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多金属氧酸盐(POM)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根据文献选择了新型三价钴多金属钨酸盐Ba3[BW11O39Co~Ⅲ(H2O)]这一稳定的无机金属杂多酸,对其作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应用中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并将其与二价钴多金属钨酸盐Ba3.5[BW11O39Co~Ⅱ(H2O)]的性能做了对比.结果表明:三价钴材料在2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后仍能保持269.2 mAh·g-1的比容量,库伦效率达99.29%.即使在0.2~5.0 A·g-1的电流密度下进行倍率测试,其仍表现出比二价钴材料更好的性能,在电流密度恢复到0.2 A·g-1后,比容量迅速恢复到454 mAh·g-1,证明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为后续含钴钨酸盐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多孔Ni/C复合材料作为牺牲模板,通过水热硒化法制备了多孔Ni0.85Se/C复合微球. XRD、SEM和TEM表征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结晶性和相纯度的Ni0.85Se/C是由Ni0.85Se纳米颗粒密堆积而成的多孔球形结构;XPS和TG曲线显示共存的碳质量分数由Ni/C中的27.3%下降为Ni0.85Se/C的7.1%.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在0.2 A·g-1的电流密度下,Ni0.85Se/C第2次可逆放电比容量为579.2 mA·h·g-1,由于非法拉第容量贡献,经过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变为812.8 mA·h·g-1,远优于未硒化的Ni/C复合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Ni0.85Se/C具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5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剩余值为293.5 mA·h·g-1. CV和EIS分析证明Ni0.85Se/C的放电容量是法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N型半导体,二氧化锡基负极材料由于其拥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782 mA·h·g-1)、高能量密度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二氧化锡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和本身导电性较差等导致的其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较差,从而制约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本文从二氧化锡的纳米化及复合化(包括其与金属氧化物、无定型碳、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复合)2 方面综述了二氧化锡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同时对SnO2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基于CaCO3模板法制备出具有三维分级多孔碳骨架结构SnO2@voids@C-SnO材料,并通过溶胶凝胶法进行Ni的添加.利用XRD和SEM对所得产物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对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nO2@voids@C-SnO材料在电流密度50 mA·g-1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092 mAh·g-1.添加Ni可以有效增加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当Ni质量分数达到25%时,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 414.6 mAh·g-1,70次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仍能保持617 mAh·g-1,倍率性能优良.这主要是因为Ni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纳米粒子的团聚,缓解了体积膨胀带来的影响,明显改善了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Fe-ZIF为模板合成了TiO2@Fe-ZIF/GO前驱体,并通过进一步热处理获得锂离子电池FeTiO3/rGO复合阳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FeTiO3/rGO复合材料在200mA/g电流密度下循环300圈后放电比容量为634mA·h/g,在1 000mA/g电流密度下循环400圈后放电比容量仍为536mA·h/g,并且表现出了优秀的倍率循环性能。这种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ZIF在石墨烯纳米片上的原位生长,使得石墨烯既起到导电框架的作用,又起到体积缓冲剂的作用,克服了过渡金属钛酸盐导电性差、以及多次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不可逆晶型变化等缺点,提升了负极材料的储锂性能。  相似文献   

6.
在超声环境下,采用强氧化法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切割成长径比小于5的超短碳纳米管(SSCNTs),通过简单的湿化学法将其与MnOx纳米颗粒(MnxNPs)植入还原性氧化石墨烯片层中,热处理后,形成GS-SSCNTs-MnNPs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制备材料的形貌结构,采用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研究其锂离子电池负极性能.结果表明:GS-SSCNTs-MnNPs纳米复合材料在180 mA?g-1电流密度下具有高达1 100 mA?h?g-1的可逆容量,且表现出优异的功率和循环稳定性能,循环100圈之后,仍具有高达837 mA?h?g-1的可逆容量(1 440 mA?g-1).  相似文献   

7.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醋酸锂、钛酸丁酯和石墨为原料,采用湿法制备了Li4Ti5O12/石墨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测试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600 ℃氩气气氛中煅烧6 h可制得碳质量分数5%左右的Li4Ti5O12/石墨复合材料,其可逆容量达到167.1 mAh·g-1;经80次循环后,0.1C放电时,容量保持率为99.0%,2.0 C放电时容量保持率达到105.1%.与纯Li4Ti5O12相比,Li4Ti5O12/石墨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是一种优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8.
嵌入型金属氧化物由于降低了低电压下锂沉积风险,作为负极材料在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中广泛使用。然而,这类电极材料较低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及循环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快充的能力。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种具备良好电化学循环稳定性的非晶二氧化钛纳米片,在5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后具有231 mA·h·g-1的比容量,在6 A·g-1的高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圈循环后保持了156.7 mA·h·g-1的比容量。非晶二氧化钛纳米片高倍率性能的提升归因于开放的高度各向同性的结构特性,降低了离子迁移能垒,确保了离子可用性,降低了嵌入后材料的体积变化。本研究表明非晶化是一种有望开发具有高倍率性能的传统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以Ti2AlC为前驱体、LiF-HCl的水溶液为刻蚀液、KMnO4为氧化剂和锰源,采用溶液-沉积法制备了δ-MnO2/Ti2CTx复合电极材料.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等方法对试样进行了表征; 以镍网为对电极、银/氯化银为参比电极、2 mol·L-1 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在3电极体系中采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当δ-MnO2/Ti2CTx复合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1 A·g-1时,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高达227 F·g-1.δ-MnO2/Ti2CTx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电化学电极材料,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点,在能源存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开发具有高比容量和稳定循环性能的AZIBs正极材料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工作利用钼酸铵与盐酸多巴胺的络合反应,采用简单的共沉淀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三维纳米花球结构的聚多巴胺-钼氧化物(PDA-MoOx)复合材料。聚多巴胺(PDA)的引入不仅可以缓解内应力、抑制体积膨胀,而且可以通过引入功能基团来增加活性位点。得益于独特的结构优势和PDA的协同作用,PDA-MoOx在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的可逆比容量、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明显优于MoOx。在1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150次,PDA-MoOx材料的可逆比容量稳定在160 mA·h·g-1左右,而MoOx材料的容量仅剩7 mA·h·g-1。即使在1 000 mA·g-1,350次循环后,PDA-MoOx材料的容量...  相似文献   

11.
立方尖晶石结构的Li2ZnTi3O8(LZTO)具有成本低和安全性高的优势,被认为是代替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理想选择。然而,Li+和Zn2+离子位于LZTO的四面体位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离子的迁移,导致LZTO电导率差,锂离子扩散系数低。LiAlO2的包覆有效避免了电极表面与有机电解质的接触,从而减少了副反应的发生。因此,本文采用简单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2ZnTi3O8@LiAlO2复合材料。结果表明:LiAlO2改性未改变LZTO的形貌和粒径,但是提高了其结构稳定性、锂离子脱嵌的可逆性和电化学活性,促进了锂离子的迁移。Li2ZnTi3O8@LiAlO2 (8wt%)在0.5 C、1 C、2 C、3 C和5 C时的充电容量分别为203.9、194.8、187.4、180.6和177.1 mAh·g?1,表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然而,在相同的倍率下,纯LZTO仅有134.5、109.7、89.4、79.9和72.9 mAh·g?1的容量。即使在较大的充放电倍率下,Li2ZnTi3O8@LiAlO2(8wt%)材料也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在5 C倍率循环150次后后,Li2ZnTi3O8@LiAlO2(8wt%)仍具有263.5/265.8 mAh·g?1的充放电容量。LiAlO2的引入增强了LZTO材料的电子导电性,使Li2ZnTi3O8@LiAlO2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三元正极材料因比容量高、成本低和较为环保而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和青睐,但其循环稳定性与倍率性能较差。通过固相包覆法制备了纳米Al2O3以及LiAlO2包覆的LiNi1/3Co1/3Mn1/3O2材料,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进行系统表征,结果表明,两种包覆均在保持正极材料结构的基础上成功形成了表面包覆层。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用质量分数为1%的Al2O3包覆时,其初始放电容量从原始材料的159 mA·h·g-1提升至162.57 mA·h·g-1,循环35次的容量保持率由74.38%提升至94.89%;用质量分数为3%的LiAlO2包覆时,初始放电比容量提升至164.85 mA·h·g-1,前35次的容量保持率较未包覆材料均有所提高。此外,经包覆后正极材料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均有所提高,电压衰减和电化学阻抗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以无机盐为前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SnO2粉体.用TG-DTA,XRD,SEM等对SnO2粉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该法经500 ℃热处理得到的SnO2超细粉具有良好的四方结构,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在92 nm左右.将该法制得的SnO2超细粉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可逆容量高达687 mAh·g-1,而且嵌脱锂电压低(0.2~0.5 V),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相无焰燃烧法在500℃反应1 h,然后在600℃二次焙烧3、6、9 h和12 h制备了尖晶石型Li1.05Ni0.05Mn1.90O4正极材料.结果表明,不同二次焙烧时间制备的Li-Ni复合共掺材料没有改变LiMn2O4的尖晶石结构,随着焙烧时间的增加,颗粒尺寸增大,结晶性提高.二次焙烧时间为9 h的Li1.05Ni0.05Mn1.90O4样品的颗粒尺寸约为70~100 nm,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 C(1 C=148 mA·h·g-1)倍率,初始放电比容量为94.8 mA·h·g-1,400次循环后展现出72.15%的容量保持率;在5 C下初始放电比容量可达到89.7 mA·h·g-1,800次循环后,仍能维持70.79%的容量保持率.并且具有较小的电荷转移电阻和较低的表观活化能.Li-Ni复...  相似文献   

15.
抗生素药物使用范围广且用量大,导致大量抗生素废水进入水体或者残留在土壤环境中,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然而传统工艺对其去除效果并不理想.以ZnO为基底,通过掺杂MoS2,制备了S-scheme ZnO/MoS2异质结复合材料,研究了该材料对抗生素废水的净化性能.通过调节复合材料中ZnO含量、光照条件、盐酸四环素浓度等,探讨了ZnO/MoS2复合材料对不同浓度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TC)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催化剂复合比为1∶1的ZnO/MoS2复合材料对60 mg·L-1四环素废水的降解效率可达88%(pH=7,105 min);电子传递与污染物降解机理研究表明,电子由ZnO导带迁移至MoS2价带,形成S-scheme异质结,从而有效提高了催化效率与污染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Ti2AlC为前驱体,以盐酸与氟化锂的溶液为刻蚀剂,在40 ℃磁力搅拌条件下,刻蚀48 h制得Ti2CTx材料.分别采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试样的比表面积、孔分布、晶相结构、形貌特征等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 用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Ti2CTx材料在2 mol·L-1 KOH溶液中的电化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Ti2CTx是2维层状材料,在电流密度为1 A·g-1时,该材料的比容量为119 F·g-1,经10 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比容量保留率为98%,且保持较高的库伦效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尖晶石LiMn2O4材料制作了18650型锂离子电池, 分析了影响锂离子电池大电流放电性能的主要因素如极耳、极片、电解质溶液等。又采用新型正极材料LiMnxNiyCozO2开发出性能更优越的18650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 该电池可10C连续放电和8C快速充电, 并具有优秀的循环性能和搁置性能。18650型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的开发, 为研制混合电动车(HEV)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植酸(PA)、三聚氰胺(MA)、四水合乙酸钴(Co(OAc)2·4H2O)和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了偏磷酸钴和氮(N)掺杂碳(C)的复合材料(Co(PO3)2@C).其中,PA属于六齿配体,拥有6个磷酸基,每个磷酸基中的氧原子(O)都可作为配位原子和钴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形成化学性质稳定的络合物,可以作为绿色磷(P)源.MA含有丰富的N元素,PVDF中空纤维膜中含有氟(F)元素,同时还可以提供框架结构,N和F元素的掺杂可以使多孔碳材料具有更好的润湿性,有利于电解液中电子的传输,从而极大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电容性能.所制备的最佳活性负极材料在1 A·g-1时的比电容为1 067.42 F·g-1.即使在10 A·g-1的电流密度下,20 000次循环后,仍可以达到85.79%的保留率.  相似文献   

19.
侧重于Ti3C2TX MXene&硅(Si)三明治结构负极在硅基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研究,发现通过真空抽滤法制备的Ti3C2TX MXene&Si复合负极可以有效抑制硅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优化其循环稳定性.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的结果表明,MXene与硅微米颗粒成功形成三明治(夹层)结构.组装成扣式电池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发现Ti3C2TX MXene&Si复合负极表现出优异于硅颗粒单体的充放电容量和循环寿命,这项研究为硅负极电池的商业化提升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电容去离子是一种能耗低、无二次污染和脱盐率高的新兴海水淡化技术。通过溶剂热及后续退火处理制备了ε-MnO2纳米片,并研究了其电容去离子特性。结果表明,ε-MnO2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在1 mV·s-1扫速下具有119.51 F·g-1的比电容,电化学行为主要由扩散过程控制,超高的赝电容占比为实现高脱盐容量奠定了基础;0.5 A·g-1电流密度下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46和7.57 mA·h·g-1,库伦效率为66.06%。通过优化工作电压、流速和初始电导率,ε-MnO2的最高脱盐容量达到了119.94 mg·g-1,电荷效率最高为66.61%,经过2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56.82%。循环过程中发生的结构坍塌和晶型转变是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