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东辛地区营26断层变换带形成机制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叠覆型断层变换带的形成机制,揭示变换带内断裂体系的发育规律,根据区域应力机制设计相应的张扭及底辟复合作用实验装置,从湿度不同的砂、黏土及砂泥混合物中选取微湿的细砂作为实验材料,并与应力场数值模拟相结合,对东营凹陷东辛地区营26变换带沙河街组沉积期进行构造物理模拟。结果表明:营1与营31断裂是沙河街组沉积前由NE10°的伸展作用同时形成的两条平行断裂,二者向两侧的伸展位移在叠覆带边缘诱导出一条与伸展方向呈50°斜交的张扭性变换断层,随着二者叠置程度的增大,变换断层的发育程度也增大。之后,区域性的右旋走滑运动形成一系列雁列式分布的变换断层,其优势走向与剪切应力场方向一致,后期的底辟作用加剧了断裂系统的复杂程度。断层的转折端、交汇和分叉处以及次级断层形成的局部小断块内,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差值较大,为低级序断层的优势发育区。另外,平面上斜交的剪切断层在不同方向的走滑活动造成的局部断块的掀斜运动加剧了低级序断层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计多组试验模型、筛选材料的湿度及颗粒大小、调整边界断层的倾角和滑脱面深度、改变边界受力方向和大小进行试验,对比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材料的湿度增大会抑制模型中断层的产生,滚动颗粒比例的增加不利于断层在平面上的保存;距离边界断层一定范围L0内,断层的产生受张应力和重力共同作用,次级断层与边界断层近平行,距离大于L0后模型变形主要受张应力控制,产生与其近垂直的断层;合理设计的模型可以解决边掀斜边伸展模型中力的传导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邮凹陷南断阶西部断裂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断层基本特征及构造演化史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高邮凹陷南断阶西部断裂各断层的发育顺序,并对断层级别进行了划分,结合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法对各级别断层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真①断层早在泰州期便开始发育,真②断层主要形成于戴南期,这2条断层的发育演化受区域伸展及郯庐断裂带影响明显;真①与真②断层之间的三级断层主要形成于阜宁期,其形成发育主要受真①断层派生的古局部构造应力场控制,在黄珏南和许庄地区最小主应力高值区断层发育密集,最小主应力不仅控制了断层的发育位置,还控制了断层的活动强度;剪应力控制了断层的平面展布,左旋剪应力区主要发育近东西走向断层,右旋剪应力区主要发育北东走向断层.  相似文献   

4.
推覆构造体系是由几条逆冲断裂带及其逆冲席、逆冲片组成,主干断层与次级断层组成叠瓦式构造。本文对研完这四条主干,搏冲断裂带及其间的逆冲席、前缘区的侍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泥.模拟试脸研充了推覆构造的发展演变及形成机制,指出其前缘三角区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5.
高邮凹陷沙埝断块区的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沙埝断块区是由多个分散、破碎断块组成的复杂断块群.综合分析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认为该区断裂构造发育,阜宁组整体呈现鼻状构造,且是断层的集中发育层,断层弧形弯曲、伴有分支,断块圈闭发育.依据典型的构造演化剖面及伸展量、伸展率和百万年内断层落差将其在新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化划分为阜宁期断块形成、戴南期断层休眠、三垛期断层再次活动以及新近纪和第四纪构造稳定4个阶段,认为该区新生代构造活动强弱交替,断层活动性差异明显,阜宁期断层活动规模和活动强度最大,新生代持续南降北升,有利于聚集来自南部内斜坡的油气形成油气藏,断块圈闭定型于阜宁期末.  相似文献   

6.
对穿过埕岛地区中生代和新生代主要断层的地震测线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分析,以了解该地区断层的发育演化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埕岛地区中生代以埕北断层、埕北20断层、埕北30北断层及其派生断层活动为主,主断层的发育演化普遍经历了由逆到正的构造负反转过程;新生代主断层中埕北20断层停止活动,其余两条断层均继承性活动,并开始发育以走滑性质为主的埕北30南断层以及其他次级北东向正断层.断层活动是埕岛地区中、新生代地层沉积的主要控制因素.埕岛地区中、新生代断层发育演化特征与济阳坳陷其他构造单元相似,但其平面组合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与距离郯庐断裂带较近,受到更强烈的走滑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该区属岩性较简单,构造较复杂的地区.新发现的较大断层8条.对工程产生较大影响的是F4和F18断层.测区内发现磁铁石英岩残留体、粗面斑岩、大理岩、钠长岩等新岩石类型.原设计主洞线F5-F6之间洞线将平行F4穿越330m的断层破碎带.我们建议优化洞线避开断层破碎带,使遂洞穿越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的浪子山组二云片岩的距离减少1600m,洞线总长度不变,支洞亦可布置,达到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西部最具勘探潜力的油气田。该盆地巴什托地区泥盆系克孜尔塔格组作为兼探对象,在部分井区获得了可喜的工业油流。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目前已发现目的层段油气藏均沿断层分布,且后期构造运动对研究区的构造形态及油气藏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改造,故构造运动及断裂活动在成藏过程的作用不可忽视。为了研究研究区的成藏机制,本文对目的层段的断裂系统进行了分析。本文在层位综合标定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地质特点,采用主体构造解释法(断层三维立体展布法)及相干分析技术对断层进行了系统解释。解释过程中,充分利用地震剖面的压缩、放大、任意线组合、等时切片、相干体切片及自动追踪、种子点追踪、立体显示等多种技术,提高解释的精度和效率。解释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发育巴什托1号和2号两条主干断层,其主要活动期为海西早期—加里东晚期。另外,主干断层附近有一系列的派生断裂,研究区东部断裂比较发育,向西逐渐减弱。从构造上说,巴什托构造位于巴什托断裂的上升盘,其泥盆系克孜尔塔格组油藏顶面1号和2号构造为一长轴背斜,构造南翼较陡。本研究为研究区的下一步油气探勘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大侏罗沟断层走滑特征、形成机制及控藏作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扭动构造理论,结合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综合运用野外露头勘测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在简单剪切模式指导下,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大侏罗沟断层特征、形成机制及控藏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侏罗沟断层为右旋平移断层,属达尔布特大型走滑断层的派生构造,并依据地层分布关系及流体包裹体信息,判断该断层形成于印支期,在燕山期有强烈活动;大侏罗沟断层形成于压扭环境,沿Sylvester简单剪切模式中的R'剪裂面发育,并派生出次级断层,构成走滑断裂体系;大侏罗沟断裂带岩石碎裂严重,糜棱化和片理化明显,主走滑带及其分支断层封闭能力均较强,形成了多个有效的断块圈闭,显示扭动构造对西北缘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系统分析断层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松辽盆地王府凹陷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将王府凹陷断层划分为4种类型,即断陷期伸展断层、坳陷期拉张断层、反转期挤压断层和长期活动断层.确定断层活动主要有3期:火石岭组至营城组沉积时期形成断陷期伸展断层;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形成坳陷期拉张断层;嫩江组至新近系沉积时期形成反转期挤压断层.研究结果表明:断层活动强度不同造成断陷期和坳陷期源岩有机质类型和砂体分布及类型存在差异.断陷期断层活动强度较大,有机质类型接近Ⅲ型,形成扇三角洲和辨状河三角洲等快速沉积;坳陷期断层活动强度较小,有机质类型趋向Ⅰ型,形成与长期活动断层平行的储集砂体;断层除作为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外,与砂体组合成断层-岩性输导脊指示王府凹陷平面油气优势运移方向为NNE向和SSW向.  相似文献   

11.
Multiple faults are easily confused with single faults.In order to identify multiple faults more accurately,a highly efficient learning method is proposed based on a double parallel two-hidden-layer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called DPTELM.The DPT-ELM method is a variant of an 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There are some issues with ELM.First,achieving a high accuracy requires too many hidden nodes;second,the 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input layer and the output layer is ignored.Accordingly,to deal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DPT-ELM extends the single-hidden-layer ELM to a two-hidden-layer ELM,which can achieve a desired performance with fewer hidden nodes.In addition,a direct connection is built between the input layer and the output layer.Since the input layer weights and the thresholds of the two hidden layers are determined randomly,this simplifies the improved model and shortens the calculation time.Additionally,to improve the signal to noise ratio(SNR),an adaptive waveform decomposition(AWD)algorithm is used to denoise the vibration signal.Then,the denoised signal is used to extract the eigenvalues by the time-domain and frequency-domain methods.Finally,the eigenvalues are input to the DPT-ELM classifier.In this paper,two groups of rolling bearing data at different speeds,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a real experimental platform,are used to test the method.Each set of data includes three single fault states,two complex fault states and a healthy stat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DPT-ELM method achieves fast learning speed and a high accuracy.Moreover,based on 10-fold cross-validation,it proves to b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with fewer hidden nodes.  相似文献   

12.
2017年6月24日在四川茂县新磨村发生高位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后所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岩质滑坡,滑坡体积巨大,破坏性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基于现场调查资料和搜集的相关资料,描述了茂县滑坡的几何形态特征和沉积物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区降雨条件、历史地震、活动断裂等特征及其对滑坡发生的影响,提出了茂县滑坡的滑动机制和动力学机制。主要成果包括:(1)茂县滑坡所在的富贵山处于松坪沟断裂和岷江断裂交汇和夹持的区域,显示为挤压型高陡(微)地貌,并具有"X"形平面断裂组合样式和"背冲式"剖面组合样式。(2)该区经历了多次强烈历史地震的影响,反复强烈的震动及叠加、累积变形破坏了岩体结构、坡面结构,降低了岩石的内聚力、摩擦强度和斜坡岩体的稳定性,并导致该区滑坡降雨阈值的降低,表明活动断裂及其历史地震是驱动茂县滑坡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而降雨仅为诱发因素。(3)茂县滑坡的滑动模式为顺层拉裂-顺坡滑脱型模式,滑动过程可分为山体裂解阶段、高速溃滑阶段、碎屑流堆积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茂县滑坡的成因机制,主要表现在:高陡的单面山斜坡(顺层、顺坡)的临空条件是滑坡产生的势能条件;贯通性好的变质砂岩与板岩之间的滑动面(层面)是滑坡形成顺层拉裂-顺坡滑脱的滑动条件;富贵山两侧活动断裂对该山体的挤压抬升以及多次高强度历史地震的震动、变形的积累及其对岩体结构的长期破坏,是导致滑坡产生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了弄清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南部缓坡转换带文昌组和恩平组地层的沉积样式及其发育规律,通过钻井、测井、地震、岩芯和分析化验等资料,从岩性、层理构造、结构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等方面总结两种缓坡转换带沉积体系的特征,并剖析研究区断裂特征.研究认为,文昌期(T80-Tg)主要发育NE和NW向控洼大断裂,分布于盆地边缘,断裂组合形态...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台九区块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规律,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叠合分析方法,研究其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和模式。结果表明:油源断裂附近高砂地比区是油气成藏的有利范围;局部正向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砂岩厚度控制油气纵向聚集层位。油气成藏模式为:下部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沿油源断裂向上输导运移,在姚二三段盖层的遮挡下,向葡萄花油层两侧砂体大于20%的地层发生侧向分流运移,最终在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内的断层遮挡、断鼻、断层-岩性和砂岩透镜体圈闭中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5.
地层元素测井 (ECS)是一种实时测量地层中元素含量的新型测井方法。介绍了ECS的方法和原理 ,根据王庄油田 4口井的ECS资料及氧化物闭合模型和综合处理解释结果 ,确定出该区的地层矿物含量 ,依据矿物含量并结合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方法确定出研究区的粘土含量及类型。结果表明 ,研究区沙三段碎屑岩储层粘土矿物以伊 /蒙混层为主 ,其含量平均为 5 0 % ;其他矿物含量依次为 :高岭石平均为 2 0 % ,伊利石平均为 15 % ,绿泥石平均为 8%。伊 /蒙混层比平均为 76 % ,粘土成分以蒙脱石为主。将测井解释得到的粘土含量及类型与X 衍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 ,验证了测井解释结果的可靠性。根据研究区的粘土含量和类型 ,提出了该区储层改造时应采用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苏宏图地区白垩系苏红图组的古气候环境,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 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方法研究了粘土岩样品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P、Mn、Sr/Cu、Mg/Ca、SiO2/Al2O3等元素特征指示白垩系苏红图组总体呈现极度干燥的沉积环境,不同亚相之间沉积环境稍有干湿变化,且扇三角洲相对湿暖;通过XRD和SEM方法研究了全岩矿物组成和粘土矿物类型和组合特征,结果表明:伊利石为主要的粘土矿物,其次为绿泥石、高岭石,粘土矿物的组合类型为伊利石、绿泥石的组合,且绿泥石和高岭石呈现此消彼长的现象,反映了干燥寒冷的沉积环境,并伴随着干湿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7.
冀东南堡凹陷关键成藏时刻主要断裂封闭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对含油气系统的研究表明,控制油气成藏的因素很多,其中断层的封闭性与油气成藏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对控制断裂封闭性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断面正压力和泥岩涂抹系数是定量评价断裂封闭性的两个主要参数,并对断面正压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综合考虑了水平最小主应力的作用效果.运用这种方法对南堡凹陷的主要断裂在两个关键成藏时刻的封闭性进行了讨论,表明断层的封闭性与埋深和区域应力等综合因素具有密切关系;主要断裂垂向上总体下部开启、上部封闭,且Nm期封闭性较强;侧向上基本上保持封闭,且Ed期封闭性较强;指出断裂构造复杂地区以浅部勘探为主,断裂相对简单地区以深部勘探为主,且集中在Ng组和Ed2以下层位.  相似文献   

18.
针对羊三木油田低阻油层.综合地质、钻井特征,对低阻油层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低阻油层主要是由于薄层、高束缚水饱和度储层引起.针对羊三木油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区域构造对比法、自然电位减少系数法等低阻油层定性评价方法和针对高束缚水饱和度的双水法、针对薄层处理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等定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