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用P(OEt)e)和PPh3分别与Co6(μ6-P)(μ,η^2-SCH2CH2CH2S)(μ-PSCH2CH2CH2S)(CO)12进行取代反应,首次得到了4-取代和1个二取代含半填隙磷原子配体六核钴羰基簇合物的取代衍生物,化学式如下:Co6(μ,η^2-SCH2CH2CH2S)(μ-PSCH2CH2CH2S)(CO)11[P(OEt)3](Ⅰa和Ⅰb,同分异体)Co6(μ6-P)(μ,η^2-SCH2CH2CH2S)(μ-PSCH2CH2CH2S)(CO)11[P(OEt)3]2(Ⅱ),Co6(μ6-P)(μ,η^2-SCH2CH2CH2S)(μ-PSCH2CH2CH2S)(CO)11(PPh3)( Ⅲa),Co6(μ6-P)(μ,η^2-SCH2CH2CH2S)(μ-PSCH2CH2CH2S)(μ-CO)(CO)(PPh3)(Ⅲb),对5个合成的簇合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IR(vco),^1HNMR,^31PNMR和MS谱学表征,发现ⅠaⅡb,Ⅲa,Ⅲb是一取代的同分异构体,P(OEt)3和PPh3可能代母体钴簇合物基底不同钴原子上的一个CO。Ⅱ是二取代物,两个P(OEt)3分子可能各取代母体钴簇合物在顶端的两个钴原子上的一个CO。  相似文献   

2.
室温下,通过[(PPh3)2Cu(NO3)]与二硫化碳在甲醇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中反应合成了铜(Ⅰ)配合物[(PPh3)2Cu(S2COMe)],研究了配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光谱性质,并经X-射线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中心铜离子分别与来自三苯基膦的两个P原子和S2COMe-阴离子中的2个硫原子形成四面体结构.配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212121,晶胞参数如下:a=0.951 3(2)nm,b=1.807 5(4)nm,c=1.996 8(3)nm;V=343.34(12)nm3,Z=4,F(000)=1 440,Dcalcd=1.345 g.cm3,μ=0.880 mm^-1,R=0.048 7,Rw=0.093 5.  相似文献   

3.
用P2S5分别与萘和二茂铁反应,得到两种配位基前体:C10H7-P=S-S-S=S-P-S-S-C10H7(L1,C10H7为naphthyl萘基)和Fe-P=S-S=S-P-Fc-S(L2,Fc为二茂铁基)。L1和L2分别与Co2(CO)8反应,得到两种新的含S,P桥基的六核钴羰基簇合衍生物:Co6(μ3-S)2(μ4,,η^2-SPC10H7)(CO)14(Ⅰ)和Co6(μ3-S)2(μ4,η^2-SPFc)(CO)14(Ⅱ).L1与Ru3(CO)12)反应得到Ru3(μ3-S)(μ-H)2(CO)9(Ⅲ)和Ru4(μ3-S)(μ3-PC10H7)(CO)10(Ⅳ).通过元素分析和谱学表征,对族合物Ⅰ-Ⅳ的结构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一个含卤素和三苯基膦的中性半开口立方烷簇合物 [MoOS3Cu3I(PPh3) 3]·C9H7N·H2 O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它是通过将CuI ,(NH4 ) 2 MoO2 S2 ,PPh3和喹啉在DMF溶液中反应制得 .簇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 1/c ,晶胞参数为 :a =1 2 0 0 5nm ,b =2 86 4 1nm ,c =1 92 6 1nm ,β =10 1 10 (2 )° ,V =6 4 984nm3,μ(MoKα) =1 84 3mm- 1,Z =4 ,Dc=1 4 92g·cm- 3,F(0 0 0 ) =2 92 0 ,R =0 84 4 4,Rw =0 0 94 4 ,Mr =1459 71.该晶体的结构是一个缺一条Cu2…I边的扭曲立方体 ,它的四个顶点由 [MoOS3]2 - 占据 ,而其余顶点由一个碘和三个Cu原子占据 .每个Cu与一个PPh3配位 .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二茂镍、1,1’-二甲基二茂镍与1,1-二苯基乙基锂的反应,分离得到两个新型的三(η5-环戊二烯基)(μ3-烷基)镍簇合物:(NiCp)3CCPh2H1和(NiCp’)3CCPh2H2其中Cp’=C5H4CH3).这两个三核镍簇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EI-MS、1HNMR和13CNMR等光谱方法进行了表征和确定.1,1-二苯基乙基镍中间体的C—H键活化及其迁移反应认为是形成三核镍簇合物形成的重要步骤.此外,甲基引入到环戊二烯基环上可以显著地提高三核镍簇合物的生成产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PPh4][(mthp S)WS3](mthp=2 methyltetrahydro 2H pyran)和三当量CuBr反应合成了一个新的T型簇合物[PPh4]2[WS4(CuBr)2.6],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结构,其二价簇阴离子具有一个由三个铜和一个WS4单元组成的T型WS4Cu3簇结构.  相似文献   

7.
用P2S5分别与萘和二茂铁反应,得到两种配位基前体:(L1,C10H7为naphthyl萘基)和(L2,Fc为二茂铁基).L1和L2分别与Co2(CO)8反应,得到两种新的含S、P桥基的六核钴羰基簇合衍生物:Co6(μ3-S)2(μ4,η2-SPC10H7)(CO)14(Ⅰ)和Co6(μ3-S)2(μ4,η2-SPFc)(CO)14(Ⅱ).L1与Ru3(CO)12反应得到Ru3(μ3-S)(μ-H)2(CO)9(Ⅲ)和Ru4(μ3-S)(μ3-PC10H7)(CO)10(Ⅳ).通过元素分析和谱学表征,对簇合物Ⅰ~Ⅳ的结构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8.
用 P2 S5分别与萘和二茂铁反应 ,得到两种配位基前体 :C10 H7PS SSPSC10 H7( L1,C10 H7为 naphthyl萘基 )和 Fc PS SSPSFc ( L2 ,Fc为二茂铁基 ) .L1和 L2 分别与 Co2 ( CO) 8反应 ,得到两种新的含 S、P桥基的六核钴羰基簇合衍生物 :Co6( μ3-S) 2 ( μ4 ,η2 -SPC10 H7)( CO) 14 ( )和 Co6(μ3-S) 2 (μ4 ,η2 -SPFc) ( CO) 14 ( ) .L1与 Ru3( CO) 12 反应得到 Ru3(μ3-S)(μ-H) 2 ( CO) 9( )和 Ru4 (μ3-S) (μ3-PC10 H7) ( CO) 10 ( ) .通过元素分析和谱学表征 ,对簇合物 ~ 的结构进行了推测 .  相似文献   

9.
用Co(CO)8与3个含硫、磷杂原子的有机前配体反应,得到两四核和一个六核含硫、磷原子配位分子片的新颖钴羰基族合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1HNMR和MS等谱学表征,确定它们的化学组成如下:族合物Co4(μ3-S)[P(S)(OCH3)2]2(CO)9、Co(μ,η^2-S2)[P(O-i-C3H7)2]2(CO)10(Ⅱ)和Co6(μ3-S)2(μ-P五节杂环化合物)(μ6-η^3-P五节环化合物)(μ-CO)(CO)10(Ⅲ),对它们可能的立本结构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0.
将(C5Me4H) C4H3S,(C4H3S)C(CH3)(C2H5)(C5H5)和2- CH3C4H2O(C5Me4H)分别与Mo(CO)6,Ru3(CO)12和Fe(CO)5在二甲苯中加热回流,合成了3个新型的双核配合物[(η5-C5Me4C4H3S) Mo(CO)3]2,[(η5- C5H4)C(CH3) (C2H5) (C4H3S)Ru(CO)2]2和[(η5- C5 Me4(2 - CH3CH2O))Fe(CO)(μ-C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氧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以1,2-(1H-1,2,4-三唑)乙烷为桥联配体(L)和[Cu(dien)](ClO4)2),Cu(en)2(ClO4)2反应(dien为二乙烯三胺,en为乙二胺),得到二个一维链状配合物[Cu(dien)L](ClO4)2(1)和[Cu(en)2L](ClO4]2(2),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2.
用 P( OEt) 3和 PPh3分别与 Co6(μ6-P) (μ,η2 -SCH2 CH2 CH2 S) (μ-PSCH2 CH2 CH2 S)( CO) 12 进行取代反应 ,首次得到 4个一取代和 1个二取代含半填隙磷原子配体六核钴羰基簇合物的取代衍生物 ,化学式如下 :Co6( μ6-P) ( μ,η2 -SCH2 CH2 CH2 S) ( μ-PSCH2 CH2 CH2 S)( CO) 11〔P( OEt) 3〕 ( a 和 b,同分异构体 ) ,Co6( μ6-P) ( μ,η2 -SCH2 CH2 CH2 S) ( μ-PSCH2 CH2 CH2 S) (μ-CO) ( CO) 9〔P( OEt) 3〕2 ( ) ,Co6(μ6-P) (μ,η2 -SCH2 CH2 CH2 S) (μ-PSCH2 CH2 CH2 S) ( CO) 11( PPh3) ( a) ,Co6( μ6-P) ( μ,η2 -SCH2 CH2 CH2 S) ( μ-PSCH2 CH2 CH2 S) ( μ-CO) ( CO) 10 ( PPh3) ( b) .对 5个合成的簇合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 ,IR( νco)、1HNMR、31PNMR和 MS谱学表征 ,发现 a和 b, a和 b 是一取代的同分异构体 ,P( OEt) 3和 PPh3可能取代母体钴簇合物基底不同钴原子上的一个 CO. 是二取代产物 ,两个P( OEt) 3分子可能各取代母体钴簇合物在顶端的两个钴原子上的一个 CO.  相似文献   

13.
含六员螯环FeSCNNP的双核铁羧基簇合物的合成和谱学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e3(CO)12与两个前配体五叫杂环SP(C6H4OR)(S)N(C6H5)NC(Me)反应,得到两个新的含μ--SCNNP双桥基的双核铁羰基簇合物Fe2(CO)6[ μ-SC(Me)NN(C6H5)P(C6H4OMe)](1)和Fe2(CO)6[μ-SC(Me)NN(C6H5)P(C6H4OEt](Ⅱ),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的表征,这类簇合物中含有硫,磷链SCNNP双齿配体,它们与两个金属原子形成两个六员螯环,增强了簇合物骨架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双取代簇合物NEt4RuCo3(CO)10(PPh3)2与固体(PPh3Ay)Cl和TlPF6反应,生成了双取代簇合物AuPPh3RuCo3(CO)10(PPh3)2·CH2Cl2 Ⅰ后,双取代簇合物Ⅰ又逐渐转变为单取代簇合物AuPPh3RuCo3(CO)11(PPh3)Ⅱ.它们的组成和结构已通过元素分析、IR、31PNMR、59 Co NMR及有关反应验证.双取代簇合物Ⅰ中的两个取代基位置与反应物NEt4RuCo3(CO)10(PPh3)2中两个取代基的位置相同,即两个取代基中,一个占据与钴结合的位置(Co-P),而另一个占据与钌结合的位置(Ru-P).单取代簇合物Ⅱ中的一个取代基占据与钌结合的位置(Ru-P).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利用高精度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配位铱原子的富勒烯衍生物分子Ir(η5C60Me5)(CO)2的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较高对称性的Ir(η5C60Me5)(CO)2衍生物分子,具有较高的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为了揭示Ir—Go的非线性光学响应的起源,研究了Ir(η5GoM60)(C0)2的电子结构性质,并且基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研究了Ir(η5C60Me5)(C0)2配合物的激发态性质,探讨了富d电子及d空轨道的重过渡金属铱与富“轨道及离域电子的富勒烯相互系统作用对体系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由 Co2 (CO) 8与 3个含硫、磷杂原子的有机前配体反应 ,得到两个四核和一个六核含硫、磷原子配位分子片的新颖钴羰基簇合衍生物 .通过元素分析、1HNMR和 MS等谱学表征 ,确定它们的化学组成如下 :Co4 (μ3 -S)〔P(S) (OCH3 ) 2 〕2 (CO) 9( )、Co4 (μ,η2 -S2 )〔P(O-i-C3 H7) 2 〕2 (CO) 10 ( )和 Co6(μ3 -S) 2 (μ-SP ) (μ6,η3 -SP ) (μ-CO) (CO) 10 ( ) .对它们可能的立体结构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7.
首次以含[MoS4]^2-离子的(NH4)2MoS4为原料,与Cu(AC)2.H2O和PPh3在空气中研磨使其发生固相反应得到红色的固体.将此固体经CH3CN萃取,放置几天后可得到红黑色单晶[MoCu3OS3(PPh3)3(CH3COO)].测试了其晶体结构,并对该低热固相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由Co2(CO)8与3个含硫、磷杂原子的有机前配体反应,得到两个四核和一个六核含硫、磷原子配位分子片的新颖钴羰基簇合衍生物.通过元素分析、1HNMR和MS等谱学表征,确定它们的化学组成如下:Co4(μ3-S)[P(S)(OCH3)2]2(CO)9(Ⅰ)、Co4(μ,η2-S2)[P(O-i-C3H7)2]2(CO)10(Ⅲ)和Co6(μ3-S)2.对它们可能的立体结构进行了推测.  相似文献   

19.
在水溶液中,调节pH至6.3,合成了高氯酸钇与L-脯氨酸的配合物[Y4(HPrO)4(PrO)2(μ3-OH)4(H2O)7](ClO4)6.6H2O单晶,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菱形晶系,R3空间群,晶胞参数:a=b=c=12.7863(15)A,α=β=γ=100.217(17)度,V=1977.0(4)A3,Z=1,最终 偏差因子R1=0.0869,wR2=0.2203。每个昌胞以四个Y3+通过四个μ3-PH-离子,,六个脯氨酸羧基桥联成四核簇状结构。其中三个Y3+每个均与三个u3-OH,三个羧基氧原子,两个水分子配位,其配位数为8,另一个Y2+,与三个u3-OH,三个羧基氧原子,一个水分子配位,其配位数为7。  相似文献   

20.
Mo(W)S4^2-与金属M(M=Cu、Fe、Zn、Ag、Ni、Sn)表面发生配位化学反应,得到不溶性且具有装饰效果的Mo(W)-S彩色簇合物膜。随着反应时间或加热时间的变化,膜呈现不同的具有金属光泽的颜色。这种膜层属于功能性修饰层,不仅赋予金属表面以美观的外表,而且提高表面的光洁度和清洁度,增强金属'一的抗腐蚀性能。本文采用加速腐蚀实验、LSV、CV、FT-IR、FT—Raman、XPS和AES研究了Mo(W)S4^2-在金属表面的成键特征和波谱变化,探讨了簇合物膜的组成、性能、结构、化学状态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膜层中存在桥基Mo(W)-S—M键、端基Mo(W)-S和Mo(W)-O键。膜为多分子层组成的复杂体系,其颜色是各组分统计分布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