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应怎样认识?一方面,头顶着"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璀璨光环;一方面,又长期笼罩在"失败了"的阴影中.这是我们以往南昌起义研究长期面临的困惑.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研究,我们终于破解了这一长期的困惑.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南昌起义没有失败,它是一次胜利的起义;南昌起义的历史作用不仅仅是"打响了第一枪",它的历史贡献是多方面的.它创建了一支英雄的部队,它对土地革命进行了初步探索,对中国革命武装斗争正确道路、新型人民军队建设和革命战争指导的实践和理论都作了开创性的探索和宝贵的贡献.我们理应驱散阴影,恢复历史本来面目,让南昌起义的光芒更加辉煌灿烂.  相似文献   

2.
南昌起义前夕,在九江召开的李立三等部分起义领导人碰头会上,决定放弃依靠张发奎的打算,独立领导起义,得到了中共中央常委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同意,并转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回电同意。受中共中央派遣到南昌传达这个指示的张国焘,曲解指示的原意,并把加伦有条件地联合张发奎的建议,变成了联合张发奎是南昌起义的先决和必要的条件。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委,并没有按照这个所谓的"共产国际指示"行事,坚决举行起义,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于担当;高举武装斗争旗帜、坚持革命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武汉国民政府,是广东国民政府的继续和发展,武汉国民政府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参加并在一定程度上领导的,以国民党左派为主的,国共合作的,执行联俄、职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政权;它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因素,属于新民主主义范畴的政权。  相似文献   

4.
南昌起义从酝酿到起义都是在联共(布)、共产国际的指导下进行的.南昌起义后联共(布)、共产国际高层密切注视着起义军南下广东的进程,并做出了许多决议和指导意见.虽然联共(布)、共产国际远离中国,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指导南昌起义的方针有脱离中国实际的地方,但他们以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红军建设的经验,在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给中国共产党很大的帮助,为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转向土地革命战争兴起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壮举。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步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新时期。南昌起义虽然距今已经过去了83年,但回想起来,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国情,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独立领导;其次,必须端正党的路线,对国民党反动派坚决实行武装反抗;再次,必须坚持武装斗争,率先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相似文献   

6.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壮举.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步入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历史新时期.南昌起义虽然距今已经过去了83年,但回想起来,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国情,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独立领导;其次,必须端正党的路线,对国民党反动派坚决实行武装反抗;再次,必须坚持武装斗争,率先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相似文献   

7.
国共关系是我国统一战线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左派的关系又是国共关系的重要内容。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值幼年,缺乏统战工作的经验,对国民党左派的政策曾出现严重的失误。特别是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等鼓吹以“左派领袖”为中心的思想,主动放弃统一战线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失败。为了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早期统战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深入总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经验教训,有必要将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左派的统战政策进行认真的剖析。  相似文献   

8.
南昌起义铸就了不朽的"八一精神",而研究"南昌起义"和提炼"八一精神"过程中似乎忽视了和谐因素。其实,和谐因素也是"八一精神"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昌起义肩负"救国救民"的崇高使命,凸显共产主义和谐理念。起义领导人分工明确、互补协调、和谐共生;干部身先士卒,官兵互助友爱,军民团结互助;革命组织和谐,力排干扰毅然发动起义;惩处、整顿变节及违纪分子;进行"赣南三整",部队重获新生;灵活开展统战工作;尽可能地化解各种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9.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为挽救革命,先后发动领导了南昌、秋收、广州三大起义,开创了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篇章。这三大起义并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在其发展过程中,党中央始终关注并促成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助。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有些又是同一领导人。三大起义的结局也是相同的,先是胜利而后失败。三大起义失败后,各自保存了革命火种,为创建新型的人民军队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及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整理党务案”上向蒋介石的妥协退让,客观上为蒋介石叛变革命,把革命打入血泊中提供了条件,面对这一结果,共产国际及其驻中国的代表应负主要的领导责任。因为,妥协符合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当时的对华政策,所以“整理党务案”的大多数内容都很容易地得到了共产国际和鲍罗廷的认可。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共产国际代表错误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的阶级状况,过高估计了国民党和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力量,而对中共和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则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11.
<正>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在中共湘南特委配合下发动了湘南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湘南起义从1月12日宜章年关暴动揭开序幕,到4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想就此作粗浅的分析。一、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指导上的失误1.在经济上、军事上竭力支持国民党。国民军,几乎放弃共产党。在整个大革命中,共产国际始终重视国民党,重视中国资产阶级,而轻视中国无产阶级,几乎放弃共产党。认为中国“工人运动还不强大”、“工人阶级尚未完全形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共产国际代表甚至说:“现在是共产党应当为国民党当苦力的时代。”大革命失败前夕,斯大林仍然强调要把“国家全部政权集中于革命的国民…  相似文献   

13.
所书内容为临写《石鼓文·需雨鼓》,受书人或为国民党左派人士韩宝华。韩宝华(1878-1930),字剑青,浙江安吉人。曾任浙江省宪法会议议员、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执行委员、工人部长等职。北伐之初,奉命参与策动浙江省省长夏超起义,宣布浙江省独立。  相似文献   

14.
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整理党务案”上向蒋介石的妥协退让,客观上为蒋介石叛变革命,把革命打入血泊中提供了条件,面对这一结果,共产国际及其驻中国的代表应负主要的领导责任。因为,妥协符合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当时的对华政策,所以“整理党务案”的大多数内容都很容易地得到了共产国际和鲍罗廷的认可,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在共产国际代表错误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的阶段状况,过高估计了国民党和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力量,而对中共和中国无产阶级的力量则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后期,土地问题成为革命的中心问题。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主要任务。在这一时期,共产国际就这一问题曾多次给我党发出指示,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方针,以指导中国革命。共产国际对中国农民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正确抑或错误?它对中国革命有什么影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以求教于党史界。  相似文献   

16.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资产阶级问题理论及其政策、策略,曾经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中国革命的进程。而这一问题在理论上得到正确解决,是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实际出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实现的。分别地研究固不可少,但比照起来探讨则更有助于深化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和理解。 (一) 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在《革命》半月刊上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6年1月,又在《政治周报》上发表了《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在这些著作中,对资产阶级作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著名论断,丰富、发展了共产国际业已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问题的理论,奠定了毛泽东思想关于资产阶级问题理论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农民运动的策略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民运动的重要理论依据。这些策略理论对中国农民运动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尚无专文论述。即便一些文章中涉及这一问题,也大多持批评态度.本文试就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农民运动的策略和政策作具体考察,对下述问题提出不同看法,求教于史界同行。一、关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农民运动重视的程度有论者认为,共产国际在制定对华路线和政策时,“对农民问题重视不够”,甚至忽视中国农民问题。我们认为,共产国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十分重视中国的农民问题,并根据伟大导师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策略思想,及时地提出了在中国进行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的民族革命进程中,必须发动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的建军思想的核心。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由于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过程中,开始对建军思想进行艰难摸索。它开始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完成于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南昌起义军的"赣南三整"和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不仅对人民军队的创立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民军队的建设、巩固和发展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南昌起义和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交相辉映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建军思想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9.
廖仲恺是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国民党左派、小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廖仲恺既是国民党左派的代表性人物,又是孙中山先生坚定不移而又至关重要的支持者,右派势力必欲将他置之死地而后快.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廖仲恺是真诚地与中共携手并进的典范人物,是全力支持工农运动的典范,是孙中山联俄政策的主要策划者和坚决执行者.  相似文献   

20.
通过1926年2月苏联派布勃诺夫使团到中国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之间二十多年非同寻常的关系。认为在这期间,共产国际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共产国际给中国带来的伤害也是不可低估的。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共产国际与中国的关系的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再好不过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