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教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的教学要贴近生活,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新课程中每册教材的单元后都会安排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正是这些内容才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生活中离不开数学。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如何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张保俭 《科技知识动漫》2010,(17):114-114,121
数学问题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继而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数学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要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下面谈谈自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沈政 《科技咨询导报》2010,(17):143-143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使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走近生活的小学数学,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使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相似文献   

9.
任丽梅 《科技资讯》2009,(23):176-176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数学教师必须能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使数学学习由抽象变得通俗易懂,由枯燥转为生动有趣。学生爱学数学并把它作为一种乐趣来接受。  相似文献   

10.
"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的数学,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在实施策略时,又会遇到许多现实困惑令人反思。  相似文献   

11.
"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的数学,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在实施策略时,又会遇到许多现实困惑令人反思。  相似文献   

12.
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的这一教学理念,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联系生活讲数学,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从而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相似文献   

13.
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王志东 《科技资讯》2006,(20):174-174
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为此,教学中,我充分注重联系生活,从“激发兴趣,探究新知,感受应用”三个方面实施课堂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从而给课堂创造了精彩。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触摸到数学,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6.
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17.
张金荣 《科技信息》2010,(24):I0242-I0242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应注意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倡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所以,教师应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凸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为这方面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学数更贴近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需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去大胆革新和探索。下面谈谈自己这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应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勇于质疑,在自主参与、合作探究中拓展实践思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20.
王丽玲 《科技信息》2009,(22):243-243
要使数学教学有效,就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做数学、在数学教学中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与价值。在教学中我力求联系生活组织教学,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解决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出了使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些方法:变生活素材为学材,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数学知识;演示生活场面,攻克教学难点;回归生活空间,解决生活问题:联系生活现象.综合运用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