和累积,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20.
东南滨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量与能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R-3500型氧弹式热值仪测定了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林、厚荚相思林和湿地松林的能量现存量,结果表明:木麻黄林现存生物量为156.82 t/hm2,各组分热值(总能量与总生物量的比值)处于19.84~21.70 kJ/g,整个林分平均热值为20.26 kJ/g,能量现存量为3 177.95 GJ/hm2,干的能量最大占总量38.09%,果的能量最小占总量0.77%;厚荚相思林现存生物量为149.51 t/hm2,各组分干重热值为19.98~23.48 kJ/g,整个林分平均热值为20.59 kJ/g,能量现存量3 079.16 GJ/hm2,干的能量最大占总量57.67%,果的能量最小占总量3.06%;湿地松林现存生物量142.22 t/hm2,各组分干重热值处于20.53~21.54 kJ/g,整个林分平均热值为21.00 kJ/g,能量现存量为2 986.28 GJ/hm2,其中干的能量最大占总量35.08%,枯枝的最小.3树种林分具有较高的现存生物量、能量现存量、各组分热值和整体平均热值,体现出较高的太阳能利用率.可见从热值与生物量的角度看,木麻黄、厚荚相思和湿地松是海岸沙地造林的良好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