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鱼类与畜禽相比,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求很高,约相当于哺乳类和鸟类的2~4倍。为了解决当前发展水产养殖业中蛋白饲料源问题,河北省水产研究所以非蛋白态氮替代蛋白源,进行鱼类人工配合饵料新技术的专题研究已获成功,并在养殖生产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2.
鱼类是人类获得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途径,蛋白的高效产出是水产研究领域的热点.许多鱼类存在性别异形的特点,因此,培育生长快、个体大的单性群体是增加产量的方式.单性群体的培育工作已在部分鱼类中完成,但鱼类的性别化机制复杂,受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鱼类芳香化酶(Cyp19a)可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是鱼类卵巢分化和发育的关键因素.Cyp19a1基因在发挥功能时,不仅受到相关转录调控因子的影响,也与外界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盐度、湿度、光照等)有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水产动物性别分化机制日益深入,Cyp19a1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也愈发明确.通过综述水产动物中的Cyp19a1基因的研究进展,为鱼类性别分化与性别发育机制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鱼类是人体获取优质蛋白、特别是LC-PUFA的主要食物来源,人类对水产品需求的增加将主要依赖于水产养殖.然而,鱼油资源短缺、价格昂贵严重制约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弄清鱼类LC-PUFA合成代谢的调控机制,有助于解决在水产饲料中利用植物油替代鱼油存在的不良效果问题,降低或摆脱水产养殖对鱼油的依赖.本文主要从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表观遗传水平等方面,对鱼类LC-PUFA合成代谢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一种生长快速且肉质鲜美的经济型海水养殖鱼类,但是近些年为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在不断扩大养殖的同时病菌也逐渐泛滥。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华南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鱼类细菌性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本研究对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抗菌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目的是为由溶藻弧菌引起的爆发性细菌性鱼病的高效防治提供科学的用药依据。本研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连水提物对卵形鲳鲹源溶藻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半数致死量(LD50),并使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菌超声破碎上清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黄连水提物对溶藻弧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对溶藻弧菌的MIC、MBC和LD50的值分别为7.800mg/mL、31.250mg/mL和15.625mg/mL。胞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结果提示:黄连发挥抑菌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损伤细菌的细胞壁导致细菌内容物的释放并引起菌体裂解死亡。黄连具有发展成为一种高效抗水产病害中草药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鱼类饲料配方及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约300种养殖鱼类中,仅50种有营养学数据,不到10 种有完全的营养学数据.在饲料蛋白源中,鱼粉是鲑鳟鱼类饲料的主要蛋白源,蛋白质含量为60%~80 %.肉骨粉一般蛋白质含量为50 %左右,赖氨酸含量较鱼粉低.肉骨粉灰分含量可到30 %,限制了其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一般在鲑鳟鱼类饲料中用量不超过10 %,温水性鱼类饲料中用量不超过15 %.血粉蛋白质含量为80 %~86 %,是很好的赖氨酸来源,但缺乏蛋氨酸.血粉的适口性较差,在鲑鳟饲料中用量不超过10 %,温水性鱼类饲料中不超过5 %.肉骨-血粉混合物的营养成分与鱼粉接近,可完全替代沟鲶饲料中的鱼粉.鸡肉粉蛋白质含量为60 %~70 %,可替代鲑鳟饲料中10 %的鱼粉及温水性鱼类饲料中50 %的蛋白质.水解羽毛粉蛋白质含量约为85 %,但消化率较低.可替代鲑鳟及温水性鱼类饲料中10 %的蛋白质.鸡肉粉-羽毛粉混合物可替代虹鳟饲料中50 %的鱼粉.豆粕可替代虹鳟饲料中50 %的鱼粉蛋白,是温水性鱼类饲料的主要蛋白源.豆粕中存在一些抗营养因子.一般豆油提取过程可以分解大部分抗营养因子.一些报道表明进一步热处理可以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经过热处理的全脂豆粉,如果添加蛋氨酸及赖氨酸,可以替代虹鳟及鲤鱼饲料中50 %~75 %的鱼粉.棉粕对鱼的适口性好,但缺少赖氨酸.除非添加赖氨酸,棉粕在温水性鱼类饲料中用量不应超过30 %.花生粕适口性好,但缺少赖氨酸.添加量超过20 %时,需添加赖氨酸.葵花子粕赖氨酸含量较低,可替代虹鳟饲料中40%的鱼粉及温水性鱼类饲料中20 %的鱼粉.低毒菜粕可替代虹鳟饲料中66 %的鱼粉.添加增味剂后,去植酸菜籽蛋白浓缩物可完全替代虹鳟饲料中的鱼粉.玉米面筋含42 %~60 %的蛋白质,添加水平在虹鳟饲料可达20 %,鲤鱼饲料可达10 %.酒精业副产物含27 %蛋白质,适口性好但赖氨酸含量低,添加水平在虹鳟饲料可达10 %,温水性鱼类饲料可达30 %.非营养因子也会影响到饲料制作.如制作膨化饲料需至少25 %的谷类原料.棉粕含量过高会减缓挤压速度.非营养性添加剂包括黏合剂、类胡萝卜素、鱼药、激素、抗微生物及真菌制剂、抗氧化剂、增味剂,但不应在饲料中添加纤维素,其含量应尽量降低.饲料制作工艺包括蒸汽制粒及挤压.挤压可制作浮性、沉性及缓沉性饲料,并能提高消化率,但会分解一些维生素.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发展水产养殖业,需要详细地了解鱼类繁殖功能的调节机制。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能在鱼类不同的繁殖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使之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为行政官员和鱼类养殖人员所掌握。最近几年,由于各种新技术不断发展,生殖生理学也取得可观的进展。已经证明,能综合来自各种不同复杂领域,如内分泌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有关资料,便使鱼类生殖生理学的一些难题通过研究得到解答。在人工条件下,以往鱼类生殖是仿效畜牧业的研究方法来对实验鱼进行研究的,现在这种研究正在发生变化,已倾向于研究天然条件下的鱼类,这就使环境因素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7.
福建几种鱼类寄生吸虫记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脊椎动物寄生吸虫的研究,始于二十年代前后。开始报道人畜寄生虫,进而哺乳类和鸟类寄生虫。鱼类寄生吸虫早年仅有曾省(1930),秦素美(1933)报道一些种类。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类病原的研究也迅速开展。诸如郎所等(1958),唐  相似文献   

8.
嗜水气单胞菌为水产养殖中一种常见的致病菌,能引发养殖鱼类暴发细菌性败血症而造成大量死亡,给水产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阐述了鱼类在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病理特征、内部组织损伤及在水产养殖中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措施,以期为鱼类的健康生态养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鱼类种间杂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水产科学技术的进步,鱼类人工繁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广泛应用了包括使用各种人工合成促性激素诱导鱼类产卵在内的各种先进人工繁殖的技术和设备,为进一步开展鱼类杂交育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用包括多倍体育种在内的生物工程技术,更使鱼类杂交研究更上一层楼。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在鱼类杂交育种研究取得显著  相似文献   

10.
许多优良水产养殖鱼类不耐低温,冬季冷害常导致大量养殖鱼类死亡和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低温胁迫可导致鱼类在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水平出现严重损伤现象,进而影响鱼体的神经、免疫、心血管等系统功能.鱼体对低温胁迫的响应依赖于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和信号传导通路.鱼体细胞内的Ca2+、MAPK、FoxO、自噬等信号通路可感知和传递低温信号,并启动低温应激反应,以增强鱼体的低温耐受能力.同时,低温胁迫也能激活鱼体细胞内的p53、凋亡、坏死等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和鱼体死亡.细胞内存活和死亡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平衡,决定组织、细胞的损伤程度和鱼体生存.通过重点介绍相关研究的新进展,为深入解析鱼类低温适应分子机制和抗寒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海水养殖鱼类抗病分子育种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病害是限制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我国目前尚缺乏优良的抗病养殖鱼类品种。鱼类功能基因组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筛选鱼类抗病相关功能基因和分子标记提供了机遇。基因转移、分子标记和基因标记等分子育种技术是培育抗病优良鱼类新品种的很有潜力的技术手段,已成为国际上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今后应大力发展的研究领域。本文结合笔者实验室的工作,对某些海水养殖鱼类抗病相关功能基因及抗病分子育种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介绍;  相似文献   

12.
投喂不同精制饲料的草鱼稚鱼生长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玮  徐萍 《江西科学》1994,12(2):90-94
研制适用于特定鱼种类的精制饲料是鱼类营养研究中主要的基本前提之一。本试验通过几种饲料的对比饲喂,由草鱼稚鱼生长效果的比较分析证实,饲料1#较适合于用作进行草鱼稚鱼营养学研究的精制饲料。该饲料具有良好的增重效果及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及蛋白质转换率较高,从而加强了机体的能量及蛋白质积累。实验结果还表明,草鱼稚鱼的生长效果和其饲料含脂量及脂肪源有密切关系,为此有必要对其利用饲料脂肪的能力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鲻科鱼类是世界性分布的经济种类,它是咸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发展鲻科鱼类养殖的研究,已列入国际生物学发展规划的研究项目,受到了国际生物学发展规划组织的支持和鼓励。六十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视鲻科鱼类繁殖生态学的研究,特别是对鲻科鱼类的繁殖生物学、仔幼鱼生长、发育以及摄食生态学等进行有系统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加速了鲻科鱼类人工繁殖的进展。本文拟从繁殖生物学观点出发,对鲻科鱼类繁殖生态学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原产南美洲亚玛逊河流域的白鲳鱼已在浙江省驯养成功,并于1989年12月16日通过鉴定。据杭州市水产科研所四年来的驯养实践,表明它具有多方面的优异特性。首先是它食性广而粗,蛋白消耗少。不论动物性饲料或是瓜果皮、水陆草类等植物性饲料都要吃,甚至连一般鱼类不吃的革命草也能大量摄食。只要饲料中蛋白含量能有22%~25%,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逐渐成为该市主要污染源之一。文章以乐清市为研究对象.从畜牧养殖,种植耕作、水产养殖和农村居民生活产生的废物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该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并从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秸秆和农膜污染.农药与化肥污染、农村居民生活废弃物污染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该市农业面源污染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建立于1950年,是全国最早从事水产养殖专业技术研究的研究所。本所主要从事海洋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研究和开发,包括经济鱼类、虾类、贝类、藻类和海珍品的苗种培育、增养殖技术、病害防治、新品种引种繁育等应用开发研究。开发投入市场的主要产品有各种海洋经济动植物的苗种、水产育苗期系列药物、养成期系列药物、生物制品及多种水产养殖辅助剂,以及水产加工产品等。  相似文献   

17.
测定东洞庭湖区5种野生鱼类(草鱼、鲫鱼、鲤鱼、鲶鱼、黄颡鱼)的氨基酸营养成分,分析其氨基酸种类及比例,并对它们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测定5种野生鱼类蛋白质含量均较高,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合理,是人类理想的优质蛋白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地增加,人们需要的蛋白质的量也相应增加。因此,积极发展鱼类养殖业已成为国际上共同关心的课题。鱼类养殖的成功与否,最关键的问题取决于鱼类的营养状态。六十年代以来,营养生理学家广泛开展了对鲤鱼的营养生理的研究发表了许多学术论文,推动了养鲤业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其它鱼类养殖业的发展。现将鲤鱼营养生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作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海洋中所有供给人类蛋白质源的鱼类资源已被极度开发,20世纪后期,世界渔业总捕捞量年平均增长为零,可以预计,在资源恢复的相当长期间,依靠捕捞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水产品需求,可能性将很小。人类于是把目光转向可以在人工控制之下,保证提供足够数量和稳定品种的水产增养殖。  相似文献   

20.
《广东科技》2022,31(4):44-45
[院士介绍] 林浩然:鱼类生理学及鱼类养殖学专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经济动物研究所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水产养殖研究,系统而创造性地研究调控鱼类繁殖和生长的理论和技术,被尊称为"石斑鱼之父",其学术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光华科技基金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两项教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