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南昌起义前夕,在九江召开的李立三等部分起义领导人碰头会上,决定放弃依靠张发奎的打算,独立领导起义,得到了中共中央常委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同意,并转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回电同意。受中共中央派遣到南昌传达这个指示的张国焘,曲解指示的原意,并把加伦有条件地联合张发奎的建议,变成了联合张发奎是南昌起义的先决和必要的条件。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委,并没有按照这个所谓的"共产国际指示"行事,坚决举行起义,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于担当;高举武装斗争旗帜、坚持革命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共产国际自1919年3月成立以来,在帮助各国共产党的建立,指导各国革命以及协调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行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从而大大地推进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进程.但是,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共产国际在指导各国革命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俄共的左右和影响,不恰当地突出了联共(布)党在共产国际中的地位,出现了严重的"俄国倾向".这不仅压抑了各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和创造性,严重损害了各国共产党的健康成长和各国革命事业的顺利进行,而且大大地助长了联共(布)的大党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的恶性膨胀,影响了共产国际在各国党中的威信,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为无产阶级国际性事业的一部分,当然渴望得到共产国际和联共(布)的指导、帮助和支持,但完成这项革命事业,首先需要依靠本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带领广大人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寻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不能听任别的国家或某一个国际中心来指挥。然而,中国共产党既然作为一个支部加入了共产国际,就必须执行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及其执委会的一切决议。这也就给中国革命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共产国际、联共(布)代表的确给予中国共产党许多正确的指导和有益的帮助,如加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推动国共两党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国民革命的开展、形成特殊条件下中苏两党的政治联盟、提出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工农的正确方针,等等;另一-方面,他们不少脱离中国实际的估量判断对我党在许多问题上的决断和有关方针政策的实施造成了重大影响,特别是他们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的指挥失当,给我党带来了重大损失,他们对大革命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勇于自我批评并承认错误一向是我党光明磊落的表现。我们分析共产国际和联共(布)代表在大革命时期对我党造成的这种双重影响,旨在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从而确保党在思想、政治、组织上的正确领导,使之在各方面不断走向成熟与自觉。  相似文献   

4.
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应怎样认识?一方面,头顶着"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璀璨光环;一方面,又长期笼罩在"失败了"的阴影中.这是我们以往南昌起义研究长期面临的困惑.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研究,我们终于破解了这一长期的困惑.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南昌起义没有失败,它是一次胜利的起义;南昌起义的历史作用不仅仅是"打响了第一枪",它的历史贡献是多方面的.它创建了一支英雄的部队,它对土地革命进行了初步探索,对中国革命武装斗争正确道路、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指导的实践和理论都作了开创性的探索和宝贵的贡献.我们理应驱散阴影,恢复历史本来面目,让南昌起义的光芒更加辉煌灿烂.  相似文献   

5.
八一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而举行的两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和中国革命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二者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渊源。第一,湘南起义是在朱德、陈毅和湘南特委高举南昌起义"八一"旗帜下的一次武装起义,没有朱德、陈毅等高举"八一"伟大旗帜,就没有湘南起义。第二,湘南起义是中共湘南特委配合朱德、陈毅共同组织发动起来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第三,湘南起义中的工农革命武装是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留下来的精英以及朱德、陈毅为首改编和组建的人民革命武装力量。第四,湘南起义的成功举行是朱德、陈毅和湘南特委总结南昌起义失利因素后来之不易的胜利壮举。第五,在南昌起义影响与朱德、陈毅带领下,从湘南起义中走出了一大批开国将军和将领,历史不会忘记他们。  相似文献   

6.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作为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周恩来以其出色的领导才能为这次起义做出了历史贡献:在组织准备和人事安排方面,精心组织策划,巧用贺龙、叶剑英等,为起义的顺利进行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在战略策略方面,他初步提出土地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主张,并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运用于实践,为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在总结经验教训和现实启示方面,他深刻认识到深入农村发动土地革命、武装农民的重要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了有益的理论探索,尤其是他在起义过程中表现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仍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纪念南昌起义90周年暨第五届八一精神理论研讨会于2017年5月在江西南昌召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央党史研究室等相关单位共计120余人出席此次会议。会议围绕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三大起义的比较、南昌起义的史实及人物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人民军队的建设以及红色文化如何咨政育人等方面展开了充分而又具有探索性的交流。通过本次会议,对深入研究南昌起义,进一步推动八一精神研究,培育学术共同体有重要意义,以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为契机,八一精神研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8.
南昌起义已经过去整整85周年.当年第一枪的硝烟,虽然在历史的跌宕起伏中早已散尽,但是南昌起义的革命先辈所表现出的崇高思想品德、勇于担当精神和坚定理想信念却历久弥珍,越来越成为我们今天提升思想境界,克服精神懈怠危险,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为挽救革命,先后发动领导了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开创了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篇章。这三大起义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党中央始终关注并促成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助。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有些又是同一领导人。三大起义的结局也是相同的,先是胜利而后失败。三大起义失败后,各自保存了革命火种,为创建新型的人民军队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及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27年"七一五"国共分裂后,中国共产党遵照共产国际的指示,要求全党继续执行同国民党合作的政策,希望能复兴"左派国民党"。南昌起义正发生在此期间,因此起义后成立的政权名称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复兴"左派国民党"的政策脱离了中国实际,受到党内同志的质疑。中共中央一方面贯彻共产国际对这一问题的指示,另一方面也对此政策不断作出调整,最终在9月中旬结束这一政策,随即派专人通知南昌起义领导机关。起义主力失利之后周恩来在流沙布置善后的会议上正式打出苏维埃旗帜。大革命失败后提出复兴"左派国民党"的政策是因为共产国际一直对国民党有过高的评价,并且机械地套用"三个阶段"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大革命。  相似文献   

11.
1927年8月1日在南昌爆发的八一起义事件,震惊中外,意义重大而深远,由此孕育、凝聚和铸就的八一精神,是共产党人革命精神不断发展的源头.八一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实际中的丰富和发展.大力弘扬八一精神,不但有利于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优良传统,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八一精神的理论内涵和外在表现都与朱德在南昌起义中的伟大革命斗争实践密不可分。作为南昌起义的亲历者和领导者,朱德为伟大的八一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朱德经历了南昌起义成功及南征失败,率领起义军余部转战广东、赣南,组织湘南暴动,与毛泽东会师井冈山的全过程。他凭着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的工作态度,英勇战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革命风范,积极探索、为民奋斗的高尚情怀,对八一精神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黄埔军校成立到第一次大革命失败期间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史实为依据,从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活动期间,共产国际推行重视国民党,轻视共产党的方针;共产国际不支持中共搞武装,只单方面武装共产党;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放弃对武装力量领导权与共产国际指导失误有密切关系等方面论述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活动的负面影响,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其早期军事活动中的错误当然应负责,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中所犯的错误也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4.
今年(1988年)12月11日和明年(1990年)2月1日,是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的60周年。60年前,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影响和推动下,爆发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这两次起义点燃了广西革命的星火,开辟了广西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是我党邓小平、张云逸等同志从广西实际出发,灵活运用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和正确实行党的民族政策的结果。起义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反动军阀在广西的统治,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为在全国燃起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提供了新的经验和贡献。这两次起义在与“三大起义”相比较中,具有自己如下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八一精神是在举世闻名的南昌起义中孕育形成的。八一精神体现为敢为人先,听党指挥,不屈不挠,为民奋斗的革命精神。周恩来作为南昌起义的组织领导者,起义最坚决、信念最坚定、工作最繁忙,为起义的胜利以及保存起义的火种发挥了重大作用。周恩来是八一精神的主要缔造者、培育者和杰出代表,用自己的革命行动生动地诠释着八一精神,为八一精神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青年运动领袖,党内最早认识到武装斗争重要性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人民军队及其政治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恽代英在南昌起义中任前敌委员会委员,他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共同组织和领导南昌起义,成为南昌起义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恽代英与南昌起义的历史渊源既深刻又丰富,多次救国行动的尝试与失败是其走上革命道路的实践基础,对泛社会主义思潮的汲取与抛弃是其提出武装斗争的思想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与发展是其参与领导南昌起义的理论基础。恽代英全程参与了南昌起义的决策、计划、组织和实施,成为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土地革命的倡导者之一。他坚持发动南昌起义,重视革命政治宣传组织工作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无数热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为人民军队的缔造和土地革命的兴起作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南昌起义作为中国革命道路转折和苏维埃革命兴起的起点,就中国革命道路和模式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初步探索,开始了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历程,建立起一支由党指挥的军队,并培育一批革命骨干,重新积聚革命力量,直接吹响了江西乃至全国苏维埃革命的号角,为苏维埃革命的兴起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根据导师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策略理论,从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会实际出发,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作了客观、辨证的分析和阐述。认为中国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的民族革命”。中国民族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取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消灭封建主义的专制统治,争取人民民主,实现国家民主化。从而解答了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所面临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及前途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为中国共产党人正确分析认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提供了现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农民运动的策略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民运动的重要理论依据。这些策略理论对中国农民运动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尚无专文论述。即便一些文章中涉及这一问题,也大多持批评态度.本文试就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农民运动的策略和政策作具体考察,对下述问题提出不同看法,求教于史界同行。一、关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农民运动重视的程度有论者认为,共产国际在制定对华路线和政策时,“对农民问题重视不够”,甚至忽视中国农民问题。我们认为,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十分重视中国的农民问题,并根据伟大导师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策略思想,及时地提出了在中国进行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的民族革命进程中,必须发动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20.
南昌起义期间,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确立了仍打“国民党旗帜”,实行与国民党及一切真正革命分子“合作”的统战原则,并努力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内与国民党进行合作。中国共产党此阶段政治领域的统战工作为南昌起义的成功提供了有利条件;军事领域内的统战虽有失误之处,但积极作用仍是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