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杨华清 《科技信息》2013,(20):355-356
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是身体运动实践与认识活动的统一,认识自我与改造自我的统一,竞争、冒险与安全的统一。学校体育课程可以促进智力发展,增强体质;张扬个性,锻炼意志;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进取精神;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体育课程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应以身体实践活动为基本特征,适应课程发展趋势,改革单一课程模式,加强体育活动课程研究,开展多种体育活动课教学实验。  相似文献   

2.
运用无结构访谈、课堂观察、教学实验等研究方法,对赋权运动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1)赋权运动模式对学生运动技能方面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2)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赋权运动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活动愉悦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赋权运动模式所融合的运动教育模式和TPSR...  相似文献   

3.
通过准实验法对运动教育模式在促进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及运动的参与性方面的实际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网球教学中,分别运用运动教育模式和传统的教育模式,二者相比,运动教育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学生积极的体育态度及运动参与;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4.
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竞技体育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撑.竞技体育结合高校是培养我国体育人才的一种新的模式,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问题,实际上涉及探索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与教育体制如何改革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即将实施的体育健康教育中,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作用比照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领域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学校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在4方面可以发挥其健康教育的独到功能:①传播人类社会的体育文化,引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符合健康与体育教育的技术技能目标领域的要求;②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增进健康,符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学生身心发展目标要求;③在课外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学生能将体育课上所学的技术学以致用,实现运动参与,社会健康与体育教育运动参与目标要求;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终身体育。  相似文献   

6.
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竞技体育需要高等教育的支撑。竞技体育结合高校是培养我国体育人才的一种新的模式,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问题,实际上涉及探索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与教育体制如何改革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的健康是社会各界历来关心和高度重视的问题,体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借鉴美国"SPARK"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立足本土,着眼实际,建议中小学体育教育应该做到传统与现代体育教学项目的完美融合;教学模式多元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运动的主人;注重课外体育活动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围绕着运动实践,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高校的实际,进行的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在体育理论教育方面却还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体育理论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相对于运动实践教学研究,表现出滞后的特点,这样势必会影响高校体育教育的整体发展.诚然,体育是一种以身体运动形式为特征的教育方式,但这种实践活动的实效性和长期性需要相  相似文献   

9.
浅析体育运动处方与大学体育教育创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运动处方与大学体育教育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它从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确定了大学体育教育服务管理的核心内涵,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体育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就体育运动处方与大学体育教育创新模式作一探讨,并揭示了终身体育、健康体育下大学体育教育的开放性和时代性以及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吴春天 《甘肃科技》2012,28(10):69-71
体育教师的状况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直接影响着体育教育、课外体育活动及课余运动训练的质量.通过对甘肃省9个地市的农村初中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甘肃省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体育活动与健康的关系,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环,与社会体育紧密相连。长期以来,高校公共订一直延续着以竞技运动技术的传授为主线,竞技运动的成绩为考核标准的陈旧教学模式,严重违背了“健康第一”的理念。本文试图创建高校公共体育课健康教育内容和评价体系的新模式,并对这一模式的整体运行机制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课程中,运动参与是学生发展体能、获得运动技能、提高健康水平、形成乐观开朗的学习态度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关键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体育课堂中贯穿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兴趣及实施终身体育活动的技能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刘朝建 《科技信息》2010,(12):261-262
高校部分学生由于体育基础、心理问题、生理问题、伤病或功能性障碍等原因,影响其参与体育活动,甚至与体育活动绝缘,从而身体素质每况愈下。这一群体在高校中有逐年扩大的趋势,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希望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加强健康教育,激发他们的运动潜能,让其身心愉快地投入体育教育活动中,培养其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石金鑫 《科技信息》2011,(7):I0190-I0190,I0217
体育教学的现代转向必然引发理论与实践创新,运动教育模式是以团队形式进行体育教学的一种创新课程模式,其课程内容具有多元特色,学生在体育活动课程中有较为热烈的参与,它不仅强调技能的学习,更重视学生个人及社会互动的技巧。结合理论创新与实践需要,从理论假设前提、课程目标、全球一本土一区域一校本化、问题判断四个方向展开理论讨论,旨在为校本体育课程创新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中职学生也不例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将体育学习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将每一个学习领域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心理健康作为重要的学习领域,第一次明确地写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功能日益受到关注。文中通过中职学生的心理现状、体育对心理健康的教育功能、现阶段中职体育的授课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的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而体育活动开展能力的挖掘和培养则是这一质量的重要体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纯粹运动技术的教学,加强培养体育活动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这些都要求每个大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活动素质。体育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体育与德育、智育是密切联系的。高等学校的体育活动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身心能否健康发展,能否有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关系到毕业后能否承担因快节奏生活所带来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压力。而怎样挖掘和培养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力,就成为所有高等院校在改革中该重视的问题,也成为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7.
纵观国内外学校体育的发展:在管理体制模式上形成了集中管理体制、地方管理体制、共管体制三种模式.确立了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奠定终身体育基础、多种因素结合发展的学校体育发展目标.奠定体育课法定地位,强调围绕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运动兴趣,师生主导、主体地位,人体身心运动规律编写教材、组织教学.学校体育教育追求长期效益和健康教育的结合,正在走向多元化、现代化和体育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我国在全国亿万学生中开展了阳光体育教育活动.以阳光体育教育为导向,积极进行高等体育教育模式创新,是提高阳光体育教育活动绩效的关键,在高等体育教学中开展阳光体育教育活动具有理论和实践可行性.通过分析得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模式中对体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深化、体育教育目标的设置单一、体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性、以及缺乏评价体系的多样性和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等现实问题.该文从阳光体育为导向的高校体育教学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创新阳光体育导向的体育教育课内外活动形式、建立阳光体育导向的高校体育教育学生管理体系、开展体育教师阳光体育创新型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知识传播的前沿力量.通过高校体育教育,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他们对农村体育活动的指导和组织作用不容小觑.如何将大学生社会实践引入到农村体育活动中,关乎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发展的实效性与长效性.  相似文献   

20.
运动教育,作为一种实验的模式,它为学校体育教育的班级带来了更高的成绩和更大的兴奋。自从在新西兰与澳大利亚等全世界有关国家进行试验后,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已经被广泛发展和应用于教学中。研究者通过研究运动教育,许多国家的评价组织对其表示了非常积极的评价。那么运动教育在我国的开展是否也会为我国的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生命力呢?本文将从认识运动教育的各个特征入手,进而对比现行的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特点和最新教改动态来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