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是基本的区域分异规律。自然界地理区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自然地带是区域分异规律——地带性规律的具体表现,也是自然地理区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划分自然地带是认识和探讨区域分异规律——地带性规律的主要手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规律是基本的区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区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①。自然区是区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规律的具体表现,也是自然地理区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划分自然区是认识和探讨区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规律的  相似文献   

3.
小知识     
《大自然》2014,(6):27-27
<正>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分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之间带有普遍性的地域分异现象和地域有序性。一般认为,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包括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及地方性规律。  相似文献   

4.
地球表面的各个地方都处于一定地带位置,一般来说各地的地理环境都具有那个地带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程度地受这种或那种非地带形的影响。因此,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并不都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它们有的既可分布在较低纬度,也可分布较高纬度;既可在一个地带性自然带存在,又  相似文献   

5.
该区位于疏勒河中游。自然地理地带位置是东疆间山盆地戈壁省(自然省)。这里广泛地分布着暖温带荒漠—棕色荒漠士;具有倾斜地形、第四纪疏松沉积物、干燥气候、荒漠土壤和少量地表径流。区内地带性自然条件(热量、湿度、土壤、植被等)基本上是单一的。而景观分异是在非地带性因素(地面物质、风、水文地貌和地下水地球化学过程)的作用下进行的,所以,这里分为三个景观区。根据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性质,形成了完整的自然区域综合体。1.南部景观区该区是在地质—地貌和地面组成物质的基础上划分的。因为景观分异是在非地带性洪积物(砾石)主导作用下进行的。形成荒漠岩漆。范围内广泛地分布着石膏棕色荒漠土、稀疏的荒漠植被。例如白刺(Nitraria Schoberi);普氏麻黄(Ephedra Przewallskii);沙拐枣(Coligonum mongolicum);红砂(Hololachne Soongarica)。以及弱矿化度地下水。这样,该景观是在非地带性组成成分作用下发生的,具有石质荒漠景观特征。2.中部景观区该区风力切割甚盛。到处都能看到大面积的细沙和粘土。区内草甸草原植被占优势。广泛地分布着盐渍土、草甸土和沼泽土。地下水矿物质简直很重。景观形态综合体是多种多样。所以具有荒漠草原景观特征。3.北部景观区区内残积—洪积物占优势。植物区系中的种很少。复盖着灰棕色荒漠土。无地表径流。属于砂砾质荒漠景观。现代景观的形成,是以地带性热水条件为转移。如果砾石是南部景观区的主要组成部分,那么,它具有戈壁(砾石)景观特征;如果中部景观区是草甸草原植被占优势,那么,这里具有荒漠草原植被外貌。这三个景观区的划分是以景观的个性特征为基础,反映在复杂的景观形态综合体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相互共轭是很明显的。即它们是成因综合体。这些景观区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统一体。具有空间上的不重复性,形态上的异类性和质的个体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动物群地域分异因素基础上,按空间尺度大小和分异因素的差异将陆地动物群划分为大陆性、区域性、地方性三种尺度分异规律,地带性经度省性、地带段性、地区性、垂直带性、系列性、微域性七种类型的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地带性观点分析,认为澳大利亚大陆西部自然植被分布以地带性表现明显’但在局部地区有非地带性干扰;东部以非地带性特征为主,但垂直带谱的基带仍显示地带性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科学世界》2005,(12):79-79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是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由于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原因的影响,地球产生了许多奇特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奇观。本书撷取自然界的奇美胜景,为读者打开一扇启迪智慧、探索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索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规律,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下文简称“广西”)378个乡村旅游地为研究样本,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冷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系统研究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特征、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广西乡村旅游地类型、等级的区域分异特征明显。(2)广西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核密度差异较大,呈现多核心集聚分布格局,乡村旅游地发展冷热点区域分布失衡,表现为“两翼冷,中间热”特征。(3)广西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结果,旅游水平、资源禀赋作为核心拉力,宏观政策、经济水平作为核心推力,影响较大;自然环境作为次要拉力,市场潜力作为次要推力,交通可达性作为阻力因素,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四川是山地、高原、丘陵占绝对优势,平原面积狭小的区域;在进行自然区域划分时,应在充分考虑地带性因素(生物、气候)的作用下,着重以非地带性(地质、地貌)为主。这样,才能正确反映四川自然地理综合体分异的真实情况,这在全国和省级的综合自然区划中也是一个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受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异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针对贵州省内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4类自然保护地,综合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与其余3种自然保护地在数量的空间分异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异,但4种自然保护地在面积的空间分异特征上均表现出离散化分布的特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相同影响因素的解释力在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上差异较大,在数量上主要影响因素呈现出趋异性,而面积上主要影响因素则呈现出趋同性.任意2个影响因素交互后其解释力均增强,交互的特征呈多维度复合影响的态势.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功能定位的差别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呈现出趋异性和趋同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基于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将可达性分析与地统计分析相结合,研究浙江省2014年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浙江省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总体较高,但空间不均衡特征显著,大体上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集聚分布特征明显,东北部平原地区高水平集聚,西南部边缘山区低水平集聚;公共服务设施综合水平与人口分布空间相关性较强,大部分人口分布于等级较高的地区.地形地貌区域分异对浙江省公共服务综合水平的地域差异起基础性作用,以人口规模和收入水平为主导的需求因素驱动公共服务综合水平空间分异,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水平和供给能力共同影响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以区域投资和公共服务支出为代表的政策制度因素也会诱导公共服务水平空间不均衡.本文从可达性视角综合测度了区域公共服务的不均衡特征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关系,可为促进区域之间的社会公平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自然灾害的地域空间分异,主要遵循水平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规律与垂直地带性规律.水平地带性主要影响以至控制不同的灾害类型,非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则主要影响各种灾害的成灾强度.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河南省自然灾害三维分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鸟类在吉林省分布的基本区域分异规律,继全国动物区划,对吉林省鸟类进行了区域划分:共包括两个鸟类地区,两个鸟类地带,8个鸟类区和42个鸟类群。此外,对鸟类区划的目的(乙心)义,原则与方法以及区划的等级单位系统等,作了一般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动物分布规律性问题,是动物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也是动物地理区划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动物的迁移性和生态可塑性,影响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中国自然地理——动物地理》对我国动物区系的区域分化与地理环境的变迁、动物分布型与动物的区系,以及我国自然条件与动物群落的分布,作了全面论述。本文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原理和历史的  相似文献   

16.
气候的纬向地带性,关键是与“纬”相关联的内在的地带性特征——在一定的纬度范围之内,太阳能与大气环流的地带性分布,具有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的特征.而不是外部形态上的“带”状.无论低纬地区、中纬地区和高纬地区,气候的纬向地带性都是很显著的.全球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是全球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纬向地带性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数量化理论Ⅰ研究克山病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首先按网格法把全国分为3825个基本评价单元,并按网格中心法进行评价要素的空间匹配。然后把地理环境特征简化为47个类目,用主因子分析法确定统一的病情指标,最后通过电子计算机,用数量化理论Ⅰ分析克山病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定量角度论证了我国克山病的分布与地带性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了黄土堆积和中生代陆相沉积在克山病分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五台山区的磁铁矿区域时空分布与成矿特征、铁矿沉积旋回与形成地质背景、铁矿成矿古地理环境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本区条带状磁铁矿的分布规律和成矿机理进行了研究,指出五台群磁铁矿的形成受火山活动沉积旋回和区域构造控制,探讨了区域性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的古地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以福州市为研究区域,按照地名反映出的自然及人文特征进行统计分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地名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与人类景观类地名的空间分布非随机且呈显著的集聚模式,形成“中部高、外围低”的核密度分化特征;对地名空间分异的影响程度从高到底排序依次为文物古迹数量、人均GDP、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年均降水量、坡度与路网密度;地名的空间分异受到自然生存环境与社会人文活动的综合约束作用,其中,文物古迹数量与人均GDP的交互占据主导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鹰潭市行政村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法、分类及分析与综合法等研究方法,对行政村名所体现的地理要素特征进行研究,探索其地名命名的规律方法,归纳命名原则,讨论其地名的文化属性和自然属性在江西鹰潭历史上的重要性.通过对鹰潭市三县的475个行政村的地名分析,反映了地名的典型特征是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依照地名所反映的信息将地名的划分方法分为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两大类,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因素对村级地名形成的影响,进而认识在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的作用下,鹰潭市行政村名的空间分布特点和规律,所得结论可为促进区域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