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少儿科技》2012,(10):35-35
开学了,莉莉成了一名初中生。可她最近比较烦,同学们见了她,有的对她指指点点,有的起哄让她请客,因为她的照片被印在了大家用的课程表上。 这得从两年前说起。可爱的莉莉一直是大家眼中的“小公主”,住在对门的马叔叔开了一家文具公司,两年前和莉莉爸爸商量,想使用一些莉莉的照片,让莉莉做公司的形象代言人。莉莉爸爸虽然高兴,但担心时间长了会影响孩子成长,就和对方签了两年合同,注明有效期到今年2月。  相似文献   

2.
戊戌变法失败后,不少立宪派变成了革命派,即使那些仍然坚持君主立宪者,对革命派的态度已开始发生变化,多了一些同情和包容。在国内外压力下,西太后被迫搞假立宪改革,然其大权在握,不能取信于立宪派。光绪帝死后,立宪派无君可忠了。宣统小皇帝继位后,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局面并未发生实质的改变.激起了立宪派的不满。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改变了自己的政治立场,放弃了一贯坚持的君主立宪的主张,加入了革命洪流,积极参与推翻清王朝的斗争,为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前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吴延生 《科技信息》2011,(33):I0122-I0124
全国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是目前国内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为了能大面积提高英语考试成绩,减轻师生复习负担,验证该教学法的复习效果,在我校八年级的九个普通班中选取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重点班中选取一个班作为对比班,严格按照该教学法的实验要求,针对期中、期末复习开展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复习效果。实验班学生成绩普遍得到了提高,培养了一批学优生,减少了学差生,激发了学习热情,减轻了学习负担,提高了复习效果,培养了学习兴趣。本轮实验再一次证明,该教学法是一种高效、快速、易操的科学日常复习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地震波阻抗反演的精度,提出了一种结合了混沌和遗传思想的混合粒子群算法。算法在搜索初期,加入了混沌思想,使算法具有了遍历性。在粒子更新过程中,又加入了选择、交叉、变异思想,增强了粒子之间的联系和粒子的多样性,使算法收敛速度更快,更容易跳出局部极值。针对模型对该算法进行了测试与对比,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反演精度上明显优于传统粒子群算法; 对算法的抗噪性进行了分析,在模型中加入15%噪声时,虽有一定误差,但符合度依然较好,表明本算法具有一定的抗噪声能力; 最后将算法用于实际地震资料,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表明本算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泥泥 《世界博览》2009,(4):86-86
我自年轻时便在外上学,甚少有时间在潮汕老家。后来远走越远,在法国呆了些年。我早已经习惯了在异乡的生活,可是在夜晚辗转反侧,难免要想起的,是家乡菜。蚝仔煎,菜头果,果条汤,在那些难熬的夜晚,总要克制自己不去想象太多。有人说,中国人唯一难以改变的,是他们的中国胃。出了国门总算亲身体会了这句话。我当时想,要是我们坚贞的战士被抓了,不用火刑老虎凳,天天给他吃奶酪干面包,就是不给吃中餐,保管这么折磨上一段时间他就不得不招供了。  相似文献   

6.
针对道路噪声主动控制系统中,冲击噪声引起的鲁棒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对冲击噪声的主动控制方法。首先,进行了道路噪声采集试验,选取了4个最佳参考信号位置,并采集了道路冲击噪声的数据。然后,基于多通道自适应滤波算法,提出了归一化多通道自适应滤波算法和符号算法相结合的冲击噪声主动控制算法。其次,基于提出的冲击噪声主动控制算法,搭建了道路噪声主动控制系统仿真模型,使用采集到的冲击噪声信号和加速度信号进行了仿真分析。最后,使用选取的4个加速度信号和1个扬声器,控制驾驶员处的道路噪声,进行了道路冲击噪声主动控制试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与原有算法相比,该算法的稳定性和降噪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惠琴是一所学校的音乐教师,身材高挑匀称、脸蛋漂亮的她最满意自己的就是白晳无暇的皮肤,但是至从她怀了孩子后,一块块黄色的斑冒了出来,脸上的皮肤也不像以前那样白了,变得乱七八糟,简直成了“黄脸婆”。爱美的惠琴非常着急,用了祛斑的化妆品,有的完全没效果,有的虽然有一点效果,但反弹快而且使皮肤的抵抗力也降低了,皮肤变得又薄又敏感。惠琴最后不得不求助于皮肤科的医生,医生告诉她,这是黄褐斑,必须进行系统地治疗方可见效。  相似文献   

8.
明代中后期,消费凸显奢靡之风。尽管它冲击了封建礼制,有利于当时服务业与文化的发展,诱发了鲜活有力的新思想的萌生,但是它奔迟滞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发展。消费奢靡诱发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使社会经济畸形发展,导致了重财重利的社会风:气,助长了统治阶级的贪欲,激化了阶级矛盾,是明代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把生活引入课堂,改变了原有的课堂结构,为学生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促进了他们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改变了机械、粗糙、繁琐的复习与练习方式,拓宽了他们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催生了课堂结构的变化,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0.
放下的包袱     
《科技智囊》2011,(8):I0046-I0046
有一对兄弟,他们的家住在80层楼上。有一天他们外出旅行回家,发现大楼停电了!虽然他们背着大包的行李,但看来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就爬楼梯上去!他们背着两大包行李开始爬楼梯。爬到20楼的时候他们开始累了,哥哥说:“包包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包包放在这里,等来电后坐电梯来拿。”于是,他们把行李放在了20楼,轻松多了,继续向上爬。  相似文献   

11.
复合剪力墙结构设计计算模式的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试验基础上,阐述了如何应用复合剪力墙的弯曲开裂强度,腹剪斜裂缝开裂强度,极限抗弯承载力、极限抗剪承载力以及极限抗滑移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进行复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计算,从而设计出合理的复合剪力墙结构。  相似文献   

12.
李真  程立平  李卫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3):10080-10085
摘 要 碳纤维复合材料逐渐大量应用于大型民机机身设计,本文通过分析和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复材机身单曲率壁板在剪切载荷下的失稳及破坏特性。采用先进的大型机身壁板试验设备完成单曲率壁板的剪切载荷试验,得到壁板的失稳模态和失稳载荷、破坏模式和破坏载荷。采用不同边界的工程方法和有限元特征值方法研究了机身壁板的剪切失稳特性。采用剪切张力场分析方法研究复材壁板的剪切破坏特性。最后通过试验结果完善了剪切失稳分析方法,验证了剪切张力场分析方法,为复材机身壁板的设计分析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双层钢板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盐城广播电视塔实际工程中剪力墙的构造形式为基础,通过九个缩尺试件,研究不同构造形式的双层钢板内填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在常轴力和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刚度变化特征、破坏机理与破坏模式、抗震性能和极限承载能力.分析了墙板的高宽比、轴压比、钢板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对双层钢板内填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受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钢板内填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能够充分发挥钢板与混凝土材料各自的优点,是一种良好的抗侧力构件.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At present,there are two kinds of thermalinsulation methods for external walls,i. e.,external or internal insulation of the external wall.These two methods have no relation between thethermal- insulating layer and the structural layer ofthe wall. The thermal- insulating layer isafterwards glued to the structural layer of thewall,which makes construction complicated andthe thermal- insulating layer is easily damaged orfalls off.Italso brings difficulty to the interior andexterior tr…  相似文献   

15.
自然对流边界层非线性稳定性问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对流边界层的稳定性由浮力振型失稳开始,并随着浮力振型的湍流化进入非线性阶段,与此同时,无粘性振型在外层开始失稳。实验结果表明,修正格拉斯霍夫数(Grashof) G>100时,浮力振型破碎并在最大速度点附近形成湍流层;当G>170时,外层无粘性振型湍流化而近壁层的粘性不稳定性开始失稳,形成中层-外层-内层三种流动不稳定机制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型高强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受剪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高强混凝土剪力墙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同时不削弱墙体的刚度和承载力,提出了双钢板高强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无暗柱型与方钢管暗柱型两种双钢板高强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模型,分析了高宽比和轴压比对这两种组合剪力墙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并对外侧钢板与混凝土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高宽比的减小,这两种组合剪力墙承载力和弹性阶段刚度明显提高,破坏形态也由弯曲破坏向剪切破坏过渡.随着轴压比增大,无暗柱型组合剪力墙承载力下降,延性降低;方钢管暗柱型组合剪力墙承载力和刚度变化不大,延性呈下降趋势.设置方钢管暗柱可以加强对墙肢的约束,有效提高双钢板高强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承载力和延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 Modificd Compression-Field Theory 和三组基本方程(平衡方程,相容方程,本构方程)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连梁的受剪特性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推导出跨高比小于2. 5的剪力墙连梁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公式的适用条件。为完善规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摩擦型高强度螺栓在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中的适用性,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推出试件和简支梁试件的有限元模型。在试验结果验证模拟可靠性的基础上,研究了螺栓预拉力、螺栓孔径、混凝土强度和螺栓强度等因素对单个抗剪键及整体组合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抗剪键的受力过程分为摩擦、滑移、承压和破坏四个阶段;螺栓预拉力、混凝土强度的增大有利于提高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极限承载力和承压抗剪刚度,较大的混凝土孔隙显著降低了螺栓抗剪刚度;提高螺栓预紧力或提高混凝土强度均可增强钢与混凝土部件的组合作用,相反,在抗剪连接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螺栓等级导致界面刚度分布不均,不利于滑移控制。  相似文献   

19.
In the present study, an Al/Cu/Mg multi-layered composite was produced by accumulative roll bonding (ARB) through seven passes, and its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The microstructure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plastic instability occurred in both the copper and magnesium reinforcements in the primary sandwich. In addition, a composite with a perfectly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copper and magnesium reinforcing layers was produced during the last pass.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ARB cycles, the microhardness of the layers including aluminum, copper, and magnesium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sandwich was enhanced continually and reached a maximum value of 355.5 MPa. This strength value was about 3.2, 2, and 2.1 times higher than the initial strength values for the aluminum, copper, and magnesium sheets, respectively. Investigation of tensile fracture surfaces during the ARB process indicated that the fracture mechanism changed to shear ductile at the seventh pass.  相似文献   

20.
首先对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中的钢板进行了屈曲理论分析,对核心受约束混凝土进行了受力分析.以北京中国尊核心筒结构底部剪力墙为原型,进行了1/4缩尺模型的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试件和内置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轴压性能试验,对比分析其荷载--位移曲线、轴压承载力等.考虑到钢板屈曲对钢板轴压承载力的影响以及受约束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提高,提出了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轴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与应用其他计算方法计算得到的试验试件的轴压承载力相比,本文提出的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最高.结合其他文献中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轴压性能试验的相关数据进行验证,表明利用本论文提出的计算公式得到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