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书名称出周礼,周礼地官有保氏。只有总目无细目,细目出于西汉时。汉儒首次把六书,释作六种造字法。总括三家班郑许,大同小异用班许。许慎用功最勤恳,剖析万字著说文。总结六书使人们,认识汉字规律性。象形指事和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四体二用要分清,前面四体要牢记。象形通过描实体,表达词义来造字。日月禾鸟州瓜果,又分独体与合体。特征简约和典型,整体局部都可以。指事是用指示性,表示概念和事物。象形指事各表示,具体事物和概念。象形是用写实法,指事往往用象征。指事三类独加变,上下本来片夕派。抽象符号表语词,局限…  相似文献   

2.
“華”字的古体字是“ ”,象形字。其中“ ”是花的象形,由几个花瓣组成;下面的“亏”是草木发芽破土而出。“ ”是草木之花,后来隶化而加上了义符“ ”。更可以说明它的本义是花。  相似文献   

3.
借虽然没有新增文字形体,却使一个原无字形可表达的语词固定地有了一个书写符号。从文字记录语词的原则来说,它是一种造字法。假借字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克服表意字和记号字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困难。许慎《说文》对“假借”的定义,“本无其字”指的就是客观造字要求。“依声托事”则是为语词寻求书写符号的主观认知过程。假借字的含义,与其本义可以有联系,但关键在“依声”。假借字的使用,既突破固有的象形表意的方法,解决了语词字符的文化交流需要,也节制了字符的数量膨胀,开辟了以语音为线索记录语音的新途径。在汉字发展史上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清抄宋蜀刻本《张说之文集》三十卷,是海内仅存孤本,因此,少有人知。其中有三个字,其形不见于古今字书。经研究,“”应是误写,“”是异体,“”或为唐宋人新造字。  相似文献   

5.
“女”字初文阐释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字初文的本义是对女性形体的客观描摹。这是先民“近取诸身”象形造字的典型方法。从卜辞里地名和女性的形声字特别多,可以推知形声字初起当在母系社会时期。借助现存最早的甲骨文来认识,可以证明“女”字初文并没有歧视女性的观念存在。在甲骨文中,“女”常常代替“母”字或二者通用,“母”字也是“女”字加两点而形成特指的。“女”作部首,造字众多,指事广泛,且有审美价值,如“姓”、“好”、“后”,足见女性在造字之初相当活跃。夫权制出现以后,男尊女卑的观念支配下,人们又造出一批表奴役、歧视、邪恶的“女”旁字,如“妖”、“奸”、“妒”、“婪”等,这属于文字增殖现象。我们不应本末倒置,以繁衍的文化造字来理解“女”字初文,认为先民造字时就具有贬低女性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6.
本从民族学角度探究中国古历法-“十二地支”的历史渊源,得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其本来字符号,即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绵羊、猴、鸡、狗、猪”十二兽的象形刻划,属诺苏(彝族)古象形,并非甲骨,并非甲 骨、金的借用。“十二支”纪年纪日属诺苏先民的智慧,后人不仅传承了这一特殊的化概念,且亦保沿用了本来的字符号。  相似文献   

7.
对传统的六书理论加以提升,可得到两种基本的运行机制:象意与象声。深层分析,二者都遵循二合性原则。但象意本身就包括了意指性二合和结构性二合。从构字的角度,可以说指示、象形是独体,形声、会意是合体。  相似文献   

8.
“国中之国”问题是关乎国家安全利益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大问题。笔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当今中国仍存在着的冠有“国”字称谓之政权组织的分析研究。得出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国中之国”都不是现代国际法语汇中的“独立国”,更不是相对中国而言的所谓“外国”。它们或为中国改朝换代时遗留的“残存国”,或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缔造时期的“并立国”,或为中国巩固时期的“藩属国”,全部都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结论。有力批驳了“台独”、“疆独”和“藏独”谬论,阐明了台湾、新疆和西藏自古就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9.
“()”、“()”、“()”是在象形符号“()”上附加指事符号“一”、“二”、“三”构成的指事字,就是甲骨文“()(继)”。  相似文献   

10.
对奉节古老县名鱼复,历来有各种解释,有民间传说,也有专家解释,专家说法各异,有鳇鱼至此返洞庭说、免除徭役说、鱼凫巴人说、象形鱼肚说。本文根据鱼复中“腹”字变为“复”,探索“腹”的含义,认为“鱼腹”县名是指这里鱼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说《说文》中“个”字“宋”字陆忠发个、宋二字,是《说文解字》一书中非常特别的字,个字见于唐本《说文》,而今本无之。来字,许慎释其义为“居也”,此义不见于历代传世文献,连甲骨文中也找不到此义的用例。个、宋二字,可以看成为《说文》研究史上的两个谜。本文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会意字构件的性质、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隐性构件——“关系位”的分析,对“会意”特点从根本上给予揭示,同时利用这些特点把会意字和合体象形字、指事字、形声字区分开来,澄清会意与其他几书之间的漫混之处。  相似文献   

13.
杨善红 《工程与建设》2011,25(5):637-638,641
兴川大桥是岷江源头上的第一座桥梁,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境内,是西往黄龙、东往九寨沟、南往成都的交汇点。该桥为三塔三跨地锚式斜拉桥,是以“兴”、“川”二字为形,以“同舟共济”为意,并结合地方特色风情而建设的象形桥梁,充分表达了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许君述贾侍中说字疑义举例朱季海大徐本《说文·部》:“,前顿也。从声,贾侍中说。一读若,又若郅”,《唐韵》:“北末切”。此字篆文作,段玉裁云:“,普活切,隶变作”(段《说文》“,行貌”字注,此篆有误,段不能正;然以为之隶变则是也...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文学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为情造文”等等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所以说,中学语文教材每一篇文章都是有“情”之物,或直抒胸臆;或借物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就许慎关于形声和转注的界说粗略地谈谈看法。 《说文·叙》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段玉裁注云:“事兼指事之事象形之物言,物亦事也。‘名’即‘古曰名,今日字’之名。譬者,谕也;谕者,告也。以事为名谓半义也,取譬相成谓半声也。江河之字,以水为名,譬其声如工可,因取工可成其名。”这一说解似乎已成定论,今人亦多奉之为圭臬。  相似文献   

17.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对网络流行语“固”字进行分析,主要论述古今“囧”字存在的象似性。在形义上,“囧”字的重新释义采用了古人相同的象形造字法,可见象似性在“囧”字的演化中一直存在,具有历时性;音义上,“囧”字的古今音义之间都存在着象似性理据现象,以音同为先决条件来揭示词源,推索词的命名意义,这是基本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此外,通过概念整合理论进一步揭示了网络新词“囧”词义演变的内在认知机制及其动因。  相似文献   

18.
面向对象的Petri网方法及其在甲骨文编码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面向对象的Petri网方法,给出了OOPN的基本定义,图形和语言表示;并运用面向对象Petri网方法研究甲骨文象形码的编码原理,将每个甲骨文字做为一个对象实例,运用面向对象Petri网方法,对甲文字根对象进行聚类,形成凶,从而得到每个甲骨文字的编码。  相似文献   

19.
释“面”     
“面”字的甲骨文的形体为人头的左向侧面状,所以仅见其一只眼睛。《说文》“面”的小篆形体已有讹变,故《说文》对“面”形体的分析不确。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说文解字》中"多形字"共64个。学术界对"多形字"的认识看法不一,有人肯定其存在的合理性,有人则反对。我们认为"多形字"是不存在的,《说文》对"多形字"的分析存在错误,许慎将本是象形、会意、形声字(一形一声)的字错析成了多形字,这是由《说文解字》成书的时代局限性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