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谢和 《甘肃科技》2012,28(6):141-142
探讨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体会.回顾性分析了16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资料,其中85例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组),81例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经一个疗程(四周)后评估治疗组治愈率(63/85)74.1%及总和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50/81) 62%、88.4%,手术率及无效率治疗组(10%、4.75%)明显低于对照组(19%、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溃疡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治疗.方法 在腹腔镜监视下,尽量吸净腹腔内溢出的胃肠内容物后,使用腹腔镜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结果 14例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0 min,术后2~3d进流质饮食,5~7d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患者康复快、肠粘连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最佳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简单术前准备后立即行溃疡修补术9例,治愈3例,死亡6例;延迟行手术治疗21例,治愈18例,死亡3例;保守治疗2例,均治愈.结论 对穿孔小,腹膜炎体征较轻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疗;腹膜炎体征明确者,宜行液体复苏,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抢救生命为首要治疗.手术上选择简单快捷的穿孔修补手术.  相似文献   

4.
<正> 近几年深入研究得出了惊人的结果:约96%十二指肠溃疡和约70%胃溃疡应做为感染性疾病采观察。老的观点“无酸—无溃疡”扩展为“无酸或无幽门螺杆菌—无溃疡”根据这个结论,最常见多发胃十二指肠溃疡通过一段时间治疗是可以长期治愈的,众多深入研究明确指出:治愈幽螺杆菌感染可以进一步完全修复胃十二指肠溃疡底部粘膜从而加速治愈溃疡。首先是使对治疗不敏感的溃疡治愈,特别是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消化性溃疡稳定缓解,溃疡复发率几乎为零。相比之下幽门螺杆菌阻性的胃溃疡复发率为50%,十二指肠溃疡复发率70%~90%。并且在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能减少溃疡并发症。对初发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否应该抗菌治疗仍有争议(表1)。  相似文献   

5.
经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10例临床分析傅全胜王存川宋逢春(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510632,广州)关键词: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腹腔镜;溃疡中图分类号:R6566我院自1992年开展腹腔镜外科手术以来,经腹腔镜应用普通弯针丝线缝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5-2007年间我院治疗的60岁以上溃疡病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例保守治疗成功,25例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穿孔修补手术17例,围手术期死亡率11.7%,胃大部切除和溃疡局部切除8例.结论 胃单纯修补术是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主要治疗方法,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掌握手术适应症,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探讨改良式胃空肠吻合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选取庆阳市西峰区人民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68例,随机将其均分成治疗组与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行传统毕罗(Billroth)氏Ⅱ式胃空肠吻合术,治疗组实施改良式胃空肠吻合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胆汁反流状况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88.24%高于常规组的67.65%(P0.05);治疗组Ⅳ级胆汁反流患者少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行改良式胃空肠吻合术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显著改善其胆汁反流状况,且安全性较为可靠,是一种切实可行的临床疗法。  相似文献   

8.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本文对近五年收治的9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4例,男67例,女27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7.4岁,有溃疡病史者对例,无溃疡病史者23例。穿孔时间为2小时~3天。根据手术记录及病理证实,胃穿孔21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73例。突发剧烈腹痛者90例,上腹部压痛者94例,腹肌板样强直者83例,全部病例行立位腹平片或透视见隔下游离光体阳性为64.9%(61/94),经胃肠减压管注入气体150-200ml,再透视出现气腹症者24例,诊断性腹腔穿刺…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并分析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280例,平均年龄43岁,男女比例13.3:1。保守治疗34例,穿也修补32例,胃大部分切除214例,术前误诊12例,术后发生合并症18例,死亡5例,文中对溃疡病穿孔的诊断、保守治疗适应症及各种术式的选择加以讨论。认为胃溃疡穿孔应施行胃大部份切除术,并提倡作B-I式吻合。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因修补后抗溃疡治疗效果不理想,除特殊情况外,应选择彻底性手术,并采用B-I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agA阳性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对Hp阳性(~(13)C-呼气试验为阳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阳性的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及80例对照者(健康体检:~(13)C-呼气试验为阴性、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联免疫法阴性)行血清CagA抗体检测.51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8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20例,十二指肠球溃疡(DU)100例,胃溃疡(GU)108例.结果 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对照组为30%,慢性浅表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1.96%,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阳性率为63.33,十二指肠溃疡组阳性率为68.00%,胃溃疡组阳性率为74.07%.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CagA阳性总检出率为66.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十二指肠疾病Hp阳性感染者中CagA抗体阳性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两组胃炎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胃炎密切相关;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CagA抗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CagA抗体阳性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奥美拉唑(OME)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68例与用雷尼替丁(RAN)治疗56例作比较,十二指肠溃疡4周愈合率:OME组100%,RAN组73.6%,疼痛缓解率也优于RAN,常规用药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治疗。方法在腹腔镜监视下,尽量吸净腹腔内溢出的胃肠内容物后,使用腹腔镜行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结果14例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0min,术后2~3d进流质饮食,5~7d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患者康复快、肠粘连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胃及十二指肠构成的上消化道有受纳和消化食物的功能,素有“水谷之海”的美誉。正因胃的广纳博采,故易受累而多病。据临床统计,胃及十二指肠炎症、溃疡等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治疗后一、二年内复发率也相当惊人。虽说治疗的药物数以百计,抗酸药更新一代又一代,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痛苦。据美国医学家统计,单用强力抗酸剂治疗后虽可使胃酸分泌减少而改善症状,然而95%的溃疡病都在两年内复发。这告诉我们:胃及十二指肠病的治疗不仅任重道远而且存在着一个正本清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穿孔合并胃内金属异物病例的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15.
<正>胃淋巴瘤是胃癌以外最常见的胃内恶性肿瘤,也是淋巴结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主要发病部位,但该病胃镜下较难与胃癌、胃溃疡、胃假性淋巴瘤及胃嗜酸性肉芽肿溃疡相鉴别.胃镜下常规活俭诊断率为60%,因此,需要引起内镜医师的重视.我院于1998~1999年期间收治2例胃淋巴瘤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消化性溃疡是指主要发生于食道、胃、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局限性组织缺失,它是累及粘膜、粘膜下层和肌层的非特异性溃疡.本病是具有反复发作倾向的一种慢性消化道疾病。中国深圳博爱医院消化内科专家指出,本病绝大多数(95%)位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亦可发生于食管下端,胃一空肠  相似文献   

17.
<正>我院自1991年10月开始应用日本生产的潘大克司EG—2901电子胃镜.共检查患者3900例,现将得结果及初步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900例中男性3128例,女性772例,年龄6~72岁,术前准备及进镜方法与纤维胃镜相同.内镜检查结果:共检出食道疾病285例,占总列数7.31%;慢性胃炎共检出2357例,占总列数60.43%;以胃窦部多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423例,占总列数10.84%,胃癌296例占总列数7.59%,其它胃良性病变约占13.8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胃疾病患者胃黏膜病理改变过程中,血清胃蛋白酶原(PC)Ⅰ和Ⅱ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已行常规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的245例患者.其中非萎缩性胃炎5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0例,胃溃疡36例,十二指肠溃疡31例,进展期胃癌69例,早期胃癌13例,胃癌术后23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其血清PGⅠ及PGⅡ,并计算PGⅠ/PGⅡ的比值(PGK).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PG Ⅰ和PG Ⅰ/Ⅱ比值均显著降低(P<0.005),胃溃疡患者血清PGⅠ升高(P<0.0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PG Ⅰ和PGⅡ升高,PGI/PGⅡ比值升高(P<0.05);进展期胃癌血清PG Ⅰ、早期与进展期胃癌PGR均显著低于萎缩性胃炎组(P<0.001).胃癌组中以PG Ⅰ≤70μg/L和PGR≤6作为阳性指标,同时符合这两项的确诊率为62.1%,特异性为94.2%.结论 血清PG Ⅰ、PG Ⅱ含量的变化及PGR值与胃黏膜病变有关,血清PG Ⅰ和PG Ⅰ/PGⅡ比值的降低,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作为人群筛查和辅助诊断胃癌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十二指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2007年间我院治疗的60岁以上溃疡病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例保守治疗成功,25例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穿孔修补手术17例,围手术期死亡率11.7%,胃大部切除和溃疡局部切除8例。结论胃单纯修补术是老年人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主要治疗方法,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应掌握手术适应症,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应激性溃疡是一种急性胃黏膜病变,是指机体在应激状态下,胃和十二指肠出现的急性糜烂和溃疡。这是由于危症时机体形成多种应激因素,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胃肠道,致使胃及十二指肠壁血管痉挛,收缩,黏膜缺血,缺氧,破坏黏膜屏障,并促进氢离子逆扩散入胃及十二指肠壁内,从而引起黏腊糜烂及溃疡发生,进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这种出现多数发生在应激后2-5天。昏迷患儿由于颅内感染,频繁抽搐,导致脑缺氧脑水肿常併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40-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