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两矿法浸出软锰矿的工艺与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内流行的黄铁矿-软锰矿两矿法硫酸浸出软锰矿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的工艺条件下,锰浸出率较低,延长浸出时间对锰浸出率影响不大,而提高硫酸用量则使锰浸出率明显降低.此外,对该工艺过程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浸出过程中黄铁矿的氧化产物S0和SO竞争反应的并行存在,消耗了大量的黄铁矿,同时,强疏水性的元素硫S0的生成也阻碍了浸出反应的进一步进行,使实际浸出反应所需的黄铁矿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葡萄糖还原浸出半氧化锰矿的工艺,以锰浸出率为响应值,对硫酸用量/矿量、葡萄糖用量/矿量、氟化铵用量/矿量和浸取时间四因素进行建模。结果表明,这些因素与锰浸出率的关系符合二次模型,各个因素对锰浸出率影响均极其显著,各个因素的二次方以及硫酸用量/矿量与葡萄糖用量/矿量的交互作用对锰浸出率影响较显著。最优工艺条件为:硫酸用量/矿量0.880 g/g、葡萄糖用量/矿量0.059 g/g、氟化铵用量/矿量0.04 g/g、浸取时间6 h。在此条件下,锰浸出率为93.09%,与模型预测值93.18%无显著差异,而相同条件下未加氟化铵的锰浸出率为82.37%。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以低品位软锰矿为原料,用玉米秸秆和稻草为混合还原剂,在硫酸介质中还原浸出锰的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玉米秸秆和稻草-硫酸还原浸锰的适宜工艺条件,该适宜工艺条件如下:软锰矿粒径为109μm,玉米秸秆和稻草的质量比为1∶1.5,玉米秸秆和稻草还原剂与软锰矿的质量比为3∶10,硫酸浓度为3.0 mol/L,液固比为10 m L/g,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80 min.在适宜的浸出工艺条件下,软锰矿中锰的浸出率可达97%以上,锰的浸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玉米秸秆硫酸预处理—浸出"工艺处理含Mn 9.63%(质量分数)的朝阳锰矿.通过试验考察用硫酸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的时间、秸秆用量、温度、硫酸浓度和浸出温度对锰浸出率的影响.试验表明,在秸秆用量2.5 g、时间10 min、硫酸浓度1.2 mol/L、温度80℃时预处理秸秆,浸出温度为90℃的条件下,锰的浸出率达92%,杂质铁溶出率仅为20%.玉米秸秆处理前后FTIR分析结果表明,对秸秆进行硫酸预处理能够破坏难降解的木质素结构,有利于提高锰的浸出效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工业废盐酸与低品位菱锰矿生产氯化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工业废盐酸和低品位菱锰矿为原料制取氯化锰的工艺研究.通过对酸浸过程的理论与试验研究,讨论了各种因素对锰浸出率及产品质量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80℃、液固比2.5:1、酸的过量系数1.3、时间60min条件下锰浸出率为90%左右,氯化锰产品质量符合HG/T 3816-2006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茶叶及浸泡液中锰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几种茶叶中的锰含量,考查了不同的泡茶方式下锰的浸出率.表明茶叶中锰含量丰富,为172.0~397.6mg/Kg,饮茶对人体健康有益,茶汤中的锰浸出率约52.2%~85.5%.  相似文献   

7.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几种茶叶中的锰含量,考查了不同的泡茶方式下锰的浸出率.表明茶叶中锰含量丰富,为172.0~397.6mg/Kg,饮茶对人体健康有益,茶汤中的锰浸出率约52.2%~85.5%.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氧化锰矿处理成本,有效利用电解金属锰产生的废酸,采用硫酸铵循环利用工艺,进行氧化锰矿硫酸化焙烧—浸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钠对氧化锰矿硫酸化焙烧及硫酸铵分解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当焙烧温度为500℃时,锰浸出率较高,而三氧化二铁很难转化为可溶性硫酸亚铁,浸出液中铁杂质含量低,锰选择性浸出效果较好。在适宜的焙烧和浸出工艺条件下,通过硫酸化焙烧和浸出,锰浸出率可达89.93%,NH_4~+回收率可达98.62%,SO_4~(2-)回收率可到88.22%。  相似文献   

9.
锰锌铁氧体废料的浸出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锰锌铁氧体废磁芯粉料为原料,研究硫酸浸出过程的工艺条件,分析浸出过程的动力学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液固比为3:1,搅拌速度为300 r/min的条件下,锰锌铁氧体废磁芯粉料硫酸浸出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是:硫酸用量为其理论量的1.15倍,反应温度为95~100℃,反应时间为4.5 h.在此优化条件下,4次综合实验的Fe,Mn和Zn平均浸出率分别为98.83%,98.80%和98.82%;锰锌铁氧体废磁芯粉料的硫酸浸出过程在动力学上属收缩核模型,受化学反应的控制,反应活化能为85.6 kJ/mol.  相似文献   

10.
用硫酸亚铁浸出低品位锰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了用硫酸亚铁还原浸出低品位氧化锰矿的工艺过程,考察了硫酸亚铁的加入量、硫酸初浓度、瓜在温度和浸出的时间等各种工艺参数的影响,讨论了浸出过程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锰的浸出率可达98%以上,浸出反应速度可用ln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单颗粒扩散池,建立了一套可准确测定多种规格圆柱状商品催化剂曲节因子的单颗粒色谱装置,并测得了能反映死孔影响的WB-2催化剂的曲节因子。分别用积分变换法和奇异摄动法,导出了数学模型在拉氏域内的解和时间域内的近似解析解,并用导得的解进行模型参数估值。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矩分析法来估计模型参数。用模型的近似解析解模拟了模型参数和变量对下腔室流出曲线的影响,给单颗粒色谱法实验条件的选择和过程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优化单因子及正交实验对影响胶质芽孢杆菌生物量的主要因子碳源、氮源的种类及添加量,分析出菌体生物量的最大影响因子和培养基组分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由单因子实验可知以葡萄糖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时菌体生物量较高。正交实验结果可知葡萄糖是菌体生物量主要的影响因子;比较理想的培养基优化配方为(g/L):葡萄糖24,硫酸铵1,豆饼9,碳酸钙2,硫酸镁2,磷酸二氢钾4,氯化铁0.1。在此条件下活菌数可达8×108cfu/mL。  相似文献   

13.
对碱性蛋白酶水解麦糟蛋白制备多肽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较佳工艺条件:酶解pH10,加酶量3500u/g,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0min。在此条件下,麦糟蛋白的水解度(DH)达22.18%,氮溶指数(NSI)达23.68%。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田间盆栽对比实验,研究了某些化学元素对油菜籽硫甙和芥酸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本文中,基于粉末注射成形CAE技术,采用部分因子实验设计法, 结合moldflow 软件对粉末注射成形的注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确定了各参数及起交互作用对坯件质量的影响程度的预测。并以此为基础,在丰庆FC-80型注塑机进行工艺实验,研究了压力、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及其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温度、压力、填充速度、时间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并超过了单个工艺参数的影响,实验条件下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较为一致,将CAE技术与实验相结合,可在较少的分析次数下获得优化工艺,从而改善了制品质量。  相似文献   

16.
柴油机连杆衬套-活塞销摩擦副的耐磨性能直接影响柴油机的使用寿命。基于完全析因试验,以主轴转速、配合间隙、加载载荷作为试验因素,磨损量作为评价指标,获得试验因素主效应及交互效应的主次顺序。结果表明:试验因素之间的交互效应是存在的,且超过某些单个因素的主效应。另外在单个因素中,主轴转速的主效应最强。利用RBF神经网络对高转速下的连杆衬套磨损量进行的预测,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发现网络具有较强的预报性能,可以有效提高参数的设计效率及降低实际实验所需的成本。  相似文献   

17.
三维电极氧化降解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表面处理的不锈钢为阳极,压缩膨胀石墨板为阴极,内置适量铁屑与膨胀石墨为导体填料组成的三维电极对焦化废水进行处理。通过正交实验初步确定了对三维电极体系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反应时间、电极电压、双氧水的投加量和膨胀石墨使用量。并且通过进一步对单因素的实验分析可以看出,除了以上四个影响因素外,溶液初始pH条件对体系的影响也较大。在单因素实验中可以看出该体系最适宜的运行条件为:pH为5.0、电极电压为10V、膨胀石墨使用量为3g、H2O2投加量为3mL,经过60分钟的反应体系对焦化废水能有效地降解,去除效率达到了8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种无中间滤波电容的新型单相AC-DC变换器,并介绍了一种能减小输出电流脉动率和输出电压谐波的PWM调制技术,即等面积伏秒积分PWM调制技术.与桥式整流电路的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等面积伏秒积分PWM调制技术能使变换器的输出电压波形和输出电流波形得到明显改善,其中输出电压的第2、4次谐波分量可分别降低97%和49%;在同样的负载条件下,输出电流脉动率可降低40%左右.文章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对超声波法提取玉米须多糖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法确立的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60℃,固液比为30倍,超声时间60min,超声提取4次.超声波法可提高玉米须多糖的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20.
超声波提取陕北红枣多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霄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5442-5446
研究超声波法提取陕北红枣中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1)考察了红枣多酚提取的最佳方法和最佳溶剂;(2)考察超声提取时间、溶剂浓度、料液比三个因素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L9(33)正交实验。结果:最佳方法为超声波提取>索式提取>普通回流>室温浸提。提取溶剂为乙醇。提取陕北红枣中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70%(V/V)乙醇、料液比为1∶40、超声提取30 min、提取3次。多酚得率为444.6 mg/100 g。由几种提取方法比较,可知超声波提取有明显的优势:提取时间短、温度低、不会使多酚分解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