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以汽车用弹簧钢50CrVA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温淬火 低温回火热处理工艺获得适当比例的回火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的复合组织,并在此基础上比较复相组织和回火屈氏体对弹簧钢50CrVA强韧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弹簧要求的HRC硬度在50~54范围内,在910℃保温30 min 360℃等温20 min淬火 300℃保温60 m in回火工艺得到复相组织的强韧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5NiCrMo低温钢的淬火+临界淬火+回火(QLT)热处理工艺,分析了回火温度对该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经QLT热处理后,形成了回火马氏体、-铁素体与逆转变奥氏体的混合组织。560-640℃回火时,随温度提高,屈服强度降低,100℃冲击功先升高、在620℃回火时达到峰值后降低。深冷后保留的逆转变奥氏体显著影响试验钢的低温韧性。拉伸和冲击性能均满足要求的回火温度是600-620℃。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两种马氏体时效不锈钢中奥氏体含量与回火温度、回火时间及淬火温度的关系。实验证明相组织明显地与淬火温度有关。用X光衍射研究了淬火温度、时效温度及时间对微观应变△a/a的影响,透射电镜照片表明回火奥氏体沿马氏体边界析出,提高了冲击韧性ak值。  相似文献   

4.
以E550级超高强度船板钢为研究对象,采用SEM,TEM分析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亚温淬火时宽回火温度范围内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钢在820℃淬火后由板条马氏体和18.8%体积分数的准多边形铁素体组成.随回火温度升高,马氏体板条逐渐分解转变为回火屈氏体和回火索氏体,其中Fe_3C由薄片状转变为球状,并不断粗化;铁素体板条的位错密度下降,最终再结晶成为等轴晶粒.上述变化导致材料强度下降,伸长率和低温韧性提高.试验钢经820℃淬火和440~600℃的宽温度范围回火后具有优异的强韧性,力学性能与调质处理(930℃淬火和600~670℃回火)的试验钢相当,可显著节省热处理工艺成本.  相似文献   

5.
对5Cr8MoVSi钢热处理工艺研究表明,经840℃退火,碳化物类型以M23C6为主,并有少量的MC和M7C3.淬火组织中剩余碳化物以MC和M7C3为主,M23C6型碳化物在淬火加热时大部分溶解.该钢随淬火加热温度升高,淬火马氏体由板条状和针状马氏体混合组织过渡到以板条状马氏体为主.在沉淀硬化的回火温度(485℃)下,淬火针状马氏体仍显示出原马氏体针;而淬火板条状马氏体的板条状方向性几乎被完全切断,显微组织呈均匀化.该钢在1000~1050℃淬火时,残余奥氏体量为10.7%~12.3%,经485℃一次回火时,残余奥氏体量减少不大,因此,应进行二次或三次回火.淬回火HRC硬度最高为58~60.  相似文献   

6.
T8钢由于含碳量高,过剩碳化物极多,塑性和韧性差,若热处理工艺不合适,使材料在服役早期出现开裂和破碎的现象。通过SEM,OPM及XRD等试验方法,研究了T8钢组织和性能随球化退火时间、淬火温度及回火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T8钢在600℃球化退火2 h后,原始组织中的碳化物即可获得充分球化,以粒状形式细小均匀地分布在基体中,延长退火时间不显著改变碳化物的球化效果;试样经(770±10)℃保温,6 min油淬后,获得的隐晶马氏体组织硬度最高;试样经180~210℃回火1 h空冷后,消除了淬火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最终获得有球状碳化物均匀分布的隐晶马氏体组织,回火试样硬度较淬火态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对SiMnCr试验用钢,分别进行了淬火、等温淬火和空冷处理,并分别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测定了CCT曲线.淬火态下获得板条马氏体和其间的残余奥氏体薄膜组织,等温淬火得到准贝氏体组织,锻造空冷状态下得到以板条马氏体为主含贝氏体和少量位于板条间界的残余奥氏体薄膜复合组织,经300℃回火,无渗碳体析出.  相似文献   

8.
SiMnCr系高强度钢组织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SiMnCr试验用钢,分别进行了淬火、等温淬火和空冷处理,并分别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测定了CCT曲线,淬火态下获得板条马氏体和其间的残余奥氏体薄膜组织,等温淬火得到贝氏体组织,锻造空冷状态下得到的以板条马氏体为主含贝氏体和少量位于板条间界的残余奥氏体薄膜复合组织,经300℃回火,无渗碳体析出。  相似文献   

9.
高硫钢中硫化物对组织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高硫钢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铸态组织中球状或纺锤状硫化物分布于珠光体与铁素体枝晶之间,且靠近硫化物处为铁素体;热处理之后基体组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硫化物周围基体碳含量较少,淬火后形成板条状马氏体,且880℃淬火后形成的马氏体较850℃淬火后的粗大;低温回火后基体组织转变成回火马氏体,且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分别研究了以水和机油作为淬火介质的42CrMo钢和双相耐磨钢淬火+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确定了双相耐磨钢和42CrMo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及性能.结果表明:双相耐磨钢经水淬和油淬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针状贝氏体+碳化物;42CrMo钢经水淬和油淬回火后的显微组织分别为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回火马氏体+铁素体+贝氏体.经过480h的低应力磨料磨损实验发现,水淬+280℃回火处理的42CrMo钢耐磨性能最好,其相对耐磨性可达高锰钢的1.558倍.  相似文献   

11.
企业Intranet网络建设发展迅速,但建设过程中企业往往缺乏科学的总体规划.本文对建设企业Intranet网络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建设思路,供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将移动化学反应界面的实验(引自J.Phys.Chem.1970,74:1122.Anal Chem190;42:321和J.Chromatogr.1993,683:179)与移动化学反应界面理论的预测作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理论的预测吻合.因此,实验验证了理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CAI课件进行课堂辅助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本介绍了用VB制作《生物化学》课中“肽链的延长及终止阶段”CAI课件的方法及其应用,并指出CAI课件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教学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种子干燥过程中的劣变机理,构造了种子发芽率一阶动力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对甲醇生产PC脱碳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吸收塔出口气体CO2和CH4浓度随吸收塔入口气体压力之间的变化;吸收塔出塔气体浓度随入塔流量之间的变化;油田气组成变动时吸收塔出入口之间的组成关系;出塔组成与气液比之间的关系;压缩功以及建立了吸收子系统的简化模型;并获得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柳枝中药用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萃取和层析的方法,从柳枝中分离得到一组酚类葡萄糖苷,其中包括水杨苷等.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酚类葡萄糖苷的含量在45%~55%之间,实验表明,丙酮的萃取效果优于乙醇.  相似文献   

17.
基于细观力学方法分析了智能复合材料中的微裂纹与夹杂的相互作用,导出了裂纹扩展的能量释放率,分析了形状记忆合金的多机理联合增韧作用.研究表明,智能复合材料具有相变和异性夹杂的双重增韧机理,而且其韧度可由外部条件控制,因而有可能使这种复合材料展示出超级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小型通用型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输入端子可接任何形式的信号,如模拟量、开关量和脉冲量,输出信号采用分时传送方式输出,适用于各种生产过程的参量采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TEM技术、电镜细胞化学、胶体金标记和银染技术结合研究了大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现有架。超薄切片结合RNP优先染色法在染色体原位显示RNP,同时又结合银染电镜扭亏为盈主RNase-胶体金定位显示RNA,结果显示金颗粒与银颗粒在染色体中分布的位置与RNP所在部位恰好一致。说明RNP中的蛋白质含有角染的酸性蛋白,即所观察到的染色体骨架非组蛋白、RNP中的蛋白部分,银染蛋白三者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增韧是高分子新材料研究与开发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弹性体增韧聚合物和无机刚性粒子增韧聚合物的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对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