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用热分析的方法--热重(TG),差热分析(DTA)对十水草酸镧的热分解机理进行研究,提出其热分解过程的五个步骤,十水物→-九水物→二水物→-无水物-一碳酸二氧盐-氧化物,在热分解阶段的中间产物(一碳酸二氧盐)用红外光谱和X一射线衍射仪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热分析的方法─—热重(TG),差热分析(DTA)对十水草酸镧的热分解机理进行研究。提出其热分解过程的五个步骤:+水物→九水物→二水物→无水物→一碳酸二氧盐→氧化物。在热分解阶段的中间产物(一碳酸二氧盐)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3.
草酸镧热分解产物氧化镧直接水解得到反应活性高的氢氧化镧,用热重(TG)和差热分析(DTA)研究了氧化镧的活性,方法简单且不易引进其它杂质。  相似文献   

4.
用肼与草酸作为添加剂制备了草酸钨酸肼复合盐,并以此作为前驱物制备黑色氧化钨。热重分析的结果表明,在500℃时热分解已经完成,应用该复合盐在氮气保护下热分解制备了黑色氧化钨。实验研究了肼与草酸添加量对产品性状的影响。确定钨酸、肼、草酸的最佳比例(物质的量比)为1.0:4.0:0.5。实验发现,热分解温度、热分解时间对产品性状有一定的影响,采用最佳比例的前驱物热分解,温度为650℃,时间为30min时  相似文献   

5.
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法,配合ESR,IR等手段,研究了二草酸根二氧钒酸铵配合物在氢气气氛中的热分解机理,并讨论了负载型体系中,载体(γ-Al2O3、SiO2、MgO)对配合物热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用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与硝酸镧反应,制得新型稀土镧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化学分析并且结合热分析确定了其组成为La(C15H11N2O4)(C15H10N2O4)·2H2O.利用摩尔电导测定、红外光谱、氢谱等手段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根据TG-DTG曲线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7.
通过四氯化钛分别与草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和己二酸反应,制得Ti2O2(OH)2L·nH2O(L=二元羧酸根,n=1.5~3)5种新的固态配合物.用元素分析、TG和IR分析,确定了产物的组成.利用TG,DSC,IR和X-射线衍射法对该配合物在空气气氛下热分解阶段及中间产物进行了确认.计算机求解热分解反应各阶段的活化能 ,焓变△rH和熵变△rS.  相似文献   

8.
在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和超声波作用下,利用不同的镧盐分别与草酸进行低热固相化学反应,合成了稀土金属配合物草酸镧纳米晶体,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及电子衍射法(ED)分析了固相产物的物相,用透射电镜(TEM)观测粒子的大小、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产物为颗粒,大小均匀,平均粒径约为30nm的纳米晶,产率为92.8%.改变反应物、反应物配比、掺入惰性物质、加入微量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研磨不同的时间等固相反应条件对合成纳米晶颗粒的形貌、粒度和粒径分布等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钛粉和草酸反应制得前驱物 ,在氮气保护下 6 0 0℃热分解前驱物制备了一种非化学计量钛氧化物 .讨论了前驱物的组成和热分析结果 ,对其化学式进行了推断 ,并从组成、颜色、比表面积等方面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认为前驱物的化学式可能是TiC2 O4·2H2 O .热分析的结果表明前驱物的热分解可分为三个过程 ,并且将热分解温度控制在 6 0 0℃可以保证前驱物的完全分解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XRD)结果显示产物中包含Ti2 O和TiO2两相 .本法制得的产物比表面积大 ,黑色度高 ,可以用作黑色颜料  相似文献   

10.
以硝酸铕、硝酸钐、氯化铝、氧化镧、氧化钇、磷酸三铵为原料,经高温固相反应合成得到了Al,Sm,Eu掺杂磷酸镧钇荧光粉。用XRD,SEM,荧光光谱及TG/DTG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采用非等温法研究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结果表明,Al3+的最佳掺杂浓度为x=0.07,所得产物为以磁偶极(5D0→7F1)跃迁为主导发射的红色荧光粉。最佳样品与未掺杂样品相比,前者的荧光强度是后者的1.64倍。最佳样品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只有一步失重,经计算获得了该过程所对应的活化能、机理函数及频率因子。  相似文献   

11.
利用TG—DTG—DTA热分析技术研究了二水合碳酸亚铈、九水合草酸亚铈、六水合硝酸亚铈三种铈盐的热分解过程.发现二水合碳酸亚铈在75-180℃下脱去2mol水生成无水碳酸亚铈,后者在220—300℃下分解脱去CO2生成CeO2;九水合草酸亚铈在100-180℃下脱去9mol水生成无水草酸亚铈,后者在290—380℃下分解并同时脱去CO和CO2生成CeO2;而六水合硝酸亚铈在60—80℃下首先脱去3.5mol水生成含2.5个结晶水的硝酸亚铈,后者在190-250℃下脱去2.5mol结晶水生成无水硝酸亚铈,在258—310℃下硝酸亚铈热分解脱去NO2和O2并生成CeO2.采用外推法研究了九水合草酸亚铈两步热分解过程的动力学,由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分析曲线及外推β→0获得了相应的固相热分解反应所遵循的分解机理及动力学参数.发现九水合草酸亚铈脱水过程遵循球形对称的三维扩散机理,即Jander方程G(α)=G(α)=[1-(1-α)^1/3]^2,动力学参数E=180.9kJ/mol、lnA=63.5s^-1;而脱CO和CO2过程遵循成核和生长机理,即Avrami-Erofeev方程G(α)=[-ln(1-α)]^1/1.5,动力学参数E=115.4kJ/mol,lnA=22.0s^-1.  相似文献   

12.
水杨酸锌的热分解反应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水杨酸锌,测定了其TG和DTA曲线。用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气相色谱和质谱法表征了各步热分解产物,研究了其热分解反应机理。整个热分解过程分两步进行;(HOC6H4CO2)2Zn→(OC6H4CO2)Zn→XnO。第二步热分解的气相产物有苯酚,二苯并呋喃和氧杂蒽酮等。  相似文献   

13.
以草酸与醋酸锌为原料,用室温固相合成法首先合成出前驱物二水合草酸锌,再经过460℃热分解2 h,得到纳米氧化锌.分别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硬脂酸钠对产物进行改性.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物相分析及形貌表征,用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其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结果显示改性的纳米氧化锌粒径在30~70 nm,其分散性能明显好于未改性的纳米氧化锌.  相似文献   

14.
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合成了碳酸镧晶体。经X射线衍射测定,晶体属正交晶系,晶胞参数a=0.8487nm,b=0.9564nm,c=0.4486nm。其结构与文献中提到的镧石型稀土碳酸盐的结构相接近。碳酸镧的红外光谱说明其内部存在着非等价的碳酸盐群。碳酸镧在热分解过程中,存在着稳定的中间产物La2O3·CO2。  相似文献   

15.
以草酸和氧化亚锡为原料,用室温固相一步反应法合成了草酸亚锡,用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技术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草酸亚锡的热分解过程,通过主曲线法并结合统计方法判定得到草酸亚锡热分解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函数,求算得到了动力学参数.研究发现,在静态空气气氛中,草酸亚锡热分解产物为氧化亚锡,该分解过程遵循随机成核与核增长模型,积分表达式为g(α)=[-ln(1-(α)]0.627,活化能为101.31kJ/mol,指前因子为3.05×106-s 1.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可靠地求算非等温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
通过顺式和反式二水二草酸根合铬酸钾的制备,了解配合物的几何异构现象,并用光度法测定顺式和反式二水二草酸根合铬酸钾的异构化速率常数和活化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热分析方法,对青海湖盐下氯镁石(MgCl_2·6H_2O)的热分解反应进行了TG、DTG、DTA、DSC的测定,配合分解气的化学分析、气相色谱分析和固体物的红外光谱分析,解释了DTA曲线,初步推断了MgCl_2·6H_2O热分解的机理。 MgCl_2·6H_2O 118℃—→熔融 MgCl_2·6H_2O 156℃—→MgCl_2·4H_2O 2H_2O MgCl_2·4H_2O 191℃—→MgCl_2·2H_2O 2H_2O MgCl_2·2H_2O 200℃—→MgCl_2·H_2O H_2O MgCl_2·H_2O 251℃—→MgOHCl HCl MgOHCl 461℃—→MgO HCl总失重率为78.5%。用Kissinger法测得MgCl_2·6H_2O→MgCl_2·4H_2O 2H_2O的表观活化能为30.4KCal/mol。MgOHCl→MgO HCl表观活化能为49.7KCal/mol。测定热分解反应的热效应为97.2KCal/mo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配合物K3[Fe(C2O4)3]·3H2O,K3[Cr(C2O4)3]·3H2O,K3[Al(C2O4)3]·3H2O和K2[Cu(C2O4)2]·2H2O的热分解过程及机理。方法 采用热分析方法对这4个配合物热分解过程进行研究,用Ozawa Flynn Wall,Friedman,ASTME6983种方法计算出每一步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lgA)。结果 得出了这4个配合物每一步的热分解反应,并用上述3种方法计算了每一步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结论 这4个配合物第1步热分解都是失去水,但Al,Fe,Cr配合物脱水过程的活化能大小与热解脱水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反映了配合物中水分子结合的难易程度;Cu配合物脱水温度均高于Al,Fe,Cr的配合物。这可能是由于Cu配合物中两个水分子参与配位,而其他配合物中的水为结晶水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利用水热合成法,以4,5-二氰基咪唑(HIMDN)、草酸、叠氮钠和硝酸镧在原位反应下配位组装得到了一个新颖的金属-有机配合物[La2(DTIM)2(C2O4)2(H2O)4]n,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分析、热重分析、荧光光谱和X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分析表明: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5.933 0(12),b=7.759 8(16),c=15.005(3),V=674.6(2)3,Z=1,Dcalc=2.285 mg/mm3,R1[I>2σ(I)]=0.052 6,wR2(alldata)=0.155 6.该配合物通过草酸的桥联作用表现为二维面状结构,并且通过氢键作用显示出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20.
希土元素化合物的热分解研究,已有很多的报导。它们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根据热分解的结果,进行希土元素间的相互分离和富集。最早的工作可能是Berlin,用希土硝酸盐的热分解来进行希土分离。Debray为了降低分解温度,在该体系中加入硝酸钾,但结果并不理想,没有进一步的研究。W0hler和Grngweig则通过硫酸镨和硫酸钕的热分解进行镨钕分离,但分解温度相当高,操作有困难。我们曾通过草酸镨钕的热分解差热曲线,探索镨钕分离的可能性.在工作中,除进行了单纯草酸镨和草酸钕,以及草酸镨与草酸钕混合物的差热曲线测定外,也对于镨钕混合物的草酸盐进行了差热曲线比较。结果是镨及钕的草酸盐分解温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它们两个草酸盐机械混合物的差热曲线中,也还存在着单独镨及钕的基本分解特征,但当这两个元素在溶液中混合后再生成的草酸盐中,则分解温度差异完全消失。因此,草酸盐的热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