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建筑作为公共建筑的类型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功能,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易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和巨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在5.12地震后,校园建筑的安全受到各方关注。校园空间的避难场所设置与防灾、疏散、避难系统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校园建筑的安全性。本文分别就校园室外环境中的避难场所和建筑内部的疏散空间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张军  阮传生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2):101-103,151
针对大型商业建筑的疏散距离不足和楼梯间在首层无直接对外出口的设计问题,为解决大型商业建筑内的人员安全疏散要求,提出了在建筑首层设置一条准"避难走道"的设想。并使用火灾烟气模拟软件FDS以及人员疏散模拟软件SIMULEX进行定量模拟计算,分析评价了准避难走道的安全性及工程应用上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报批稿中对避难建筑的抗震要求,对某中学体育馆进行了抗震性能试设计,分析了原建筑按照避难设计要求在侧向刚度及承载力方面的不足,在不断试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加固方案,一种直接在外围增设柱间钢支撑,另一种是采用减震粘滞阻尼器,并对两种方案分别采用SATWE、ETABS和EPDA进行了多遇地震下的承栽力及侧移计算,以及罕遇地震下静力push—over弹塑性分析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验证了采用钢支撑或者减震阻尼器均能有效起到第一道抗震防线的作用,适用于对抗震要求较高的避难建筑。  相似文献   

4.
公共建筑安全疏散,其目的主要是使人能从发生事故的建筑中,迅速撤离到安全部位(室外或避难层、避难间等),及时转移室内重要的物资和财产,同时,尽可能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也为消防人员提供有利的灭火条件等。  相似文献   

5.
校园作为防灾避难场所目前还未获得足够重视,对规划设置避灾场所的人均有效避难面积及设施配套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校园作为避难场所的意义,并结合人体特征,摸索理想状态下校园防灾避难时人均有效避难面积指标,望能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规划选取及相应指标提供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超高层建筑和一些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建筑物的安全疏散、紧急救援问题。当高度超过 10 0m ,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 10 0 0m2 的公共建筑 ,在屋顶设置直升飞机停机坪或可供直升飞机救助的设施 ,对于营救受困于屋顶的避难人员十分有利。此外也可对一些国家生命线工程实施紧急空运指挥人员和进行空中追击提供条件。目前 ,我国深圳的国贸大厦、北京的昆仑饭店和上海的新锦江大酒店等高层建筑都已设置了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兰州市某高层通讯指挥大楼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 0 2 2 3 -95 ) ,属…  相似文献   

7.
针对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中,避难硐室选址的问题,从瓦斯爆炸事故的分析、避难硐室选址的地质因素、避难硐室选址与人员分布和人员疏散检验4个方面来研究避难硐室选址中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避难硐室选址应该避开压力峰值区域;避难硐室至工作面的距离要大于冲击波破坏造成的人员死亡边界;根据疏散时间检验,避难硐室距离工作面以1 000 m为宜;避难硐室两端入口要布置在进风巷道中,以采区布置为主,井底车场附近可不设置避难硐室.  相似文献   

8.
孔繁 《世界博览》2012,(5):26-27
正前往使馆避难自来是步险棋,祸福不定……许多地方都曾被当作避难首选地:《巴黎圣母院》里的钟楼怪人卡西莫多勇敢地把爱斯梅拉达救入教堂,用"圣殿避难"暂时保住了姑娘的性命。教堂避难的传统延续到现在,2009年,前克格勃特工选择逃到温哥华一间教堂避难。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进步和自然灾害频发,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被提到了新高度.在用地紧张的城市环境下,探索避难空间集约化使用的途径,将住宅建筑中的"高效空间"理念结合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要求进行研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探讨"空间高效"理念对避难场所规划设计的指导意义.并将避难场所中的"高效空间"理念运用到避难场所规划设计中,以三明市城市文化广场为例,践行"高效空间"理念.提升应急避难场所的防灾效益、经济效益、土地利用效益等,从而构建一个功能完善、平灾结合、空间高效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的城市灾害实际情况,依托不同级别的绿地建立避难空间体系仍将是今后城市规划的主要选择.指出了我国城市绿地建设在避难减灾方面存在的重宏观微观,轻中观;重形态,轻功能;重比例,轻人均;重平地,轻山地等规划设计问题,并借鉴亚洲其他地震频发国家和地区的建设实例,提出在规划设计中依托绿地系统完整构建城市避难体系,合理设置各级避难场所,充分利用场地设施,切实满足避难要求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和现有避难层的弊端,结合目前高层建筑实际情况提出了在高层建筑的每一层设立避难间,以达到更好的防火逃生的目的,并对避难间的可行性设计做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2.
杨爽  赵士达  张楠  邱虎 《科技信息》2012,(17):36+38-36,38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地震灾害频发。近年来汶川和玉树的两次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在地震后,安置震区难民是应急救援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解决灾区难民安置和紧急避难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天津市地震局滨海新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通过对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体育馆等建筑进行分析,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滨海新区应急避难场所指示标志牌制作和埋设的技术要求。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日常管理维护提出了一些建议。根据以往建设经验,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宣教服务功能的提升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之后,住宅建筑中关于厅的设置有一个漫长的探索改进和提高的过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分得开,住得下”的现状,而之希望自己的住宅中拥有一个可满足于家庭生活、学习、娱乐、社交活动的厅。  相似文献   

14.
大屯徐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以紧急避险设施为基础的煤矿新型紧急避险系统,给出了紧急避险系统构建的依据及其原则,通过在井下布置避难硐室、救生舱与矿井各系统结合形成煤矿安全避险系统,可在事故中为被困作业人员提供应急避难空间,降低煤矿事故死亡率.以大屯徐庄煤矿为实例进行紧急避险系统构建的研究,指出避难硐室、救生舱在矿井实际条件中的设置方法,为国内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构建提出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责任区划分对提高灾民疏散效率和保障灾民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合考虑路网可达性、避难场所建设成本和承载容量等多因素,耦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位置分配中的最小化设施点模型和最大化有容量限制的覆盖范围模型,构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和责任区划分方案,并以昆明市中心区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与模型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应急避难场所数量存在最优值,根据政府建设成本最小及避难需求分配区域利用率最高,确立了研究区域最佳应急避难场所为9个;政府需要对篆塘公园进行容量扩建,并将五华广场和胜利广场一同启用,才能使整个研究区域的避难服务效果达到最佳;其对应的避难场所责任区可划定为8个。该研究结果可对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决策和救援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李晓蕾  王鹏 《科技资讯》2009,(25):244-245
通过介绍日本医疗建筑的震灾和火灾的防灾设计,借鉴其水平避难方法,以及病床梯也作消防电梯等的医院防灾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7.
结合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公共设施区位理论与UGIS技术,对临汾市中心城区的地震应急避难(险)场所进行可达性、受灾人口预测分析,综合选取7个因子构成评价体系,对应急避难(险)场所责任区进行合理科学的区划和承载力进行评估,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GIS)技术中最大覆盖模型进行真实模拟与优化布局研究.结果表明,规划A区、规划B区和规划C区应当按照国家建设标准进行补点规划,并提出将平阳广场和华门尧庙广场建成国家Ⅲ级避难场所标准的建议,以期对临汾市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应急保障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化工装置结构设计中经常遇到的压缩机厂房中柱间支撑的设计,讨论了单层工业厂房中柱间支撑的设计过程。结合压缩机厂房建筑设计规定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相应条文,给出厂房设置吊车时柱间支撑的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19.
对照有关设计规范、规程,对分户热计量采暖设计存在的若干问题包括室内计算温度的取值、户间传热负荷与建筑总热负荷的关系、户用热量表的设置、散热器恒温阀(传感器)选择与设置、埋地采暖热水管水流速度的控制、垂直共用立管重力水头值计算、住宅内公共用房采暖系统与热计量装置的设置、塑料管壁厚选择与注写以及热费征收等进行了认真思考和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很多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建设中,各类防灾避难场所的管理缺乏统一标准,使防灾避难场所的防灾减灾作用受到制约,也对灾后避难疏散造成了隐忧。本文通过分析避难行动与避难生活对管理保障措施的需求,提出防灾避难场所的组织管理、平时管理和灾时管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