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非劳动要素收入被当作剥削 而受到批判,这种观念至今还严重地束缚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所追求的目标已转变为市场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重视对使用价值运动过程的分析,从中探索出价值分配和归属的依据和方法,对非劳动要素收入的性质与作用做出新的价值判断,承认非劳动要素收入的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财政金融市场是:自我创造、自我积累,是中国国民资本积累的基本机制. 10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劳动价值、知识价值和资本价值的认定机制初步形成,国民消费剩余的货币大量转化为证券投资和实业投资,劳动、技术、资本等多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机制开始确立.  相似文献   

3.
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中收入和费用的定义,无法理解动态会计要素的关系式"收入-费用=利润". 笔者认为,会计要素中的"收入"要素应是一个广义的收入概念,它不仅包括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行成的经济利益流入,还应包括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所行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同样,会计要素中的"费用"要素,应是一个广义的费用概念,它不仅包括企业在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还应包括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  相似文献   

4.
提出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本源性原因,而物化劳动等要素是价值形成的条件性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形成过程中,应重视无形资产、智能化生产资料、资本、技术和知识等要素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凡是直接或间接从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社会需要的物质商品、精神商品、服务商品和社会公务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两种最重要的劳动形式。对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以及私营企业主劳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按贡献分配就是将劳动与其他非劳动因素统一于生产要素,根据各生产要素的社会贡献来进行分配.这一分配原则既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大突破和创新,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结合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主要解决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劳动能否创造价值、非劳动生产要素是否创造价值三个理论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劳动范畴的内涵,指出了劳动所具有的自然形式和社会形式的双重性质,揭示了劳动要素中劳动主体的内在构成,从而找到了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或任意扩大创造价值劳动外延的理论误区;同时着重强调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劳动范畴的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劳动范畴的内涵,指出了劳动所具有的自然形式和社会形式的双重性质,揭示了劳动要素中劳动主体的内在构成,从而找到了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或任意扩大创造价值劳动外延的理论误区;同时着重强调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劳动范畴的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新古典框架内分析人力资本与收入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人力资本对工资收入分配的影响,将收入分配嵌入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中.把劳动市场分为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两个劳动市场,其中技术工人需要人力资本投资, 且工人为实现个体最大收入选择进行或不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假设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折旧率分别为"1"和"0"并求解社会福利最大化问题.研究发现,经济在社会福利达到最大化的均衡增长途径上依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平等,且分配不平等程度是常数.均衡时经济中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等于物质资本投资收益率.对于有能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成为技术工人的个体来讲,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和物质资本投资是无差异的.这部分人可能根据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相对工资的波动以及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相对收益率的波动在两个劳动市场之间流动.这种流动既会使经济偏离Solow均衡增长路径,也会把经济拉回Solow路径,同时还会把分配不平等保持在一定限度内.  相似文献   

10.
非劳动要素是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它本身不能够创造价值,但它具有“承载价值“和“转移价值“的特 殊职能。它参与分配的依据就在于它能够秘密地转移价值,不能创造价值却参与分配,因此它具有剥削属性,但 在目前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它的存在又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一般人类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物化劳动作为已形成的价值只能进行价值转移 ,并不能创造新价值。有价值的科学技术等要素只能进行价值转移 ,并不创造新价值 ,无价值的科学技术等要素既不创造新价值 ,也没有价值转移。科学技术知识等有利要素对价值创造具有杠杆作用或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尊重劳动”,就必须继续批评劳动价值过时论。“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可以理解为按要素价值进行分配。但这个要素价值又应理解为异化劳动、假象、拜物教形式意义上的。在力量对比、发展阶段还不十分明白的情况下,剥削概念以公开回避为妥。  相似文献   

13.
对非参数试验;;基于两种不同样本经验似然法.研究了两种非负随机变量的二阶随机占优问题;;在经济学中对避免风险而进行经济因素的比较和经济要素的可靠性分析问题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如何才能突破各种束缚,让技术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近年来,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改革政策,联动实施"招拍挂、股改投"举措,推动技术要素配置依据市场机制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2021年4月以来,省科技厅聚焦近三年出台的相关政策,分类梳理形成32条政策清单,委托省科技评估和成果转化中心对政策实施成效进行评估.评估报告显示,政策实施有力度、成体系、显成效、获认可,促进了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如泉涌动,激活了全省技术要素的"一江春水".  相似文献   

15.
按生产要素分配不等于要素价值论 ,科技工作、经营管理工作都是生产劳动、复杂劳动 ,创造价值 ;私营企业主的劳动也创造价值。现阶段 ,我们应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劳动报酬份额偏低已经成为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特征和阻碍收入差距缩小的原因之一,提高劳动报酬份额是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途径。使用实证方法计算了中国、美国、日本、墨西哥2004—2010年劳动报酬份额,通过横向、纵向比较,说明我国目前劳动报酬份额偏低的事实;使用理论模型阐述了要素价格与要素报酬份额的关系,提出可采用"二元"所得税制度调节劳动与资本的价格与供求,达到提高劳动报酬份额、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又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决定于劳动生产力。影响劳动生产力并进而影响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将之可归为劳动、科学技术、组织管理、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这些要素参与了价值决定过程 ,以自身的优劣和数量影响了价值量大小 ,这必须在价值分配的过程有所反映。本文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作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8.
收入分配是社会资源分配中的重要问题。人们在劳动能力和社会资源占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群体间收入的差别。如果公民间收入差距过大,将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人们的基本权利,造成非正义的结果。我们必须区分收入差别中的合理和非正当因素,并且采取适当的途径缩小公民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是社会资源分配中的重要问题。人们在劳动能力和社会资源占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群体间收入的差别。如果公民间收入差距过大,将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人们的基本权利,造成非正义的结果。我们必须区分收入差别中的合理和非正当因素,并且采取适当的途径缩小公民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经济理性被高兹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将劳动被合理化,并在观念层面被意识形态化为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非自主性活动。经济理性的逻辑是当代资本主义劳动意识形态的核心要素,它构成了对自由的事实上的戕害,而社会主义意义上的自由必然是基于劳动解放和时间解放的真正自由。重建劳动即意味着重建私人领域,只有在这个领域内,作为主体的个体生活和劳动才能实现其自主性和自由,亦即内在的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