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中国海洋战略的特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权”论的思想一直深深影响着西方大国的外交战略。对于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国而言,制定理性的海洋战略也是非常必要的。中国的海权不是海上霸权,而是有限海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性质是中国海权特殊内涵的根本原因。中国海陆复合型的地理特点又是决定我们只能是具有强大海权的陆权国家,这是中国海洋战略特殊性的现实原因。中国一向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为解决海洋争端的原则,这是中国海洋战略特殊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方的目标是要求日方承认钓鱼岛主权存在争议,因为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一直否认钓鱼岛主权归属存在争议,这实际上是推翻了1972年周恩来总理和田中角荣首相之间达成的默契,以及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时邓小平和园田直外相之间达成的默契,即双方都在主张自己主权的情况下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在此之后,日本也一直不同意在钓鱼岛附近搞共同开发。  相似文献   

3.
南海:共同开发大步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海岛屿主权归属与海洋资源开发,是南海争端的两个核心问题。鉴于主权争端相对复杂、各方争议较大,中国政府自1986年以来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该主张对于争议各方互利互惠、求同存异、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解决南海争端最现实也最有效的办法,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相似文献   

4.
钓鱼岛问题由来已久,中日双方各有主张。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时,周恩来总理与田中角荣首相就钓鱼岛问题"留待以后解决"达成共识。1978年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时,双方就钓鱼岛问题"搁置争议,留待以后解决"达成默契。邓小平先生当时说得很清楚:"实现邦交正常化时,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个问题。这次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我们双方也不涉及。我们认为,谈不拢,避开  相似文献   

5.
江新凤 《世界知识》2008,(14):27-29
东海海域划界争端是大陆架主权之争和安全利益之争。中国主张以冲绳海槽作为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分界线,而日本主张以等距离“中间线”与我平分东海大陆架。这样,日方主张的“中间线”以东、冲绳海槽以西之间的大陆架成为两国大陆架主权争夺的争议区域。  相似文献   

6.
《世界博览》2014,(1):92-92
10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中说:“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耍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7.
冷战期间日本承认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冷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开始介入南海争端。新世纪,为维护其海上“生命线”安全的需要,保障其经济利益,争夺地区主导权并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和东海划界问题上牵制中国,日本开始介入南海争端,其战略措施有:舆论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合作并进一步巩固日美同盟,包括拉拢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日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战略关系;从军事战略上谋划介入南海地区。日本介入南海争端意图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阻遏中国走向海洋的步伐,严重地威胁中国领海主权的完整。在解决南海争端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日本因素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亚太:海上力量谁争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与海洋有关的经济利益的增加,以及一些国家之间岛屿主权归属问题和海洋权益争议的日趋激烈,海洋对亚太国家军事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海洋的军事战略地位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9.
时事概览     
<正>普京访问日本领土问题仍无突破2016年12月15~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日本。这是普京时隔11年再次访日。普京此行首日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家乡——山口县长门市与其就两国争议领土等问题举行首脑会晤。第二日转至东京围绕日俄经济合作再次举行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启动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共同经济活动磋商,但在争议岛屿主权归属问题上未有突破  相似文献   

10.
南海风云:动态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明 《世界知识》2010,(11):14-20
抢在最后期限之前借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案抓紧瓜分南海岛礁与海域、极力引进外国公司参与南沙海域的油气资源开发、为争夺南海海域主权而加强沿岸的舰艇部署、包括美国在内的区域外大国也在介入……南海问题近期以来渐趋激化。我国积极倡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十多年来的实际状况是,争议没有搁置,开发没有共同。资源都被别人开发了,中国没有得到任何利益。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5月10日,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光电研究中心主任David Payne爵士教授到中央民族大学开展合作交流.黄泰岩校长,宋敏副校长,理学院院长王义全等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黄泰岩校长首先致辞,感谢Payne爵士来我校访问,希望双方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在联合培养本科生、青年人才培养引进、科研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并表示学校将全力支  相似文献   

12.
徐青 《世界知识》2012,(16):20-22
就在今年7月保钓运动再次掀起高潮的时候,7月19日,台湾媒体报道了有关台湾民众是否支持两岸在钓鱼岛主权争议上携手合作的民调结果:受访台湾民众"半数支持两岸合作保钓"。对此,台湾"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发言人重申,钓鱼岛是"中华民国"的领土。在此前一周,这位发言人已向媒体说明,台湾当局的立场很清楚,"中华民国"坚持主张拥有钓鱼岛列屿及南海主权,"不可能与中国大陆共同处理相关  相似文献   

13.
唐奇芳 《世界知识》2014,(17):30-31
2014年8月1日,正在越南访问的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宣布,日本将向越南提供六艘巡查船以及设备,以帮助越南加强海上执法力量。这是日越两国不断加强的海洋安全合作的又一次集中体现。海洋安全合作在日越关系中日益突出近来,尤其是进入2014年,海洋安全合作已经成为日越关系中最突出、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在日越两国的高层互访中,几乎所有场合都会提到海洋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14.
海洋意识是沿海国家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分析认为我国公民海洋国土意识薄弱,对海洋价值认识不全面,导致海权意识不强.落后的海洋意识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与和平崛起的重要因素.提出应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公民海洋意识培养;通过海洋国情宣传,增强公民海权意识;通过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事业和制定长期的海洋发展战略引领公民海洋意识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海洋观.  相似文献   

15.
横亘于日俄两国之间的“北方领土”问题一直久拖不决,其原因一是由于双方对“北方领土”问题的解释各执一词;二是囿于国内民族感情以及政治斗争的需要两国政府均采取不妥协的强硬立场,并且周边复杂的大国地缘政治结构对日俄双边关系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牵制。为打破日俄关系在“北方领土”问题上的僵局。“搁置主权、共同开发”北方四岛的中庸之道,是解决日俄“北方领土”问题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16.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近代美日对台湾的觊觎,今天美日“以台制华”政策及美国全球战略和亚太地缘战略,无不基于台湾地缘战略的重要。台湾是中国海防的前哨,是进出太平洋的瓶颈,是中国维护海权利益的基地和发展经济的海上生命线。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最终统一,是中国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13,(8):8-8
日《外交蓝皮书》主张增强日美安保体制威慑力 日本4月5日出台2013年版的《外交蓝皮书》,对朝鲜导弹与核开发以及中国反复进入目本领海表示强烈关切,并指出要提高日美安保体制的威慑力。日本的2013年版《外交蓝皮书》认为,朝鲜的导弹与核开发是”对地区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威胁”,表示将与美韩等有关国家密切合作予以应对。关于日本和中国存在主权争议的“尖阁诸岛”(中国钓鱼岛)问题,蓝皮书认为其中“不存在需解决的领土主权问题”,并称中国进入日本领海、进行雷达照射是“对领土、领海和领空的威胁”。同样的情况也包括日本所谓”竹岛争端”。  相似文献   

18.
阿根廷与英国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争议由来已久.1982年阿根廷发动马岛战争遭遇失败,加尔铁里政府下台,阿根廷恢复民主制度,开始谋求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马岛主权争议.马岛主权争议具有双方争夺资源能源等深层次原因,马岛问题及马岛战争对阿根廷内外政策乃至拉美局势等产生深远影响,阿根廷政府推动解决马岛问题的主要做法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9.
1941年5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就提出:“在尊重中国主权与遵守政府法令的原则下,允许任何外国人到边区游历、参加抗日工作,或在边区进行实业、文化与宗教的活动。”1944年8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外交工作指示》中又指出:“在经济方面,在双方有利的原则下,我们欢迎国际投资与技术合作,我们首先要求国际工业合作委员会的继续合作。”同时还指出:“我们应一方面加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而不是排外,另方面要学习人家长处,并善  相似文献   

20.
外交小灵通     
正(摘自外交部网站)【中国和印尼举行副总理级对话机制第五次会议】4月26日,中国印度尼西亚副总理级对话机制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杨洁篪和印尼政治、法律和安全事务统筹部长卢胡特共同主持。双方同意,积极对接两国发展战略,持续推进铁路、电力、矿业、航天、农业、渔业等领域务实合作;深化在防务、反恐、禁毒、执法、网络等领域安全合作;加强海上合作,建设相互尊重、互利互惠的海洋伙伴关系。【杨洁篪会见哈萨克斯坦外长伊德里索夫】国务委员杨洁篪在4月29日的会见中表示,中哈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希望双方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