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李雄辉  张智华 《科技促进发展》2010,(3):I0069-I0069,I0067
路面灌缝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预防性养护方法已经为各地道路养护部门普遍接受。道路预防性养护是一种周期性的强制保养措施。本文主要对路面裂缝形成机理与危害进行分析,对裂缝处理探讨一种预防性养护开槽灌缝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于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断板病害已经成为公路工程的通病之一,而且断板病害尤为突出,已经成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通病。根据已建成通车的高等级道路的使用情况,有相当部分已破坏,如开裂、断板、沉陷、错台等病害,给养护、修复带来极大的困难,文章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凝凝土路面根据其实际使用时体现的优点,已经成为当前公路工程常用的路面结构形式。本文根据我国的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实际情况,介绍了沥青路面病害问题及预防措施的分析,从而为我国目前大量采用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与养护提供技术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道路养护被动性养护居多,花费多、效果差的问题,阐述预防性养护的理念,分析其意义。研究路面养护时机、养护措施与成本的关系,以及预防性养护与道路资产管理系统相结合,研究养护时机、措施与道路寿命的关系。结论是选择好养护时机可以成本更低的对路面进行养护,道路使用寿命更久。  相似文献   

5.
路面预防性养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含义,分析了道路预防性养护作业的必要性,介绍了常用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手段。  相似文献   

6.
对路面使用性能作出合理的评价,是路面养护管理系统基本的组成部分。结合沈阳市的道路实际以路面的各种病害及使用功能作出合理的养护方法。  相似文献   

7.
两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路面性能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分别采用遗传算法参数估计方法与遗传神经网络方法,并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的分析,建立了路面性能综合评价方法,在参数估计方法中,首先建立专家综合评价与道路实测数据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遗传算法参数优化,得到了相关度很高的结果。同时,还应用遗传神经建立主观综合评价和客观实测量数据之间的高度非线性关系,避免了BP网络的缺陷,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两种方法为路面管理系统路况分析,路面养护评价以及路面养护对策的排序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水泥砼路面预防性养护的相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殷其 《广东科技》2010,19(24):188-190
路面养护在道路服务寿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精心、细致、恰当的路面养护工作,不仅能减缓路面使用性能下降的速度,延长使用寿命,更能减少大中修的费用,降低道路全寿命成本。本文从路况标准、预养护对策选择和最佳预养护时机等方面出发,对水泥混凝土路面预养护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性能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结合京秦(北京-秦皇岛)高速公路及河北省部分高速公路连续几年路面调查数据,提出了基于预防性养护的评价模型.该模型以路面裂缝、车辙、破损、平整度、抗滑性和结构强度作为评价内容,以路面早期性能指数作为综合评价指标,给出了路面预防性养护单项指标裂缝率指数、车辙深度指数、道路行驶质量指数、路面状况指数(除去裂缝和车辙)、路面抗滑性能指数和路面结构强度指数的预防性养护范围,并确定了各单项指标在综合指标中所占权重.该模型已在京秦高速公路养护工作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沥青路面的早期性能,当评价指标为75~90分时,应采取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古亮 《科技信息》2008,(34):127-127
对于高等级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根据已建成通车道路的使用情况,有相当部分已破坏,如开裂、断板、沉陷、错台等病害,给养护、修复带来极大的困难,而且断板病害尤为突出,已经成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通病。文章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原因加以分析,浅谈一些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公路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公路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分析了将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在公路MIS(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中的优势。从社会大系统出发,对基于GIS的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进行了需求分析,确定了系统开发的目标。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指出基于GIS的公路MIS系统的建立,关键是以网络技术和GIS技术为平台的数据库的建立;提出了基于GIS的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由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库模块等6个模块组成,并给出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建立了公路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具有线路长、地形复杂,工程设计施工难度大,且涉及多专业交叉等特点,为了在Web端更加便捷、清晰、直观地展示并管理道路、桥梁等数据,通过结合当前被广泛运用于实际工程项目的 BIM技术、Web GL、倾斜摄影技术等,提出基于开源三维地图引擎Cesium的高速公路数字化方法,在数字地球上集成BIM及GIS领域的多源异构数据,为基础设施提供真实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也将拥有更多立体的基础设施,并使地形、道路信息模型等能够跨平台、跨终端地进行三维展示及交互,实现对工程项目从宏观至微观的把控以及设计成果的可视化数字交付。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北京延庆某山区高速公路项目中,为行业建设提供应用参考,为公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郭秋亮  许伦辉 《江西科学》2005,23(2):149-153
介绍了数字公路的概念及特点,结合赣州城乡数字公路网GIS的建立,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及技术实现方法,探讨了系统在公路网评价、出行诱导、定位跟踪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路关辉  秦红艳 《河南科学》2010,28(7):867-871
从系统的需求分析、数据组织与存储、结构体系、功能模块以及关键技术5个方面,介绍了公路辅助设计及信息管理综合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法.该系统整合了GIS与数据库、CAD等多方面计算机主流技术,实现了电子地图的浏览和空间检索,属性信息和地理信息的一体化管理,以及桥梁、道路信息的管理和报表制作、公路动态仿真、部分图形绘制的自动化、项目及相关设计文件的管理,提高了公路设计与规划的效率、质量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对GIS在交通安全网络通道体系的构建进行了介绍,并建立一个面交交通安全的GIS框架结构,结合在美国的实践,论述了GIS不仅能对以往的交通事故进行全面的分析,而且能够合理制定道路的管养计划,帮助人们选择最佳出行路线并对网络实时监控保证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手工方式管理广域的、实时、海量公路资产数据已经显得无能为力,导致了公路资产的数据的快速、有效的获取和数据查询分析成为瓶颈.针对公路资产管理需求,提出一种基于GIS,GPS和多媒体等多源数据集成的公路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架构.本文着重研究了公路资产数据获取及其预处理,地图匹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公路资产的空间信息与属性视频信息的交互式查询,从而实现公路资产信息的智能化,可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依据新疆高等级公路筑路材料的资源现状,采用叠置分析的地理信息系统(GIS)选线方法,研制开发了新疆高等级公路筑路材料GIS管理系统。将筑路材料资源信息及相关的地理背景信息按其数据特性的不同分为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两种,并以矢量数据及格栅数据两种结构形式进行表达;利用VB编程语言,基于OLE自动化技术对MapInfo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Accsee数据与MapInfo数据的连接和GPS数据的输入。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我省首次运用全球定位系统 (GPS)对全省公路进行动态测量的方法及技术要点 ,并就测量成果与GIS的结合与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出于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防治决策的需要,针对山区沿河公路沿线区域崩滑灾害发育的特点,从崩滑灾害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两方面对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解译为手段,建立崩滑灾害编录和因素基础数据库、遴选评价指标;以历史崩滑灾害面积分布信息熵为基础,计算指标权重;并在统计量化指标崩滑信息指数的基础上,建立了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将该方法用于美姑河省道公路沿线的崩滑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灾情比较吻合,可为山区沿河公路崩滑灾害减灾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分形理论与影响评价为基础,将公路网自身发展与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为有机整体进行分析,并对江苏省宜兴市公路网发展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得出全面、合理、具时空特征的定量化分析结果.在分析过程中采用综合路网密度、路网分形维数、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车流污染物排放量、景观碎化度等指标,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宜兴市1996年、2000年和2002年公路网进行指标求解与发展分析.由分析结果得出:宜兴市1996年以来公路网建设取得较大发展,其综合路网密度、路网分形维数都呈持续增长趋势,但其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较小,且其结构与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公路网建设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其车流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景观碎化度都增长较快,因此必须重视公路网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土地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