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自晚清开始,我国不断引进的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丰富了国内儿童读者的精神食粮。但由于儿童文学的创作者、翻译者和读者群的相异性,使儿童文学翻译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翻译,所以在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应注意尽量译出“童味”;选词要简单;要善于将长句化短,这样才能翻译出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来。  相似文献   

2.
结合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在整体性、同一性和互动性方面的共性,通过对《奥兹国的稻草人》、《红色童话》、《橄榄色童话》、《伊索寓言》、《彼得.潘》等儿童文学中一些片段的翻译进行解析,分别从内容、形式及修辞手法等角度阐述翻译文本中儿童文学本身所蕴含的美,具体表现为译者不仅要通过词美、句美、意美来传达原文的含义,也使儿童本身成为构造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意义的一部分,表明重视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的不可或缺,把握美学与儿童文学翻译之间的共性并合理利用、加以发展,将是儿童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进程。  相似文献   

3.
赵国春 《咸宁学院学报》2012,(11):108+123-108,123
文学研究会在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引进方面曾取得较大的成就,丰富并影响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及发展。文研会在儿童文学翻译的选材、翻译方法及语言风格方面具有自身独特之处,体现出文研会“艺术为人生”的宗旨。在翻译目的的统领儿童文学翻译标准可根据需要适当作出功利性的改变,以满足儿童需要及时代期许。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性是文学的最重要的属性。因而也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属性。审美在儿童文学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儿童文学对于儿童创造思维的培养,健康情趣、爱美情感的陶冶和审美意识的开发是具有独特作用的。审美不同于美育,二者是不同的概念。发挥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要从儿童出发,激活儿童的审美器官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当前儿童文学翻译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儿童文学翻译应在理解儿童文学特殊性的基础上,以目的论为指导,做到措词简单、形象鲜明;结构简短,层次清楚;口吻稚拙,语气纯真,以达到为儿童翻译、真正为儿童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处于边缘领域,但鉴于儿童文学的翻译对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接受美学的理论可以用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由于儿童文学的读者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译者应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特殊性,创造出适合儿童读者的语体形式并重现儿童童趣。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语言虽是"浅语的艺术",但儿童文学翻译绝非只需浅显的语言那么简单,而必须使用儿童"听得懂、看得懂"的儿童文学语言。此外,儿童文学语言还有形象性、音乐性、简洁性及富有童趣等特点,因此翻译时须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才能使译文"信于内容,达如其分,切合风格"。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重视读者,把读者的接受放在首要地位。接受美学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使儿童的接受能力成为儿童文学翻译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从词汇、句法、修辞和文化四个层面探讨了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学是以成人作家为创作主体以儿童为接受主体的文学。这一界定显示了儿童文学的困惑和矛盾所在,即作者是成人而读者是儿童。本文试图从创作者和接受者两个角度说明这一矛盾的难以调和以及特殊之处,并指出这也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根本区别之一。  相似文献   

10.
将儿童文学划分为"婴儿文学、幼儿文学、童年文学与少年文学四个层次",主要理由有三点:符合儿童的四个年龄期;有利于儿童的鉴赏和作家的创作;符合儿童文学的发展规律。认为:四分法,给婴儿文学有了合理的地位,满足了广大婴儿及其父母阅读和欣赏需要,适应了广大人民群众重视早期教育的要求,完善了儿童文学的结构体系,明确了各个层次的文学特点和具体要求,也使作家创作作品更加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外来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大量译介的同时,应当注意译本的质量。从儿童读者群体的特殊性、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化功能,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的传输等三方面看来,有必要在儿童文学翻译中引入译者主体性。从《格林童话》的几个中译本中的语言使用、翻译选材以及文化传输等三方面来考证,译者主体性在儿童文学翻译中是确实存在的,并且有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被引入中国,但是译作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翻译儿童文学时要采用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应以目标语儿童读者为中心;忠实于原文文本;适当的采用直译、意译、省略删减等翻译方法,这样才能翻译出更受孩子们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从接受理论视角论茅盾的外国儿童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一生热爱儿童,翻译了许多外国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对他的译本和其他译本的比较、分析,总结出茅盾外国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特点是:注重儿童的心理和需要,照顾儿童的欣赏情趣,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保留原作的创作风格等.  相似文献   

14.
国内儿童文学翻译研究比较薄弱,运用语料库方法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更是少见.文章对国内外儿童文学翻译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以《海的女儿》任溶溶译本和叶君健译本为研究个案,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从句长、词类、标点等微观层面考察译者风格.研究发现:任译句子偏长,用词丰富;叶译句子短,叹号等标点符号频率高,感情丰富;叶译的类符/形符比低,词汇密度低,语言更简单,易读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儿童文学兴盛的时代,这一时期许多著名的作家都参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文学》月刊作为30年代的一个著名文学刊物,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文学》月刊的"儿童文学特辑"体现了30年代儿童文学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是文学翻译发端和大盛的时期,以中国人作为主体的儿童文学的翻译也肇始于此。目前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中国是处于边缘的位置,尤其是清末民初这一阶段,缺乏比较宏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历来是翻译领域中争议较多的话题,相应理论与研究亦不胜枚举。然而,儿童文学翻译虽然是文学翻译的一种,但在文学研究中长期受到忽视。以交际翻译理论为着手点,对赵元任经典译作《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谐音双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翻译虽然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但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而未按儿童所属的不同阶段进行分阶段研究。事实上,儿童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身心有着显著的差异。本文力求从目的论着手,研究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文学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已经历百年之路,每一个阶段都对应地出现了儿童文学的思潮或潮流。现实主义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主潮,但各个时期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却并非全是写实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反而是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温情主义相结合的那一部分。温情主义萌芽于五四时期,显现于新时期,它与对童心的自觉呵护、与童心的友善对话、对儿童生活的温情注视及对童年的诗情想象与构建密切相关,也影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儿童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20.
方卫平是当代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批评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在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界引起广泛关注。方卫平从儿童文学的学理角度出发,形成了自己的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从本质、创作、构成、接受、批评等多维度阐释和把握了儿童文学的内涵;从中外儿童文学史论的角度着眼,修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和《法国儿童文学导论》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