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艳 《奇闻怪事》2007,(12):17-18
设计理念: “失落”是一种负性情绪。所谓负性情绪是指人在不利的外界及不利的自身环境下产生的苦闷、寂寞、忧郁、失意、不安、愤懑、痛苦、嫉妒等情绪。“失落”这种负性情绪,是指精神上产生的空虚或失去寄托的感觉,往往是由于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不快乐、不满意、痛苦、失望、烦恼等情绪体验。通过此次活动学会整理负性情绪、认识负性情绪发生发展规律,认识到开放自我、学会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合作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畏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由张厚粲主编的《心理学》指出:心理性压力是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会带来负面反应。同时,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畏惧心理就是一种心理性压力所引起的。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所产生心理性压力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的:1.学生对阅读理解缺乏兴趣,阅读中没有体验到快乐情绪,从而产生厌倦和焦虑、畏惧心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逆反心理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接受的阀限,使个体感官达到饱和而产生的一种厌恶体验。”也即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差生中出现较为普遍,他们一旦产生逆反心理,随之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梢极态度和厌恶情绪,有的甚至产生严重对立的情绪。鉴此,语文老师切不可掉以轻心。如何防范呢?  相似文献   

4.
自卑感与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的自卑感与补偿心理,认为自卑感是个体的一种情绪状态-心境,产生于个体的生活经验,可以从人的外部行为进行观察。补偿是由自卑感所引起的、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及效果所获得的心理满足或平衡,因此它与自卑感是一种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个体最基本的补偿是正确补偿与错误补偿,教育的作用之一应当引导个体寻求正确的补偿。  相似文献   

5.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具体表现为怀疑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等。其成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6.
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心理受到劣性精神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消极心理,主要表现为精神焦虑、情感抑郁、意志消沉等。心理疲劳对人们的认知力、情绪、意志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常常使人注意力不集中,行动吃力,还有情绪浮躁、厌烦、忧虑、无聊等。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一种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愉快的体验相联系,对人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催化和推动作用,可以使人积极地从事各种喜爱的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8.
“羡慕嫉妒恨”由“羡慕”、“嫉妒”、“恨”三个形容词整合而成,勾勒出一个动态的心理发展过程,主要用于表达一种心理不平衡的复杂心态。该结构的流行源于其非同凡响的语用效果。“羡慕嫉妒恨”有可能词汇化为一个词。  相似文献   

9.
“敌对”情绪是指与他人心理不相容而敌视、对抗他人的一种消极情绪,其指向性是要在心理上给对方造成有害的结果,使对方蒙受痛苦和不快。“敌对”情绪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负性情绪。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冷言讥讽,或者恶语相加,甚至对学生的错误漠然置之,忘却“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学生对教师抵触,顶撞,甚至攻击等等,都是敌对情绪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汤舜 《科技资讯》2012,(18):249-250
嫉妒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普遍、消极的社会心理,也是自然产生的情感。嫉妒心理层次多样、特征明显、形式丰富、危害严重。我们要长久地与嫉妒作斗争,以化解其消极方面,使其朝着积极、有益的方面转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心理上极易产生不平衡,为人处世、生活学习常常受情绪的左右,有时会为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而痛苦得不能自拔。探究影响大学生情绪的主要因素,根据其情绪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调节,学会驾驭情绪是保证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前提,是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手段和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们的切身体验表明,色彩对人们的心理活动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和情绪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文娱活动、军事活动等等各种领域都有色彩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各种各样的人:古代统治者、现代企业家、艺术家、广告商等等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应用色彩来影响、控制人的心理和情绪。色彩运用在一件平面设计作品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只有符合在特定环境中的设计才能影响消费者。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运动成就心理控制点与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大学生运动成就心理控制点与情绪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运动成就内部控制点与积极情绪体验相联系,自信心水平较高;外部控制点则与消极情绪体验相联系,自信心与自我能力感较低.心理控制点、失败控制点在各种情绪体验中表现出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许娜 《科技资讯》2005,(24):86-86
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只有充分而有效地运用情绪情感具有的动力,调节,信号,感染功能,唤上进心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使学生将“理智的思考”寓于“感情体验”中学习声乐知识技术,形成技能,才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有收获。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已开始采取一些办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其中利用小组活动为妇女提供心理支持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方式。小组的组织者(通常称为协作者)经过研究发现小组支持可以帮助组员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降低焦虑和抑郁的程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移情是一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的共鸣反应,是一个人在观察处于某种情绪状态的另一个人时产生的与被观察者相同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感知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即由于对别人情绪的觉察而导致自己情绪的唤起。  相似文献   

17.
张艳强 《科技信息》2011,(24):282-282,285
1.引言焦虑是一种对未来事物的莫名的压抑感和恐惧感,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状态。其中包含忧虑、焦急、紧张、惧怕、烦躁等情绪体验。竞赛焦虑则是指运动员在比赛前或比赛中产生的一种运动焦虑。马启伟先生主编的《体育心理学》中对运动焦虑心理的解释是"运动焦虑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当前的或预计到对自尊心有潜在威胁的情境具有的  相似文献   

18.
论心理平衡     
心理平衡是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需要获得满足,动机得以实现,情绪比较稳定时的一种状态。影响心理平衡的主要因素为需要的迫切感和动机的强烈度、自我期望值和个人抱负水平、归因方式与公平体验。为了维持良好的心理平衡状态,个体应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良好的情绪,养成健康的个性,主动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  相似文献   

19.
声乐演唱作为二度创作,其使命不仅要使原作鲜活再现,还需对原作予以补充和丰富。“打破心理预期”便是通过抓住审美主体的情绪体验,在不破坏作品完整性的前提下,以音乐的细节着手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实现审美主体的审美感觉。  相似文献   

20.
篮球比赛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比赛对运动员心理影响的停止,比赛之后,运动员会出现较复杂的心理状态,有积极的情绪体验,也有消极的情绪体验,本文详细分析了篮球运动员赛后的心理状态,指出了赛后的心理指导与调整手段,为提高运动成绩、运动员心理的良好发展及教练员的指导工作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