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应用红外光谱方法研究煤中镜质组及其液化产物,目的在于研究镜质组结构对液化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还原型镜质组的液化性差别在于其化学结构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炼焦单种煤镜质组反射率直方图以及配合煤镜质组反射率直方图的可加和性.选取开滦矿区不同矿井、不同煤层、不同变质程度的5种炼焦单种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偏光显微镜Leica DM4500P和光度计Deta V4000对5种单种煤和不同单种煤在不同配比下的配合煤的镜质组反射率直方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种煤镜质组反射率直方图服从正态分布.对比了不同配合煤的镜质组反射率直方图均值及标准差的实测值和拟合值,显著性假设检验结果表明,配合煤镜质组反射率直方图具有分段、分区间可加和性,其分布直方图可由加和性原则拟合计算,且区间越小,拟合结果越准确.  相似文献   

3.
用手选富集与离心分离相结合的方法,从两种全硫含量相近、变质程度相近的新西兰煤和灵石煤中分离出高纯度镜质组和惰质组.在高纯Ar气氛下,分别制备了300,500,700,1 000℃下的显微焦.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两种镜质组和惰质组中的脂肪氢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煤岩显微组分在室温至1 000℃热解过程中有机硫的变迁规律.结果表明,镜质组中的有机硫化物硫含量高于惰质组的,在镜质组和惰质组热解焦中,噻吩硫都占主要部分.在相同温度下,镜质组的脱硫率高于惰质组的.在温度较低时,镜质组的脱硫率相似,但当温度高于700℃时,热稳定性较差的镜质组显示出更高的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TG-151热天平上,利用在线质谱仪考察了兖州煤及其显微组分热解过程中硫化氢的逸出特征,并用一阶动力学方程对硫化氢的选出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镜质组在480℃左右有较强的H2S选出峰,而惰质组在587℃有较强的H2S逸出峰,原煤在473℃和600℃左右出现较强的选出峰,强度介于前两者之间;镜质组中脂肪族含硫化合物含量较高而惰质组中黄铁矿硫含量较高.选出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镜质组和惰质组热解过程中硫化氢逸出的表观活化能为100 kJ·mol-1和344 kJ·mol-1,原煤两个硫化氢选出峰的逸出表现活化能分别为113 kJ·mol-1和255 kJ·mol-1.兖州煤热解过程中硫化氢不同的逸出强度和分布反映了镜质组和惰质组中硫存在形态和含量的差异,从而导致镜质组和惰质组在热解过程中硫化氢的不同逸出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镜质组反射率测定的工作量,利用相对误差、复相关系数、方差分析法和t检验法,研究单种煤及其复配的配合煤镜质组反射率的关系,证明镜质组反射率及其分布具有良好的加和性。选取的配合煤,南选煤与圣弗煤的比例分别为8∶2、6∶4、4∶6、2∶8,将其预测值与实测值对比。结果表明:四种方法均说明配合煤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的实测值和预测值没有差异,近似相等。用单种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分布和配煤比理论加和法,可以预测配合煤的镜质组反射率及其分布,指导配煤炼焦的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华北盆地滨海和三角洲环境下形成的石炭二叠系(晚石炭太原组C_2和早二叠世山西纽P_1~1)腐殖煤的镜质组单组分样品的煤岩学、有机地球化学、煤化学、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分子化学结构等参数的详细分析确认,研究区腐殖煤的镜质组存在两种基本类型,即富氢镜质体(Ⅰ型)和贫氢镜质体(Ⅱ型)。  相似文献   

7.
将已知与未知镜质组含量的煤样按固定比例配制成混煤后测定其镜质组反射率,在得到的反射率分布图上,剥离出其中各单煤的反射率分布峰,依据峰面积之比推导出未知煤样的镜质组含量,即可在不增加测定工作量的情况下,同时得到测定煤的镜质组反射率数据与镜质组含量数据.目前这一方法仅限于测定煤为单煤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采用刻槽法在平顶山煤矿采取煤样,对所取煤样利用全自动煤岩系统进行煤显微组分含量测定以及采用手持XRF元素分析仪进行煤中元素含量测试。综合两项实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平顶山煤矿煤中镜质组含量约72.97%、半镜质组含量约4.58%、壳质组含量约3.56%、惰质组含量约13.62%。可推断平顶山煤的物质组成特征有利于生成气态烃。煤中所含元素中Fe、S两种元素较为突出,Fe元素平均含量约为1977ppm,S元素平均含量约为4828ppm,两者在煤中可能以具体的矿物形式存在(如黄铁矿等),有助于提高煤生烃过程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9.
煤显微组分表面含氧官能团的XP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原子作为煤中最丰富的杂原子,C-O官能团的形态对煤的性质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煤岩显微组分的含氧官能团,对手选高纯度镜质组和惰质组进行了XPS分析和化学计算。结果表明,煤岩组分的元素组成以C、O为主,含少量的N和无机矿物元素。其中的氧主要以-OH、-O-、COO-和SiO_2形式存在。C-C、C-H、C-O单键和COO-是碳的主要存在形式。镜质组中的脂肪族侧链和-OH基团较多;惰质组中-O-的原子浓度明显高于镜质组,而COO-略多于镜质组。镜质组表面总极性含氧官能团数量更多。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认识煤的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不同还原程度煤显微组分堆垛结构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对变质程度、煤岩组分相近但还原程度不同的平朔煤(较强还原性)、神东煤(较弱还原性)的镜质组和惰质组的堆垛结构特征进行表征,试图揭示还原程度对煤中不同显微组分堆垛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平朔惰质组与平朔镜质组相比较,前者的芳香微晶结构单元较大,芳香层片在空间的排列更规则,芳香度较大,即支链微晶含量较少;神东惰质组芳香微晶的尺寸和规整度均优于神东镜质组,但两者的芳香度却非常相近;平朔镜质组与神东镜质组的微晶结构参数基本接近;神东惰质组与平朔惰质组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前者具有较少的芳香层数和较低的芳香度.高度无序组分即无定形碳的含量:平朔镜质组明显大于其惰质组,神东镜质组略大于其惰质组,神东镜质组略高于平朔镜质组,但神东惰质组明显高于平朔惰质组.较弱还原性神东煤的惰质组表现出具有相对较低的芳香度及较多的无定形碳,说明其含有较多的活性成分,神东惰质组的这种特性可能与其含有较多的半丝质体有关.  相似文献   

11.
镜煤与丝炭结构的X射线衍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对4个不同矿区煤中的镜煤和丝炭中矿物质类型和相对含量、煤中有机质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衍射图谱确定了样品中的主要矿物质成分为高岭石、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等。丝炭中的矿物质含量高于镜煤。对8个样品的结构参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丝炭芳香层片的定向程度和聚合程度高于镜煤,陆相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煤,其镜煤与丝炭的d002面网间距较小,Lc和La较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和差热分析探讨了神木镜煤和柳林镜煤的碳化过程与组成结构的关系.柳林镜煤在碳化过程中经历中间相的生成发展阶段形成各向异性半焦,而神木镜煤则直接形成各相同性年焦.结构分析表明神木镜煤羟基官能团含量高,碳化初期易发生缩合反应,从而制约了中间相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阜新煤田主要煤层煤中丝炭主要是氧化成因,而镜煤则形成于相对还原环 境。成煤环境中的氧化还原条件对镜煤和丝炭各自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产烃潜力均有重要的影 响。镜煤和丝炭热解产烃潜力差别很大,但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烃类的成分组成十分相似,都是以 气态烃为主,其中甲烷含量占85%以上。因此,这一实验结果证明镜煤和丝炭主要是生气母质而 不是生油母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付氏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了煤样的红外光吸收谱,就煤的红外光主要吸收带的归宿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还研究了煤大分子中主要基团含量随煤变质加深的变化规律以及用煤大分子结构异常特征预测煤和瓦斯突出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煤田地质勘探实测资料,结合汞孔径测试、扫描电镜显微裂隙观测、煤层气试井分析成果及等温吸附曲线,分析河北省煤储层物性特征。结果显示:煤层饱和吸附量受煤级控制,煤级增加,吸附能力增大;随煤层埋深增加,煤层含气量和甲烷体积分数均呈增大趋势;中孔在褐煤中比较发育,而在其他煤级中例外;储层中宏观裂隙与宏观煤岩类型关系密切;显微裂隙发育程度镜煤好于亮煤,低煤级煤好于高煤级煤;峰峰、万全、大城矿区试井渗透率较高,开平煤田不同地区煤储层渗透性变化较大。该研究为河北省煤层气的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In No. 3 coalseam of Chengzhuang Coalmine of Jincheng City, there exists the visible fracture system consisting of joints, gas-expanding fractures and cleats. The gas-expanding fractures develop mainly in the bright coal sub-layer and cleats, in the vitrain and bright coal. The joints fall into two types, one developing in the coalseam and the other cutting through the whole coalseam and entering into the top and bottom rock layer.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joints is basically similar to that of gas-expanding fractures: NNE and NNW. The formation of the visible fracture system is classified as the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leat fissures in the coalification period, the stage of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cleats and the formation of gas-expanding fractures in the second coalification period and the stage of the formation of joints by structural function. There is the spatial unhomoge-neity in three dimensions for the visible fracture system of the coal seam in Chengzhuang Coalmine: the regular distribution of the visible fractures as groups in the plane and the coal sub-layer with high permeability rate in profile.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the visible fracture system of coal seam can be applied to the drilling of the coalbed methane and to heightening the let-off efficiency of coalseam gas.  相似文献   

17.
力求通过讨论语言风格和文章风格的异同,明辨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使之在交际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孔子与苏格拉底分别被称为东西方文明的创始人之一,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在宏观的相同背景下也有很多微观的不同之处,这种源头上的细微差别对后世影响深远。虽然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出发点都是教育伦理化,然而孔子使教育伦理政治化,而苏格拉底则使教育伦理(知识)本质化。  相似文献   

19.
地震动相位谱与相位差谱分布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相位差谱主值的概念,讨论了相位(差)谱与其主值分布函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将相位(差)谱与其主值加以区别,能有效地克服过去相位谱与相位差谱概率特征的不协调性。在假定相位差谱服从正态分布的条件下,对相位(差)谱主值的概率分布进行数值计算与模拟,结果与Ohsaki对实际地震记录的统计结果非常接近,说明本文的思想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mproves and generalizes the two difference schemes presented in paper [1] and gives a new difference scheme for second order linear ellipt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ts difference matrix is a M-matrix and because of the stability of the M-matrix, it is convergent by the asynchronous iterative method on multiprocessors. Then this paper gives a class of difference schemes for linear elliptic PDEs so that their difference matrixes are all M-matrixes and their asynchronous parallel computation are converg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