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胶带输送机-煤仓-胶带输送机”式储运系统,建立了煤仓随机服务系统模型,导出了煤仓中各种不同煤量状态出现的概率模型,分析了煤仓的有效率、利用率及过煤量等与煤仓容量、前后胶带输送机煤流强度等之间的关系,得出技术上合理的系统参数,以简明的形式揭示了煤仓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在单煤位煤仓限位器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高低煤位煤仓限位控制器,实现了与给煤机联锁控制,并与调度模拟信号联网,兼有红绿灯显示,高低煤位可调;两高低煤位传感器来自动控制给煤机开停,井上调度台也可通过模拟信号显示判断煤仓限位的状况使用方便、易操作.维护量小,防破碎效果明显,提高了块煤率。  相似文献   

3.
一、采区阶段煤仓设计 潘东公司西四采区B8煤平均煤厚3~4m,走向长约2000m,各阶段采面的出煤均要靠阶段煤仓将B8煤转运至B7煤皮带下山再到潘东西四集中煤仓进入运煤系统.由于B8煤设计3个采面,需要施工4个阶段煤仓,而阶段煤仓的下口在B7煤皮带下山架棚巷道内,因此,为了安全、快速、经济,我们将煤仓设计为:净直径2.8m,垂高18m,上下锁口扎单层钢筋,浇灌混凝土,壁厚300mm,中间砂岩段锚网喷支护.  相似文献   

4.
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未经干燥,因此断煤现象时常发生。若炉前煤仓角度设计过小,入炉煤水分较高时,蓬煤和堵煤更为严重。实践表明,增加煤仓煤斗角度和在煤仓内壁贴高分子聚酯材料能部分缓解断煤情况。  相似文献   

5.
边辉 《科技资讯》2012,(30):40-41
为了准确地了解和控制井下料仓(煤仓、水仓等)的贮料情况,实时、准确地监测煤仓的贮料情况,并有效控制煤炭运输、煤仓自动装卸载在高效生产及自动化管理。针对以往煤位检测方法的不足,桃园煤矿采用了超声物位仪对煤仓煤位进行实时的检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适应煤矿井下恶劣环境的实际条件,能实时对煤仓位置进行监测,从而避免煤位的堆积而影响生产,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的自动化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关于煤矿井下煤仓容量设计问题,由于涉及的因素较多,直到目前仍为广泛讨论的课题.本文除简略分析目前常用设讨方法弊病外,着重考虑将工作面煤仓、采区集中煤仓(可能是几个条带共用煤仓)、井底煤仓,三者非一个相互联系的总体统一设计.通过电摸来摸拟煤仓的入口、出口及煤仓本身的运行状况,研究合理确定煤仓容量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摸拟主要是对系统运行的可靠度与事故率加以处理,这样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影响煤仓容量的因素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单煤位煤仓限位器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高低煤位煤仓限位控制器,实现了与给煤机联锁控制,并与调度模拟信号联网,兼有红绿灯显示,高低煤位可调:两高低煤位传感器来自动控制给煤机开停,井上调度台也可通过模拟信号显示判断煤仓限位的状况使用方便、易操作、维护量小,防破碎效果明显,提高了块煤率。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毛煤仓仓顶粉尘污染提出有效治理措施,需要掌握毛煤仓仓顶落煤过程粉尘析出机理、逸散规律。以准能公司选煤厂毛煤仓仓顶为例,对准能公司选煤厂仓顶的生产工艺系统和尘源进行了分析。采用大型流体计算软件FLUENT和自编程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数值分析的方法,论证了选煤厂毛煤仓仓顶粉尘发生机理、逸散规律。研究发现,毛煤仓仓顶粉尘污染主要是由皮带牵引风流、落料诱导风流和空气冲击波风流造成的。基于该研究结论,提出了选煤厂毛煤仓仓顶粉尘控制和治理措施,为选煤厂的粉尘治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宋刚 《科技资讯》2013,(3):94-94
江苏徐矿综合利用发电有限公司两台机组在2009年投产后多次发生煤仓滞煤问题。因为给煤机断煤频繁,多次造成机组降负荷及投油助燃。本文分析了煤仓堵煤的原因,提出了综合解决措施并论证了煤粉堵煤治理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很多大中型电厂原煤仓堵煤(又称膨煤.塞煤)的问题十分严重(包括进口机),不彻底解决此问题,势必严重影响电厂发电,我公司在煤仓堵煤现状基础上,进行了逐一分析并研究制作。  相似文献   

11.
煤的微观结构对瓦斯放散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其中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井下生产中的一种强大的自然灾害,它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而且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增加,煤与瓦斯突出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为了研究瓦斯突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煤岩分析[1-2]、显微结构及压汞和瓦斯的放散初速度等实验,对各个影响因素与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耦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煤岩抗压强度随材料配比变化的关系,满足实验模拟煤壁强度特性的要求,基于不同配比的煤岩试样,开展单轴加载实验.分析不同材料配比下煤岩的强度特征、变形特征及劈裂形态,研究并确定煤岩抗压强度与煤岩材料配比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在实验研究范围内,随着煤粉与水泥配比的增大,煤岩抗压强度呈指数关系减小,其拟合关系式为σc=92.124e-1.0969ξ.根据煤岩材料不同配比下的强度大小,结合其煤岩坚固性系数关系,可以判别煤岩体类型,为实验模拟煤壁强度特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印尼煤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火电厂燃用的重要煤种之一。本文利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印尼煤以及其它三种烟煤的热解过程,并以印尼煤为基煤与其它烟煤按不同比例进行掺混。研究掺混后混煤热解反应过程,用热解反应动力学方程研究混煤热解特性,提出合理的印尼煤掺混烟煤配比方案,这为燃用印尼煤与烟煤混煤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淮南李一煤矿巷道大倾角和煤层松软,且煤层为突出煤层的特点,对该巷道B11b上风巷进行锚网支护试验,试验取得了很大成功,巷道支护效果非常理想,经济效益显著,同时,锚网支护技术在该矿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急倾斜煤层开采解放层相似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京煤集团木城涧矿,大台井地质条件与煤的赋存状况,通过相似模拟实验方法,讨论急倾斜煤层开采解放层的可行性。通过观测煤岩失效过程,了解冲击地压的发生规律,裂隙带发生、发展过程和解放范围,为安全回采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先回采11槽煤对12槽煤的解放效果,为后续的局部反程序开采作为防治冲击地压的一项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煤层气有杆泵井排采煤粉产出的实际沉降速度和临界排液量,建立了有杆泵井井筒煤粉运移动态实验平台,模拟了不同煤粉粒度、不同排液速度井筒煤粉动态运移规律。结合球形颗粒沉降末速理论公式,建立了有杆泵井排采不同煤粉粒度实际沉降速度和临界排液量计算模型。研究表明,实际有杆泵排采实际沉降速度和临界排液量与井液密度、井筒内流体流态、煤粉粒径、煤粉密度及井筒流体流速有关,且随着煤粉粒度的减小实际沉降速度和临界排液量降低,并计算出不同煤粉粒度的排采临界排液量。有杆泵井排采时实际沉降速度和临界排液量可为现场防煤粉控制、排采设备优化等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模拟自燃过程的各种条件,向其中通入空气,使煤与氧发生氧化反应。煤氧复合发生氧化反应,并发出热量引起自然升温,最终引起自燃。通过测定耗氧速度、热释放速率,可算出实际自燃的极限参数。根据这些实验参数可以推算出义马常村矿煤层在不同条件下的最短自然发火期、煤特征温度和其他自燃特性参数等。  相似文献   

18.
煤自燃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的建造解决了煤自然发火的实验模拟问题。实验台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可实现煤体温度、气体浓度、环境温度和设备状态的自动检测和监测,数据的采集量和精度大幅度提高,为实现煤自燃过程的数值模拟和预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现场实际条件下煤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控制煤尘的泡沫溶胶的性能,运用胶粘剂拉伸剪切试验机对由添加3‰胶粘剂的泡沫溶胶溶液浸泡后的煤样进行了剪切、拉伸实验;利用电热鼓风干燥箱对泡沫溶胶溶液的不挥发份容量比和质量比进行了实验;对水、水性泡沫和泡沫溶胶吸附煤尘的效率进行了对比实验;对原煤和用泡沫溶液浸泡过的煤样进行了燃烧热测定.实验得出泡沫溶胶粘结煤尘的剪切力为0.069 kN,拉伸力为0.102 kN,在6级风力条件下不会扬尘;泡沫溶胶溶液不挥发份的容量比和质量比分别为37.1%和30.54%;水、水性泡沫和泡沫溶胶吸附煤尘的效率分别为20.03%,60.09%和90.20%;用泡沫溶胶浸泡过的煤样与原煤燃烧热值相比减少了0.89%.  相似文献   

20.
用于煤自然发火期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和实验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煤的硫分、灰分以及煤自燃过程中的耗氧速率、CO和CO2产生率等随温度变化的序列值与煤自然发火期之间存在的密切对应关系,建立了前向多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已有的煤自然发火实验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得到了神经元间的联结强度,从而准确地表征这种对应关系.设计了一套油浴程序升温实验装置,确定了实验试管的尺寸和实验条件,从而能够准确测定煤自燃在不同温度下的耗氧速率及气体产生率.将煤样油浴程序升温实验数据及煤质分析数据代入人工神经网络,可算出煤的自然发火期.与煤自然发火实验相比,该方法测定煤样的自然发火期用煤量减少了99%以上,实验耗时缩短了90%以上,二者测试结果的偏差小于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