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为了研究联合收获机清选作业参数与清选损失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联合收获机清选损失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稻麦联合收获机的田间试验样本,首先建立了清选作业参数与清选损失率的最优拟合数学模型; 然后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稻麦联合收获机清选损失率的多元非线性预测模型; 最后通过试验制作了2种不同的样本.应用预测模型进行清选损失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误差,同时预测值的变化趋势与实际结果几乎一致,这表明构建的预测模型在预测清选损失变化趋势上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全系统动态精度理论和误差分解与溯源理论,提出了动态测试系统精度损失诊断理论.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压力传感系统的精度损失进行诊断,得出了压力传感系统各主要结构单元的精度损失情况,并建立了精度损失函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该理论可以对特定的动态测量系统进行精度损失诊断;通过掌握系统的精度损失规律,找到系统中精度损失的主要单元,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和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3.
运用摘穗收获方式 ,研制了与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背负式谷物摘穗联合收获机 ,并对其作业质量进行田间试验 ,其喂入量达 1 .94kg/s,总损失率小于 3.0 0 % .  相似文献   

4.
朱熠伟 《科技信息》2008,(15):78-78
基于全系统动态精度理论和误差分解与溯源理论,提出了动态测试系统精度损失诊断理论,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压力传感系统的精度损失进行诊断研究.诊断出压力传感系统各主要结构单元的精度损失情况,并建立其精度损失函数模型。结果表明,运用该理论可以对特定的动态测量系统进行精度损失诊断,通过掌握系统的精度损失规律,找到系统中精度损失的主要单元,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来恢复和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对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水冷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冷系统的换热能力方面,对压力损失考虑不够.针对这一问题,文中首先以常用的驱动电机——永磁同步电机为对象,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流道结构参数对换热能力和压力损失的影响,发现流道螺旋圈数对换热和压力损失均有较大影响,而流道截面尺寸的变化对换热能力几乎没有影响,对压力损失影响较大,发现流道螺旋圈数对换热和压力损失均有较大影响,而流道截面尺寸的变化对换热能力几乎没有影响,对压力损失影响较大,提出了考虑换热能力和压力损失的流道设计方法,为高功率密度永磁同步电机水冷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联合收获机惯性分离室内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Fluent软件中K-ε湍流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对4ZTL-1800气吸式联合收获机惯性分离室气固两相流特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从流体动力学和湍流理论出发建立了气相湍流模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固相数学模型.通过建立的模型和边界条件模拟气体流动,利用双向耦合拉格朗日法追踪颗粒运动轨迹.通过数值计算,得到气流场压力分布规律以及颗粒相运动轨迹及其沉降和分离过程.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改善惯性分离室内流场的分布规律,提高籽粒的沉降效率,减少气流的携带损失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程流体力学、统计学、管道自流输送等相关理论,结合金川龙首矿西部充填系统的实际情况,开发运用FLOW-3D软件,对膏体自流输送充填系统不同充填倍线条件下的管道工作特性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充填倍线(N)的增加,充填系统管道进口、出口压力不断减少,而整个系统的总压力基本保持不变;当N<3.0时料浆出口剩余压力过大,N≥3.5时管道压力损失过大;当N>3.5时充填系统的流速比较接近膏体的临界流速;在稳定状态下,随着膏体流速的减慢,管道弯管连接处的局部压力损失逐步减小,而当N>3.0且流速继续减小时,压力损失却随之增加.因此,综合考虑各充填倍线在流速、压力损失、流量以及弯管处压力损失,以低成本、高效率为原则,最终确定西部膏体自流充填系统满管流状态下的最优充填倍线N=3.0.  相似文献   

8.
在长距离气力试验台上,以压缩空气作为输送动力,分别对粉煤灰和水泥粉体进行输送试验,得出了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输送过程的阻力特性.结果表明,随气体表观速度的增大,固体质量流率、固体速度及气固间滑移速度呈增长趋势,而压力损失呈下降趋势.考察了物料特性对两相流动特性及阻力特性的影响.利用力平衡原理建立了料栓平衡方程式,并结合试验数据得出了预测栓流运动阻力损失公式.  相似文献   

9.
张鹏  武广萍 《甘肃科技》2013,(21):59-61
介绍了正压浓相双套管气力输灰系统的原理及特点,对在电厂调试期间省煤器输灰系统出现的异常堵管问题进行了判断与处理,并从气源压力、运行工况、灰成分和管道残留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疏通后省煤器管道出口压力最高值从450kPa降至110kPa.因此,建议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将管道内的杂物清理干净,以防给运行留下隐患.  相似文献   

10.
消防水带压力损失的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水带的压力损失分为沿程阻力和局部阻力两部分进行研究,其中局部阻力损失细化为弯曲损失和接扣损失.主要分析沿程阻力损失系数、粗糙度、局部损失系数、水带压力、水带直径和流量对水带压力损失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大量实验,对水带压力损失公式进行简化,得出了水带压力损失的简化公式以及查询图表.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烟丝气力输送系统阻力损失以提高系统风力利用率,对系统中S型弯管的流场特性与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用Fluent软件模拟了纯空气通过S型弯管时管内流场特性及S型弯管内的压降,分析了弯管夹角(θ)、弯管曲率半径(r)与料管直径(D)之比对S型弯管流场特性及其压降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位长度S型弯管的压降随弯管夹角及弯管曲率半径增大而减小,弯管夹角(θ)和弯管曲率半径(r)与料管直径(D)之比的最佳取值范围分别为θ≥75°和6≤r/D≤15.所得到的结论为优化设计S型弯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行研制的气动式金属熔滴按需喷射系统进行了单颗熔滴的喷射特性试验研究,并采用动态压力采集系统和频闪拍摄系统测量了产生单颗熔滴时的坩埚腔内气压变化,记录了熔滴成形时刻和成形过程,揭示了气压对熔滴产生的影响规律:在每一次喷射中,产生熔滴的数目随着脉冲宽度的增加而增加;单颗熔滴的断裂时间受气压的影响;脉冲宽度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可以使液体断裂形成单颗熔滴,当供给气压相对较低时,此脉冲宽度的取值范围较广;在喷射产生单颗熔滴的前提下,改变脉冲宽度将使腔内气压的峰值发生变化,但不能显著改变熔滴尺寸;熔滴飞行速度与腔内气压峰值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火电厂300 MW机组省煤器灰气力输送系统运行不顺畅,常常出现振动、堵管等问题,分析了负压输送、稀相正压输送和密相正压输送工艺各自的技术特点,设计了一套气力输送实验系统;并对该火电厂飞灰进行料性分析和气力输送实验,对其气力输送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对粒径粗、分布宽、较重的省煤器灰采用稀相正压输送,更能提高输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验证气压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的功能及其控制策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设计了气压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试验台。介绍了气压式EPB试验台的工作原理,详述了空气压缩存储模块、制动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信号模拟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故障诊断模块,确定了试验台的结构组成,最后对气压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快速充放气功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手控阀相比,气压式EPB制动过程更灵敏,同时也说明此试验台可以满足气压式电子制动系统的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15.
磁共振弹性成像的效果取决于能否产生一个能与系统序列同步,振幅大小可以传送到被测组织的剪切波。由于气动增压方法磁兼容性好,设计简单,成本较低,具有显著优势。提出一种新的气动增压式激励装置和方法,通过增大气管内压强,使机械波在气管内响应速度更快,减少能量损失。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气动激励装置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和延滞性,使得能量传递效率明显下降,到达人体组织内的机械波振幅变小,严重影响成像质量的缺点。实验结果表明,气动增压式激励下振动传递效率提升了86%,使得到达组织内的剪切波更加均匀,更加深入,衰减更小,弹性成像质量更高,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气压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中的电磁阀匹配问题,对改进设计的直动式两位两通电磁阀,以及常见的微型电磁阀、分步直动式电磁阀进行研究。首先对气压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展开了研究,然后依据系统方案设计搭建气压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阀类试验台,对三种电磁阀进行静、动态特性试验研究;并对不同控制频率和占空比下的系统压力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证明改进设计后的直动式两位两通电磁阀对于气压式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具有优于其余两种阀的匹配性。最后,对该直动式两位两通阀开关动作下系统的压力滞后特性进行研究,得到电磁阀的通电时间至少应大于开启滞后时间20ms,电磁阀的断电时间至少要大于关闭滞后时间24 ms。  相似文献   

17.
根据某发射系统的要求,研制了一种气动压差控制阀,用以满足环境压力变化的工况下,对恒定压差的控制需要.该阀的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动态仿真技术辅助设计.试验表明:阀的压力控制准确,自适应能力强;阀芯运动阻尼小,响应灵敏;阀的通流能力大,适应面广,动态性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鉴于国、内外目前尚未对中引式气力输送系统特性进行研究,而它又有独立、串联和远近距离均适应的优点等,所以探讨了中引式气力输送系统的流动模式、管道阻力特性和输送压力频谱特性等。实验结果表明中引式气力输送随着操作气速分别为2、4和8m/s的变化,管内灰栓的流动模式也相应发生变化分别为:柱塞流、栓流和悬浮流;栓流压力频谱振幅最大,易成为独栓,属不稳定流动,输送量与柱塞流相当,柱塞流压力频谱较小,灰栓气栓相间的多栓流属基本稳定流动,悬浮流压力频谱最低,属稳定流动,输送量最低,输送速度最快,管道易磨损;柱塞流、栓流及悬浮流模式,对于给定物料操作气速与输送平均压力之间随着操作气速增加,输送压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沙滩排球运动特点,采用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技术的压力测量系统进行人体着装实验.测量并分析了穿着沙滩排球服时,在自然状态、发球、传球、垫球、扣球、拦网、防守这7个运动状态下,人体胸部、背部、肩部、腹部、腋下、臀部、胯部的压力分布特点.测试结果显示,穿着实验用服装时,背部压力最小,胯部压力最大.  相似文献   

20.
对影响脉冲静压气力输送比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发送罐的形状和装置以及连接方式进行了设计.实验中,以弯管和直管的压损、料长/气长之比等为主要参数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发送罐的设计和管道的布置更为合理,气密性更好.结果还表明,在发送罐初始压力相同的情况下,输送的煤粉量越多,输送比就越高;输送比μ和单位质量煤粉的输送时间成线性或分段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