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彩霞山铅锌矿床是卡瓦布拉克—星星峡中天山地块铅锌成矿带中发育的唯一大型矿床.矿体赋存于青白口纪卡瓦布拉克组第—岩性段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受构造控制,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顺层破碎带及糜棱岩中,近东西向展布,南倾,倾角为65°~80°,与矿区断裂及地层产状一致.通过碳、氢、氧、硫和铅同位素分析可知:成矿热液及挥发分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在与围岩碳酸盐岩发生反应时,交代溶解碳酸盐岩并在成矿过程中形成新生方解石和石英;成矿所需的硫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的有机还原及细菌还原作用;铅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源,与海西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并同化了围岩中的铅.其成矿机理为岩浆热液携带了大量的挥发分和成矿物质,构造导通岩浆热液,使之在构造破碎带中与围岩发生反应,溶解围岩碳酸盐岩并与围岩中的硫结合,形成铅锌矿化;彩霞山铅锌矿床为—受构造控制的中温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2.
青海三岔口软玉成矿类型及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岔口软玉矿区野外考察后发现三岔口软玉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呈渐变接触产于火成岩体与碳酸盐岩之间的接触交代型;二是呈突变接触产于碳酸盐岩层中的热液充填型.前一种产状的软玉多产于断裂带两侧,是基性火成岩与碳酸盐岩直接接触交代的结果;后一种产状的软玉多产于断裂带附近的围岩中,是接触交代形成的含透闪石成分的流体,在温度压力骤降的情况下沉淀结晶而成.其中基性火成岩提供了软玉形成所需的Si,白云岩则提供了Ca,Mg等成矿物质.结合成矿构造背景的研究,提出东昆仑地区极有可能是一潜力巨大的软玉成矿带.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火成岩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改造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塔里木盆地形成与演化过程中出现过多期的岩浆侵入与喷发活动,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火成岩体.岩浆活动形成的火成岩带来了地壳深部的热液流体,其中富含二氧化碳、硫化氢、硫、及少量一氧化碳、氢、HCl、NH3、NH4Cl、HF等的酸性流体对上部碳酸盐岩储层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改造作用,包括大理岩化作用、萤石化作用、热液白云岩化作用、热液溶蚀作用等.多种改造作用的结果,使得原本致密的碳酸盐岩储层,形成了大量各种类型的孔洞,孔隙度大大增加,储集性能得到改善.勘探过程中,火成岩的出现可以预示附近地区良好储层的发育,为勘探油气起到了示踪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塔北地区多个碳酸盐岩露头的深入研究,认为该区域碳酸盐岩依次经历了硅化→热液白云石化→方解石化3个主要的后期成岩作用改造。通过对包裹体、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硅化流体具有高温度、高盐度特征;热液白云石化流体具有相对基质白云石明显的Eu正异常以及更高的轻重REE的分异度,而对方解石化流体的平衡水的计算可知,δ18OSMOW主要分布在+5.5‰~+12‰区间内,与岩浆热液流体的同位素值相一致。综合分析认为,存在岩浆热液对塔北地区碳酸盐岩的后期成岩改造。此外,通过对各露头碳、氧、锶同位素等的分析发现,后期成岩流体具有复杂性和叠加性,存在有机碳的影响以及大气淡水、壳源富87Sr地层水的混溶。岩浆活动为热液循环提供了大量的热源,异常的热事件驱动成岩流体进行广泛的循环流动,对碳酸盐岩地层进行热液成岩改造,同时岩浆热液也为成岩流体提供了诸如Si,REE等物质组分。晶洞内大量石英、硬石膏的发现说明研究区域的碳酸盐岩经历了广泛的酸性溶蚀作用,具有岩浆活动背景的开启性断层发育带成为有利的勘探靶区。  相似文献   

5.
龙湾铅锌矿床赋存于早白垩世正长花岗岩与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围岩蚀变强烈.铅锌矿石微量元素特征与正长花岗岩较为相似,矿石Co/Ni值为2.93~4.32,具有岩浆热液成因矿床的特征.矿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傾的轻稀土富集型,自矿石到花岗岩体,其稀土总量73.92×10~(-6)到277.42×10~(-6)逐渐升高.碳氧同位素特征显示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水.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体,矿床为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根据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可划分为高硫化型和低硫化型,明矾石是高硫化型金矿床中典型矿物.高硫化型矿床中的酸性硫酸盐蚀变共分为4种环境:岩浆热液环境、岩浆蒸汽环境、蒸汽-加热环境和表生环境.岩浆热液环境中明矾石的δD值接近岩浆水,δ18 OOH值大于岩浆水,δ34S值比共生的黄铁矿高1.6%~2.8%,δ...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讨小佟家堡子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及印支-燕山期岩浆活动对其成矿作用的影响,对该矿床岩矿石进行微量稀土元素的测试和特征分析.微量稀土元素特征显示,与矿体相比,盖县组片岩、大石桥组大理岩显示出相似的微量元素变化趋势以及稀土配分模式,印支期花岗岩仅在P,Zr,Hf等微量元素上出现较大反差,吕梁期-燕山期岩浆岩体在稀土配分模式上只有Er明显亏损,反映金成矿与地层和岩浆岩关系密切;稀土元素特征显示成矿热液为富Cl-的还原性流体,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流体来源具有复杂性,吕梁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与盖县组片岩和大石桥组大理岩均为该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且深部成矿物质也参与成矿,矿床类型为岩浆热液叠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斑岩-浅成热液金(铜) 体系及其成矿流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东部晚中生代强烈的火山岩浆活动伴随着广泛的热液成矿作用,形成斑岩型、浅成热液型、以及两者之间的中成热液型金铜矿床,构成"斑岩-浅成热液金铜成矿体系".由于这几类矿床在形成深度及与浅成侵入岩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上存在明显差别.但是它们的成矿流体都以大气降水为主导,并且有岩浆挥发组分不同程度的参与.  相似文献   

9.
本矿床产于花岗斑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前人认为单一岩浆热液成因。经我们对矿床地质特征综合研究,提出应为矿源层、矿源体、构造位三个成矿条件综合控制形成的矿体。本文总结这类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本区实际上也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塔东热液地质作用机制及对储层的改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东地区断裂发育,早期发育的断裂与晚期断裂之间存在相互改造、叠加、复合的过程,深大断裂沟通多套地层,断裂活动期形成的挤压破碎带和断裂裂缝带作为岩浆热液上升通道,为热液溶蚀作用改造储层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识别出热液期次对塔东白云岩储层成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钻井岩芯、岩屑及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观察鉴定分析,在区内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识别和发现了钠长石化作用和自生羽毛状伊利石沉淀,也是塔里木盆地内的首次发现,并通过对包裹体均一温度,碳氧同位素等地化特征研究,揭示其成岩流体源于岩浆热液,丰富了区内热液作用的矿物学标志,进一步识别出区内存在3期热液作用,通过对3期热液作用的机制及其储渗空间意义的研究,总结出第I期热液作用对于储层形成意义不大,第Ⅱ期热液作用主要发育在局限的沉积环境,第Ⅲ期热液溶蚀形成溶蚀缝孔洞,与天然气运移聚集匹配良好,构成了区内天然气聚集成藏的主要储渗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贵州喀斯特沉积物及其母岩样品中的稀土元素研究表明,喀斯特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REE的丰度变化很大,与CaCo3和Al2O3百分含量呈相关性变化,并沿袭碳酸盐母岩的稀土分布模式,稀土解析结果表明,斯特化学沉积物及其母岩中稀土主要呈离子吸附态存在,喀斯特碎屑沉积物中,稀土主要呈类质同像存在。  相似文献   

12.
综述与碳酸岩?碱性杂岩体相关的内生稀土矿床的基本特征和成矿作用研究进展。根据矿化特征, 该类矿床大体可以分为原生岩浆型和热液型, 前者稀土矿物是从碳酸岩岩浆中直接结晶出来, 矿化主要产于碳酸岩岩体中; 后者稀土矿物通常与方解石、萤石、重晶石、石英等矿物共生形成脉体, 穿插于碳酸岩杂岩体及围岩中, 或作为裂隙或空洞充填物, 或呈细粒多晶集合体叠加在碳酸岩中早期形成的矿物之上。以往的研究对于稀土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是碳酸岩和硅酸岩岩浆的液态不混溶作用或碳酸岩岩浆中碳酸盐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 还是岩浆期后热液蚀变或不混溶的碳酸岩质流体的萃取作用, 存在很大的争议; 同时,与稀土成矿相关的碳酸盐体系选择性地富集轻稀土, 该类矿床中很少见到重稀土矿物, 亦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 加强稀土元素在富挥发份的碳酸岩熔体和碱性硅酸岩熔体或流体之间, 以及碳酸盐矿物及共沉淀相与碳酸岩熔体之间分配行为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 将是揭示该类稀土矿床成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采集了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地区东南部寒武—奥陶系砂岩、泥岩及泥灰岩等沉积岩样品,对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样品稀土含量总体表现正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轻稀土段曲线明显"右倾",重稀土段则较为"平坦",总体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且受成岩作用影响不明显.根据稀土元素组合及其比值特征,结合研究区构造运动的影响,综合分析了孔雀河斜坡东南部寒武—奥陶系沉积岩源岩,源岩以北部沉积岩为主,少部分来自构造活动导致的花岗岩侵入体.与不同构造环境杂砂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的对比结果及δCe的特征表明,孔雀河斜坡地区东南部寒武—奥陶系源区属性为大陆边缘背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火山岩、花岗闪长岩及金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的研究,探讨了稀土元素作为一种示踪剂在分析成矿物质来源中的应用.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与火山岩一致,与花岗闪长岩有明显的区别,表明二道沟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火山岩系.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稀土矿床主要与岩浆岩有关,对其研究较多,但对沉积岩中稀土研究较少。稀土作为战略性的矿产,搞清楚稀土在分布广泛的沉积岩中的富集机理有重要意义。自然界的磷主要以磷灰石的形式存在,而磷灰石又在沉积岩中以磷块岩形成存在。对已知的磷块岩和生物磷酸盐中的稀土数据,磷块岩的电子显微镜下特征等进行研究,发现磷块岩和生物磷酸盐有一致的稀土分布特征,推测磷块岩是古老细菌的细胞壁的堆积,细胞壁实际是细小的磷灰石。沉积岩中存在磷灰石的情况下,磷灰石对周围环境的稀土能无差别吸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吸收周围稀土,因此年代久远的化石的稀土含量高于现在生物骨骼稀土含量,其他矿物则很少吸收稀土,由此可以利用活着的聚磷菌对周围稀土进行吸收,从而达到收集聚磷菌就能富集稀土,利用这一特征可使用细菌提纯稀土,减少使用化学物质来提纯稀土,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闽西南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主要产于晚侏罗世花岗质侵入岩与中二叠世栖霞组海相碳酸盐岩接触变质带中,通过对萤石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围岩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探讨了矿床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流体来源。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特征和La/Ho-Y/Ho关系图表明凤山-赤坂场萤石矿体的成矿流体来自同一流体体系,成矿物源稳定且单一,为同期成矿。萤石和花岗岩围岩相近的Sm/Nd比值以及均具有δEu和δCe负异常特征,表明萤石成矿和二长花岗岩体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结合萤石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研究区萤石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物质F和Ca元素来源于大气降水对围岩花岗岩和碳酸盐岩的淋滤和萃取,属于构造控制的岩浆期后气化-热液的低温热液充填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17.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南区的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中生界和下第三系,岩石类型多种多样。在岩石取心和岩石薄片不多的情况下,为了对本区火山岩准确定名,了解本区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岩浆的结晶分异等岩浆作用的形成和演化,对本区12块火山岩的主元素分布(包括铬、钴、镍等微量元素分析)和7块火山岩的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本区中生界岩石类型主要为安山岩和碱流岩,而房身泡组主要是碱性玄武岩和玄武岩类,这表明在岩浆的演化过程中曾发生过橄榄石和辉石的结晶分异作用。本区火山岩应主要来自上地幔,而房身泡组源区相对较浅,可能有下地壳物质混人。  相似文献   

18.
根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对伊犁盆地二叠系至侏罗系层序和体系域进行了划分,并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应用于中、下侏罗统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稀土元素(REE)对识别层序、体系域边界及恢复层序框架内的沉积岩相古地理(古盐度、古水深、水体的pH及Eh值、氧化还原条件、湖平面升降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缺乏其它资料的情况下,应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可恢复地层层序的岩相古地理,指导层序地层框架内油气生、储、盖条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根据贵州省地表出露岩石分布情况,将贵州分为5个区,即中部的碳酸盐岩区,东部新元古界浅变质岩区,西部威宁-赫章一带的玄武岩区,西北习水侏罗系碎屑岩区和西南部三叠系碎屑岩区.分别描述了4类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成土情况,认为碎屑岩和变质岩分布区成土性最好,玄武岩次之,碳酸盐岩区最差.对各岩石区形成的土壤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粤东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东中生代火山-侵入杂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研究表明,其为地壳不同部位的岩石先后经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所形成,源区岩石为先期火成物质与地壳沉积物的混合物质,且早期火山-侵入杂岩的源岩以火成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