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系统分析断层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松辽盆地王府凹陷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将王府凹陷断层划分为4种类型,即断陷期伸展断层、坳陷期拉张断层、反转期挤压断层和长期活动断层.确定断层活动主要有3期:火石岭组至营城组沉积时期形成断陷期伸展断层;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形成坳陷期拉张断层;嫩江组至新近系沉积时期形成反转期挤压断层.研究结果表明:断层活动强度不同造成断陷期和坳陷期源岩有机质类型和砂体分布及类型存在差异.断陷期断层活动强度较大,有机质类型接近Ⅲ型,形成扇三角洲和辨状河三角洲等快速沉积;坳陷期断层活动强度较小,有机质类型趋向Ⅰ型,形成与长期活动断层平行的储集砂体;断层除作为油气垂向运移的通道外,与砂体组合成断层-岩性输导脊指示王府凹陷平面油气优势运移方向为NNE向和SSW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华北地台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页岩样品和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富有机质页岩生成的原油样品进行热解实验,结合沉积史、热史等,利用化学动力学方法对黔南坳陷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主要生气期和生气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黔南坳陷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主要成油期约为510~430 Ma,即早奥陶世早期至早奥陶世晚期,主要成气期约为500~240 Ma,即早奥陶世至晚二叠世;黔南坳陷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成气由干酪根成气和原油裂解成气两个阶段组成,分别约为500~475 Ma和400~240 Ma,即早奥陶世至中奥陶世和泥盆纪至早二叠世;黔南坳陷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页岩的总生气量约为2 735.7×1011m3,主要生气时期为奥陶纪、泥盆纪和石炭纪,单位质量页岩生气量分别为14.72、8.87和6.54 m3/t,依次占总生气量的41.0%、24.7%和18.0%。  相似文献   
3.
断层精细解释在油田开采后期尤为重要.目前识别断层的方法很多,本次利用本征值相干体技术识别较大断层,确定断层走向,之后主要讨论井震结合方法在喇嘛甸油田北北一区块断层精细解释中的应用.断层的存在在井上表现为断裂带两侧地层存在落差.在地震时间剖面上往往表现为反射波同相轴错断,标准反射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强相位转换等现象.通过井震结合对比分析,对研究区原1#、4#断层进行重新组合,对6#断层的延伸长度重新厘定,最终完善了局部构造.为剩余油的挖潜、油田注采提供构造指导.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地层格架,结合岩心、测井、录井和地震反演等对古龙凹陷青一段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古龙凹陷青山口组地层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和6个短期旋回,其中青一段地层对应1个中期下降半旋回(MSCl)和2个短期旋回(SSC1和SSC2);青一段地层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等沉积体系,凹陷西侧湖泊三角洲体系范围和规模比凹陷东侧湖泊三角洲体系的大,短期旋回SSC1中湖泊三角洲体系的范围要比SSC2的略大,而湖底扇体系的规模则要比SSC2的略小;在凹陷中心湖底扇沉积区域有利于形成砂岩透镜体油藏,在凹陷两侧三角洲前缘发育区域主要寻找断层-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原油成熟度差异、油气优势运移方向、油气分布规律、圈闭对油气运移的屏蔽作用及烃源岩地化特征,并结合化学动力学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长春岭背斜油源及油源区资源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岭背斜原油与王府凹陷原油成熟度相近,且明显低于三肇凹陷和朝阳沟阶地原油成熟度,长春岭背斜位于王府凹陷油气优势运移方向上,原油平面上环王府凹陷分布,朝阳沟阶地对由三肇凹陷而来的油气具有屏蔽作用,长春岭背斜原油主要来源于王府凹陷;王府凹陷青山口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但成熟度较低,其油、气生成量分别为13.6×1011t和4.4×108m3,油、气资源量分别为(0.68~2.72)×108t和(0.022~0.088)×1011m3。  相似文献   
6.
为了弄清松辽盆地王府凹陷青山口组地层超压对扶余油层油水包络面深度的控制作用,进一步指导油气勘探,通过研究青山口组泥岩超压的形成时期以及超压大小,并分析研究区内139口井点的超压值与扶余油层油底深度的关系。对王府凹陷扶余油层油水包络面深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王府凹陷青山口组源岩异常高压主要形成于明水组末期,超压在凹陷中心约为7 MPa;研究区扶余油层油水包络面深度与上覆青山口组地层超压的拟合关系为y=-5.171 7x2+68.764x-24.71,油气向下运移的距离约为120—200 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