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应用高分子量的脂肪胺类,从酸中特别是从硫酸溶液中萃取铀,在核燃料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用各种胺类从硫酸溶液中萃取铀,已进行了许多研究。但是,对于萃取机理的研究却很少,同时在结果间存在着矛盾。在这个研究领域中,阿伦(K.A.AIIen)研究了三辛胺和二癸胺与硫酸间的平衡。在实验的基础上,阿伦认为,在低酸时萃取硫酸所遵循的反应是:H_2SO_4 2R_2N=(R_3NH)_2SO_4(R_3N:三辛胺),当硫酸的浓度增高时同时有酸式硫酸盐生成,H_2SO_4 (R_3NH)_2SO_4=2(R_3NH)HSO_4并进而确定胺盐是聚合的。麦克多维尔(W.J.Mcdowell)等,在他的工作中研究了用二正癸胺硫酸盐的苯溶液萃  相似文献   

2.
用二正戊基亚砜的甲苯溶液在硝酸溶液中对铀、钍和一些稀土元素进行了萃取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即使与铀、钍同时存在于水相中,在0—10M硝酸中,也不被萃取。在所研究的情况中,二戊基亚砜对铀的萃取大大优于对钍的萃取,这使它们的分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用非光气法合成了萃取剂二(六氢吡啶)-1-甲酮,以三氯甲烷为稀释剂.研究了水相硝酸浓度、萃取剂浓度、盐析剂浓度、相比对其萃取铀(Ⅵ)和钍(Ⅳ)分配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铀的萃取规律类似于TBP,萃取能力高于TBP,铀的溶剂化数均为2;在实验条件下对钍基本不萃取,表明在铀-钍分离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三辛胺对羧酸的络合萃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络合萃取法对于极性有机物稀溶液分离具有高效性和高选择性。用体积分数为20%三辛胺+30%正辛醇+50%煤油混合溶剂对乙酸、乙二酸、丁酸、丁二酸、戊酸、己酸、己二酸、苹果酸,酒石酸和2-溴了酸稀溶液进行了系统的萃取相平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溶剂对有机羧酸稀溶液具有相当高的分配系数D。探讨了胺类萃取剂萃取有机羧酸的过程机理。  相似文献   

5.
Tatsuya Sekine 等人对锡的萃取作了综述。从盐酸体系中萃取锡的常用工业萃取剂有,甲基异丁基酮(MiBk),三异辛胺等。但 MiBk 的水溶性大,且在7MHCl 浓度时才有95.3%Sn(IV)的萃取率,8N HCl 时达到99.4%的萃取率,酸度太高。虽然三异辛胺可从4—12N HCl 溶液中定量地萃取 Sn(Ⅳ),但它的选择性较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硫酸体系中用三正辛胺(TOA)萃取Ge4 的机理,结果表明在水相中加入酒石酸与Ge4 形成较大的络合阴离子Ge(C4H4O6)32-易转入有机相中,经等摩尔法和饱和法确定了萃取Ge4 的机理和萃合物的组成.基于红外光谱的研究,探讨了萃取后配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电导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有机胺类萃取铀的三步机理。发现在萃取过程中有(R_3NH)_4uo_2(SO_)_3络合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以三-((2-(N,N-二乙基乙酰胺基)氧基)乙基)胺为萃取剂,1,2-二氯乙烷为稀释剂,研究从硝酸一苦味酸溶液中Th(Ⅳ)的萃取行为。讨论了水相中苦味酸根浓度、萃取剂浓度对Th(Ⅳ)分配比的影响,也对萃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选用磷酰胺类(R①O)2P(O)NR②R③作为络合萃取剂,以集中磷氧类和胺类的关键基因于一体,研究其对醋酸稀溶液中醋酸的萃取分离效果。实验发现在醋酸低浓度区磷酰胺类萃取剂比磷氧类和胺类萃取剂具有更大的分配系数。还通过红外谱图和31PNMR谱图的测定,探讨了磷酰胺类萃取剂萃取醋酸体系的机理,提出在醋酸低浓度区主要为氢键缔合机理,醋酸高浓度区主要为离子成盐机理。  相似文献   

10.
铌在酸性硫氰酸盐溶液中比较稳定,可被正丁醇、环己酮、磷酸三丁酯、N.N-二烷基苯胺等萃取.鉴于在酸性溶液中铌与硫氰酸盐形成络阴离子,可望能被胺型萃取剂萃取,本文研究了仲胺萃取铌硫氰酸盐络合物的性能和机理.测定了萃合物的组成,讨论了萃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溶液仲胺7203,核工业部北京五所研制;A_(1416),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产品;煤油,  相似文献   

11.
丁二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磷酸三丁酯(TBP)、三烷基胺(7301)为络合剂,分别采用甲苯、异丙基甲酮、正辛醇、煤油作为稀释剂对丁二酸稀溶液进行络合萃取.结果表明混合型络合剂对丁二酸稀溶液进行萃取,可取得满意的分离效果,平衡分配系数D高达15.28;讨论了丁二酸溶液初始浓度、溶液pH值以及温度对络合萃取相平衡分配系数的影响.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测定了负载有机相中萃合物的结构,对三烷基胺络合萃取丁二酸稀溶液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用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为萃取剂,^234Th作示踪剂,完成了在硝酸介质中痕量钍溶剂萃取行为的研究。在^234Th萃取效率与酸度、萃取剂浓度、平衡时间等依赖关系的条件实验的基础上,获得了萃取钍的最佳条件。使用改进的PMBP萃取钍的流程,从^18O离子辐照过的铀靶中分离钍,钍样品的γ射线单谱显示绝大部分反应产物和大量铀的去除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U(IV)在空气中的化学稳定性较差,因此有关溶剂萃取U(IV)的研究文献报道甚少.近年来,发现不同价态铀在进行化学交换时有明显的同位素富集效应后,溶剂萃取U(IV)的研究引起了人们重视.Kiwan等自1971年起连续报道了HDEHP从过氯酸、盐酸和硫酸介质中萃取U(IV)的研究.Solovkin研究了TBP从硝酸介质中萃取U(IV)的机理并计算了它们的平衡常数.陈金榜等报道了TTA和TBP混合萃取剂对U(IV)的协同萃取.最近冠醚萃取剂也已用于从盐酸介质中萃取U(IV). 中性磷类萃取剂磷酸三丁酯(TBP)和三辛基氧化膦(TOPO)仍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两种萃取剂.它们从氯化物介质中萃取金属离子的能力远大于硝酸盐.对四价锕系元素的  相似文献   

14.
为测定微量锌,先用叔胺类萃取剂分离锌已有报导,但多在高酸度低浓度的萃取体系下进行。而以锌还原铕(Ⅲ),用低酸度、高浓度的三辛胺萃取除锌制备铕(Ⅱ),似尚未见报导。除电解法外,这也是快速制取铕(Ⅱ)溶液的一种方法。本文对实验室中锌还原铕(Ⅲ),浓三辛胺萃取除锌的条件、萃取液的选择、不同酸度下锌的萃取率以及稀土溶液对萃取锌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我们以三氯化铕为原料、锌还原液(pH5—6)用酸饱和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三壬胺(TNoA-A_(1416)-煤油溶液)从硫酸体系中萃取铼的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当 pH=1左右时,铼的分配比出现最大值;利用等摩尔系列法、饱和法和斜率法测得萃合物的组成为(C_9H_(19))_3NH·ReO_4;通过对三壬胺、胺盐及其萃合物的 UV-Vis 和 IR 光谱的研究,证实在 pH=0.5~2的酸度下,三壬胺萃取铼属阴离子交换机理;测得萃取反应的焓变及热力学函数均为负值,表明该萃取反应是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认识反应萃取机理 ,以一氯乙酸为被萃溶质 ,三辛胺 (TOA )为反应萃取剂 ,分别以正辛醇、苯、正己烷、四氯化碳和氯仿为稀释剂 ,进行了萃取平衡特性及负载溶剂红外光谱分析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TOA能负载比其浓度还高的羧酸 ;稀释剂对萃取能力的影响与酸的浓度有关 ;相同稀释剂、不同 TOA浓度条件下的负载量十分接近 ;5种稀释剂的饱和负载量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正己烷、四氯化碳、苯、氯仿、正辛醇 ,即极性越弱 ,饱和负载量越大。TOA与一氯乙酸在非极性稀释剂中更易形成 2 :1、 3:1型酸胺比的萃合物。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负载有机相中存在羧酸的聚集体。同时 ,还探讨了离子对型萃合物百分率 (I)与萃取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丁二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研究了几种不同的混合溶剂对丁二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讨论了络合剂、稀释剂组成对相平衡分配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络合萃取法对羧酸稀溶液体系具有高效性。利用20%三辛胺+30%正辛醇+50%煤油混合溶剂对丁二酸稀溶液进行萃取,具有相当高的分配系数值。同时,还讨论了叔胺类萃取剂对丁二酸萃取的过程机理,提出了同时存在离子缔合成盐和氢键缔合溶剂化两种历程。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三辛胺萃取酸过程的机理,得到三辛胺与强酸生成离子缔合型萃合物,与弱酸生成分子型萃合物。对强酸需要克服水化作用,其萃取能力小于弱酸,其分配比与酸根离子的离子势有关。萃取弱酸时,分配比与酸分子的大小和性质有关。萃取弱酸的稀释剂效应显著,可使分配比提高30~70倍。三辛胺对羧酸的萃取能力取决于萃合物与稀释剂的相互作用能力及其在稀释剂中的疏溶作用,相互作用能力越强,疏溶作用越弱,越有利于萃取。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用甲基膦酸二甲庚酯(P350)在室温下自盐酸溶液中萃取钍(IV)的性质和萃合物组成;也讨论了P350萃取钍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自高酸且有氯化锂存在的溶液中萃取时生成的萃合物是ThCl_4·3P350,而自低酸且有氯化锂存在的溶液,或自高酸但没有氯化锂存在的溶液中萃取时生成的萃合物都是ThCl_4·2P350。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TBP与DBBP萃取硫氰酸钍的机理,得到下列结果。(1)TBP萃取硫氰酸钍的反应为萃合常数;(2)DBBP萃取硫氰酸钍的反应为萃合常数;(3)求得水相钍与硫氰酸根的络合常数β_1=11,β_2=41,β_3=60,β_4=486;(4)观察了有机相Th(NCS)_4(DBBP)_4的红外光谱,C-N伸缩振动在2040cm~(-1),C-S伸缩振动在720cm~(-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