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针对换热器污垢的危害性,介绍了管程内循环液固流态化换热器的结构和自动除垢防垢同时强化传热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固体粒子在设备内自然循环的动力学试验中出现的技术困难及传热计算学和流体阻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换热管内通以含颗粒旋流,一方面旋流颗粒有效地搅乱了边界层,起到强化传热作用;另一方面,流态化颗粒相对管壁面存在相对滑动,可以有效擦除管内壁已存在的污垢,起到除垢作用.设计了一试验装置,反复试验结果表明:管内流态化颗粒除垢速度快,传热系数远高于各种非流态化螺旋流,且传热系数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比不同结构尺寸的垂直上升内螺纹管在亚临界及超临界压力下的传热系数计算关联式,结果表明:传热系数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大、压力及热负荷的减小而增大;换热系数峰值在两相沸腾区;在超临界压力区,由于水在拟临界附近变化剧烈,在拟临界焓值区传热系数有最大值。内螺纹管结构参数对传热特性的影响与无因次数N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拱顶式油罐的传热,对拱顶式油罐罐顶、罐壁、罐底进行传热计算,得出拱顶式油罐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并通过VB语言编制拱顶式油罐总传热系数的计算软件,然后通过实例分析环境温度、装满系数、风速变化和容积变化对总传热系数曲线的影响,总结出影响拱顶式油罐总传热系数的敏感因素。  相似文献   

5.
缠绕管换热器凭借其优良的综合性能,在化工、炼油、空分及液化天然气等工业行业中获得了广泛应用。随着强化传热理论和制造技术的发展,更多结构复杂的缠绕管换热器被设计和制造出来,其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缠绕管换热器从最初的三大类结构逐步分化,出现了浮头式、半浮头式结构、多股流结构、真空保温结构、无管板结构和带竖直隔板结构等类型,以适应特殊的工艺,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未来缠绕管换热器朝着高温、高压且具有复杂结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丝状绕花内插元件强化管内换热技术是一项综合强化换热的新技术,它应用到管式换热器的制造领域,有效地克服了普通管式换热器换热弱的不足,发挥了坚固耐用、适用范围广、操作弹性大的优点,大大提高了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效率.是我国管式换热器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对于大型架构下的速冻设备,采纳不同型式,蒸发器特有的传热系数都会凸显差异。本文探析了高效情形下的这类蒸发器,辨识管路排列、管径尺寸数值、翅片各类形态。不结霜情形下,传热特性最为优良的蒸发器应当配有整体框架内的波纹翅片。对于这类器材,设定传热测验以便获得吻合的系数数值。  相似文献   

8.
焦化过程是一个伴随有物理、化学变化的传热过程,建立焦化模型,必须首先从煤高温于馏机理出发建立煤热分解时的热物理参数(如比热、密度、收缩率.传热系数等)随其化学组成和结构变化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建立煤与焦的热量与物质传递模型.本文详细讨论了焦化过程中煤的热物理参数计算及其仿真.  相似文献   

9.
管壳式换热器在石油、化工、动力、医药、冶金、制冷、轻工等行业的应用非常普遍.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连续肋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和阻力特性.实验介质管侧为水,壳侧为机油.测试了不同机油流量下换热器壳侧的平均努塞尔数和阻力系数.拟合出了所测参数范围内的传热和阻力关联式.为连续肋管壳式换热器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材料对水平管降膜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平管降膜蒸发器中,分别对不锈钢、紫铜和钛三种材料的光滑表面管和电化学腐蚀成多孔表面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管外侧饱和水表面蒸发传热系数不受材料性质的影响,而沸腾蒸发传热系数受材料性质及接触角的影响;电化学腐蚀成的多孔表面孔的密度,大小及孔的形状直接关系到蒸发传热强化效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1.
换热器是现阶段热能利用中最常见的设备,在冶金工业、石油化工工业、煤矿工业、蒸汽机动力装置、制冷装置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热能技术的深入发展,换热器设备不断革新,已经成为当前工业生产中合理利用与节约资源、开发新能源的关键设备,合理应用换热器进行余热回收,可以有效的节能降耗,是我国推动产业结构改革,促进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将简单介绍一下换热器的节能设计原理、设计要点以及强化传热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成果连载     
成果连载新型高效节能换热器由郑州工学院研制的新型高效节能换热器系列,以杆回式支撑结构代替原壳程挡板结构,使壳程流体由校向流动变为平行流动,并利用等阻力降原理,科学地研制出变截面整体导流筒、夹套及流体再分布器,形成了自内首创的新结构。新型高效节能换热器...  相似文献   

13.
低流速传热管自动清洗强化齿型扭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的塑料扭带不能用于低流速传热设备的自动清洗,为此研制了一种强化自动清洗力矩的斜齿扭带,其原理是在扭带表面上以一定间距排列不对称斜齿,被导向的传热流体对扭带的不对称反作用力形成一个旋转力矩,与现有光滑无齿的自转扭带相比,斜齿型扭带自转清洗力矩增大了277%、传热系数提高了22.8%~30.7%,对于6m长传热管、4管程的没备、0.5m/s流速时的阻力在15000Pa左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板翅式换热器平翅片在混合热边界条件下的传热特性,得到了雷诺数Re=400和Re=1 000的层流流动中,混合热边界条件下的翅片流道的局部努塞尔数和平均努塞尔数沿无量纲轴向距离的分布,并与相同雷诺数下等壁温和等热流边界条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混合热边界条件的平均努塞尔数比等壁温计算条件下平均努塞尔数高出3%~4%,比等热流计算条件下平均努塞尔数低26%~27%.因此在此类换热器传热性能设计时应采用等壁温条件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化学除垢器构型对内部流体的流动以及除垢效率存在显著影响的问题,利用Workbench平台对电化学除垢设备进行了等比例建模及仿真,进行反应器内流体空间分布及死区和短路区分区划分,以此探究不同构型电化学除垢设备内部流体流场分布规律,并基于仿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减小反应器的极板间距可以将反应器内部的大型涡流破碎为小型涡流,随着极板间距的减小,反应器内部死区面积会减小,但短路区的面积则会增大,死区与短路区在反应器内的占比呈负相关;随着极板间距的减小,虽然短路区的增加会降低反应效率,但其增长速度显著低于死区的降低速度,减小极板间距仍然能够改善反应器内部流场,以达到优化反应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诱导轮对航空燃油离心泵的性能影响认识不足,针对此问题,设计了等螺距和变螺距两种形式的诱导轮,对其进行数值研究。在数值计算过程中,对采用等螺距诱导轮、变螺距诱导轮和不采用诱导轮三个模型在0.6Q、0.8Q、1.0Q、1.2Q、1.4Q五种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外特性曲线以及泵内流场速度、压力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在燃油泵主叶轮前添加诱导轮,可以小幅度提升泵扬程,较大程度提高泵的效率,相比于等螺距诱导轮,变螺距诱导轮的改善效果更好;添加诱导轮后,主叶轮入口流动情况得到改善,尤其在大流量工况下,低压区的分布减少,诱导轮对泵内流动的影响主要在叶轮进口处。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大功率宽频带扫频工业除垢装置,此装置同时具备磁化水除垢和超声波除垢两种除垢原理,可以用于不同材料的工业管道除垢,与传统的机械除垢和化学除垢相比,具有无污染、免拆卸、操作方便、可在线工作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脉动热管是一种新型两相传热热管,有着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传热性能好和适应性强的优点,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脉动热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脉动热管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管道内径、工作介质、充液率、横截面形状、弯头数、倾角及加热方式等对脉动热管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脉动热管的理论模型和脉动热管研究中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屏南县华侨中学A地块西侧边坡最大坡高逾23 m,单排抗滑桩或一般的支挡结构无法限制其侧向位移,故采用双排桩-预应力锚索结构对其进行分级治理。为了分析各排桩分担的土压力大小,在弹性支点法基础上引入桩间联系弹簧,建立新的计算模型,对前、后排桩进行受力分析,分析桩间联系弹簧与前排桩被动区土弹簧和后排桩有限土体弹簧之间的串、并联关系,求解各弹簧的刚度,进而推导出桩身变形推力的计算公式,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为高边坡的治理设计提供了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纳米级团簇结构Bentonite - DMDAAC - AM乳胶粒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W/O乳液的分散相内,使分散于Bentonite层间的AM与预先插层其中的阳离子单体DMDAAC就地共聚合,利用聚合热使Bentonite崩解,并进一步层间剥离,从而制备纳米级团簇结构,Bentonite-DMDAAC-AM乳胶粒.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各种因素对聚合热的影响以及聚合热与Bentonite层片剥离程度的关系;用XRD、DSC等手段研究了Bentonite的插层与剥离程度,并用乳胶粒的电泳行为及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