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是一种有效确定并控制工程碳排放量的方法。基于PKPM系列软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对合肥市某拟建公共建筑工程划分了碳排放计算边界并构建了计算模型,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进行8个关键参数的建模计算与敏感性分析以得到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从而制定减排措施,为类似公共建筑工程综合设计与施工提供碳减排的借鉴和依据。结果表明:建筑的运行阶段是碳排放量最多的阶段,其次是建材生产阶段;工程项目运营管理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利用程度、绿色电力使用率是影响该公共建筑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现浇钢筋损耗率、装配率,最后是绿地率、再生粗骨料率。  相似文献   

2.
以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过程为研究对象,从能源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安全防护、绿色管理、施工技术5个维度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提出基于COWA-灰色定权聚类的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水平综合测评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兰州新区某装配式项目具体施工过程,通过计算综合评价值确定该项目绿色施工水平为良好,评价结果和实际施工情况基本相符,可为类似项目绿色施工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精确地评价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考虑到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特点,以人员、材料及设备、技术、管理和环境5个方面为视角,构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确定各变量的路径系数,计算指标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项目的 施工安全风险等级较高,评价结果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符.所建模型能较好地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量化指标间的相互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加精确合理,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质量风险因素,需要对综合质量风险进行评估。首先本文立足于项目实施阶段,基于设计采购施工(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 EPC)总承包商视角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质量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将三角模糊数引入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综合风险评价值到各风险等级的距离确定项目的综合风险程度;最后结合某项目进行实例分析,评价结果为风险低,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阶段质量风险管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装配式绿色施工评价是一项多目标且复杂的问题.为了量化装配式绿色施工,及时发现薄弱环节,针对此研究目的,首先从资源节约与利用、环境保护、技术措施、管理水平四个方面构建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细分成18个二级指标.其次采用AHP主观赋权和熵权法客观赋权的组合赋权方法计算指标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项目进行等级判断.最后以青岛市某项目为例对模型的科学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证明基于现实条件对装配式绿色施工进行评价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克服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各指标耦合性效应、指标难以量化等特征对项目管理人员难以借助传统数理方法对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做出科学评价的难题,构建基于C-O WA算子与物元可拓模型的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评价模型.首先,依据前人研究经验确定了由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C-O WA算子对专家打分情况进行了重新排序,削弱个别极值效应;最后,利用物元可拓模型对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日照市工程实例分析,评估了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等级为"中",与项目实际效益相符,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研究表明,基于C-O WA算子与物元可拓法的模型可以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评价,有利于综合效益提升和建筑工业化进程发展.  相似文献   

7.
住宅建筑在施工阶段因使用机电设备耗用大量的能源,会产生大量碳排放,阻碍了建筑行业的低碳化发展.住宅建筑施工阶段的碳排放量化是寻求建筑低碳发展路径的基础,通过确定电力和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因子,推导碳排放总量的计算方法,汇总施工阶段机电设备的使用数据.以实例演算获得不同机电设备的碳排放量,分析并提出了该阶段的碳减排措施.经验算,该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的建筑类别,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量化评价装配式建筑的生态效益,为政府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提供依据,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装配式建筑8个子系统各影响因素间的作用关系;并以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为衡量指标,对比装配式与现浇式建筑,建立生态效益评价因果关系图、流量存量图和计算方程,构建装配式建筑生态效益评价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浇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生态效益在建材生产与运输阶段、PC构件生产与运输阶段、建筑维护阶段处于劣势,尤以建材生产阶段为主;在建材运输阶段以及建筑建造、运行和拆除阶段占据优势,尤以建筑运行阶段为盛;从全寿命周期看,装配式建筑的生态效益较大,并随着施工面积的增加而增大,效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9.
在对兰州市及周边地区装配式混凝土预制部品部件生产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兰州市近五年来的房地产开发施工、竣工情况和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指标,结合单位建筑面积混凝土工程量、装配率、现有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布局等因素,对兰州市2020~2025年装配式混凝土预制部品部件供给量进行市场预测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兰州市建筑相关产业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对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缺少适用评价方法以至于无法有效约束施工中碳排放的问题,对我国多个地区共13条在建沥青路面开展碳排放调查与检测,建立能源燃烧碳排放和沥青高温分解碳排放计算公式;提出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量化分级标准,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碳减排关键工序,提出相应的碳减排措施.结果表明:沥青面层施工碳排放评价达到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的比率分别为15%、31%、46%和8%;碳减排关键工序为集料加热、沥青加热和沥青混合料碾压,集料加热和沥青加热工序的碳排放主要受原材料加热能源类型影响,沥青混合料碾压工序的碳排放主要受沥青类型影响.  相似文献   

11.
邹欢 《工程与建设》2023,(3):1002-1005
为实现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合理布局和效益优化,以某装配式建筑施工项目为例,开展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与运输、装配式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基于BIM的预制构件与现场施工质量协同控制,提出一种全新的施工思路。通过实例证明,在应用BIM技术后,装配式建筑布局更加合理,并且综合效益更高,可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风险管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地调研与会议座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并运用贝叶斯网络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发现,构件吊装时失稳发生的概率最高,其次是预制构件堆放时的倾倒,发生概率最低的是吊装时构件剧烈晃动.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的施工安全问题,分别从微观的施工现场、项目设计与施工协同角度和宏观产业发展环境角度提出具体的风险管控措施,构建了多角度、多阶段的施工风险综合防控机制,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水平差异大、应用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从施工阶段入手,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BIM的成熟度评价模型.首先,结合熵权法和灰色关联聚类综合确定指标权重,引入云模型进行成熟度评价;其次,建立装配式建筑施工BIM应用成熟度评价指标和方法.工程案例表明:模型具有可行性,可为装配式建筑的BIM推广和成熟度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与传统建筑项目相比具有更多、更复杂的潜在风险.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熵权DEMATEL和TOPSIS模型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风险评价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和4M1E分析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从人员风险、机具风险、物料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和管理风险等6个方面建立风险因素清单;运用DEMATEL模型求解风险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从而确定风险因素的权重,兼顾了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及相互作用机理;根据TOPSIS模型的运行原理对装配式建筑进行风险评价并确定风险等级.针对3个具体的项目案例展开评价,验证了本文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预制装配式建筑建造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国内的推广应用,运用影响系数分析法对限制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成本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形成规模经济、采用先进施工工法有助于降低装配式建筑生产成本,可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实现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对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进行研究。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层面的建筑碳计算模型,并以上海市住宅及非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核算出上海市建筑领域碳排放。对比上海市住宅建筑及非住宅建筑碳排放量,研究上海市建筑碳排放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上海市建筑领域碳排放持增长态势,其中建材生产阶段和建筑运行阶段是对建筑总体碳排放量贡献最大的两个阶段。从不同建筑材料碳排放量占比来看,钢材的碳排放量是建材碳排放量中最高的,所占比例超过了50%,其次是水泥、铝材。在建筑减碳路径方面,结合建筑各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核算结果,提出了对应的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发明成果取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推动我国装配整体式建筑的发展,为今后装配式建筑施工提供借鉴和指导。随着预制装配式建筑从住宅延伸到公共商业项目,建筑面积逐年大幅递增,预制率逐步提高,由低预制率非承重体系向高预制率承重体系转变。本项目对预制梁柱、预制剪力墙等高预制率承重体系的成套建造技术及装置进行研究,推动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主要发明点包括:  相似文献   

18.
为合理提出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建议,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初步确定装配式建筑质量的影响因素,基于"4M1E"理论对初步识别的因素进行增补和调整,最后构建装配式建筑质量研究测量指标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测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影响程度重要性排列顺序为:参与主体>项目环境>管理方式.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的建议,以推动装配式建筑得以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中国能源系统优化模型(China TIMES)为基础,构建了碳排放达峰路径模型体系,分析了中国未来可能的碳排放峰值水平和达峰路径,综合评估了各部门及各项措施的碳减排贡献。结果表明:在参考情景下,中国的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在2010—2050年间将持续增长,对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严峻挑战;在达峰情景下,通过发展非化石能源和推广高耗能工业的节能减排技术,使得电力、工业和高耗能工业部门分阶段地实现碳排放达峰,进而实现2030年碳排放峰值达100亿~108亿t;电力和工业部门是碳减排的关键部门,二者在2030年的减排贡献分别达到75%和15%;发展非化石能源和提高高耗能工业的能效是碳减排的关键措施,二者在2030年的减排贡献分别达到65%和15%。  相似文献   

20.
杨琳颖  郑立群  赵晨玮 《河南科学》2014,(10):2125-2131
科学实用地分配各区域的碳减排责任是实现全国减排目标的关键,而准确合理地核算碳排放基数是分配各区域减排责任的基础,综合系统的衡量指标和方法是分配各区域减排责任的核心.除了直接能源消费产生的"显性碳排放",省际贸易往来造成的"隐含碳"转移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因此,从公平和效率原则出发,考虑省际贸易的影响,运用多准则决策方法,建立区域碳减排份额初始分配的熵权TOPSIS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贴合实际,基本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