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2003年度学术年会于2003年11月14日-18日在珠海召开,会议的主题是“现代大学精神与教育制度创新”,具体议题是:先进化与大学精神,大学精神与大学化;现代大学教育制度的内涵;国外大学精神与教育制度比较研究。参加此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教育行政领导、资深高教专家、学和研究生240余人。现将会议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网络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化将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化。大学网络化既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化,也是一种创新性的青年化,是先进化的代表,将成为大学主流校园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化的传播与发展对大学的教育创新、科技创新、化创新和人才培养产生全方位的深远影响。大学网络化建设包括网络物质化建设、网络制度化建设和网络精神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大学精神与高校持续发展的深层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大学精神缺失的现实,本认为弘扬与培育大学精神是高校持续发展的深层问题。首先从多层面阐述了现代大学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在高校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阐析了当前大学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影响高校生存与持续发展的严重后果;最后阐明了弘扬与培育大学精神关键在于教育制度创新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科学文化的氛围、理念、精神、追求,是科技创新的必备条件,对大学教育来说尤为重要.大学教育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已任,科学文化的教育薰陶至关重要.大凡一流大学,都离不开浓厚的科学文化氛围,都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环境,科学精神决定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  相似文献   

5.
贺利平 《河南科技》2012,(19):14-15
<正>一、中国大学精神的演变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在19世纪末受西方影响才产生的,古代虽无现代大学之形,却在很早就有了类似现在高等教育的模式。儒家文化的鼻祖孔子,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教育家,弟子3000,贤人72,就当时而言,孔子相当于现在大学的校长。他生前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死后2000多年一直被崇尚为文化圣人。汉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之所以能在循环中保持延续,就因为其中有一个文化核心维持着它的生命,这个文化核心用现在语境来解释,那就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所拥有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与大学精神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中,大学精神的形成成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标志。我国当代大学精神的衰微,既有“官学”色彩浓厚和发展过程中继承性不足的历史因素,也有大学在社会转型期面临困境的现实因素。构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需要从人文精神、自治精神、学术自由精神、批判精神等四个方面对大学精神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7.
西南联合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座丰碑。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她的学术充满了生气和活力;在外部高压下,她完好地保持了固有的自由、民主的精神气质;而富有自由思想和人格魅力的校长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她现代大学的风姿。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思考大学精神,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应继承和发扬的。  相似文献   

8.
大学图书馆是大学人文精神最有代表性的载体,也是大学精神的主要载体.大学图书馆人文精神是指在图书馆工作实践过程中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则是大学图书馆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大学图书馆的人文建设需要在人文管理中得以体现和落实.  相似文献   

9.
大学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基地,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承担着新的重大时代责任。当前,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倡导先进文化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功能,大学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路应从精神、制度、物质环境等多层文化系统进行构建,并采取切合实际的策略,不断总结创新,发挥文化特质的长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大学科学研究投入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德国洪堡时期建立的柏林大学始,大学的科学研究就被明确地提了出来,并列入大学的议事日程,还纳入国家的知识创新系统,受到了社会、政府、企业等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大学科研课题单独列项予以资助并由此便成为了现实二战后,发达国家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尤其是大学的科学研究工作,政府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大学的科学研究在科学技术进步上也充分展示了其魅力,大学科研投入的主体是政府,但企业也在积极参与,而且增加其投入的趋势也是显见的,基础研究是大学科研的强势,因此它也是其投入的重点,而且在整个国家的基础研究方面亦占有绝对份额和地位,政府是投入的主体,基础研究是投入的重点,是大学科学研究投入的两个最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