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5年9月22日~24日,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与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在京举办了“政府规制和公共经济政策”国际研讨会。与会的中德专家和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就“政府规制与电子政府”和“政府规制与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两大议题从多视角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关于电子政府与产业集群规范发展的新理念。政府规制促进电子政府发展政府规制电子政府建设,不仅规范电子政府的发展,而且促进政府管理的创新。当前,电子政府的发展与行政法律存在诸多冲突,如,崭新的电子政府工作形式与传统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的矛盾、信息资源的…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产业集群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形式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政府可以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成长发挥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应该对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刻思考,充分利用产业集群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旅游产业集群与其利益相关者政府博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政府作为集群的管理部门,是其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笔者分析了旅游产业集群与政府的关系,并从研究旅游集群企业与消费者的博弈分析入手研究了旅游集群与政府的博弈情况,最后针对我国旅游集群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产业的空间组织方式,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得到认可。但技术水平低下、价值链低端化、内部产业链畸形化、恶性低价竞争等现象在我国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普遍存在.极大地制约了集群竞争优势的发挥。要保持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力,推动产业集群升级是必然的选择。在此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本文从“市场失灵”的角度探讨了地方政府参与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理论依据,阐述了地方政府在集群升级中应承担的主要职能,并从加大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构建集群创新网络、引导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构筑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实施区域品牌战略等几方面提出了地方政府促进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升级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云南省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有力地支撑了该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驱动下,目前全省已形成了几十个产业集群。从云南省产业集群度的衡量、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产业集群的区位分布和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等方面,对该省产业集群发展的状况进行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代表。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大多研究了产业集群的正面效应,本文认为东部产业集群所产生的极化效应进一步增强了东部地区的竞争优势,但不利于东部产业的“西进”,并从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路径依赖的角度探讨了东部产业集群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最后对中西部地区如何吸引东部企业“西进”以及发展地方产业集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荀守奎 《安徽科技》2008,(12):25-26
一、安徽沿淮城市群发展产业协同集聚的缘由 1.产业集群的概念和产业协同集聚的由来 产业集群是指由与某一产业领域相关、相互间具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及相应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近年,区域经济一体化使产业集群的优势成了理论热点。但是,当“福建晋江鞋业集群竞争无序”、“温州灯具几近消亡”、“长三角许多专业化产业集群进入低谷”等现实摆在面前时,很多人发现产业集群也会带来产业结构趋同、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市场导向型产业集群的产生及特点 我国产业集群的兴起受到国际产业集群理论传播的影响,发展也是十分迅速,在这种影响之下,我国不少地方政府纷纷探索如何在所辖区域内培育和推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我国的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根据政府在产业集聚过程中的干预程度以及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互动程度,出现了三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即市场导向型产业集群、政府扶持型产业集群和计划型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9.
基于大学—产业—政府互动关系而形成的三螺旋模型是阐释区域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分析范式。基于三螺旋理论分析,研究了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各创新主体的角色定位,并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创新演化规律,认为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延伸以及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集群内形成三螺旋创新能力场。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三螺旋创新模型中,大学螺旋线、产业螺旋线和政府螺旋线之间的相互缠绕能够促进集群系统中混合组织的生成和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进而推动集群的创新演化。  相似文献   

10.
灯光音响产业是广州市番禺区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番禺区近年来全力推进灯光音响产业集群的发展,使本区的灯光音响产业在全国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通过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对番禺灯光音响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综合评价该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提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增强番禺灯光音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若干对策和建议,以推动其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提高其在国际国内灯光音响产业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是地区经济和谐发展的助推器,可借助产业集群建立富有竞争力的、合理的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和谐稳定地发展.高校是产业集群很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产业集群可推动发挥张家口高校资源优势,有利于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选择,而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以高质量的市场化环境为基础工程,但在市场严重缺失、集群企业处于弱势地位、企业家行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产业集群的发展必然有赖于政府的改革与进步,需要政府环境创新,全力打造适宜于产业迅速集聚、成长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机制.认为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创造财富的理念,是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环境中政府创新环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途径,具有空间集聚、合作共生及地方根植等特性。认为大连金州新区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支撑,企业间缺乏关联、协同效应和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金州新区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应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新兴产业,延伸完善产业链,努力构建“生态型”产业集群,以及构建集群创新和生态发展的激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和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背景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国际竞争和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是我国基本发展战略之一。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许多省市已将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纳入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这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无疑会起到积极的意义。但是,也有个别地方政府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忽视经济规律,工作指导上出现了失当和冒进的倾向。国内外经验表明: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性但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定位、角色、指导思想应该是什么?如何科学、理性地指导支持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作者主要从这一层面展开思考,阐述有关认识和观点,希望对政府指导工作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冯伟安 《科技资讯》2007,(7):229-229
浙江民营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缘起于其特定地域的文化和政府在改革开放25年来的相对宽松的政策供给,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平台上,浙江产业集群的传统优势面临着新的挑战。政府应在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方面主动进行管理和服务,为宏观政策供给和微观创新发挥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是一种重要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分析了菏泽市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形成机制,认为在发挥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借助政府和市场因素促进创新,对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特色产业基地是经科技部门认定的,由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上下游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支撑体系组成的,在一定区域内发展起来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正如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兴华在今年全省特色产业基地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所特别指出的:特色产业基地既有一般产业集群的优势和特点,又有别于科技园区、专业镇等其他形式的产业集群。首先,它在空间上具有相对开放性,是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范围经济,而不是“块状经济”;其次,它突破了行政区域界限,强调产业链的延伸和完整。专业镇等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已经初步改变了初期企业“扎堆”,产品相互模仿,价格恶性竞争的现象,而是跨行政区域逐渐形成分工明确,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格局,提高产业、产品和区域的竞争力。简言之,就是产业配套聚集模式的表现。而相互毗邻的中山和顺德,都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无形中为跨区域合作提供了条件。 俗话说,“风物还宜放眼量”,顺德家用电器产业基地和中山家电配套创新特色产业基地近几年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产业配套这一特色产业基地聚集模式提供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中山、顺德,将共同拥有中国家电生产基地的天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张珍 《科技信息》2009,(4):302-302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把产业集群作为促进产业发展和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战略方式。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硅谷”、瑞士巴塞尔市的三大药厂、英国伦敦的拍卖街、北京IT企业集聚地“中关村”、浙江诸暨市的袜都、浙江温州的鞋都生产基地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响彻于中国乃至全世界,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产业集群的成功。实践证明:产业集聚度越高,产业集群优势越强,经济发展就越快。因此,以产业集群促进甘肃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发展甘肃经济、振兴甘肃经济的一项非常有效的发展选择。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以产业集群发展经济是实现工业化的新路径。产业集群已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经济组织形式。培育发展冶金、机械装备、玩具、电力、生物制药、铝箔、特色旅游等产业集群是韶关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为此。政府要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编制、职能转变、加大投入等方面为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营造环境。同时,抓好园区建设、人才供给、服务支持等为产业集群的培育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浙江民营中小企业的产业集群缘起于其特定地域的文化和政府在改革开放25年来的相对宽松的政策供给,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平台上,浙江产业集群的传统优势面临着新的挑战.政府应在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方面主动进行管理和服务,为宏观政策供给和微观创新发挥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